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法律文献 > 知识产权 > [项目建设方案发改局]项目建设方案的格式范例展示

[项目建设方案发改局]项目建设方案的格式范例展示

来源:知识产权 时间:2020-10-13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知识产权】

  项目建设是一个项目能否科学实施和保证完成的基础和前提,所以要好好的撰写。现在爱汇网小编就来为你提供一些项目建设方案的格式参考。

  项目建设方案的格式1

  一、我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现状

  深圳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扶持广大最具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有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支撑。

  深圳知识产权局自20XX年成立之后,围绕如何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了相应的基础建设。

  20XX年建立了“深圳知识产权网”,并开通了英文版。建立四年来,已经成为知识产权领域聚集政府和产业界信息的重要平台。

  20XX年投资150万元,建设了专利数据库平台,包括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七国两组织的专利数据,配置相应的检索手段。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该数据库向所有有深圳地区IP地址的计算机免费开放,不收取任何费用,查询快捷,下载方便,得到了深圳企业的广泛欢迎。

  20XX年开始,根据我市创意及文化产业的需要,着手建设版权公共服务系统,首期项目投资40万元,该项目经过内部反复认证,已经完成招标,进入初步设计阶段。这一投入与实际的需求相比微不足道,但将构建出整个系统的基础雏形,为后期的建设奠定基础。

  二、我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差距

  相对于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领先的城市,深圳知识产权信息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公共性的应用服务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相对较少,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一)重点行业特别是一些知识产权国际隐患严重的行业,专利信息的深入挖掘与加工欠缺,而这是行业预警的基础所在,以往针对一些企业的需求有少量投入,但主要为企业自己所用,没有达到公共服务的效果。

  (二)专利信息的完整性与优质数据不足,面向公众的应用开发基本没有开展。信息获取的方便程度仍然偏低,特别是针对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人的应用系统缺乏,信息的利用率有待提升。

  (三)以版权为核心的创意及文化产业的信息基础近乎为零,而这个领域的需求巨大,市场、技术与管理方面的要求复杂。

  (四)政府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的公共信息缺乏,管理功能弱。知识产权局系统本身没有形成稳定的技术团队和服务机制。

  三、建设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基本构想

  针对深圳下一步的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基础建设,我们的基本原则是:立足现实条件,考虑企业和社会的合理需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分步投入,注重实效,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基本的建设构想是:

  (一)突出深圳的产业需求,力争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中央部门的支持,提供尽可能完整的基础数据,在政府层面建立基本的服务机构和技术团队,在信息的加工与优化方面力争比其它城市先行一步。

  (二)充分发掘和利用本地先进企业在知识产权信息积累与应用方面的优势,鼓励各行业的行业组织、专业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开发各种针对自身领域的应用服务,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将单个企业的成熟产品和服务纳入成为公共设施的一部分。

  (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深圳的知识产权信息交流社区,提供面向中小企业和一般大众的便于使用的数据库与检索分析工具,通过广大企业的参与分享,积累在应用信息方面的资源。

  四、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基础建设所包含的主要内容

  深圳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基础建设拟包含以下部分:

  (一)专利数据信息平台的升级完善。

  深圳的专利数据平台自20XX年推出之后,广受企业及大众好评,但其基本数据缺陷也很明显,数据的应用手段缺乏。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规划,将加强专利支撑体系建设,加强政府网站和专利信息平台建设,使广大人员、企业者能够及时、便捷、低成本地获取各类知识产权信息资源。专利数据库的来源及质量有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经过国家专利局长期努力,20XX年将使原来专利信息数据库中的图像文件升级为全文代码化数据(xml格式数据),可实现关键字全文检索。这将大大提高检索的效率和精确度。深圳将与国家专利局加强合作,尽快实现国家专利局新的数据进入深圳的专利信息平台,提供给广大企业使用。

  (二)知识产权预警分析及行业数据库建设。

  知识产权的预警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在概念上极不统一,极易产生理解偏差的领域。根据我们在几年实践中的体会,知识产权预警绝非某个单一的“系统”或“平台”能够完成,而是一种工作机制和一系列配套基础设施的总称。

  深圳在知识产权预警上的信息基础建设,要根据我市的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深圳的产业特点,针对我市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可能面临专利纠纷的领域,选取若干行业,就行业中的重点进行专利分析和预警分析。

