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教材教辅 > 外语 > 我到河北省来_《我到新疆去》读后感精选10篇

我到河北省来_《我到新疆去》读后感精选10篇

来源:外语 时间:2019-09-29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外语】

《我到新疆去》读后感精选10篇

  《我到新疆去》是一本由库尔班江·赛买提著作,铁葫芦·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到新疆去》读后感(一):《我到新疆去》小鉴

  现在很难谈论新疆。

  前几年,形势还不像现在这样严峻的时候,库尔班江赛买提出过一本《我从新疆来》的摄影书,拍了很多到内地去的新疆人的照片,讲述了他们的故事。于是,时隔几年,他又出了这本书,,仍然有摄影,但主要内容是口述史,是文字,讲述者则与上次相反,是一批从内地和国外到新疆定居、工作、生活的人。

  时隔几年,很多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去看产生的感觉会差别很大。

  我既不怀疑一些基于历史经验和理论推演所预测的未来,也同样不怀疑一些具体的人在具体的生活中的样子,不怀疑大多数人的真诚和少数人的虚伪,不怀疑一个庞大运转的机器的冰冷。

  我甚至不知道我能怀疑什么。

  眼下这本书所拍摄和讲述的,有些故事真的很感人,那些献身于边疆拓荒事业的垂垂老者,那些从上海等地来新疆工作的年轻医疗工作者,那些来新疆留学或是做生意的巴基斯坦人、韩国人、德国人、美国人,以及大多数到这里来谋生的普通人。这些我们所能看到的,愿意看到的,与其他地方没有什么不同。但也恰恰因为此,这种“没有什么不同”带来的感动,是因为我们都知道,确实有很多事请是我们看不到的、委实不同的。

  而且我并没有去过新疆,这些不同与没有什么不同,我都不是亲眼所见。

  然而,我看见了又有什么用?

  新疆的风景将会永远壮美,而所有的人类都将死去。

  《我到新疆去》读后感(二):一出一进,感受新疆

  我对《我到新疆去》这本书感兴趣是因为几年前我买过《我从新疆来》,而我能看《我从新疆来》的理由绝不是因为对新疆的好奇,我的好奇心没有那么重,令我下单买书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看到了尼格买提在微博上的推荐,没办法,有时候名人效应还是非常重要的。我读过《我从新疆来》后对新疆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这也是我对《我到新疆去》感兴趣的最主要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

  我生长在内蒙古的牧区城市,自己又是少数民族,所以我到现在基本上就没对其它几个自治区感兴趣过,对自然风光也不是很喜欢,我的小伙伴都说我很没有内涵,我喜欢城市游、喜欢吃快餐,不了解为什么别人到我家那儿旅行的时候看见草地上趴着的牛也要壮着胆儿去拍照,虽然我不怕牛,但是我姐小时候差点被牛顶这件事儿还是给我留下了一定程度的阴影。我也曾写过一篇关于大家对内蒙常见误解的文章,但是好像貌似没有什么作用,我出了内蒙,不对,我离开我们家那儿到呼和浩特读大学时还有人问我是不是骑马上学呢?可见我们大内蒙地方有多大!内蒙汉化成这样,就不要说新疆了。

图片来自网络

  说到新疆,其实我是非常羡慕的,因为新疆有内高班,内蒙考生高考是参加全国高考的。当然,从另一方面讲,新疆人民出国好像比内蒙人们费点劲,还常常被认成外国人,可以说还是很郁闷的,基于大家对新疆的误解,所以身为海江汗格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资深纪实摄影师,独立制片人,导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的维吾尔族青年库尔班江·赛买提出版社图文集《我从新疆来》、《我从哪里来》,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新疆、了解中国。

图片来自网络

  在《我到新疆去》中通过七章介绍了29组到新疆去的各行各业的人,从非新疆人的眼睛和文字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认识新疆:新疆不仅是也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也有着47个民族共同生活,虽然因为民族问题让很多人对新疆产生了抵触甚至恐惧心理,这也是库尔班江·赛买提出版社图文集《我从新疆来》、《我从哪里来》的主要目的,让不了解新疆、对新疆有误解的人更好的认识新疆、了解新疆,如果有机会可以去新疆看看,用脚步和眼睛重新感受不一样的新疆。

