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管理文献 > 品牌管理 > [2小时品牌素养读后感]2小时品牌素养经典读后感10篇

[2小时品牌素养读后感]2小时品牌素养经典读后感10篇

来源:品牌管理 时间:2020-03-31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品牌管理】

2小时品牌素养经典读后感10篇

  《2小时品牌素养》是一本由邓德隆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64图书,本书定价:40.00元,页数:201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小时品牌素养》读后感(一):定位理论在品牌方面的实践

  虽然此书自始至终强调的都是创建品牌首先应做好品牌定位,品牌定位就是找好一个品类,然后成为品类的领导者,能让品牌成为品类的代名词这一理念。虽然这个理念把所有的品牌管理工作都归集于品牌定位,有很大的偏颇之处,但是此书的理论应该能适合一部分行业的品牌创建。总体上读完之后能有一些启发。

  《2小时品牌素养》读后感(二):难得的好书

  可以反复细读的好书,用鞭辟入里来形容这本书的确很合适。

  写一点我的几点感受:

  1.文字不装B,干货。

  2.建立在大量的实战上,全球视角,实用。

  3.让我看明白了企业间的竞合。

  4.思路清晰,内容丰满,不是多年的积累是写不出的。

  最后,知易行难。

  《2小时品牌素养》读后感(三):辩证的学习

  首先这是本好书,很耐读,也很有节奏感,不会觉得枯燥。

  不过还是要提醒各位,作为从业人员,每个项目的情况不一样,使用的观点和工具都不同,应该说这本书也是在卖自己的理念,所以建议大家辩证吸收。

  书里主要是对广告的发展历程做了比较清晰的梳理

  产品时代;形象时代;定位时代

  该书的主要内容就在于强调定位的重要,如何做好定位

  本质上,其强调的定位就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

  我们以往的观念中,经常强调的品牌要在消费者中形成怎么样的位置,该书则强调在消费者心中提到某一个概念的时候,消费者可以想到哪些品牌,如何能够成为消费者心智中的这些品牌。

  《2小时品牌素养》读后感(四):书中观点不敢苟同

  本书提出了一个观点: 一个品牌占领客户心中的一个 **心智资源**,然后通过王老吉等公司的案例讲了企业如何去占领用户心中的 **心智资源**,但企业不可以用这个品牌来做别的事,比如联想就不应该卖手机。全书围绕这个观点展开讨论,阅读体验不错,没有过多专业术语,但书中 **保守** 的品牌定位观点,我不敢苟同,但总得来说,在本书中我仍受益匪浅,邓德隆先生同系列还有其他的书,我也愿意将其纳入我的读书计划中,但我并不会向别人推荐《2小时品牌素养》,有两点原因:

  1. 书中对于核心观点的论证有问题,书中总是用成功的例子去推导出邓德隆先生想表达的观点,但一个商业案例的成功或者失败不是因为一方面的原因造就的,而书中并没有详细阐述,不能使我信服。

  2. 我认为邓德隆先生的观点是错的,或者 **保守** 的品牌定位观点本来就只适用于部分情况,比如互联网公司中,新浪微博也总是以新浪冠名,也不见得说门户起家的新浪冠名微博是一种错误的决定。

  《2小时品牌素养》读后感(五):品牌定位启蒙书

  《2小时品牌素养》是我看《简单的力量》时找到的关联书,很庆幸,我没有更晚时候才读到它,它是我对于品牌定位和个人定位的启蒙书。读完之后甚至不可抑制的产生很多优越感,觉得商界的秘诀不过如此。巧合的是看完这本书2个月后,我又读到了广告人强推的叶茂中《广告人手记》,两本书在一定程度上都强调了如何找准定位并成功突围的故事。更巧合的是叶茂中和邓德隆所在团队都为乌江榨菜做过品牌策划,貌似叶茂中略胜一筹。这让我坚定了没有永恒的胜者,不要迷信某一家机构,只有真正掌握定位的分析方法,拆解组合,去芜存菁,才是正道。

  品牌和定位,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就是立命之本,明确定位之后,就能确定产品价格、分销、广告、公关、包装、命名等各种营销手段。所以我们所有的业务和运营方向都用改围绕既定的定位走,口号及内容的展现形式可以有很多,但是核心不能变。

  ——如何为一家企业定位?

