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教材教辅 > 考试类 > 本草中国_《本草中华》观后感10篇

本草中国_《本草中华》观后感10篇

来源:考试类 时间:2021-07-31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考试类】

《本草中华》观后感10篇

  《本草中华》是一部由孙虹 / 袁博 / 许贞 / 刘跃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本草中华》观后感(一):相遇者众,知遇者寡;知皮毛者众,懂精髓者寡

  无论世界向前的脚步如何匆忙急促,这片土地上依然花开四季,春夏秋冬

  第一集 《相传》

  1. 西藏那曲 【冬虫夏草】,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补肾益肺,止血化痰”

  2. 福建漳州 【益安宁丸(延寿丹)】,西藏冬虫夏草、伊朗西红花、海南海马、东北鹿茸、美国西洋参、云南三七、石斛、鳖甲、灵芝等,“补气活血,益肝健肾,养心安神”

  3. 福建建瓯 【灵芝(林中灵)】,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

  4. 宁夏中宁 【枸杞子(却老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5. 河南郑州 【少林黑膏药】,药材和食用植物油与铅丹炼制成膏料,“祛风寒,活血,壮筋骨,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病痛”

  第二集《五味》

  中华本草,五味俱全;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五味滋养五脏。

  1. 广西平南 【肉桂(玉桂)】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味辛,甘,大热;“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经通脉”

  ● 桂枝汤(桂枝、生姜、红枣、甘草、芍药),常用于风寒感冒

  2. 山东荣城 【昆布(海带)】味咸,性寒,为海带科植物海带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干燥叶状体,“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

  3. 山东济宁 【荷叶】味苦,性平,“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

  ● 油炸荷叶卷,荷叶茶

  ● 山东青州,荷叶炭,“收涩,化瘀,止血,用于出血症和产后血晕”

  4. 云南洱源 【青梅】雕梅

  5. 福建上杭 【乌梅】半黄青梅以烟熏之,味酸,涩,性平,“敛肺,涩肠,生津,安蛔”,只今便道即金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 酸梅汤,山楂、甘草、陈皮、冰糖、乌梅

  6. 甘肃兰州 【甜百合】,味甘,性寒,“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 金菊百合,百合糕,百合羹(醪糟、牛奶、鸡蛋、百合)

  “酸苦甘辛咸,喜怒哀乐殇,人生往往如电光火石,真实的质地是苦中作乐,笑中含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第三集 《步履》

  脚步,是人类丈量大地的方式,内陆腹地,森林深处,戈壁荒漠,大河大海,人行万里,寻觅天地真知。

  1. 辽宁长海 【海参】,味甘咸,补肾经,“益精髓,消痰涎,摄小便,壮阳疗痿,杀疮虫”

  ● 葱油海参,凉拌海参,海参捞饭

  2. 吉林集安 【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3. 内蒙古阿拉善盟 【肉苁蓉(沙漠人参)】性温,味甘咸,“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4. 云南文山 【三七】止血活血双向调节作用,“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未掺之,其血即止”,“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5. 西藏 【藏香】融合藏红花、雪莲花麝香等,“解毒杀菌,抗感染,抗病毒”

  ● 道路再长,也长不过自己的脚步

  第四集 《奇遇》

  1. 山西运城 【芒硝】性寒,味咸,苦,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2. 江西武宁 【西瓜霜】性寒,味咸,清热泻火,消肿止痛

  3. 广东潮汕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

  ● 相遇者众,知遇者寡

  4. 四川浦江【青黛】马兰、蓼蓝、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

  5. 江苏徐州 【地龙(蚯蚓)】,味咸,性寒,清热定惊,通络平喘

  6. 四川自贡 【乌梢蛇】,味甘,性平,祛风,通络,止痉

  7. 广东东莞【沉香】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气味辛,微温,无毒,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第五集 《功夫》

  1. 湖南新宁 【铁皮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2. 安徽六安 【霍山石斛(米斛)】“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

  3. 甘肃兰州 【巴豆】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干燥成熟果实;【巴豆霜】,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腹水膨胀,二便不通

  4. 江苏南通 【王氏保赤丸】祛滞,健脾,祛痰,多用于小儿感冒和消化不良,成年人便秘消化不良

  5. 四川成都 【六神曲】为苍耳、辣蓼、青蒿、杏仁、赤小豆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合后经发酵制成的曲剂

  6. 江苏南京 【十全大补丹】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补血第一方(当归、川穹、白芍、熟地黄)和补气第一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再加黄芪、肉桂

  最好的功夫不是一招一式,二是一心一意,凭赤子之心,循自然之法,以光阴铸药,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六集 《容颜》

  1. 山东平阴 【玫瑰】“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流气活血,行气解郁”

  ● 玫瑰酱糖包、炸玫瑰、玫瑰花茶

  2. 云南建水 【燕窝】雨燕科鸟类唾液与绒羽混合所铸成,“味甘淡平,大养肺阴,化痰止咳,补而能清”

  3. 安徽岳西 【茯苓】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松木之上,“味甘,淡,性平,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 七子白(白茯苓、白术、白芍、白芷、白芨、白蔹、白僵蚕)