  完成这一工作的前提是拥有专业的分析人员与团队。深圳目前的分析力量的基础还是相当薄弱的,应当在政府推动下,通过行业组织和产业联盟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操作,持续开展这一项工作。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逐步培养出本地相对稳定的工作团队,最后形成为一种高端的服务行业。

  在分析的过程中,将逐步形成高质量的行业专利数据库系统,不断完善其运行方式和分析方法,使该行业的分析与预警实现常态化,为整个行业提供服务与指引。

  政府需要做的,是提供尽可能完整的全球专利文献信息和法律状态信息基础平台和分析工具。通过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合作,这些基础工作的水准可望得到明显提升

  目前深圳相对急迫和具备条件建设的行业预警体系有:数字电视终端(包括电视机与机顶盒产业)、发光二极管(LED)、通讯设备、医疗设备、软件产业等。其中数字电视终端已经形成产业联盟,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专业的预警分析已经分单元展开,并得到国家和广东省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的支持。

  (三)专利数据检索分析通用平台。

  深圳企业中除了少数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之外,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力量薄弱。即便深圳市已经有了完整的专利数据库等资源,中小企业对其利用的水平也很低。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基于公共专利数据库的、面向广大普通使用者特别是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操作的公共信息系统,使中小企业能够享受到专利公共信息为企业研发和维权所带来的好处,尽快提升自己的知识产权能力。该系统的要点是:

  1.对于有一定知识产权工作基础、对专利信息利用有一定需求,但还没有能力自行建立专利数据库的企事业单位用户,通过上网注册获取权限,即可使单位内部专利工程师、研发人员都可以通过本平台对本技术领域的专利进行检索、下载、分析课题建立、专利分类、标引、专利分析等。经过一段时间引导和培育后,可让其在单位内部购买服务器,建立专利数据库,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从《深圳市中外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上下载专利建立数据库,提高企事业单位利用该信息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当《深圳市中外专利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数据更新时,可以按建立数据库时输入的专利检索条件,重新进行下载,实现所有单位建立数据库中数据的更新。

  3.引导各行业协会可以利用此系统,进行专利检索、行业分析、预警分析,定期提供行业发展技术动向报告。也可使用本平台系统建立行业数据库,以基础调研数据提供各类决策支持,提升行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

  4.市局及下属各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分析利用专利信息加强宏观管理、支持政府决策、提高管理水平,也可按需建立区域数据库、进行专利统计、分析、预警,把握重点产业动向、重点企业动态等。

  (四)版权管理及应用推广系统。

  文化及创意产业的核心是作品版权的有效保护与充分应用。深圳知识产权局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深圳市数字作品版权保护与商用服务平台,这是一个基于数字作品版权的产业网络,一个作者与作品的公共社区。通过合法备案,帮助权利的确认,约束侵权行为。并通过有效的传播推广,促进权利的应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

  该平台初期将以支撑深圳创新产业发展的平面设计、动漫、软件等行业为重点服务对象,但网络上服务对象不仅限于深圳。

  该平台所定义数字作品是以数字化形式展现,可适于PC硬盘存管或适于互联网授权发布传播的作品。具体类型包括文字、图像、音像、数据库作品、软件作品等。

  该版权管理平台的功能主要包括:

  1.权属证明。通过网上对作者和作品登记备案,作品登记资助管理、登记法律援助、登记权属证明、权属核查、权属验证、投诉咨询、在线帮助等。

  2.数字作品的版权技术保护。对文字作品、图像作品、声像作品等授权使用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杜绝针对各类数字作品在数字状态下交易流通过程中的盗版行为。

  3.商务服务。包括作品银行、作品发布、在线作品交易、作品分类信息管理、作品检索、作品征集、招投标交易服务、交流论坛、即时消息服务沟通等,促进作品的商业化应用。

  4.分析与管理。对作者、作品及其法律状态(授权使用及转让)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提高版权管理水平。

  根据版权的特点,其保护与应用主要应依靠广大的集体管理组织与专业服务机构。本系统的建设完全本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设计理念,将政府的公信与商业机构的活力与专业化结合起来,为权利人提供更有效率的保护与应用服务。

  (五)建设深圳知识产权界的互联网门户与社区。

  20XX年根据对政府网站的有关管理规定,已经实现了深圳知识产权网的政企分开,知识产权局网站单独设立,严格管理。知识产权业界网站大幅度增加参与、共享、互动及各种专业服务功能。如果用互联网行业的专业术语来描述,要将其建成为一个以深圳为中心的知识产权门户网,一个集成性的协同工作平台,一个聚焦人气和信息的社区。

