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管理文献 > 招标投标 > 《关于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意见》|《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精选10篇

《关于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意见》|《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精选10篇

来源:招标投标 时间:2018-07-27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招标投标】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精选10篇

  《给孩子的古诗词》是一本由叶嘉莹 编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一):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简单育儿和唐诗宋词

  当然很早就知道学习最是贪多嚼不烂的事情,最忌驳杂不精,厚哥九个月开始正式读绘本的时候,给他定下一个原则,每个月只看一本绘本,一方面因为我觉得简单和重复才是刺激宝宝大脑,吸引注意力和锻炼专注力的方法,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是深信旧书不厌百回读的,并且自觉在这种重复的读书方法里面很受益。这条原则一直执行到厚哥大点了可以自己去书架上拿书了,才被渐渐打破。不过我仍然控制他读书的数量,两年来他的阅读时间应该算很多了,但是读书数量不算太多,虽然读书不必检视成果,但是现在看,他的专注力和阅读兴趣都很不错。

  反倒是厚妈自己近来接触讯息比较多,听了一些微课,各种育儿理念交相而来,渐渐有些沉不住气了,本来深以西尔斯夫妇为是,今天觉得华德福理念不错,明天又觉得蒙氏颇多可取之处,孩子到底要不要学英语?几岁开始识字?几岁开始学英语,钢琴课还是跆拳道?听了王老师的人文美育微课,又忽觉自己人文底子太薄,要怎样恶补才好。这样情绪发烧近一个月,突然醒转,你到底在干什么?难道带厚哥的初衷,不是健康和快乐就好的吗? 你在慌忙和焦虑什么?

  庆幸自己的焦虑还好没没来得及影响到厚哥,于是简化自己。“当你简化自己的生活时,宇宙的定律也会随之简化”——亨利大卫梭罗。

  绘本当然是要读的,英语便推到三岁以后,识字是不急的,各种课当然也先不必上。古诗要得,可是挑选合适的选本太难了,《千家诗》《唐诗三百首》都不是专门给孩子选的,市面上那些标明儿童诗的选本又过于良莠不齐。就在这时,网上看到叶嘉莹选编了《给孩子的古诗词》,当时还是预售,心里已经觉得太幸运了,雪中送炭一样的巧合呀。

  书的装帧极简。页幅也较一般的书稍窄,每页一首诗,寥寥几笔画点缀一隅。拿到手里,一页页缓缓翻过去,日子都慢了下来,仿佛最闲适的亲子时光,反复读一本旧书,看几千年的光阴在诗句里展现,我们体味那些舒缓,一钓钩垂一个秋天,一首诗只问一句话,今年的春草绿了,已掐指等待明年的归期。那时的孩子没有钢琴课,孩子们“短笛无腔信口吹”;那时甚少高楼广厦,有无数空间“儿童急走追黄蝶”;那时没有补习班,自然“儿童散学归来早”;那时不必费心组织什么体验课,孩子们自有无数的时间“侧坐莓台草映身”“溪头卧剥莲蓬”。

  叶嘉莹先生说本书的选书原则“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对于只以刻画工巧取胜者不予选录,超出孩子认知水平者亦不选录”。其实有一点她还没有说,便是本书选录的诗都是美的,真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这是诗魂,也是我们希望孩子在传统文化中所能感受到和学习到的最宝贵的精神。

  虽说书中大部分的诗都是读过的,这本书我还是从头到尾翻看了两遍,慢慢的,享受着这些诗以这种形式集合成册,连珠成串,畅想着缓缓的把这些诗一首一首读给儿子听,让他感受那些美的,有趣的,有情怀的,那些江南塞北,飘花落雪,有人置酒邀客“能饮一杯无?”;有人折梅寄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有人潇洒“仰天大笑出门去”,有人浪漫“我寄愁心与明月”;有人清雅“一松一竹真朋友”;有人沉郁“独怆然而涕下”;有人闲适“一片笙歌醉里归”;有人羁绊“了却君王天下事”……