  4. 新疆阿克苏 【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5. 湖北蕲春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 艾绒 艾灸

  6. 福建厦门 【饴糖(麦芽糖)】“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 小建中汤(饴糖、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主治胃溃疡,慢性肝炎

  ● 麦芽糖鸡蛋羹

  从此愿你道路漫长,愿你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愿你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愿你心上没有补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

  《本草中华》观后感(二):本草智慧

  相遇者众,知遇者寡。从来觉得中药凝聚了千万智慧,散发着无需赘述的美。

  小时候感冒生病都是外婆抓一把草药便好,只记得是长了紫色小花的草药。珍惜这段经历,是因为当下我们被成品药占据。

  这部纪录片看到很多地方,都觉得很感动。尤其是讲到巴豆至今几乎退出临床,却仍呼吁我们后人能够记得这一祛毒的功夫。在这世间,所有东西都似过眼云烟般更迭,将这些前人总结的经验功夫或技艺传授下去,虽微不足道,却是一种根本。

  第一次知道制香可以如此虔诚,朝圣者的使命冥冥中赋予藏香更独特的味道。第一次知道沉香,原是如此珍贵而不可得,凝自然之气息芳华,沉香真的非常好闻!第一次知道原来花店卖的玫瑰是月季科,真的玫瑰花容温婉低调却有大益处。第一次知道茯苓依附已死松木生长于地下,吸收松木神灵之气。本草的美道不尽。

  关于中药和西药的分歧,纷纷扰扰不断。中药在许多现代人眼里或许是不够科学严谨的动植物罢了,却融入几千年来先人的勇敢和学问。中药确实应该来一场历久弥新,她有她世间独一份的美。

  从此,愿你道路漫长,愿你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愿你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愿你心上没有补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这,便是中华本草教我们的事。

  真心感谢这部纪录片,太美,希望更多中国人可以看到,意识到中医药文化之于我们的意义,坚守住这份珍贵的传统文化。好片真的值得宣传。

  《本草中华》观后感(三):本草中华,笔记与思考

  01 虫草,灵芝,枸杞,黑膏药

  02 肉桂,海带,荷叶,百合,梅子

  03 海参,人参,肉纵蓉,三七,藏香,

  04 芒硝,白花蛇舌草,青黛,乌梢蛇,沉香木

  05 石斛,巴豆,王氏保赤丸,六神曲,十全大补膏

  它先一个一个的讲述每一个本草及其相关的故事,在最后十分钟汇总了每个故事最后的结局:他们和本草的故事将如何走下去。

  逻辑结构类似这样:

  01 虫草,灵芝,枸杞,黑膏药

  少年在山顶许愿的侧影,我看到了虔诚。连绵起伏的苍山和白雪,少年挺拔如劲松,这种情境表达的是生命力。

  抬参时有种工具叫鹿骨签。

  枸杞的传人在被问到,如果别人忘记你了怎么办,那个笑容很打动我,忘了就忘了,人们记住枸杞的名字就好了。

  少林寺这种禅,武,医结合的形式很有趣,不知道是否是真的,过去的少林电影,如今的黑膏药,这种形式的结合也许在说,此中有真意吧,只是这些作品还没有表达出来。

  02 肉桂,海带,荷叶,百合,梅子

  肉桂承载了过往的岁月。它一旦被封好装包,就是身死之日。肉桂是悲情的本草。

  他从将海带捞起来的时候,我还在想,这样大概很能锻炼身体,结果下一句就是腰椎劳损。这使我重新思考这个问题,他人看不到我的苦,我也看到其他人的。无法感同身受。

  海带长在水里的时候,局部视觉真的是很美。

  小时候我就尝试过将荷叶煮茶,只是最后煮出来的水特别难喝特别苦,大概是用量不对,因为将好几大片荷叶放到了一个大锅中开煮的。如今却是不敢喝荷叶茶的,因为身体实际上没有那么强健。

  荷叶被蒸煮之后乌黑的形态有雕塑般的美感。

  百合这个部分没有看到知乎帖子里介绍的百合油炸出来一朵花的情形,不过那老头很帅啊。

  梅子可以用来做雕梅,酸梅汤。雕梅有点想吃。

  如果是我来制作这个故事的话,大概会选择五种本草,分别对应酸甜苦辣咸。

  不过目前这几味本草所身处的故事,几乎每一个都艰巨了各种滋味。肉桂与失去的亲情,海带与艰辛,荷叶与生命,梅子和百合对应了爱情。

  这就是这里面的套路了吧。从前上中药课时,因为要考试而心神不宁,因为我记不住各种本草的作用,兴匆匆的翻阅黄帝内经之类的书籍,最后也很扫兴,看不懂,不理解。归根到底,我只是对植物,植物背后的文化感兴趣而已,就像一个天生却故事的孩子,别人喜欢各种游戏,而我喜欢各种故事。这个资源就是用了这个套路,本草的功效是抽象而模糊的,甚至经不起文献查阅,它们的功效都是历代经验积累下来的,却缺乏现代科学的论证。因为对万物的诠释,现在已经改为粒子的角度,而不是金木水火土。我想要追究reason,这里是找不到reason的。但这个资源的重点却是每一味草药所承载的环境,人文,情感,历史....它用这样的方式,让大众了解不同的人的生活,认可不同的人和营生方式,由此,文化被认可了,团体的情感加强了。