  《我到新疆去》读后感(三):应许之地从来都带着皲裂的诗意

新疆·喀纳斯

  文/宝木笑

  《旧约•创世纪》中说以色列人的祖先亚伯拉罕由于虔敬上帝,因而上帝与之立约,允诺其后裔将拥有“应许之地”,那是“流奶与蜜之地”,在那时农耕水平的视角来看,“应许之地”应该类似于我国桃花源一般的存在,代表着当时人们对于生活和生产环境的最高憧憬。“应许之地”最初指的是迦南,位置大约是约旦河西岸,包括加利利海以南和死海以北地区,当然如今在基督徒们看来,他们的“应许之地”就是指的耶路撒冷。但不管具体的位置如何,“应许之地”在如今人们心中,更多的感受并非“流奶与蜜”,而是在地中海遥望处布满粗粝与干旱的圣域,烈日炙烤大地,庄稼和人一样都在艰难地生存,“应许之地”的意义层面要远高于物质层面。

  然而,就在这样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关于耶路撒冷,关于应许之地,人们并未在意她的不尽人意,仿佛真爱可以超越一切。迦南人、犹太人、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帝国、十字军、马穆鲁克人、土耳其人、英国人……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们历经艰难险阻,突破重重凝障,仍然选择一往无前,那是朝圣之路,更是发现之旅,人们在那里膜拜信仰,重审自我。应许之地仿佛故意为自己蒙上遥远与荒凉的面纱,她的美只有敢于真的靠近她,了解她,爱上她的人才能感受。如果让中国人选择我们的“应许之地”,答案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其中一定应该会有那么一群人,也许人数不会太多,他们的选择会是新疆,我国西北边陲的那片广大之地,我们国土的六分之一。

  那会是一些怎样的人呢?因为按照“应许之地”的定义,那是一个需要跋涉和磨砺才能到达的地方,在新疆那片与北京时区相差两个小时的地方,在那片飞机通航之前需要半个多月火车和汽车混合行程的地方,是谁愿意到达如此遥远的地方呢?库尔班江•赛买提的《我到新疆去》也许正是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在这位生活在上海的新疆摄影师和导演看来,那些怀着各样心情来到他的家乡的人们,那些将数十年青春韶华留在天山南北的人们,不但重新诠释了自己,更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真实的新疆。准确地说,这本书源自同名的纪录片,更像是记录片的文字版,然而文字自然有着文字的妙处,在书中,在那些字里行间,讲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那些憧憬、热爱新疆的人们,在新疆奋斗和生活的故事,只有捧着书读起来,慢慢就能品味出那些人,那些事和他们与自己“应许之地”的微妙情怀。

  当然,那些人们也许从未明确表示将新疆当做了自己的“应许之地”,然而,如果将“应许之地”与新疆做一个比对,我们会发现其中很多的契合。那是遥远之地,否则怎么会成为传说中检验信仰的跋涉终点,而新疆之远诚如前面所说,即使交通运输极为发达的今天,坐飞机从喀什到乌鲁木齐也需要两个小时,那几乎就是西安到深圳的距离了。那片辽阔没有去过的人不会明白,是的,成为世代安享桃源之乐的地方,岂会太小?难怪有人说:“在新疆境内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醒来,仍未出疆”。那片美丽,早已被我们印象中的遥远遮蔽,其实,森林湖泊、雪山草原、星空大漠、峡谷戈壁……在新疆这一个地方就可以饱览这许多神奇。至于在那片美丽神奇土地上的各个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信仰和习俗,有着和我们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对于未去过新疆,未曾在新疆深入生活过的人们,这种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带来极大的陌生感,也产生了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正如库尔班江•赛买提在《我到新疆去》中记录的三十一位“新疆人”一样,他们在内心也经历过这种类似的心理过程,从一种遥远的模糊印象,到陌生化带来的吸引,直至最终爱上那片土地,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我到新疆去》实际上是《我从新疆来》的姊妹篇,这本书中的“新疆人”都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缘际会来到新疆,而后逐渐经历了上述过程。张信刚是因为儿时对新疆历史的印象,还有那首脍炙人口的《达坂城的姑娘》;陈宗振是因为1950年代全国的大形势,在选择学习维吾尔语后被分配至伊犁;王世杰在上世纪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响应上级号召,参加了当年的援疆;王中杰则完全是顺着人生的每一步走到新疆,因为选择了地质专业,所以来到物探局,然后就来到了新疆……