  企业即将进入的大环境是怎样?

  1.有没有龙头企业?【末位梯队】

  如果准备进入的商场,已经有强大的龙头企业,那么千万不要选择和龙头企业相同的进攻战略,不管是速度还是资源,龙头企业都比我们丰富。最好的方式是站在龙头企业的对立面,对手反对的就是我们支持的,对手支持的就是我们舍弃的。

  2.是否是真蓝海?【第一梯队】

  市场是否真的像企业调研的那样?存在未开发的蓝海?如果我们迅速开发该片区域并获得盈利,势必影响行业的方向,会有龙头企业前来争地,会有中小企业进军分割,如果在短时间内依靠精准定位,在顾客心中建立品牌认知度,同时打造品牌壁垒及信任状?如行业正宗/行业第一/销量第一等。

  3.是否已经有部分企业对用户进行心智定位?【第二梯队】

  如果我们调换位置,作为进军蓝海的第二梯队,是否能找到已经进驻对手的战略性弱点,并针对性进攻?如何抢占先导者不具体的品牌背书?

  《2小时品牌素养》读后感(六):书摘

  在自然科学中,如果爱因斯坦和牛顿对宇宙做了一个错误的假设,比如太阳绕着地球转,那本质上改变不了宇宙。但是社会科学不一样,我们如果假设了一个人比方说不值得信任,那很麻烦,这个人对于你而言就会变得像你假设的那样不可信任,尽管对别人而言他是可信任的。

  一流的企业建标准。

  me too只会导致失败

  打造新品牌不能全靠广告,而主要是靠公关。

  大多数的市场调查只是证明了驴子果然有两只耳朵。

  市场研究的方向不是研究顾客的需求,而是研究竞争对手在顾客的心智中占有何种定位,拥有何种心智资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而制定品牌的定位战略。

  市场第二的品牌只有通过提出与领导品牌相反的主张,才能赢得竞争,否则连市场第二的位置都难保住。

  在信息时代顾客只能接受简单而直接的诉求。eg:海尔的形象VS格兰仕微波炉;力士香皂VS“杀菌”的舒肤佳

  规模不是核心竞争力,顾客心智中的定位才是

  对手可以复制的战略就不是好的战略因为他没有对准对手的战略性弱点。eg:百事VS可口可乐

  暗示性攻击无效攻击。战略必须明确指出自己要替代的品牌是谁,才能产生置换效应。

  消费者把你放在第三位,你终将无法抗拒这个公众意志。

  只有当企业确立了品牌定位之后,才能规范好正确的创新方向,使得每一次的创新行为都能为巩固品牌的核心价值服务。

  任何一个成功的品牌都必须有一个定位,即占有一个心智资源;任何一项经营活动都是为了协助品牌去建立加强和巩固这个定位,一次影响顾客的购买决定。

  熵定律表明,在任何系统内,失序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的。

  不能代表品类的品牌,往往只能依靠低价吸引顾客。

  企业相当多的问题,正是来源于此,错把对手当做榜样,企业尤其是市场后来者往往认为市场领导者既然获得了成功那么他做的一切自然就是对的后进者想要获得成功自然就按照成功者的方式来做就是这种做法,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企业和领导者的战略区同从而永远成为一个二流甚至三流的跟随企业,另一方面后进品牌的模仿学习客观上造成了追随效应使得领导者建立的标准得到强化和巩固。从定位角度看一家独大的品牌在顾客心智中的地位越牢靠后进品牌说可以将之视为对手,通过反向出击借力打力而迅速崛起。恰当的战略知道是从竞争者强势中的弱点出击建立对立性定位。

  公司名不等于品牌。

  《2小时品牌素养》读后感(七):读不完《2小时品牌素养》,至少可以读完这7条我梳理的点

  作者邓德隆,是“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的忠实拥趸,也是其理论在中国的忠实“传教人”。这本书,做到了将定位理论与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不是就理论而理论,而是寓教于实际案例,耐读,不枯燥。

  下面总结几个印象深刻的知识点:

  1、 市场研究的方向,不是研究顾客的需求,而是研究竞争对手在顾客的心智中占有何种定位,拥有何种心智资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来制定品牌的定位战略。

  2、 定位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定位,再好的团队、管理和投入,都无济于事;定位不明确的企业团队,本身就不是一流的团队,更谈不上好的管理。

  3、 定位,为一系列的营销行为奠定了战略方向。

  “定位”理论,最先由杰克•特劳特在1969年提出,是基于商战实践总结出来的;继而,被学术学者菲利普•科特勒运用到营销中,并在其经典著作《营销管理》中,强调出定位的作用:定位,为一系列的营销行为奠定了战略方向。他说,营销组合,本质上是定位战略战术运用的结果。一旦知道了要抢占的心智资源,即明确定位之后,你就能确定产品价格、分销、广告、公关、包装、命名等各种营销手段了。所有这些手段,都是为战略实施(抢占定位)而服务的。

  4、 品牌延伸,为什么危机重重?主要是会破坏顾客的忠诚度,进而减少销量。

  本书举了青岛啤酒的栗子:青岛啤酒一度推出高档和普通品牌,喝普通青啤的顾客会觉得,高档青啤时刻提醒着他,自己喝的是低档货;而喝高档青啤的人又觉得,明明花了高价钱,为什么不喝一个明显是高档品牌的啤酒,破坏了消费档次和品位。这样,青啤两边都不讨好。就是这样。

  5、 想创新,要在清晰确定的定位方向下持续创新,而不是老换定位。

  比如,日本彩电,一直坚持宣传自己是“品质好”的彩电,多年来,每个广告都是围绕“画质好”的定位诉求,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项创新技术去强化定位。就是这样。

  6、 成功的品牌,是成为某类产品的代表,在该类产品中数一数二。

  品牌初步成功时,最佳的推广策略,就是鉴别出自己的定位,将之提炼出来,然后深化这个定位概念的宣传。

  当品牌已经在该品类数一数二,就要开始为品类做广告,才是明智之举,品类做大了,领导品牌自然是最大受益者。

  7、 如何打造一个新品牌?

  第一步,是要明确品牌的定位,因为定位是顾客购买品牌的理由,有了定位,才能赢得顾客。定位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确立竞争对手,确立竞争对手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新品牌产品若是在一个既有品类,且存在较强的竞争对手,那么定位就应该针对品类的领导品牌确立,即在领导品牌强势的反面确立定位。

  第二种情况,新品牌产品若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品类,那么你的竞争对手就是满足同样需求或相似需求的其他产品品类,在界定了品类竞争对手后,就需要对自己的品类针对竞争品类进行定位。

  新品牌明确定位后,企业的各项活动就应该围绕定位进行整合,资源往定位上集聚,特别是公关、广告要鲜明传递定位,把定位植入预期顾客的心智,以赢得他们。

  《2小时品牌素养》读后感(八):品牌营销敲门砖

  对于品牌营销小白来说,系统地了解“何为客户需求”,“如何找准品牌定位”,“发现竞争对手是如何成功以及如何翘辫子的”有所裨益。

  一、打入消费者心智空间

  消费者最多为每个品类留7个品牌的心智空间(就是说心里有你),必入一提到空调能够想到的品牌最多7个、电脑也是、家具也是、矿泉水也是……更惨烈的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出现了所谓的“二元法则”,也就是说消费者只留下两个名额,竞争的本质就是消费者心智之争。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做到行业“数一数二”,需要做到去平庸化、避免同质化,进而精准定位。

  精准定位有如下四大法宝:

  1、 分析外部环境、包括对手是谁、它的价值是什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 确定品牌优势、避免竞争对手的优势,抓住对手的弱点;[宝马提出的“趣驾”其实是针对奔驰在顾客心中尊贵的“弱点”(行动不便)]

  3、 为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王老吉面对消费者“中草药能否加入普通食品”的质疑,联合广东澳门等十七家企业,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成功,获得了高级信任状支持]

  4、 将定位整合进内部运营,特别是传播,将此植入顾客心智。[首先确定品牌在消费者心智定位,再去围绕做资源配置,失败案例,红塔集团当年要做地板,执意握着价值460亿元的红塔品牌不放,消费者心智中已经把红塔定义为烟草,无法接受他要做地板,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二、品牌定位的三种方法:抢占先机、关联定位、为竞争对手重新定位