  所以,这更多的是一个宣传片。而我在这里的理由是什么呢?大概是看不同的人吧。因为自身环境的限制(尤其是这种限制远远高于大众),自己对未来的生活的认知和预期,对人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状态,都需要很多很多参考物。

  03 海参,人参,肉纵蓉,三七,藏香,

  海参,想吃。

  肉粽蓉,取出长长一节根茎后又将土埋回去这个过程让我很感动。以及用粥做午饭真的够吃吗?不过沙罐里的粥是真的看起来很好吃。说起来,有多久没有吃到过去常吃的东西呢?妈妈在灶膛里煨的各种粥和汤,大学食堂冬天门口的各种汤和毕业后买不起的豌豆黄,超市里的薄薄的咸饼干...如今我过的是自己做饭的生活,上一份工作十分辛苦,有时候半夜十二点才走到小区门口,然后胆战心惊的问老板还做饭吗,常点的是一种酱油干拌面,没有肉,只有面粉成分,还有一份莲子猪肚汤,这个只在经济条件缓过来之后才敢点。有那么一两天半夜饿了去厨房做饭,但似乎给合租的邻居留下来很不好的印象。就这样,上一段休整时间养的肉又消耗没了。最近几周厨房下水道坏了,做不上饭,周围没有吃饭的地方,有的话服务很糟糕的,点了两餐外卖,味道很好,但是胃似乎适应不了,会不舒服。另外发现吃西餐,或者仅仅是面包都能减少身体困倦的现象。但我仍然喜欢着米饭和各种已经习惯了的食物。

  三七是一种狠毒的植物,种植三年才能采收,之后因为代谢物和留下的细菌,需要二十年才能种植。三七意味着离乡。

  仁青德哲的一个人的朝拜和藏香,这个片段给我的感触大过了《冈仁波齐》,轻描淡写的表达了一个人长达十一个月的孤独前行,而后来那种什么都不想只专心做事的心境,也让我仰望。多想达到这样的心境。我总是想很多,心思总是飘忽不定,脑子从来没有空闲的时候。看起来做设计需要这样用脑,但问题其实很大,因为真的要开始做构思了,我的脑子却空白一片,什么都想不出来,昨天晚上临摹一个平面作品,最后想就此重新创造一个,但最后没想出来。新的灵感的产生是今天白天时无意中产生的。看起来,创意似乎就是这样,但问题真的很大。我不专心,工业设计,视觉传达,交互UI,都想试一试,做不出取舍来,这几年也一直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找不到源动力,有时候会有看起来找打的时候,但最后还是放弃。路在何方呢?大概我最根本的问题,是心境吧。去过禅寺,但无法参透,因为在禅寺看到的是外物,而不是人。大概要真的找到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需要回归到人的层面上来,他和他们,个人和群体,过去和现在,这个社会和社会中的人都是如何经历他们一生的呢?由此拉开修行的序幕。修行的核心,大概是在人。看他们的故事,然后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由此大概能找到迷失了的路和建立破碎的心境吧。

  04 芒硝,白花蛇舌草,青黛,乌梢蛇,沉香木

  青黛的故事让人看到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去从事什么职业,每天做什么,如何选择,生活可以说是自己一手建造的。可能我的思维被这城市疯狂的房价限制住了,房子是死物,但生活本身是服务设计一样的存在,是无形而力量庞大的,无意也是革新的。每个人都有众多的选择,自己去选,去做,内外合一,寒山的生活方式让我感受到通达,这种形式很特殊,但并不让人觉得迂腐做作,因为他真的就是那么想的,他在过他自己的生活,并不是戏剧。这是不同的人生观,不同的生活。我想我对待自己的生活也应如此。人生进展至今,经历了那么多的选择,做决定的时候不知道对错,使劲分析也得不出答案。现在想来,在这样的情境下,做什么选择都没有关系,没有人的生活是一样的,所以做选择的时候按照自己的需求来,没有唯一答案的。

  原来香港那个地方是制香的地方。

  沉香是白木下的香脂,沉香受伤之后与多种细菌相遇,经历时间凝结成的香脂,目前技术没有办法突破时间的限制

  沉香木,珍珠,肉桂...虽然故事讲得很美,可是这么一归纳一琢磨,本草是否也意味着杀戮和残忍呢?所以回归大海的海参,被掩埋的肉粽蓉,这些手留一线的行为,不仅仅是利益上的长久使用,更有人和自然之间的对话吧。生而为人,不得不杀戮,吃肉是杀戮,吃植物难道就不是了吗?人处在天地之间,就好像是在案发现场,总少不了物质交换,赤条条来去只能是个愿望。不得不杀戮,所以戒贪是很重要的线吧。也大概很像是作品中的留白,故事中的悬念,碗里没吃完的饭。