  真正让人感动的,永远是没有彩排过的桥段,因为那才是人生。当年的犹太人怀着对“应许之地”的期待,只是顺着自己的命运一路行走,《我到新疆去》中的人物也从来没有什么过分高大上的理由,他们只是在命运的安排下来到了新疆,在那里,他们见识了“应许之地”的那种皲裂的粗粝。他们的青春在那里被磨砺出石英的华光,新疆虽然自然环境优美,但也非常严酷,新疆当地流行一句话:“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巨大的温差、恶劣的气候和干旱贫瘠让人震撼,更不用说相比内地落后很多的经济和基础设施。当年的青涩少年、怀春少女,他们有的来自繁华的大上海,有的来自水一样的江南,有的来自别有风致的天府之国,他们来到了那里,又是经历了怎样的不适应,怎样的犹豫和坚强。书中所有的人几乎都对新疆的冷热两级印象深刻,王蒙说新疆的冷和内地很不一样,北京再冷也就零下二十来度,但是新疆是零下三四十度,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研究植被的刘铭庭则对新疆的干热印象极深,风沙大,蚊子却多,没有雨,没有水,难熬的很……

  就像李娟在《我的阿勒泰》中虽然写了零下四十二度的极寒,但也将那遥远地方的戈壁、草原、雪山、帐篷、骏马、牧人等一系列美好带给了当年的文坛,库尔班江•赛买提在《我到新疆去》中也从不避讳新疆的艰苦,因为只有真正在新疆生活过的人才知道,对于新疆,那些艰苦的背后,同时掩藏着只属于新疆的大美。事实确实如此,在新疆那种皲裂的粗粝中,书中的人物渐渐在适应,也渐渐发现了更多其他的东西,这些东西绝非自然和物产那样简单,如果“应许之地”仅仅是“流奶和蜂蜜之地”,那也绝不会值得无数人为之奉献一切。如果我们细细分析书中的三十一个人物,那三十一位仿佛在新疆获得了自己另外生命的人物,无论他们是某种意义上的成功者,还是如你我这般普通的人,他们在新疆无一例外都经历过某种升华的过程。王蒙从1963年到1978年在新疆经历了别人眼中的“人生低谷”,他从中国文坛和政坛的活跃前沿一下子被打倒在地,然而他却一直坚持认为他在新疆“过了一段相当美好的生活”,以至于人们说:“没有新疆的十六年,也不会有后来的作家王蒙”。土生土长的广西人阿超的家乡山清水秀,从最初背包客对新疆的震撼,到最终渐渐融入新疆的生活,直到那样一个天南海北随性之人说出了那句“目前喀什的生活让我很有满足感”,从此归隐江湖。

  是的,没人说过“应许之地”是物质的,相反,真正的“应许之地”应该是精神的。那种皲裂的粗粝背后是一种诗意的升华,仿佛苦行僧让肉体在世间种种苦痛中穿行,很多人拿佛陀菩提悟道证明苦行的无明,殊不知佛陀在悟道之前并未明确表示曾经的苦行是自己错误的选择,他只是经历了很多,凝望了许久,在苦行中走出,来到一处美丽所在,就在一棵树下随意而坐,从此道生我心。曾经也接触过一些西北汉子和姑娘,最大的感触是,除了他们的直爽和仗义,更多是他们对于漂泊的那种根骨里的适应,就像库尔班江•赛买提从新疆辗转各地,一直从塔克拉玛干的黄沙走到黄浦江畔的东方明珠,也许那就是“应许之地”给人们带来的跋涉的基因吧。远行,不管是去新疆,还是去世界任何的角落,真正升华的是行为本身,这甚至将超越国界,仿佛人类共同的精神共振,就像库尔班江•赛买提在《我到新疆去》还记录了去新疆的外国人,他们中有韩国来的理发师,有一直在克拉玛依呆着不愿走的德克萨斯小伙儿,还有在新疆开起了餐馆的德国啤酒专家……不管是什么地方,不管是哪里人,“应许之地”更多意味着一种超越了时空和文化的升华。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升华似乎需要内外两种力的支撑,或者说挤压。我们前面所说的关于《我到新疆去》的各种机缘和艰苦可以说是一种外部的力,但如果细想这个内部的力从何而来,就是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了。因为,书中的人物更多是被命运推着向前,他们并非是为了“应许之地”而去新疆,并非是如犹太人一般得到了上帝的启示,他们更像是在新疆“偶然”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应许之地”。既然如此,那个内部的力又从何说起?如果我们再次梳理书中人物的生平,我们会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那就是书中大部分人物都有着某种“匠人情结”,即一生大部分时间和内心大部分关注的东西都是极简的,很多人一生就只一心去做一件事。九十岁的陈宗振回首一生,说自己人生的六十六年都在学习维吾尔语,一生都交给了维吾尔语的研究;刘铭庭一辈子在塔克拉玛干奋战,为的只是研究如何在沙漠中培养更多的植物;王劲梅的一生和琵琶融为一体,四十多年的新疆生活只做了一件事——“让琵琶在新疆重新生根开花”……

