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行业资料 > 勘查设计 > 新三步走和老三步走_“三步走”与新“三步走”战略比较研究

新三步走和老三步走_“三步走”与新“三步走”战略比较研究

来源:勘查设计 时间:2021-07-27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勘查设计】

  [摘要]本文从相互关系、改革开放、依靠力量、指导思想等方面对“三步走”与新“三步走”战略进行比较研究。   [关键词]“三步走”新“三步走”比较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根据国情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在总结以往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步走”战略构想,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发展,概括为: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前两步战略目标我们于1987年和1995年,提前实现了。如何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新的“三步走”战略。本文试图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
  
  一、关于两者的相互关系
  
  新“三步走”战略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的具体化,是在实现“三步走”战略前两步基础上产生的,也是前两步实现后的必然选择,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创新。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
  两者目标总体一致新“三步走”作为“三步走”战略总体规划之中实现第三步的具体化,其目标必然与之一致,都是以不断增长经济实力,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目标,所不同的是:其一,邓小平在“三步走”战略构想时是粗线条的,而新“三步走”战略增加了“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各项制度”等目标,丰富了其内容。其二,尽管两者目标一致,但侧重点也有所区别,前者主要侧重经济指标,在当时条件时,这是十分迫切的。后者注重了解决经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考虑,把“富强民主文明”作为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两者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深刻认识后的选择进入8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邓小平敏锐地抓住了加快经济发展的契机,对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有了深刻认识,提出了“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新“三步走”是中央在人们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商品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全方位的改革开放格局形成的条件下,对新的阶段深刻把握和认识的基础上制定的宏伟目标。由此可见,虽然两者产生的条件不同,但都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国情及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两者都富有哲学及辩证思维特征两者都是由量变到质变循序前进、有步骤、台阶式发展战略;两者都善于抓重点,有先后主次,轻重缓急,把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技作为战略重点,在处理各项关系时,两者都充满辩证思维,如处理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两个文明;改革、稳定与发展;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等。
  
  二、关于非均衡发展战略
  
  两者本身都是非均衡发展战略的产物前者是邓小平为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度较快实现现代化而制定的一个既切合实际反映时代要求,又能激励群众,凝聚人心的战略步骤,是非均衡战略的具体运用。它既克服了急于求成的“左”的偏差,又切合实际梯次递进不平衡发展。后者是在实现前两步战略目标基础上,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的新阶段的产物。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更高水平的小康必须从总体小康到宽裕小康再到富裕小康逐步前进,不同地区采用不同发展手段,也是非均衡发展战略。
  两者都在共同富裕非均衡的大政策指导下“共同富裕”就是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勤劳致富,在其带动下,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即由不平衡达到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整个初级阶段,都离不开共同富裕的大政策,都必须长期坚持,这既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又符合国情。
  两者的区别前两步的非均衡表现在:先沿海后内陆的战略部署,构建改革开放的基本框架。在实现第三步过程中,非均衡发展战略的风格又有新变化:其一,在分配上,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问题,健全个人收入监测办法。其二,在区域上,加快西部大开发,东部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特区创新制度;东北地区加快工业调整和改造等。其三,在总体审视下平衡问题,抓住重点集中解决。
  
  三、关于改革和开放
  
  关于改革改革是邓小平理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最鲜明的特征,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新的革命。毫无疑问,改革将始终伴随着现代化的脚步。但改革必须循序推进。因此,在“三步走”战略实现过程中,每一步都要有新的内容。新“三步走”在前两步基础上又有新成果。
  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如提出走工业信息化之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发展要素市场为主要任务,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确立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在政治体制上,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设政治文明;制定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等。在文化建设上,以德治国,用先进文化武装人们头脑;建立公民道德20字规范;建立学习型社会,建立诚信制度等。
  总之,实现新的“三步走”战略,改革已结束了摸着石头过河渐进模式,进入到突破体制性障碍的纵深阶段;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如果说前两步改革重要是使被旧体制束缚的生产力得以释放,那第三步改革则将致力于形成和完善能使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经济有效运行的市场机制,创造能最大限度发挥人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社会整体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
  关于开放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前两步对外开放是以政策引导为主的渐进开放过程,在开放区域、开放产业、开放程度等方面制定差别性政策。第三步则随着体制改革深入和加入WTO,对外开放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上具备了从政策引导的渐进方式转向制度保障的稳定开放的条件。前者对外开放主要是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引进管理经验,后者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形势,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起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
  
  四、关于两者的依靠力量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性质决定了我党必须把工人农民作为依靠力量。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又有新的变化。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和分析新的时代特征及我国阶级状况的变化,提出只有紧紧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可以说,整个“三步走”战略过程中,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都是依靠力量。但是随着前两步目标实现,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中国国情又有新的变化。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都是要团结的对象,要想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依靠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五、关于两者的指导思想
  
  “三步走”战略,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现代化建设中,每一步都离不开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但邓小平理论也要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新“三步走”战略,必须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同时期,指导思想有所区别和侧重,在其指导下的价值观念、实践内容等方面也都有新的变化。
  在价值判断标准上邓小平理论以“三个有利于”为价值判断标准,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评判标准。在继承生产力标准的同时,又突出了文化标准。
  在发展观上邓小平理论提出“发展是硬道理”,主要追求经济总量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提出科学发展观,不仅注重数量增加,而且注重质量的提高和全面统筹发展。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三步走”与新“三步走”战略,都是根据国情及现代化建设规律制订的,既切合实际,又满足人民心愿,是有计划、有步骤,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两者都是台阶式发展战略,具有实践性、革命性、人民性、可操作性。两者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不能等同,也不能割裂。要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实践中继承前两步的成果,又要探索新的发展观念,新的内容,增添新的力量。党的十六大根据新“三步走”的三个阶段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又是对新“三步走”战略的继承与创新。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hyzl/102049.html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