  2.1品牌是竞争的基本单位,战略应该以此为起点,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他了解的是品牌而非企业。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其他人所买的,一般来说畅销海外等背书能够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同时,消费者认为某些国家、某些区域再某些品类有特别的优势,比如瑞士盛产手表。在塑造品牌文化时,不要自说自话,品牌没有顾客就没有文化,形象和文化是顾客带来的结果,而非企业一厢情愿塑造的。

  2.2定位之后的系统整合,成功的品牌需要有独立的身份,品牌符号时消费者识别品牌的重要标识,很多企业一天到晚喊着创新,究其根本原因是品牌缺乏定位设计,没有解决长期差异化问题,陷入了同质化。

  没有定位的广告,效果无法积累、资源容易流失;

  没有定位的广告,会迷失品牌推广的最佳策略;

  没有定位的广告,只是为领导者做嫁衣;

  没有定位的广告,有时会帮倒忙;

  没有定位的广告,破坏品牌自有的传播价值;

  没有定位的广告,很难帮到一线人员。

  《2小时品牌素养》读后感(九):值得学习的地方和我的收获

  1,作者基本是在为自己的咨询公司和咨询哲学鼓吹呐喊。他推崇公关推广胜过砸钱投广告,而写一本书谈定位哲学和公司成功案例正是这样一种招数。

  2,定位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战略的问题,即如何在市场中首先立足然后做大。品牌的定位和公司的定位,有区别有联系,但我更多的觉得品牌定位战略是隶属于公司定位战略之下的子概念,但是在他这里统统混为一谈。产品类企业有品牌定位和公司定位的问题,服务类企业更多的是公司定位的问题,比如鸿海之类的代工,快递。

  3,一个公司的成败有很多原因,公司战略以及其下的品牌战略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是不是主要原因都可以讨论。但他所谈论的案例,把公司成败和品牌定位直接划了等号,这听起来更象是咨询公司推销自己哲学的煽动性说辞。而他的一些例子比如联想手机,其实现在做得不错。另外联通和CDMA也是。他大概对快消类市场很熟,但是他不懂的市场也很多。

  4,他的经验基本来自快消和日用品市场。在这样的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业内的巨头如宝洁和百盛都是多品牌化经营的典范。但是这些市场也不算什么垄断市场,小品牌要做大不容易,但是要饿死也不容易。国产可乐在大城市不行,在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还是有销路的。

  5,一个有效的市场定位应该能够笼络足够的消费者。在如何定位的问题上,一种是市场调查派,一种是不调查派,这一派的成功者虽然有乔布斯,但是不调查市场刚愎自用最后死悄悄的企业我看是大多数。现在标新立异的产品和企业很多,但是不是都活下来了呢?自然界物竞天择,企业界自身的定位还需消费者决定去留。并不是说你和别人做的不一样就一定会成功。

  6,同质化严重,而必须依靠某些定位手段立足的企业:可乐,啤酒,白酒,香烟。但是消费者对这些东西有自己的主观感受,烟民和酒民会告诉你那些细微的差别,并不能算完全没有区别。但是其它类型的产品可未必是这样。对于电子科技类产品,功能有无,以及可以量化的指标,这是很容易检验的。差异化可利用的主观感受的东西往往通过外观来体现。

  7,定位是突出实际存在的东西,而不是说谎。但是他有点本末倒置。好像我宣称一个东西有什么效果,它就有什么效果?有些东西不去承诺这样或那样的功效是因为做不到,说了会涉嫌虚假广告。早期的中国保健品集体信用破产。我生产一个矿泉水宣称长生不老可以吗?

  8,企业多元化经营是坏事吗?电视机厂商去做别的更多是因为市场饱和,盈利空间有限,不做这些就是等死。长虹,TCL,康佳至少还活着。当年做VCD的那些厂家又都死哪去了?