  而这些情感都不必宣之于口,只要读诗给他,他自会体会和领略,诗歌对孩子的影响,才真是“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嗯,这便是读诗和简单育儿的共同之处,我们似乎做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做,给他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等他自己成长,我们只需守望,是树是花,等他长成他自己的样子。

  这就很好。

  ——————————————————————

  更多内容,尽在绘本妈妈,微信号:huibenmm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二):古诗词:穿裙子的“士”

  古诗词:穿裙子的“士”

  2015-12-31 《城市晚报》

  http://news.gmw.cn/newspaper/2015-12/31/content_110494377.htm

  文/心无际(书评人)

  《给孩子的古诗词》,我是与儿子一起读的。

  爸爸,什么叫“为赋新词强说愁”啊,是不是就像我写不出作文,发愁啊?爸爸,我名字里的“飘飘”是来自杜甫的“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吗?爸爸,我要做孝顺的好孩子,像诗里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听着儿子天真的话语,我也仿佛回到了童年。这是否就是叶嘉莹先生所说的“诗教”效应呢?

  《给孩子的古诗词》,是叶嘉莹先生的最新力作,特别为孩子们定制的。共收录218首,其中包括177首诗和41首词,唯一的编选原则就是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对于只以刻画工巧取胜者不予选录,超出孩子认知水平者亦不选录。所选诸诗对时代、作家、体裁等数量之比例也没有限制。

  坦白而言,这不是一部讨巧的书,也不是讨巧的行为。为什么说不是讨巧的书?原因有二:一,前有《唐诗三百首》等类似的选本,遴选不当,可能成为另一种因袭,且难出新意;二,读者主要是孩子,要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与兴趣,做到适合,难!

  为什么说不是讨巧的行为?因为这是一个匆匆忙忙的时代,相较于那些汹涌而至的信息和诱惑,古诗词不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但是,叶嘉莹先生做了,而且是不同于以前的说文解字式的模式,她原汁原味地将古人的情感、胸怀,以词语的一呼一吸,呈现在孩子们和大家面前。

  秉承着叶先生一贯的主张,古诗词是用来念诵的。让孩子从小吟诵古诗词,是她近年来一直所致力的事业。

  《诗品》有云,“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我想,这不应只是穷贱可安的作用,更是“使富贵无执,自强不息,莫尚于诗也。”

  缓缓读来,让我仿佛又回到那难忘的中学时代的课堂。语文老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谁知道下一句啊?”“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个女生轻声说。那天起,一个名字与身影,入侵了一个男生的心理防线……那个男生也爱上了古诗古词。

  回到本书。未能入选的名家名作不算少,如曹操、曹植,又如铿然上口的《大风歌》等,想必是和遴选初衷以及编选者的兴致有关。

  还可玩味的是,杨万里与李白、杜甫诗词篇幅相当,也是选取诗词量最多的几个之一,17首这个数字占全书的百分之八,远超于很多比杨万里名气更高的诗人、词人。是他的诗歌非常适合孩子?是叶先生偏爱他?细读发现,杨万里的17首诗中,直写或间接写到儿童的就有六七首之多。有人甚至说杨万里是写儿童情趣诗的高手,所以叶先生选录的多,也就自然了。

  个性是先锋,大众是流行。然古诗词在此却是一个另类。叶嘉莹先生把自己比作穿裙子的“士”,有种感觉,几千年来的诗词也似一位穿着美丽裙子的“士”,柔中有刚,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风花雪月千首,书不尽凌云一心。

  《给孩子的古诗词》

  叶嘉莹选编

  中信出版集团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三):人之初,诗之兴

  木铎开始嘣词儿后,我有时给他念古诗。他从不跟着念,我也不强求。有一天带他去公园,推着小车走到僻静处,落日的余晖正在树梢上闪动金光,小径上落英缤纷,林间鸟鸣啾啾。一个嫩嫩的声音忽地响起,“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小家伙第一次背诗,身在诗境,自然流露。我心生喜悦,这就是诗歌之“兴”呀。目遇身经,心有所触,兴发感动,于是有了诗。