  在这个社区里,将整合中国专利信息检索与服务平台、维权援助、展示交易、中介服务、人才管理平台的有关内容与专利信息平台,努力建立一站式、统一高效的专利公共服务体系。

  这个社区将是一个信息共建与共享的场所,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一般个人能够多渠道多种类地提供知识产权动态、专业数据、行家意见、大众评论、维基式信息条目,充分扩大知识产权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政府网站与行业社区都将强化对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管理,建立评价制度,推荐制度,诚信记录制度,分级管理,使知识产权服务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多样化的高端服务业。

  这个社区将强化知识产权的培训,集聚人才,充分披露人才相关信息,促进这个领域的人力资源的流动与增值,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繁荣。

  这个社区还将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维权援助中心的建设,建立相关的执法信息保障和工作体系,提升维权和执法效率。

  除上述五个应用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外,作为综合规划与实施并需常年保持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深圳市知识产权局下属的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必须要逐步形成基本的系统运行维护、公共辅导、推广培训、专项研究的能力,要有必要的资金、人力、设备方面的配备。

  项目建设方案的格式2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根据、省政府全面创新基层治理、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的部署和要求,以及广东省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方案,结合本县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坚持“政府主导、整合资源,统一建设、规范运作,信息共享、便民高效”的原则,按照“机构人员统一、场所标识统一、流程内容统一、信息系统统一、经费保障统一”等“五个统一”的要求,通过有效整合现有各类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场所、设备、人员、经费等资源,将面向基层群众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县、镇、村(社区)三级综合平台集中办理,逐步实现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至20XX年年底,建立集文化体育、卫生计生、就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民政、人口党建等于一体的县、镇、村(社区)三级多功能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基层公共服务便利化、统一化、网络化。

  从20XX年下半年起,省启动省级试点,我县被定为试点县(全省选取珠三角4个县、粤东西北地区各2个县,共8个县(市、区)作为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试点县)。

  按照全省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的部署,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情况等实际,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到20XX年年底,全县、镇、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平台机构要做到“有机构、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制度、有人员、有台账、有经费”,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率达到80%以上,网上申报办理率达到70%以上,全流程网上办理率达30%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整合资源,构建县镇村三级公共服务中心。

  建设统一标识的县、镇、村(社区)三级“一站式”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及场所,明确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的职能,落实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一是设立县级公共服务中心。按照有机构、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制度、有人员、有台账、有经费的要求,统筹原有办公场所作为县公共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县级基层公共服务中心原则上由分管基层治理工作的副任主任,并整合优化县政府各部门现有窗口办事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后统一进入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对于县级职责范围内的面向基层群众的公共服务事项,按照“应进必进”的要求,凡符合条件的,均纳入县级公共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此项工作由县直相关部门一把手负责,20XX年完成。

  二是设立镇级公共服务中心。在各镇行政办公大楼内或整合当地的“七站八所”建设公共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统一挂牌设立“镇级综合服务中心”的牌子。镇级公共服务中心办公室由分管基层治理工作的副镇长任办公室主任,按照镇级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能,科学合理制定工作岗位,整合优化“七站八所”的工作人员,充实镇级综合服务中心队伍。此项工作由各镇镇长负责,20XX年底完成。

  三是设立村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在已有的或在建的村便民服务站基础上,统一挂“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牌子。依托村委会、居委会作为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办公场所,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集中受理村(社区)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受理代办县镇职责范围内公共服务事项。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主任由村支部书记、社区兼任,其余工作人员可由村(社区)干部兼任,也可整合现有的计生专干、护林员、大学生村官等进入村(社区)管理服务队伍。此项工作由各镇镇长负责,20XX年完成。

  (二)明确权责,统一规范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内容和项目。

  一是按照权责统一、便民利民的要求,在划定政府服务、居民自治、市场服务三方面职能界限的基础上,结合工作职责和权限明确划分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权责,编列公共服务权责清单,明晰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工作职责。此项工作由县直相关部门一把手及各镇镇长负责,20XX年完成。

  二是根据编列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的权责清单,全面梳理面向群众的公共服务事项,确定县级、镇级、村(社区)级公共服务基本事项,理清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内容,形成项目清单,在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公布,同时在县级网上办事大厅公布。在此基础上,统一编制本辖区《综合服务工作指南》,详解县、镇、村(社区)三级工作职能及办理业务权限,办理业务要求等事项,提高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此项工作由县直相关部门一把手及各镇镇长负责,20XX年完成。