  我同意的地方

  1,一个产品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品牌,好处是消费者对原品牌的偏见不会影响到新产品上,缺点是有认同的顾客也会感到困惑。好的做法大概是在一个主牌下面发展很多副牌。

  苹果有很多产品,但是细说起来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imac,ibook,iphone,ipad等等。

  当然这一做法现在已经很普遍。他所例举的失败案例中,HP和IBM都有笔记本业务。笔记中的高端和低端产品线都有自己的品牌和定位。但是欧美笔记本做不过大陆和台湾,更多是因为成本而不是因为定位问题。

  2,品项,即外观很重要。这个结论是有很多资料可以支持的,不独此书以为是。一个产品的外观很重要,人会以貌取人,也会以貌取物。

  3,王老吉,香飘飘奶茶的成功有很多原因。定位是定位,定位之后的推广是另一回事。所谓战略和执行的问题。不能把功劳全摊到战略的头上。

  《2小时品牌素养》读后感(十):要点提取

  直接跳到了品牌定位那几章节。

  做品牌第一件事,先定位。

◎第一种方法:抢先占位。

  占领空白区。眼光很重要。

◎第二种方法:关联定位

  蹭光环,借力打力。消费者心智的第二选择。

◎第三种方法:为竞争对手重新定位

  攻击对手弱点。

适合高段选手在购买高露洁的时候担心它磨损牙齿。攻击战略必须明确指出自己要替代的品牌是谁,才能产生置换效应。

  明确攻击对象,策略的无可复制性(针对明确)

定位之后的系统整合

比如青岛啤酒,它旗下的品牌也是比较混乱的,光是青岛品牌就有普通、优质、金质、极品等。这种品牌规划非常典型,其出发点无非是希望通过用一个大品牌能分别占领高中低档市场 。

  定位锤里说到的J模式。只会破坏品牌,赶跑忠诚顾客。

  改变与改善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同样,创新与创造也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比如吉列,它代表了“剃须刀”,占有这个市场60%以上的份额。这一切是怎样做到的呢?在代表品类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淘汰自己。

  A模式,自己的产品淘汰自己好过被被人淘汰

  定位与广告的关系

有锤,有钉,广告投放事半功倍。没有定位的广告,可能只是为领导者做嫁衣

  没有根据自己品牌的排他性的而针对于共性的广告投放,只是为领导者锦上添花。

中国企业怎么做?

  第一条出路:单项突破,瓦解多元领先企业(走A模式)

  第二条出路:利用制造业优势,打造OEM品牌(先别急着走品牌,忠诚的OEM厂商。这个有待验证,不过短期是饿不死)

  第三条出路:发扬国家传统,形成优势产业(利用国家优势,如瑞士表,德国车,中国文化或许是打造点,走文化产业之路)

举例:红罐王老吉

  凉茶就想到王老吉(品牌成为品类代表)

王老吉的做法是选择商业餐饮人群为源点人群,他们经常进食火锅、煎炸和热辣食品,能首先被他们认可,可以表明凉茶确实有去火功效。实践证明此举非常有效,王老吉因此可以很容易地被了解和接受,并迅速带动了更广人群的消费。同时,既然那些经常有宴请应酬的商务人士和频繁在外就餐的高收入人员都在饮用王老吉,一般的大众会相信这是不错的饮品,对可能出现的负面情况倾向于忽视,或者有积极的理解。如今在很多地方,王老吉已成长为广普的主流饮料,人们也不再仅仅把它和餐饮人群挂钩了。

  推进政策:沿海向内陆

  央视的广告投放,知名度

  热销的概念,消费者的从众心理

  品类需求,场合扩大化

  向饮料龙头可口可乐学习

  就做凉茶(单一产品化)

  特定人群

  总而言之,走A模式。

品牌打造所追求的结果不变:成为品类的代表。特别之处在于,顾客心智中已经有了品类及需求,但没有储存代表性品品牌的战略源点期,不仅赋予品牌真正的生命,而且为品牌后续的发展和战略路径奠定了基础。牌与之相应,品牌应该通过获取市场领导地位来赢得代表资格,并在发展过程中加强营销,以使自己和品类紧密相连。品牌不可能反过来,在毫无市场影响的前提下,主动塑造成富有某种意义的形象,然后带动销售。一句话,品牌没有顾客就没有文化。

  值得消化的一句话。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glwx/69158.html

推荐内容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