  因为看得重,我一直没有买儿童古诗选本。买错一本绘本,没关系,但古诗不能错,这是“士”的底子。幸而等来了活字文化出版的《给孩子的古诗词》。没有谁比迦陵先生更适合编这样一本书,她本身就是一首活生生的诗。年近期颐,仍怀赤子之心;历尽忧难,不堕士人之气。先生曾说,是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感发生命与人生智慧支持她度过了平生种种忧患与挫折。“我要传达的,都是我所体悟到的诗歌中的生命,生生不已的感发力量。”

  虽说此书“唯一的编选原则就是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不过迦陵先生素来认为“不要看低小孩子的智商,只让他们背浅近的诗句。因为孩子们天性喜爱诗歌”,不收“鹅鹅鹅”,因为写得不好,背了无益。思无邪,诗无邪。孩子心境本近诗,不必勉强教诲,也不用刻意避讳。既录“风吹草低见牛羊”,也收“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既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亦存“一蓑烟雨任平生”,既见“红粉照香腮”,尤念“春闺梦里人”。选本素来可见编者“文心”,呈现的是诗人眼中整个古典诗词史的纲目。全书共收诗词二百一十八首,其中诗一百七十七首,词四十一首。起于《诗经·蒹葭》,经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陶诗《饮酒》,北朝“敕勒歌”,“江南一枝春”,而不似坊间选本“不知秦汉,无论魏晋”。续以王勃《山中》启唐代诗卷,初盛中晚诗量因势低昂,取张九龄《感遇》呼应《唐诗三百首》,军旅边塞、山水田园、咏史怀古、送别抒怀,优中选粹,星汉灿烂。李杜如山如河,各十七首平分秋色,全书惟擅长童趣波俏小诗的杨万里与之相当。以范仲淹、欧阳修开宋诗先声,王安石诗多达十一首,叶先生自道早年困苦时,曾受王安石一诗点醒灵光。而选本带有编者偏好与执着,恰是个性所在。元明清诗,各取二三,宁缺勿滥,唯龚自珍《己亥杂诗》入选“春泥”“风雷”二首,古诗部分随即收梢。古词兼收婉约豪放,稼秆词十二首为最,概赏其襟抱,次为六一居士,《采桑子》十首取五,概赏其蕴藉。全书以纳兰“山一程,水一程”收尾,余音袅袅。

  编者为“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所感动召唤,深信其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因而全书选目,“诗教”一以贯之,使得此书独异于书城中千百儿童古诗选本,与古人诗心接上了气脉,“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何为“诗教”,其于儿童诗教意义何在?叶先生序中并未展开说明,不过从她以往的著作与演讲中,不难获知。她曾在加拿大为华裔孩子们讲解古诗词,上第一堂课时,她把篆体“诗”字写给孩子们看,告诉他们:字的右半边上面的“之”好像是“一只脚在走路”。接着她又在“之”字下画一个“心”。“当你们想起家乡的亲人,想起家乡的小河,就是你的心在走路。如果再用语言把你的心走过的路说出来,这就是诗。”作为母亲,我这样理解:诗教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于孩子,当是读诗明理,养气修身,终身行于大道正途;“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今日睡前诵读之诗,日后或将成为漫漫人生路上暗夜之星,引领迷路的孩子,找到心里的路。

  此书配图亦颇具巧思,取芥子园山水,掷于诗末留白中,一舟一人一石一壑,看似随意,满眼江湖。我亦喜注释简净,讲解者或需稍做功课,而为人父母,本就是学习成长的过程。唯一的遗憾是不能听到叶先生吟诵所收诗词,以内心体验配合音韵、气息、节奏,在自由的吟诵中“感受诗人的生命心魄”。

  我把这本《给孩子的古诗词》,当作给木铎两岁生日的礼物,愿他的一生为诗歌滋养,心中始终有光。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四):古诗词:穿裙子的士

  古诗词:穿裙子的士

  文/心无际

  古诗词:穿裙子的士

  古诗词:穿裙子的“士”_滚动读报_新闻中心_光明网

  http://news.gmw.cn/newspaper/2015-12/31/content_110494377.htm

  《给孩子的古诗词》,我是与儿子一起读的。

  爸爸,什么叫“为赋新词强说愁”啊,是不是就像我写不出作文,发愁啊?爸爸,我名字里的“飘飘”是来自杜甫的“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吗?爸爸,我要做孝顺的好孩子,像诗里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听着儿子天真的话语,我也仿佛回到了童年。这是否就是叶嘉莹先生所说的“诗教”效应呢?