  三是编制《紫金县基层公共服务基本目录》。结合试点情况,以及我县简政放权工作的推进,县直有关部门编制《基层公共服务基本目录》,指导全县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此项工作由组织部、农办、县社工委、县民政局、县公安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卫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局、县行政服务中心、县司法局分管领导负责,20XX年完成。

  (三)优化整合,统一公共服务综合平台信息网络系统。

  按照连接畅通、便民高效、安全运行工作要求,建立集“服务、管理、监督”三位一体的“一站式”的县、镇、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网络。此项工作由组织部、农办、县经商信局、县公安局、县人力资源保障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卫计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局、县行政服务中心、县司法局一把手及各镇镇长负责,20XX年完成。

  一是整合县级各部门公共服务有关信息系统,统一链接到县级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网上信息查询、业务办理、投诉举报等“一站式”服务功能,通过互联网实现村级网络、镇级网络与县级网上办事大厅相连接。推进省、市、县三级政府的网上办事大厅进行纵向衔接,争取实现全县面向城乡居民一个“网上窗口”提供服务,形成“纵向到底,连接城乡居民;横向到边,整合各级部门”的政务办公网络。

  二是以县级公共服务平台为载体,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线上服务大厅”与“线下服务中心”无缝连接。在线上,县、镇政府有关部门在县网上办事大厅后台逐级审核对于城乡居民申请的办理事项;在线下,所需书面材料由镇、村(社区)服务中心统一收集后送至县、镇综合服务中心;事项办结后,通过县、镇、村三级综合服务中心,逐层回传给办事群众,实现服务流程无缝对接。为畅通群众办事议事渠道,强化公众监督,设立公共服务热线电话,对政府服务事项进行查询、监督、评价。

  三是打通县、镇、村(社区)三级网络连接,配备必要的网络设备。依托目前已经延伸至村(社区)的互联网,实现村(社区)级网络、镇级网络与县级网上办事大厅相连接。村(社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应配备1台办公电脑、相应配置打印、复印设备等办公设备。镇级公共服务中心根据业务要求,统一调配镇级办公电脑等办公设备,保障镇级公共服务中心信息服务需要。

  (四)严格规范,建立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运行模式。

  按照“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的工作要求,建立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县、镇、村(社区)三级联网同步的公共服务运行模式。此项工作由县直相关部门一把手及各镇镇长负责,20XX年完成。

  一是建立标准化的县、镇、村(社区)外部办事流程。对于城乡居民申请的办理事项,由县、镇、村(社区)根据职责和权限,对于每一项业务均制定标准化的办事流程图,对办理业务需要提供的材料、办理要求、办理时限等要素进行明确,并在县、镇、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公示,在县网上办事大厅公布。

  二是建立标准化的办事内控规程。明确县、镇、村(社区)办理公共服务业务的内控规程,将办事规程的逐一标准化。对应每个事项制定一个内部运行控制图,一般包括申请和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五个环节,对于逾期没有办结的业务,要设立提醒机制,督促业务部门加快办理,提高办事效率。

  (五)完善机制,提高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经费保障水平。

  1、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经费保障机制。县、镇、村三级按照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求,将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经费列入年初预算。以县级为主体,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关专项资金,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

  2、建立公共服务财政保障机制。一是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要求,继续加大力度实施镇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按照压减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要求,将部分现行属于地方事权且信息复杂程度较高,适合地方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工作下放镇,转入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范围,增强镇级自主权,不断提高镇级对基层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二是采取上级补助,县统筹保障的方式,促进建立政府适当补助为铺、村自我积累为主的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3、在明确县级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责任主体的基础上,县财政将研究设立基层公共服务建设专项资金,根据各镇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考核验收结果,对各镇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一定奖补。

  4、鼓励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经费。属于政府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事务服务、行业管理与协调、技术服务以及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事务等事项,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原则上可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8月)

  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目标任务、工作阶段、实施步骤及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向省报备并启动试点工作。

  (二)试点运行阶段(20XX年8月一12月)

  1、8月启动试点。

  2、9月底前,全县各级基层公共服务办公场所落实到位,正式挂牌运行;各级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实现网上办事功能。