  05 石斛,巴豆,王氏保赤丸,六神曲,十全大补膏

  巴豆霜过程中,窜入了一只猫的表情,传达了巴豆的特性,剧毒,

  十全大补膏,老头说行的时候,抬头一笑很可爱。

  王氏保赤丸制作时师傅大部分神态都被医院的服装和镜头限制了,可是那个肯定和告知的眼神瞬间触动着旁观者的心,一代一代之间人们之间的联系和纽带,承载在这些微丸上面。

  仔细观察每一个相传的场景,会发现并不是每一对师徒都是合适的,最让人感动的还是益安宁丸师徒的这个部分。

  都说时间真爱难得,普通大众还被经济困住(从知乎中可以看出这一点),然而事情的分类也许还不止这几类。也许真正的师徒和传承,也算是吧。前段时间离职和搬家赶在一块了,这之后一个月的时间都处在休眠和恢复的阶段,写的唯一一封求职信是一个工业设计教师的岗位,虽然被叫去面试,但最后还是退缩了。在我短暂一生的求学生涯中,确实遇到过很好的启蒙老师,只是这种境况并没有持久,仔细算来,现在大概有近乎十年是没有指引的老师的。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总是在一点点的求助。随着交际范围的日渐狭窄,如今,竟是一位老师都没有了。这一个月来反复回想辞掉的那份工作,才发现他们本质上是不愿意教我的。

  所以,看到这个例子,要判断我心中的感觉的话,大概就是羡慕加嫉妒吧。

  我很想有一位名师,能指引自己走出人生的坎坷和迷茫。如今怎么也找不到,而我又没有可以用来交换的东西。想来,自传和历史,大概就是我的救赎吧。

这张和下一张原图很美,只是因为我下载时没注意分辨率,因此截图下来没有观看时那么震撼了。

  《本草中华》观后感(四):《本草中华》所提到的药材(大收集)

  技术贴,把《本草中华》所提到的药材全部记下来了,并有截图!

  一 《时间》

  药材:红花、藏红花、红曲、霜桑叶、天麻、陈皮

  同一种药物,不同时间采摘功效不一样,这是本草与时间的秘密

  1 红花

  夏至的新疆塔城,裕民县,迎来五湖四海的人,采摘红花

  2 藏红花

  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

  藏红花90%来自崇明,每年11月初采摘

  3 红曲

  红烧肉,红烧鱼等美味所说的红就是红曲的红,

  现代医学发现其有降胆固醇的功效,而无副作用。

  4 霜桑叶

  一株桑树,

  春取桑枝,祛风湿关节,

  夏摘桑甚,生津止渴

  秋打霜桑叶,疏散风热

  冬刨桑根白皮,利水消肿

  5 天麻

  在立冬已过,天麻成熟,所以也叫冬麻

  6 陈皮

  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 、禾秆草。

  新会陈皮,

  陈李济陈皮,以陈为贵。

  二 《年华》

  1 石斛

  养阴清热,生津利咽。

  秋天是雁荡山(浙江省温州市)最美的季节,绝壁产铁皮石斛,味甘者良。

  一杯石斛花茶,并观看“灵岩飞渡”,也是雁荡山迷人的地方之一。

  2 野灵芝

  武夷山野灵芝,现在逐渐被人工养植取代。

  3 凉茶

  “上医治未病”,凉茶就是代表

  广东的源吉林甘和茶就是凉茶的代表。

  主要原料,玉叶金花

  4 珍珠

  广西北海,打捞珍珠。

  5 膏方

  浙江杭州回春堂,农历冬至后,冬天进补的好时间

  三 《双面》

  附子、何首乌、芡实、血竭等本草,怎样以“化毒为药”、“生熟异治”、“药食同源”、“双向调节”的功效。

  1 附子

  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室,仍不改其乐,天若有情,如何回应人世沧桑,老药工逐渐凋零。

  附子,有毒性,但人工可以去毒,成为一个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药

  从毒药变成良药,是本草双面—— “毒与解毒”

  2 何首乌

  何首乌,分生首乌和熟首乌,疗效不一,中医称为“生熟异治”。

  3 欠实

  欠实,也叫鸡头米,夏季鲜吃,做甜品,清热解毒,做汤,健脾益气。

  4 山药

  山药,山药滋补食品,铁棍山药才可以入药,性甘平,具有补脾益肾,止泻剑汗等待功效,又一个“药食同源”的植物。

  5 龙血树

  龙血树,“活血圣物”,是一种树脂,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等作用,一味本草“双向调节”

  四 《境界》

  聚焦人参、甘草、白芍、地黄、化橘红、阿胶,六味道地药材的追寻、守护与地道炮制。

  1 人参

  根如人状,因此得名。有补气延年,有回复脉相的奇效,被誉为“百草之王”,

  长白山林,阴冷潮湿,适合野生人参,林下山参,效果更佳。秋天刚到,人参枝顶有红色的种子冒出,是野外寻参的好机会。

  2 甘草

  库布齐沙漠,生长“梁外甘草”,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功效。许多药都有用到甘草调和。