  《给孩子的古诗词》,是叶嘉莹先生的最新力作, 特别为孩子们定制的。共收录218首,其中包括177首诗和41首词,唯一的编选原则就是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对于只以刻画工巧取胜者不予选录,超出孩子认知水平者亦不选录。所选诸诗对时代、作家、体裁等数量之比例也没有限制。

  坦白而言,这不是一部讨巧的书,也不是讨巧的行为。为什么说不是讨巧的书?原因有二:一,前有《唐诗三百首》等类似的选本,遴选不当,可能成为另一种因袭,且难出新意;二,读者主要是孩子,要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与兴趣,做到适合,难!为什么说不是讨巧的行为?因为这是一个匆匆忙忙的时代,粗鄙化的时代,全球化的时代,外加优秀师资的缺乏,相较于那些汹涌而至的信息和诱惑,古诗词不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但是,叶嘉莹先生做了,而且是不同于以前的说文解字式的模式,她原汁原味地将古人的情感、胸怀,以词语的一呼一吸,不加任何注释地呈现在孩子们和大家面前(对诗词作者有简介)。秉承着叶先生一贯的主张,古诗词是用来念诵的。让孩子从小吟诵古诗词,是她近年来一直所致力的事业。

  《诗品》有云,“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我想,这不应只是穷贱可安的作用,更是“使富贵无执,自强不息,莫尚于诗也。”

  缓缓读来,让我仿佛又回到那难忘的中学时代的课堂。语文老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谁知道下一句啊?”“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个女生轻声说。那天起,一个名字与身影,入侵了一个男生的心理防线……那个男生也爱上了古诗古词。

  回到本书。未能入选的名家名作不算少,如曹操、曹植,又如铿然上口的《大风歌》等,想必是和遴选初衷以及编选者的兴致有关。还可玩味的是,杨万里与李白、杜甫诗词篇幅相当,也是选取诗词量最多的几个之一,17首这个数字占全书的百分之八,远超于很多比杨万里名气更高的诗人、词人。是他的诗歌非常适合孩子?是叶先生偏爱他?细读发现,杨万里的17首诗中,直写或间接写到儿童的就有六七首之多。有人甚至说杨万里是写儿童情趣诗的高手,所以叶先生选录的多,也就自然了。

  个性是先锋,大众是流行。然古诗词在此却是一个另类。叶嘉莹先生把自己比作“穿裙子的士”,有种感觉,几千年来的诗词也似一位穿着美丽裙子的士,柔中有刚,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风花雪月千首,书不尽凌云一心。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五):来,一起跟孩子读古诗词吧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说孩子们一定得学习诗(专指《诗经》,下同),因为诗可以激发情感,可以观察社会社会,可以交朋友,可以表达不平。往近了说,可以侍奉父母,往远了说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花草的名称。如今这个时代,观、群、怨、事父、事君这些诗歌的功能显然已经不重要,甚至是消失了,但诗歌于人生依然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我感觉,如果一个人的生命缺少了诗歌,总是一桩极大的憾事。而学诗、读诗最好是从孩提时代开始,如果一个成年人要想从头培养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应该来说是很难的。

  我猜测,其实许多父母都愿意陪孩子一起来读古诗词,无奈的是:第一,中国古诗词卷帙浩繁,浩如烟海,究竟该从何读起,读什么;第二,就算家长根据自己的认知选定了一些作品准备来读,该怎么读。为了回答第一个问题,读什么,我们今天提到一本书——《给孩子的古诗词》。(叶嘉莹 选编 中信出版社)

  叶嘉莹先生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六):在古诗古词中,细细品味人生

  收到一份精致小巧的快递,猜是我喜爱的书来了。正感叹于她的娇小,捧在手上,却觉甚是舒服。

  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映入眼帘的是简单干净的封面,一幅简单的山水画,一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仿佛带来了春天般的温暖。而书名——《给孩子的古诗词》,印在了面页的顶端,端正大方,没有一丁点儿的做作。

  习惯性的反过来,看看封底,一如封面的风格,寥寥几笔山水画,一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冬日景象跃然纸上,果真是好书从春读到冬啊!