  (三)督查检查阶段

  10月中旬,结合省基层领导小组开展基层治理省级督查工作安排,根据基层治理领导小组督查反馈的结果,做出相应整改,进一步完善试点工作。

  (五)总结验收阶段。12月底前,开展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验收工作,将试点工作情况上报省财政厅。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建设基层公共服务平台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政府加强和改进基层治理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内容。在全省基层工作会议上,胡春华书记在讲话中专门明确要加快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各镇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监督检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确保经费、人员和场所投入,确保综合服务平台顺利运行、发挥作用。各镇、村(社区)主要领导要抓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平台建设及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上下联动,迅速推进。建立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协作机制,由县财政部门牵头,会同提供基层公共服务的相关县直部门制定政策,明确可整合的基层公共服务内容。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横向的协调配合、纵向的业务指导,为各级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和工作保障。

  (三)制定方案,跟踪落实。镇、村要按照县推进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尽快制定本地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确定分阶段目标,明确任务分工和具体操作办法。对线上、线下平台的日常运转、功能发挥、系统维护等实行定点、定时、定员的跟踪,确保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四)广泛宣传,加强培训。通过召开动员会和培训,各级党委、政府层层落实工作目标、工作步骤、工作措施;在当地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使全社会关注、支持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工作。县、镇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培训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电子政务及操作规程等内容,切实提高县、镇、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确保各级服务平台快捷高效运行。

  (五)善于总结,示范推广。县财政局要充分发挥牵头组织和协调指引的作用,在加强对各镇、村(社区)工作指引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各镇、村(社区)在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可行性措施和先进性做法,选取任务完成较好的镇、村(社区)作为标杆模范镇、村(社区),以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并加以推广。

  (六)严抓考核,加强督查。把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实绩考核内容。各级纪委、监察部门牵头组织好督查和指导工作,按照公共服务平台的工作要求,从日常管理、服务质量、廉政情况、民主评议等各方面加强对县、镇、村(社区)工作人员的考核管理。严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敷衍应付等行为,及时通报督查、考核结果,奖优罚劣,严格执行问责制度。

  项目建设方案的格式3

  项目编号:GCNT-LN-02

  承担单位:辽宁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

  参加单位:沈阳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铁岭市、朝阳市、盘锦市、葫芦岛市、绥中县、昌图县种畜禽监督管理(畜牧技术推广)站

  一、项目实施的意义和效果

  (一)项目实施的意义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养猪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种猪资源的开发利用、猪的遗传与繁殖、猪的营养与饲料、养猪生产工艺、猪舍的环境控制、猪病防治、猪场经营管理、猪肉制品加工等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划时代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世界养猪科学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减少疾病损失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动物育种、设施技术、生物技术、健康管理技术、远程控制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出现,迎来了新的养猪生产科技革命,对21世纪世界养猪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我国现代养猪业开始兴起,全国建起了一大批现代化养猪场,从国外引进优良种猪、先进的养猪技术和设备,使我国养猪业从分散副业型向以商品生产为目的集约化养猪方向转变。中国的养猪业也逐渐由传统的小规模生产向集约化、工厂化生产转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猪饲养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使生猪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中国养猪业的发展,在世界养猪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生猪养殖业作为肉类产品供给的主要生产方式,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迎合了人们对肉类产品不断增长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单一的追求品种的高生产性能,并在人工的高压下被迫生长发育,使生猪的健康始终处于在亚健康状态,导致猪病发生的频率增大;二是由于生猪养殖业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复杂、投入成本和运行费用高、很多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投入不足,导致生猪养殖集中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三是在生猪生产过程中,过多地使用药物和化学促生长剂技术,使抗生素和化学促生长剂过量地在动物体内沉积,又通过食物链传导给人类,导致人类健康的损害。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生猪养殖业将难以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生猪养殖业所面临的这些问题,国内外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开始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从生猪健康、环境健康和人类健康出发,大力发展生猪健康养殖新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年来,我省开展的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研究也取得了较好效果。该模式将阳光猪舍、优良品种、优质无药饲料、科学饲养管理等多项技术集成配套应用到生猪养殖生产中,不仅取得了增产、增收的显著效果,而且还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对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生猪健康养殖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的一种养殖模式。它是根据生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以保护生猪健康、人类健康和生态健康为目标,运用动物生理学、营养学、生态学原理来指导养殖生产,为生猪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健康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和安全营养饲料,最终生产出质量安全的猪肉产品,以实现生猪健康养殖的质量保障和价值提升功能,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利益最大化和政府社会福利最大化。