  3 白芍

  浙江磐安可以出最道地的白芍,称为“杭白芍”,粗长均匀,质地坚实,对于白芍切工很重要,切薄易于人体吸收。

  4 地黄

  河南焦作,黄河和沁河冲积的平原,有着疏松肥沃的黄土地,盛产地黄,生熟异治。

  5 化橘红,

  中国化州的化橘红最为地道,因此地长的果皮表面有一种棕毛,种到其它地方便消失。果肉苦涩不能吃,但果皮有“化痰之神”的美誉。每年6-7月摘果,“七爪橘红”,将做一次少一次

  6 阿胶

  阿胶、人参和鹿茸,被誉为“滋补三宝”。

  山东东阿的阿井水,含有大量矿物质,产贡胶,主要原料是馿皮,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功效

  五《新生》

  新的研究让中华本草新生,

  中医药在治病救人的千锤百炼中,赋予世人生机,更赢得了来自全世界的刮目相看,这起源于中国的传统医学,绵延了千古,却又犹如新生。

  1 牛黄,

  北京同仁堂里安宫牛黄丸被“救命药”,其中主要原料牛黄

  2 青黄散

  由青黛和雄黄结合而成,前者原料产地福建仙游县书峰乡的马蓝,出产“书峰青黛”,“青取之于蓝,青于蓝”的由来。现代发现青黄散 ,可治急性早幼粒的白血病。

  3 青蒿素

  重庆酉阳,田间地头青蒿随处可见,却被屠呦呦发现,提炼成青蒿素,可治疟疾,疟疾是一种疟蚊传播的传染性疾病,青蒿素一经发现,治愈全球人百万人的性命。

  六 《根脉》

  高山流水,荒漠良田,皆为本草“根脉”。

  至诚而尽人性,本草有灵,而尽物性,人和本草相互依存,防护土地,建设美丽中国,延续根脉。

  1山药

  太行山脉,南边,神农山,发掘野生山药,是一种补药,现在医生发现,山药能促进胰岛素正常分泌,并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四大怀药:山药、地黄,牛膝、菊花,以河南怀庆府出产最为优质,现在主要在焦作沁阳,三百里怀川里,人辛勤的劳作,天地以怀药作为回报…

  2 红景天

  能提升肺的功能

  3 雄黄

  雄黄以湖南为主产地

  做法:“水飞法”,研磨后加水,迅速搅拌,将悬浮在水上的微粒,取出晒干

  用量不宜过多,0.1克就好。

  雄黄在80度水温下,其砒霜的含量就会提升

  4 枸杞

  宁夏中宁产的枸杞能达到药用级别。

  5 当归

  甘肃岷县出产的当归,被誉为“岷归”,占市场的70%。

  主要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本草中华》观后感(五):中医西医谁强这件事上,一万个五毛不如拍一部这样的电影

  (首发于电影烂番茄,有改动)

  五千年的中医药文化,从本草到中国人的生存哲学,博大精深。

  继去年《本草中国》之后,东方卫视和爱奇艺进一步聚焦中医药文化,推出《本草中华》,并登上黄金强档。《本草中华》画面优美,叙事活泼,给荧幕带来一股深层文化清新之风。

  全片共6集,每集一个主题,依次为相传、五味、步履、奇遇、功夫、容颜。主题明确又彼此关联,脉络清晰,内容全面。

  选取我们熟悉的药材,讲述它们鲜为人知的一面。

  西瓜霜,是芒硝和西瓜的结晶。

  以瓦罐为容器,一层芒硝一层西瓜,层层相叠,又或是直接以西瓜为容器,撒入芒硝。

  几天后,瓦罐或西瓜表皮会结出白色的颗粒。这就是清热降火,消肿止痛的喉科圣药——西瓜霜。

  地龙(蚯蚓)和乌梢蛇是本草中的动物药,被誉为“血肉有情之品”。

  地龙通经活络,乌蛇入骨搜风,它们为古方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治疗痹症注入了新的生机。

  药食同源。食物也可能是一味历史悠久的本草。

  乌梅和百合是药食同源的典范。

  乌梅是众人喜爱的小零食,同时具收敛生津之功效。

  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在中国人的餐桌上被使用得登峰造极。

  金菊百合......

  百合糕......

  百合甜羹......

  本草多生长于深山悬崖,千百年来采药人步履不停,探艰涉险。

  在能见度低于2米,水温低于15度的海底,忍受着3倍于陆地上的气压,只为寻获肥美海参。

  遮天蔽日的密林里,寻参人风餐露宿,在每棵草上寻找蛛丝马迹,忍受着煎熬,却常常连续几天寻觅无果。

  风沙猎猎,皓日当空,在茫茫荒漠中走了足足两小时,才第一次收获“沙漠人参”肉苁蓉。

  他们恪守祖先遗训,取之有道,还之有节,不放绝山。甚至有一套庄严的仪式。

  进山挖参时,先祭拜山神,找到人参时,先用红线拴住,老话里讲,这样人参就不会跑了。

  挖出人参后,将籽撒入土中,埋好土,待来年长出新的人参。

  同样,挖出的肉苁蓉安放好后,需及时填回泥土,防止梭梭根部暴晒而亡。

  “如果这株植物死了,十几平方米的土地就成了沙漠。”