  那是一种诗意的升华,更是一种升华的诗意。当“应许之地”的皲裂粗粝磨破了我们的肌肤,生命却仿佛在荆棘中重生,当外部的压力或者困苦让人感觉肉体仿佛行走在炼狱,只有内心中最虔诚的信念才能让人找到诗意的升华,从而展示升华的诗意。而《我到新疆去》所掀开的某种人生的思考,对于今天水泥森林中的你我有着更多的现实意义,从痛苦角度讲,精神痛苦和肉体痛苦其实是不分上下的,其实,很多每天外表光鲜的白领内心的疼痛并不比当年援疆者肉体的苦痛来的轻松。这个世界确实有“矫情”这种东西存在,然而更多的情况是,痛苦这种东西,谁也没有资格贬低别人的,高抬自己的,人生是场孤独的修行,“应许之地”是每个人超越苦痛、自我救赎的稻草。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库尔班江•赛买提无意间给了我们某种启发或启示。我们在外部压日益增大的情况下,是可以依然收获生命的光华的,就像当年在新疆最终破茧的人们,你我心中一定也有着这样那样的所爱,也许是唱歌、也许是读书、也许是绘画、也许是写作、也许是健身、也许是摄影、也许是旅行、也许是发呆……但是,当下的社会现实是我们没有足够的运气能够让这些内心所爱变成我们的工作内容,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将那些所爱变成我们的日常工作,我们才会在心里越发沉迷于她们,因为那是我们的救赎之谕,更是我们的精神角落。《我到新疆去》中所记录的那些人让我们意识到,只要将内心中的所爱用一种匠人般的物道之心维护一生,无论是接纳还是反抗,只要我们有足够的韧性穿过那些皲裂的粗粝,我们就将在任何地方建成属于我们自己的“应许之地”,那会是我们生命的荣光和耀华,那会是每一个人的诗和远方。

  佛不东来,我便西去。

  —END—

  《我到新疆去》读后感(四):遥远的新疆,美丽的新疆

  在多数人的心目中,位于中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先是一个很遥远的地方,其次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总面积一百六十六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新疆究竟有多大呢?用数字就能够说明问题。2014年11月16日新疆结束了没有高速铁路的历史,兰新高铁第全线开通运营并与国内其他铁路网接轨后,乌鲁木齐到兰州的时间可由之前的十六小时缩短至九小时左右。新疆也是中国与外国接壤数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中,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等八个国家接壤。新疆共有四十七个民族,主要包括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兹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

  新疆最早与内地发生联系,是在西汉武帝时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从那时起,新疆就以西域之名闻名。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之后,将古称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称为新疆。1878年左宗棠自阿古柏手中收复了新疆之后,1882年沙俄侵略者也被迫归还了伊犁地区。于是,左宗棠力主在天山南北建省。1884年新疆建省,正式定名新疆省,“新疆”一词正式成为特指中国西域地区的专用名词并沿用至今。从西汉时代起,这片热土经历了历史变迁,也拥有了更多的故事。而《我到新疆去》一书,在资深纪实摄影师、独立制片人、导演库尔班江·赛买提的笔下,讲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与新疆有着各种各样联系、故事的三十一个人。他们的身份不一,但都对新疆这片土地怀有深刻的情感;无论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新疆的,还是现在依然留在新疆的,在他们的心中,一定也都始终都记着一句话:“新疆不远,因为热爱。”

  香港城市大学荣休校长张信刚在新疆库尔勒、和田、喀什、伊宁、阿勒泰游历之后,拥有了一个乐观的看法——那些担心中华传统文化将会被侵蚀、弱化的人,恐怕是太悲观了!学习了六十六年维吾尔语的陈宗振教授,把自己的青春交给了新疆,也对新疆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和理解。籍贯上海,担任着新疆广汇俱乐部主教练的李秋平,时隔十五年之后在新疆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冠军梦,也帮助“四亚”新疆队变成了冠军新疆队!籍贯为浙江海宁的黄震飞,来到新疆后成为了一个特色农场经营者,他觉得这是他的新的生活方式。籍贯为广西的骑行爱好者、青旅老板陈超,心中的梦想是,让更多的人像他一样爱上新疆。德国人丹尼尔在新疆研发、售卖啤酒,拥有了自己的事业。文物修复专家徐东良则认为,丝绸之路值得他用一生去研究,他觉得自己的路没有走错。山西万荣人刘铭庭,身为植物学家、治沙专家,认为自己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大面积繁殖红柳和种大芸都是在新疆实现的——他认为,新疆虽然比不上沿海城市,但只要“把它建设好了”,从此“就和它有感情了”,而家“最终就落在了新疆”……