  (二)项目实施的效果

  1.改善了猪舍环境

  在阳光猪舍中,将塑料膜、阳光瓦和阳光板等与电地热、天窗、地窗、卷帘棉被、正压通风机和喷淋等设施设备配套应用,为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创造了适宜的环境。一是改善了猪舍温度。阳光猪舍通过太阳能、电地热、遮阳保暖被、正压通风机、天窗、地窗、喷淋等设施设备来调节猪舍的温度。据试验,在寒冷季节,阳光猪舍比普通猪舍温度可提高8摄氏度左右,在通电地热时,猪舍有效温度可提高12摄氏度以上;在炎热的夏季,猪舍温度可降低5摄氏度左右;二是改善了猪舍湿度。阳光猪舍通过天窗、地窗、前后窗户、正压通风机和阳光棚舍上下通风带等设施设备来调节猪舍湿度,一般情况下,猪舍湿度可达到50%-70%,符合猪舍环境技术标准;三是降低了猪舍有害气体的含量。阳光猪舍通过天窗、地窗、前后窗户、正压通风机和阳光棚舍下通风带等来降低猪舍有害气体含量。

  2.改善了猪肉品质

  在阳光猪舍里,猪住的是冬暖夏凉,天冷有电地热,天热有淋浴,呼吸着新鲜空气。猪吃的配餐是优质玉米、大豆、食用级豆油、进口鱼粉和维生素等制成的饲料,营养均衡,且不含任何抗生素和其它药物。在管理上,享受人性化管理,住的舒适,吃的营养。这样养出的猪不仅健康,而且也改善了猪肉品质。据辽宁省畜产品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应用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饲养的育肥猪,其猪肉质量达到了国家无公害猪肉标准的要求。

  3.提高了猪的抗病力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通过改善环境、加强营养、科学管理、疫病控制等,提高了猪的抗病力。一是为猪的生长发育、繁殖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猪舍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等含量符合养猪环境技术标准;二是为猪提供优质不含任何抗生素和其它药物的饲料,饲料配合符合猪的饲养标准,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允许量符合饲料卫生标准;三是在管理上严格按照各类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管理;四是在疫病控制上,坚持以养为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减少了不良因素对猪的应激,增强了猪的免疫力,同时大大减少了使用或不使用抗生素和消毒等药物,避免了药残的存在和耐药性菌株的产生,从而提高了猪的抗病力。

  4.提高了猪的生产性能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将阳光猪舍、优良品种、优质无药饲料、科学饲养管理等多项技术集成、配套应用到养猪生产中,提高了猪的生产性能。通过辽宁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试验,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与传统养猪模式相比,仔猪成活率提高5个百分点,保育猪日增重提高8%左右,料重比降低5%左右;育肥猪日增重提高10%左右,料重比降低8%左右。

  5.提高了养猪经济效益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在提高了猪的生产性能的同时,也提高了养猪经济效益。一是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为猪的生长发育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电地热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提高猪舍和水泥地面表面温度,改善了猪只体感温度,降低了冬季水泥地面冷应激,提高了冬季猪的生长速度,猪生长快了,减少了维持消耗,节省了饲料成本;二是采用优质、无毒饲料,提高了消化率,降低了饲料成本;三是提高了猪的抗病力,减少了用药成本;四是采用电地热,降低了供暖成本。通过辽宁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试验,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每头育肥猪增加经济效益150元左右。

  二、项目区的基本情况

  (一)项目区畜禽养殖业基本情况

  项目区畜牧业生产主要以养猪、养禽、养牛、养羊为重点。据20xx年统计,项目区内生猪饲养量3576万头,生猪存栏1344.7万头,生猪出栏2231.3万头;禽饲养量10.84亿只,禽存栏3.9亿只,禽出栏6.94亿只;牛饲养量593.3万头,牛存栏339.2万头,牛出栏254.1万头;羊饲养量1318.3万只,羊存栏658.6万只,羊出栏659.7万只。猪肉产量192.6万吨,禽肉产量90.1万吨,牛羊肉产量44.4万吨,蛋类产量251.6万吨,奶类产量124.5万吨。

  (二)项目区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基本情况

  目前,项目区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推广机构,其中省级站1个,市级站13个,县(区)级站73个,乡级站650个,共有畜牧技术推广人员4074人,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健全,技术力量雄厚,可以为该项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三、主要技术内容、技术路线