  天地滋养,才能生生不息。采药人不仅要勤于脚步,更要有一颗敬畏自然的心。

  本草与人的相遇方式精彩纷呈。平凡的草株在人的智慧下脱胎换骨。

  除了口服,本草还可以染布,穿在身上。

  出自苗寨的草木染,用马蓝、蓼蓝、菘蓝的茎叶与石灰加工制得青黛染色而成。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染就的布穿在身上有愈疗作用。

  本草代代相传至今,已有五千多年,除了著书,父子、师徒间的口耳相传是更重要的途径。

  益安宁丸,源自清宫秘方,靠家族传承了上百年,至今仍在生产。

  第八代传承人何国军,手把手教授儿子认药,带他进山采灵芝,润物细无声地让其感受本草的魅力。

  少林黑膏药,源于北魏年间,被誉为“黑玉断续膏”,108八味本草熬制工序极为繁复严苛。

  少林有专门的制药局,师徒相授,恪守古法,将黑膏药不断发扬光大。

  《本草中华》全程采用4K拍摄,节奏明快、剪辑流畅。

  无人机航拍、升格和高速摄影,甚至广告级别的超高速摄影,为每一帧镜头添加美感。

  采药人上天下海,向死而生,摄制组亦是如此。

  背着沉重的器材翻山越岭,穿越三十多个省市和地区,从深海到雪山高原,海拔落差五千多米。

  背几十斤重的摄像机,绑一根绳子在悬崖上拍摄。为了完美拍摄中药炮制过程,耐心等待,甚至中暑。

  为了吸引年轻人的目光,采用AE动画的形式科普药材知识,加入年轻人视角调动活力。

  比如用网络焦点引出白花蛇草,品尝蛇草水的视频让人忍俊不禁。

  白花蛇草水因其味酷似“被汗水浸泡了三个夏天的烂席子味”而声名远播。

  本草承载的不仅仅是药食功效,也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朴素和谐的生命观。

  遵从时序,取之有节。

  粗茶淡饭,甘之如饴。

  恪守规矩,处世低调。

  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这既与本草受天地滋养,平凡生长相同,也与其药食同源,千面互通的特性一致。

  常有人贬斥中医不科学,却不知本草早已润物细无声,浸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肉桂既被川菜用得风生水起,又摇身一变成为卡布奇诺咖啡的灵魂。

  明目的枸杞茶、清火的荷叶茶等办公常备饮品。

  五味亦是菜肴的必备品,另有各种药膳滋补养生。

  玫瑰美容养颜。

  以白芷、白术、白芨、白蔹、白芍、白茯苓、白僵蚕等七味药材制就的中药面膜“七子白”畅销市场。

  真正应该担心的不是中医的“伪科学”,而是支撑中医的本草。

  因为采药的式微,越来越多人工种植的本草进入市场,肥料催熟令其药性降低。

  飞檐走壁成为表演,许多炮制古法也面临失传。

  《本草中华》提供了一个认识本草,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契机。

  “大家会发现本草其实就是身边常见的植物,它们温暖治愈,它们与我们互相滋养、共同生长,它们与中国五千年历史相依相伴。”总制片人韩芸说。

  草木归山林,人心归自然。借由本草传递的,是中国人的生存哲学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瑰宝。作为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要保护它,发扬它。

  飞檐走壁不该被历史遗忘,因为它象征着向死而生。

  踏遍山河尝百草,更是一场珍贵的生命体验。

  这部记录片是一场深层次的心灵滋养,建议大家走进本草,来一场天人之旅。

  《本草中华》观后感(六):一不小心就成了“舌尖上的本草”!你不知道的中华,已经惊艳了世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魔王追剧》(dmw19lou),欢迎关注。

  讲起中药,本90后小魔女,只能想到两件事。

  苦,和土。

  但是,最近一部高分国产纪录片,却打破了我脑海中的固有偏见。

  古老却优雅,沧桑中蕴含诗意,它就是——

  本草中华

  6集播毕,豆瓣已经一步一步冲上9分。

  但是,看过的人还是太少。至今评价人数未能破千。

  所谓“本草”,指的当然就是中草药。

  从生长成熟,到被采药人采集,一步一步制成中医药材。

  《本草中华》里纪录的,是草药的一生,也是草药与人的关系。

  没想到能在此片中偶遇隔壁云朵介绍的达人寒山

  第一眼,带你远离城市,来到草药们的家乡。

  哪儿?自然是我中华之角角落落,无处不在。

  从鸭绿江畔的吉林到极寒缺氧的西藏,再到广袤无边的内蒙古......