  三十一个人,三十一种人生,他们都与新疆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联系,也从此不约而同地爱上了新疆,也通过自己的方式在这片土地上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他们的故事,为新疆这片热土增添了更多的色彩,既让它变得透明起来,似乎也更加神秘起来——这种透明和神秘,一定会吸引着更多的人来到新疆,即使只是作为一个旅游者,也一定会对新疆这个原本只存在于印象和概念中的地理名称,有了一种不同于书本上和地图上的更为亲近的概念!

  虽然是遥远的新疆,却是美丽的新疆;虽然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却印证了一个事实——新疆,确实是一片梦想实现之地!

  《我到新疆去》读后感(五):新疆不远,因为热爱

  对于新疆,我是一种很遥远的距离,可是,这本书让我走进了新疆。小时候,第一次接触新疆是在小学课堂上,那篇让人着迷的《葡萄沟》。也就是这样一篇文章让我对新疆有了无限地向往。

  这是一部纪实图文作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憧憬、热爱新疆的人们,在新疆奋斗和生活的故事,其中包括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全国政协委员杨敏德,姚明的恩师、新疆男篮主教练李秋平,上海援疆医生彭晓春等三十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

  我从新疆来,我到新疆去,这都是关于新疆的真实,也构成了我们认识新疆和了解中国的两个视角。让从新疆来的人,为你讲述到新疆去的人们。民族差异和空间距离并不是障碍,因为新疆是一片梦想实现之地。白岩松:看新闻时,新疆有时很远很陌生;看这本书时,新疆却很近很熟悉!

  到新疆去,是一种人生选择。为什么去?怎样去?去了以后又有怎样的人生故事?又是因为什么永远留了下来?这是一个又一个普通却不平凡的梦想和故事,足够打动每一个人的心。

  他们到新疆去各自有着不同的理由:事业、爱情、自由、回家……他们的故事,是新疆的美丽与神奇、多元与包容的有力见证。也让我们明白:民族差异和空间距离并不是障碍,而新疆,是一片梦想实现之地。

  在看《我到新疆去》这本书之前我对新疆没有特别的向往,看完《我到新疆去》后,特别想去新疆看看,《我到新疆去》让我认识了一个比地理书上更丰富的新疆。新疆很大,新疆很神奇,来静听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踏上那片土地的感受,并在那里创业,安家,在那里开启了新的机会!朋友!来关注这本书,读过以后,你会明白原来新疆一点都不陌生!

  新疆味道以经营新疆美食为主,将西域饮食,文化相结合的新派西域特色餐厅。秉承传播“新疆文化”的使命,将新疆这个以阳光和热情著称的,文明古老的民族风情,带来您的身边,为您呈上“传统、自然、欢乐、融合、时尚”的美妙用餐体验。

  新疆味道以经营新疆美食为主,将西域饮食,文化相结合的新派西域特色餐厅。秉承传播“新疆文化”的使命,将新疆这个以阳光和热情著称的,文明古老的民族风情,带来您的身边,为您呈上“传统、自然、欢乐、融合、时尚”的美妙用餐体验。

  蓝天绿水、雪山冰川、森林峡谷、戈壁沙漠,构成了新疆独特的地理地貌。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山脉绵延千里,亘古万年;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隔山相望。每一个来到新疆的人,都会被这里的秀丽景色所吸引。走进“空中草原”那拉提、“太阳故乡”巴音布鲁克,听风吹草动的韵律,看骏马奔驰的欢腾,自然之美使人心旷神怡;置身“人间仙境”喀纳斯、“高山湖泊”天山天池,宛如坠入仙境;伫立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极目远眺,连绵起伏的沙丘,仿佛大海翻腾的波浪……

  维吾尔族能歌善舞,有人形容他们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当一场盛大的麦西热甫乐曲响起,你会情不自禁地步入舞动的人群,陶醉于歌的海洋。哈萨克族是马背民族,他们会走路就会骑马,来到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你可与他们一起纵马驰骋。在这里,你还能看到蒙古族的沙吾尔登、塔吉克族的鹰舞、回族的花儿……吃到手抓肉、大盘鸡、拉条子。

  这样的新疆值得你的到来。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jcjf/48098.html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