  (一)主要技术内容

  1.推广标准化阳光猪舍建筑

  (1)单面式阳光棚舍

  2.推广阳光猪舍配套设施、设备

  (1)电地热。电地热主要用于哺乳仔猪、保育猪和育肥猪,在猪栏休息区铺设宽约1米的电地热。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舍内温度。

  (2)地窗。在单面式阳光棚舍北墙,封闭式阳光猪舍南北墙,距猪舍地面0.2米设立地窗,高0.4米、宽0.6米。它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

  (3)天窗。在单面式阳光棚舍和封闭式阳光猪舍后坡顶部及拱圆型阳光棚舍顶部设立天窗,采用直径0.4米的无动力风机。它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

  (4)卷帘机和卷帘被。在阳光猪舍顶部架设卷帘机和卷帘被。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温和遮阳。

  (5)正压通风设备。在阳光猪舍内安装正压通风机和通风管。它的主要作用是通风换气。

  (6)喷淋设备。在阳光猪舍内安装微滴灌管和淋浴喷头。它的主要作用是降温。

  (7)增效料槽。它的主要作用是减少饲料浪费。

  (8)可调节饮水器。它的主要作用是满足猪对饮水的需求。

  3.推广优良品种

  (1)选择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优良瘦肉型纯种猪和二元母猪及地方优良纯种猪。

  (2)利用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优良瘦肉型猪进行三品种杂交,生产杂交仔猪育肥。

  (3)利用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优良瘦肉型公猪与本地优良母猪进行三品种杂交,生产杂交仔猪育肥。

  (4)利用配套系生产杂交仔猪育肥。

  4.推广优质、无毒、无药饲料

  (1)饲料原料及添加剂选择

  ①选择优质、无毒饲料原料及添加剂。

  ②禁止使用农业部公布的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外的任何物质生产的饲料原料及添加剂。

  ③禁止使用未取得农业部新饲料、新饲料添加剂证书的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

  ④饲料原料及添加剂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

  (2)饲料配合

  ①配合饲料生产,其营养水平不低于《猪的饲养标准》。

  ②配合饲料中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允许量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

  ③配合饲料中不添加抗生素及其它药物。

  5.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阳光猪舍养猪在按照各类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饲养的同时,还要加强阳光猪舍的管理,特别是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防寒保暖。

  (1)防暑降温

  ①白天晴天时,封闭式阳光猪舍将卷帘被全部放下,阳光棚舍将卷帘被放至距离地面1.5米左右。晚上或白天阴天时,将卷帘被卷起。

  ②封闭式阳光猪舍打开前后窗户、天窗和地窗;单面式阳光棚舍打开窗户、天窗、地窗和棚舍下通风带;拱圆型阳光棚舍打开天窗和棚舍前后下通风带。

  ③如果天气温度过高,自然通风效果不理想时,可启用喷淋设备,每天中午开1-2小时。

  ④如果舍内外风速接近零,可启用正压通风机进行通风。

  (2)防寒保暖

  ①白天晴天时,阳光猪舍将卷帘被卷起,晚上或白天阴天时,将卷帘被放下,卷起和放下的尺度,根据猪舍温度和猪群状态而定。

  ②晚上或白天温度过低时,打开电地热。

  ③封闭式阳光猪舍关闭前后窗户、天窗和地窗;单面式阳光棚舍关闭窗户、天窗和地窗;拱圆型阳光棚舍关闭天窗。

  ④为保证寒冷季节阳光猪舍通风换气,可根据舍内温湿度和有害气体含量高低,打开天窗和进气口,必要时启用正压通风机进行通风。

  6.推广疫病防控技术

  (1)坚持以养为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治相结合的原则,搞好疫病控制。

  (2)定期搞好猪场周围及猪舍内环境卫生和消毒。

  (3)科学控制猪舍温度、湿度,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4)根据当地传染病发生病种及规律,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预防接种工作。

  (5)平时注意观察猪群健康状况,发现疫病及时隔离治疗。

  (二)技术路线

  本项目采用技术集成、示范应用和辐射推广相结合的方式,主持单位辽宁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的专业技术人员与项目区的市、县、乡财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和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密切配合,结合我省养猪生产发展实际,在项目区大力推广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养猪技术。同时组织多学科、多部门、多层次专家、推广人员分工与合作,解决我省养猪业疫病、环境污染、产品质量安全及生产水平等问题,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四、预期目标及效益