  还没进入药的正题,就先美色诱惑,让人挪不开眼。

  全程4K高清技术的拍摄下,穿越了中国30多个省大好河山的镜头,足以美好到每个看到自己家乡的人,都无比自豪。

  就算仅仅当成风光纪录片,完全可以服众了。

  片中这些本草或熟悉或疏离,或日常或珍稀。

  印象中老土的中药,也变得活泼可人起来。

  肉桂既是一味药,也是烤面包里的美味。

  平时餐桌里常吃的海带,到了中医药材里就是化痰消肿的昆布。

  荷叶碳化为药,泡一泡成荷叶茶,炸一炸成荷叶卷。

  啊,一不小心就成了“舌尖上的本草”。

  在吃货民族看来,药也不全是苦的。

  确实,中药里也有五味的说法。

  酸,能收能涩;苦,能泻能燥;甘,能补能缓;辛,能散能行;咸,能软坚润下。

  就像人生,五味杂陈。

  治的是病,疗的是心。这是第二集「五味」里的禅意。

  纪录片每集都有不同的主题,从「相传」、「滋养」、「奇遇」到「容颜」、「功夫」共6集,每集30分钟。

  不仅有料,更动人的是本草故事。

  比如,走过八十余载,老桂树即将逝去,却留下一身可以入药的桂皮。

  为了给爷爷治病,和父亲上山寻找冬虫夏草的男孩。

  当了一辈子杞农,还在亲手晾晒、分筛枸杞的“枸杞神”之子。

  最让小魔女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梦想亲手挖到人参的年轻人路军隆。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从大学植物学毕业后,就回到吉林老家,请求当地把头王亚军,带他上长白山采参。

  王把头和“科班”出身的路军隆不一样,他的手艺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

  进山第一件事,就是拜山神。

  但是即使老手带路,他们的采参之旅依然不顺利。

  整整五天五夜,一无所获。

  路军隆一路面色铁青,王把头却很淡定。终于他发现了人参的红色浆果。

  “棒槌!”他大喝一声。

  传说中人参会跑,喊了它的本名棒槌,才会定住。

  用挂铜钱的红绳,绑住浆果之后,才是到重头戏。

  必须小心翼翼,不能弄断人参的一根“胡须”。

  很多人认为,中医已经过时。

  可是,片中总有许多看似不讲科学的采药人,在不经意间,传达了与自然共生的古老智慧。

  就像王把头,挖出了人参,也不会忘记把参籽仔仔细细的买进土里。

  不放绝山,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采药人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本草的另一面,也看到了跨越万里、绵延千年的药人们,勤恳、淡泊的处世之道。

  小魔女相信,只要有着这份天人合一的智慧,中医药永远不会被时代淘汰,必定历久弥新。

  每 晚 一 张

  【 晚 安 · 男 神 】

  《本草中华》观后感(七):舌尖上的「本草中华」,这才是惊艳世界的中国文化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流量君],ID:dotammm

  前些天,君君给大家推荐过一部韩剧《名不虚传》。

  讲的是古代的针灸大夫与现代的外科医生通过往返穿越时空,实现中西医交流的奇幻喜剧。

  古代的针灸大夫不就是“中医”吗?不过在人家的剧里叫“韩医”。

  (韩剧里出现的针灸技术)

  说起来,与韩国大力宣传韩医相比,中医在国内的处境略显尴尬。

  甚至不少人认为中医是伪科学,应该废除掉。

  那些打着“老中医”的幌子行骗,和所谓的资深“专家”更是给中医抹了不少黑。

  现在,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要来为中医正名了!

  《本草中华》| 2017

  豆瓣8.9

  去年一部纪录片《本草中国》,以“本草”为切入点,让人走进神秘而充满生命力的中药世界。

  走心的制作,独特的视角,让人颠覆了对中草药的认识。

  今年,《本草中国》的原班人马打造出了《本草中华》。

  继续借由中草药,来感知早已融入中国人生活、生存和生息的中医药文化。

  整部纪录片用镜头全方位呈现了药材的一生——

  从生长,到采摘,从储藏到炮制入药。

  例如“荷叶炭”的制作过程。

  一池碧翠,莲叶接天。王春才夫妇泛舟到湖中进行荷叶的采摘。

  中国人的食文化是无处不在的。

  采摘的荷叶,经过晾晒后,除了制作药材“荷叶炭”,或做一道油炸荷叶卷的小吃,或泡一杯舒爽的荷叶茶,都是劳作之后的享受。

  《本草中华》瞬间跑偏为“舌尖上的本草”。

  “荷叶炭”的的制作方式颇为考究。称之为“煅炭”。这个古老的制药技术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出生医药世家的姜保生已经七十多岁,锻炭也有四十多年了。

  将荷叶均匀叠放入锅内,盖上封闭的锅盖,四面用黄泥封口,开火煅烧。

  锅盖上之后,看不见里面的情况。

  火候、时间、受热、碳化的程度,全靠姜保生的手艺和经验。

  姜保生指挥着学生们添柴加火,紧紧地等待着药材练成的最佳时机。

  多一分少一分,都会影响药材的药性,甚至前功尽弃,全部作废。

  他稳稳坐着,像是战场上挥斥方遒,胜券在握的老将。

  终于,一锅完整的“荷叶炭”煅烧成功。

  从生到死,经历高温后又以新的姿态重生。一株药材的一生,也牵绊着人的一生。

  每一个环节都展现时间赋予生命的不同涵义,暗含着华人千百年的经验智慧。

  整部纪录片像是在讲草药,却又不单单只是在讲草药。

  《本草中华》不仅关注中药和传统文化,更关注自然和生命。

  剧组跑遍了全国30多个省,全程采用4K高清技术,拍摄了中草药所生长的山川湖海:

  内蒙古的沙漠、吉林的森林、西藏那曲的河流、辽东半岛的海洋……

  一部旨在探索中草药的纪录片,在摄影和美术上竟然也不亚于风光纪录片。

  纪录片一共分为6集,每集半小时左右,目前已经更新到第四集。

  每一集分别围绕着一个主题,《相传》《五味》《滋养》《奇遇》《容颜》《功夫》。

  说起来,君君对中药的印象并不好:苦!

  但这部讲述中药材的纪录片却滋味万千,酸甜苦辣、甚至涵括了人生百味。

  例如纪录片的第二集《百味》,就打破了大家对于中药味苦的成见。

  肉桂:既是中药又是五大香料之一,捞火锅,炖红烧肉的一把好手。

  昆布:就是海带,其实也是一味中医药材。进可凉拌上餐桌;退可入药化痰,利水消肿。

  青梅:可以糖腌了做蜜饯,也可以熏制成乌梅。乌梅生津敛肺,不仅是零食也是药材。

  哎?怎么感觉说着说着又跑偏到“舌尖上的百草”去了?

  除了神州大地的美景,功能百变的药材,《本草中国》最大的特点还是人——

  那些坚守传承着中药文化、每一个平凡又有故事的中国人。

  每一集的《本草中华》都有两条清晰的线索。

  一条是关于药材的发掘整理;另一条是围绕这种药材相关人物,纪录他们的光荣与梦想、失落与困惑。

  两条线索交融,用微观折射宏观,用具体诠释抽象。刻画了每味药材后的中国魂。

  第一集的主题《相传》,就讲述了草药背后传承千年的守护故事。

  冬虫夏草、益安宁、枸杞、少林黑膏药、巴豆,五味药材分出五个独立的段落。

  最让君君影响深刻的,是讲述宁夏中宁枸杞的这章。

  枸杞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

  《诗经》也有记载:“陡彼北山,言采其杞”。两千多年前的周人,已经会爬山采摘枸杞。

  当了一辈子杞农的张维忠夫妇,虽然年近七十,仍然忙碌于枸杞田中。

  采摘、分拣、脱蜡、晾晒、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

  这般牢记于心的工序,是张维忠的一日,也是他的一生。

  更是他父亲的一生。

  张维忠的父亲,张佐汉,被称为“枸杞神”。

  他发现了果实特大的枸杞新品种,在条件艰苦的抗战时期依然致力于保留品种作物的延续,对西北五省的贡献功不可没。

  张维忠现在大把年纪,仍然坚持亲手晾晒、分筛枸杞。

  别人觉得他傻。

  当年在艰难困苦的时期,也有人觉得他父亲坚持种卖不出去的枸杞,也是个傻子。

  就像旁白里的解读说的那样:

  一个人并没有傻,却获得了傻子的称号,那是他获得了巨大的自由。

  张维忠和枸杞打了一辈子交道,乐在其中。

  在父亲的墓前,他能无愧地说,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

  如今,张维忠和父亲的名字被写入当地的枸杞展览博物馆。

  可在他看来,自己和从前一样,仍然是一个俯身向土地的农民。

  《本草中华》,它与时下明星云集的综艺真人秀正面碰撞,为荧屏平添几分深刻的人文气息。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药文化也是民族瑰宝。

  神农尝百草,中药事业从此诞生,代代相传,拯救世人。

  医圣张仲景,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草药,写下《伤寒杂病论》这一传世巨著。

  药王孙思邈,穿山越岭,著就《千金方》,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李时珍走遍大江南北,耗费三十年写出《本草纲目》。

  中医药是几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智慧和文化理念。

  也是五千年来,一探脉,一根针,一把草,庇佑了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

  世间万物皆有其时,同一种药材,在不同的时节、时辰采摘,药效大为不同。

  这是现代科学仪器也无法测出的神奇,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展现出的无穷智慧。

  承载了华夏几千年文明的,有时候不一定是文人,不一定是名人,也会是默默无闻者。

  时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的东西在消失。

  文化是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精神的,本草文化就是我们文化的传承。

  正如《本草中华》的开场白:

  无论世界向前的脚步,如何匆忙急促

  这片土地上,依然花开四季,春夏秋冬

  这是绵延了五千年的古老国度

  天与地,人与万物,根脉相连,生息与共

  这,也是本草的国度

  天涯海角,静静生长

  无论是神秘苍凉的雪域高原,肥沃辽阔的中原大地

  还是茂密幽深的原始森林,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海

  今天的人们,依然追随着祖先的足迹

  躬行大地,翻山越岭,只为遇见,疗愈生命的中国智慧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jcjf/102888.html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