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ubkforchild.com--能源电力】
一、低碳经济由来
“低碳经济”一词最早正式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意识到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由此,“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各国关注的对象,各国也在积极的研究如何实现低碳发展。
二、中国能源供应体系会面临的挑战
中国要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会面临着重大挑战,主要表现在:资源约束突出,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环境压力加大;市场体系不完善,应急能力有待加强。2012年,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在欧盟国家中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65.2%,在日本59.9%,在美国65.2%,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也达到了59.4%,而中国仅为23.0%。目前,发达国家的能源正在经历着从化石能源向核电和可再生资源等低碳能源的第二次转变。2012年,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占日本能源消费量的15.9%,欧盟能源消费量的16.6%,而中国仅为6.6%。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煤炭消费是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将是走“低碳发展”的一项重要策略
三、低碳经济对工业企业的影响
1.国家法规政策约束工业企业
为促进全球实现低碳发展,国际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比如在2005-2012年间生效的《京都协议书》,《京都协议书》为签约的国家制定了减排目标,虽然《京都协议书》在碳排放问题上并没有对发展中国家做出明确的限制,但是,全球气候变化极大地压缩了世界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空间,国际环境已经不允许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沿袭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那种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的传统发展道路,在这种压力下,中国需要积极实践、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和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其目的是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不破坏消除贫困和现代化的前景。从美国以中国为借口拒绝在《京都协议书》上签字,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的经济,常常也会拿中国做挡箭牌。
2.低碳经济要求工业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工业是中国能源消费的大户,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重点耗能行业中的高耗能企业又是工业能源消费的大户。中国要降低单位GDP能耗关键在于降低工业单位产值能耗和调整工业能源结构。
四、结论
中国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能源利用效率低,经济结构不合理,要实现低碳发展,就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是提高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但工业企业由于受成本和技术的限制,在节能减排上所能做的又是有限的。国家一方面制定一些法规逼迫这些企业在节能减排上进行创新,另一方也为可以其提供便利条件比如经济激励税收优惠等。
参考文献:
[1] 张坤民,潘家华.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课题组.中国2050年低碳发展之路:能源需求暨碳排放情景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 OECD.Environmentally Harmful Subsidies:Policy Issues and Challenges [M].Paris:OECD,2003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