  (一)预期目标

  项目实施后,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仔猪成活率提高5个百分点;保育猪日增重提高8%左右,料重比降低5%左右;育肥猪日增重提高10%左右,料重比降低8%左右。

  (二)效益分析

  1.仔猪效益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仔猪成活率按95%计算,应用生猪健康养殖模式比传统养殖模式多饲养仔猪8190头,每头三元杂交商品瘦肉型仔猪350元,可增加经济效益8190×350=286.65万元。

  2.保育猪效益

  应用生猪健康养殖模式推广三元杂交商品瘦肉型保育猪155650头,每头保育猪比传统养殖模式增加经济效益50元,可增加经济效益50×155650=778.25万元。

  3.育肥猪效益

  应用生猪健康养殖模式推广三元杂交商品瘦肉型育肥猪155650头,每头育肥猪比传统养殖模式增加经济效益150元,可增加经济效益150×155650=2334.75万元。

  以上三项合计,每年可创造总经济效益为3399.65万元。

  五、项目实施年限与进度安排

  (一)项目实施年限

  20xx年12月~20xx年12月。

  (二)进度安排

  20xx年12月

  编制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落实示范推广任务,进行任务分工。各项目区按照总体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与项目区签订项目实施合同。

  20xx年

  1月~2月召开项目启动会,布置20xx年工作任务。根据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各项具体任务。

  3月~4月项目组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对养猪场(户)进行技术培训。

  5月~10月项目组技术人员深入项目区,对养猪场(户)进行技术指导,适时召开现场会。

  11月~12月完成项目总结和验收工作。

  六、经费使用计划

  该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280万元,其中:省本级推广经费30万元,市、县(市、区)级推广经费434.5万元,养猪场(户)阳光猪舍补贴815.5万元。

  培训指导费用包括专家教授技术指导、技术资料印刷、组织培训班、现场会等相关费用;试验示范费用包括场地租赁、试验猪、设施设备和劳务费等费用;阳光猪舍补贴每平方米70元。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为了使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实施,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辽宁省财政厅的直接领导下,集中畜牧科研、推广、生产等各方面的力量,成立以省财政厅、省畜牧局、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及有关市财政局、种畜禽监督管理(畜牧技术推广)站参加的项目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加强对项目的组织管理,建立完善的项目运行机制,在组织、人力、物力、技术和资金上给予充分保证。

  (二)明确责任,分工合作

  本项目由财政部门和畜牧兽医部门共同承担,并实行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省财政厅负责项目组织及资金管理;省畜牧兽医局负责项目监督管理、检查指导、组织协调等工作;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负责项目实施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工作;项目市、县财政负责本级项目组织及资金管理;项目市、县种畜禽监督管理(畜牧技术推广)站负责本级项目实施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咨询等工作。

  (三)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为确保项目推广工作落到实处,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和项目实施单位要根据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要求认真实施。一是各项目实施单位要按照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二是落实任务指标。按照项目总体实施方案的要求,将项目数量指标、技术指标、经济指标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到市、县(市、区)、乡、场(户);三是签订项目合同书。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与项目区市、县(市、区)、乡、场(户)层层签订项目实施合同书;四是项目领导小组、技术小组要经常深入项目区,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对项目推广效果、先进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交流,确保项目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培训,搞好服务

  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和项目区种畜禽监督管理(畜牧技术推广)站要紧紧围绕项目主要技术内容,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大培训力度,实行梯次培训的方式。首先要抓好市、县(市、区)、乡畜牧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再从培养、培训农民技术骨干入手,通过举办培训班、播放录像、编印技术资料等形式宣传培训,使生猪健康养殖综合配套技术进入千家万户,提高该项技术的普及率,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五)加强管理,确保质量

  为使项目保质、保量完成,要建立起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一是按照省级绩效考评制度的有关要求,实行项目责任人负责制和目标管理制,建立层层负责的监督考核机制(考核办法另行制定)。根据项目区各地承担的任务指标,合理确定考评指标,在项目实施完成后,组织成立考评小组,对各地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把年终考评结果作为下一年度调整项目资金分配的依据;二是建立严格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要求承担项目各单位设立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避免项目资金挪作它用。推广补助费主要用于阳光猪舍补助,按每平方米70元的标准,由县财政按报账制管理要求直接发放到农户,强化资金使用管理。在项目实施中,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参加项目的各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猜你喜欢:

1.建设方案

2.项目实施团队建设方案

3.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4.科研团队文化建设方案

5.项目部团队建设方案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flwx/82509.html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