  带着膜拜的心情,翻开书页,从目录中了解到,全书共收录作品218首,分为诗和词两部分,其中古诗177首,词41首。按作家年代的顺序排列,同一作家的作品放在一处,一目了然。有我们所熟知的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也有于我较为陌生的其他一些作者。

  书的内页,如古诗本身一般,简洁,干净,却绝不枯燥。每一首诗占据一页纸,配上几笔线条利落的钢笔画,视觉效果真不是一般的舒服。除了作者年代的简述,并不对诗作任何的解释与翻译。

  女儿对这本书也是非常喜欢,就在收到书的当晚,她便主动安排,以后,睡前故事由“故事”和“古诗”轮流“值班”,一个晚上讲故事,一个晚上读古诗,如此轮换。但是由于孩子做功课的效率不高,睡前故事的时间经常被作业占用,因而没能好好坚持下来。这样不好,要想办法提高效率才行。

  但是之前被搁置了好长一段时间的一个习惯,却因为这本书的到来,而重新被我们想起。我们家一面墙上贴了可当作黑板使用的墙纸,女儿小时候的涂鸦专用墙。我们会一起挑选喜爱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古诗写在上面,闲来无事,或者不经意看见时,都会念上几遍,基本上几天下来,孩子就可以和我一起把那首诗背下来。像《咏柳》、《游子吟》、《送兄》、《山行》等等,没有刻意,没有强迫,便轻轻松松地从这面墙,积累到孩子的脑子里的。然而这种好习惯也依然没有坚持下来,好长时间不读诗,总觉得生活中少了点什么。

  现在,有了这本《给孩子的古诗词》,母女俩像找到了某种默契,《江南春》跳到了墙纸上待了几天,《寻隐者不遇》也跳到了墙纸上,待上了几天,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好诗好词跃然于我们家的墙纸上,积累到了我们的脑子里。就在上周末,带孩子游湖,孩子望着一湖冬日残荷,吟出了“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时候,我知道,古诗词,也将融入孩子的生活中,在各种不同的生活体验中细细品,慢慢尝。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七):适合的才是孩子最喜欢的。

  学诗须识味外味。——揭奚斯

  有时候,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就如我们在教科书学获得的知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我们就认为最早的诗应该就是其中的第一首,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而是一首远古时期的古歌谣,二言诗《弹歌》。从最早到现代,中国的诗,经历了这么多年,传承至今,那如何让孩子去体味到古诗中的美,如何让孩子爱上古诗呢。

  叶嘉莹先生,从三、四岁时,就开始学习古诗,长大后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后从师于古典诗词名家顾随教授。当1977年,叶先生游走祖国时,听到导游在背唐诗,心中的诗情再次被掀起波澜,诗根仍在,诗歌不死。

  叶嘉莹先生一生从事古诗研究,此次出版的《给孩子的古诗词》,共收录作品218首,不同风格的177首中国古代经典诗作、41首经典词作,叶先生在最初的序中就表明,希望孩子可以不受干涉,直接去体悟古诗词,自己去领会其中的勇、猛、温柔、悲伤等。

  对于孩子而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中国的古诗从最初到现在,如此众多的数量,并非所有的都适合孩子。儿童学古诗,就如同孩子说话一样,最初家长所念,所唱,所说,都是带有韵律,简单,顺口,寓意简单的。叶先生精挑细选出的218首诗,从诗经中,到各代名家名作,都有包含,全部朗朗上口。

  之前也为孩子选购过多种版本的诗词的书,但是女儿自己看过这本后,却是非常喜欢。作为大人,看过众多关于诗词的书籍之后,再看这本书,很难理解,没有拼音,有许多字孩子都不识得,也没有图释让孩子侧面理解,为什么能让孩子喜欢。可能真是我们大人考虑的过多,孩子就是本能的喜欢,单纯的喜欢,简单,好读,上口,寓意明了。诗就是诗,词就是词。

  叶先生的目的很明确,一如书名,这是适合孩子读的古诗词。就是单纯的让孩子去体味。从本书的封面就能看出,白色,图案简单。而打开书,每一首诗,也是单纯的呈现在纸上,没有拼音,没有注释,也没有彩色的画,就是让孩子自己去读,自己去体会,自己在脑海中构勒出一幅图,而并非主观意识上接受,我们所呈现出来的,那样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思考,限制了他们对诗的品会。毕竟我们大人也是根据对诗词的理解而构。

  世上好东西很多,唯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世上的诗词千千万万,唯有适合孩子读的才会是孩子最喜欢的。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八):给孩子的古诗词

  只要是有感觉、有感情、有修养的人,就一定能够读出诗词中所蕴含的真诚的、充满兴发感动之力的生命,这种生命是生生不已的。确实,每一位家长都想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自然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不仅仅是能提高孩子们爱读书的兴趣,还有就是能够让孩子懂得人文情怀,诚然《给孩子的古诗词》这些效果全都具备。这本书收录了218首古诗词,而这些古诗词的编选的原则就是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本书作者叶嘉莹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纵观其一生,多数的著作是对古诗词的研究,七十余年来,她跑遍全球各地,她教的学生有幼儿园的小朋友,有大学博士,从青年到老年,有教无类。她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把当代西方文学概念融会、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探讨和诠释。她天资敏慧,才思出众,加上典雅细腻的文笔,以及浮世坎坷的忧患经历,使她在谈诗论词之际,以直悟配合精析,见解独到,卓然成家。因为叶嘉莹年事已高,精力毕竟有限,还多靠张静女士的帮忙,才完成了这本力作。

  就像叶嘉莹自己所说,这本书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作为一个成人,翻开这本书来看,里面有很多熟悉的名句,感觉到了小时候的课堂,虽然书中只是选举了一些古诗词,没有做进一步的解释,但是这些古诗词都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那种,很通俗易懂,不用担心孩子们看不懂这个问题。

  叶嘉莹先生一生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和不幸,可是我们看来她确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也许和她热爱古诗词有关吧!现在的年轻人追逐功利和物欲,觉得古诗词不再需要,认识不到古诗词可以提升人之心灵品质的功能。她为了弥补这些的事情,回国教学,讲授诗词,启发年轻人对古诗词的热爱。

  无论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爱情,还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草原,还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报国情怀,这些都是很熟悉的旋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童年的记忆都浮现在眼前。成人读这本书绝对是一种享受,而儿童读则多了一份情怀。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出生都是善良的,但是要好好的教育,不然被社会太多的污染,性本善就不复存在。古时候的孟母三迁好像就是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好的环境,然孩子懂得努力,对于现实的我们,搬个家要付出的太多,所以要自己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氛围,在家里摆上个大大的书架,上面放上适合儿童读的书籍,当然不要忘了买些古诗词的书籍放在上面,古诗词培养或者熏陶的氛围,别的书籍是没有办法代替,所以《给孩子的古诗词》是首选的书籍。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九):给孩子的古诗词

  自从读完北岛精心给他的孩子编撰的诗集《给孩子的诗》之后,我便对“诗”的作用和威力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我很想了解为什么诗歌题材的文字记载有如此大的诱惑力,以及为什么语言简洁的诗歌总能勾兑出那么多美妙故事。在生活中,不论是文人还是伪文青都或多或少的喜欢摆弄辞藻,或为肤浅搞笑,或为了提升自我形象价值,或是真心喜欢诗歌,或者什么也不是……或许,这恰是诗歌的自身泛美如歌般朗朗上口,随口入心,随风飘摇吧。

  回想自己当年背诵诗词歌赋的痛苦的经历,我发誓绝不要让这样的痛苦让我的孩子也来经历一遍。抱着这样的心态我确实想花一些经历去弄懂这些诗词歌赋的深刻含义,以便我能更好的把这种痛苦的过程转变为一种可以接受的形式传递给我的孩子,像做父亲的北岛那样,编撰给自己孩子的诗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是无知让我做出了错误的认知,诗歌是美妙的而不是痛苦的。美妙的体验只在于你读懂了诗,或者你能和作者保持某种频率的心跳。如果诗歌是美妙的,为什么背诵的过程反而是痛苦而不堪回首的呢?只能说:无知者无畏,这个事情让我再一次感受了这种心境。

  诗是美的,读懂了那种美,整颗心都是温暖的。91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在《给孩子的古诗词》序言里也写到诗的美和词的优雅对个人成长的巨大作用,中国传统一直有“诗教”之说,甚至小说里神功、秘籍统统都是诗词形式表达和传承的,这就不得惊叹于诗词的浓缩精华之处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典故、成语以及文化瑰宝珍藏都有着极其博大的深意,历代文人常读经典总能读出新意来,并产生新时代结合起来的文化生活,诗词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莫大的教材式的作用。

  北岛给孩子选诗词编撰成册的一个根本动因是他的孩子在背诵和实践一些错误意识形态和思维固化方面的诗词,这让诗人父亲的北岛很受伤。青春年少的孩子,正需要各方面的知识肥料来孕育,奈何学校教会他的是教师需要的《假如我是一支粉笔》,如果每个还是孩子的他们被此种诗歌占据了大半的童年时光,我们还需要未来么?我们还有未来吗?痛心疾首的北岛看到了这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巨大荼毒,亲自动手编撰了《给孩子的诗》。有别与北岛的《给孩子的诗》,本书作者叶嘉莹先生在诗词歌赋上有极深的造诣,对诗、词有长久的研究、教学和沉思,这本选集充满了对古诗词的敬畏之心,读来不失一种返璞归真的重新认识——重新对自我的认识,对孩子教育的认识,对诗歌的作用的认知。

  我是看在看到韩愈的《师说》里面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的时候重新去翻了翻古诗词的,那些曾经倒背如流的诗词歌赋,才慢慢走近生活,走向思维,走出了自己的新意。在《给孩子的古诗词》里许多诗都能背诵下来,但不甚解其意,或者无法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候有效的借鉴前人的智慧和思想,去解决现实中的困难和问题。这样背诵来的诗词,说到底是在没有理解的基础上做大量记忆性的工作,到头来还是需要更多的经历和阅历,再回首,去读一读曾经背诵过的诗,或许,又能促进更多的新思考了。

  这本诗集的选择很有意思,和市面上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不同的是,这本选集是给孩子读的。本书选取了一些故事性、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更贴合孩子的诗词,选择标准叶嘉莹先生在序言里做了说明——不做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形态的考核标准。对诗词的解读在这本书里没有加入,这很重要;任何人对诗歌的解读都或多或少的歪曲了作者原本的意思,不如不解读,把这个解读的工作交给读者自己去读。读到什么知识和感悟,都是你自己的,而不是任何人引导你的。(前提是你会去读,会多次的去读)

  在读北岛的《给孩子的诗》的时候,我的孩子还没有出生,还无法完全的理解作为一个父亲对孩子思想、意识形态的教育的重要性做出个人判断;读这本《给孩子的古诗词》,给了我补充了这样的感受。孩子并不需要做一只粉笔,也不是不需要做一只粉笔,而是不能被某些人强制的去灌输这种“舍己为人”、“牺牲自己,顾全大局”,孩子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想;当他们没有这样的思维和知识的时候,作为大人的我们不是强制他们按照我的思想来行动,而是我应该告诉他对和错的各种利弊,我只能提供我所认知的对和错以及各种可能性给他参考,我绝对不能也不会强加给他我的思维和意识。

  陈寅恪先生在《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写到“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这种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精神需要传承给下一代。中华文化瑰宝的诗词歌赋恰恰是最原始、最自然的实现“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的阵地;纯天然的诗词无需太多解释,自由的意识随时经受时间的考验。这恰是这本《给孩子的古诗词》最大的特色:不强加给孩子任何意识形态的思想,不私自揣度伟大诗、词人的原本心境和用意,不妄自菲薄的阐述诗词的特点、特色,不做更多无助于增加孩子兴趣、知识和快乐的事情。

  让我们回到童年,和孩子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曾经熟悉的诗和词。或许我们记得曾经的往事,或许我们又能读出自己的新意,但愿喜欢阅读的你,能读到诗词的美。

  (全文完)

  ###########################################

  :超意识形态的诗《假如我是一只粉笔》

  ###########################################

  假如

  我是粉笔

  我会很乐意

  牺牲自己

  让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让同学在黑板上画画

  我不需要你们保护

  但求你们不要让我

  粉身碎骨

  ###########################################

  你的孩子需要读这样的诗吗?你的孩子需要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天天背诵类似这样的诗歌吗?

  放过他们吧,求求你们了!放过他们吧,他们还是个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牺牲,还不懂的粉身粹骨的真正含义

  请不要荼毒我们的未来!

  《给孩子的古诗词》读后感(十):赤子之诗

  《给孩子的古诗词》是迦陵先生于鲐背之年选编而成之作,先生言其从事诗教七十余载,一生为诗词之中蕴含的感发所吸引,此种感发是诗人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的蓄积,亦是诗词的魅力与功用所在。诗人赋予诗之灵性与智慧,有贯穿人生的作用,如年幼时读朗朗上口之诗,陶冶情操以正素养,年少读诗则学诗人之品格,以正心志;成年阅诗,察其世事胸襟,以净德行。

  先生在序中说:“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竟因为被一时之短浅的功利和物欲所蒙蔽,而不再能认识到诗词可以提升人之心灵品质的功能,这自然是一件极为遗憾的事。”现在人已经忽视诗于人一生之中起到培护作用,以至于古诗词趋于式微之势,这种情况不仅仅局限于诗词,亦是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困境。

  多数人误以为传统文化便是过去旧中国之中所传习的教育内容,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读,传统文化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明演化,其内容是思想、观念、智慧的传承。自百年前兴西方教学始,中国上溯于三千年的文化教育便有日薄西山之势,百年之后的今天传承数千年的经典被置诸高阁,传统国学已然成为闲置的学问,再看当下学子,其学问造诣、为人胸襟都不如前人,其中顽陋习气颇多,身上更是少了旧时士人之气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之心志。

  少年读诗,便是基于对心志的培养,这种培养是让人树立一个崇高远大的志向。古人云“诗言志”,在《毛诗序》中对诗与言的关系有直观的解读:“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便是人心志之言表,今人立志、立言、立身,都应当以诗为始。

  如孔子言:“吾十有五立志于学”,孔子立志于学问,亦是以诗为始。《论语》之中,孔子对其子孔鲤有过如此对话:“曰:‘学诗乎?’对曰‘未学’,对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可见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之中,对诗于人心志的陶冶、情操的培养亦是持以肯定态度的。

  迦陵先生在编选这部诗集时,对受众亦作有教育层次的考量:“唯一的编选原则就是要适合孩子阅读的兴趣和能力。对于只以刻画工巧取胜者不予选录,超出孩子认知水平者亦不选录”。先生此原则无疑彰显出其诗词大家之风范,所选之诗并非作者辞藻的艳丽,而在于表达内心最为真实的情感,不作修饰,发乎自然,流露赤子情怀,这正是诗的最高艺术表现形态。若以静安先生于《人间词话》中提出“隔”之准绳,此等境界之诗自成高格。

  如刘长卿之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又如苏轼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此之境界真实明了,作者眼前境,心中情表现无遗。赤子之心于遣词造句间无修饰之迹,故境界无隔,作者所作之诗既得返朴归真,与赤子互通,此等诗词,孩子读起来便少有障碍了。

  如日本俳句,有“俳圣”之称的松尾芭蕉,以其名句《古池》为例“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简单明了,寥寥数语便将作者眼前景物心中情感勾画无遗,但于字里行间却无半点华丽修饰之迹,如此便是境界之奥妙所在。

  较之成人读诗,好遣词造句间刻画营造、巧弄功夫,反倒不如孩童直接,故诗之大家,境界高处便是行云流水,不落痕迹,情深意切之处即与赤子心通,又不失诗意,便是诗的微妙境界。

  如此解读《给孩子的古诗词》便不难发现迦陵先生之良苦用心。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glwx/22449.html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