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经济文库 > 经济著作 > [长安乱]《长安乱》读后感10篇

[长安乱]《长安乱》读后感10篇

来源:经济著作 时间:2017-11-28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经济著作】

《长安乱》读后感10篇

  《长安乱》是一本由韩寒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9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安乱》读后感(一):江湖纷乱,空空释然

  这是一部中短篇小说,在读这本书之前以为应该是一部充满古典气息的武侠小说,但实际上这本书的古典气息并不是很浓,与普通武侠类小说相比,就像大白话写成的。

  但是这本书值得赞赏的地方还是很多。

  在文字中,可以感受到韩寒略带讽刺的幽默,讽刺俗世成规,讽刺各种。

  让人微微一笑。

  下面摘几个我喜欢的片段:

  ①我说:真是莫名其妙。

  喜乐说:那为什么你说是凶多吉少呢?

  我说:不知道。我师父师兄出去办事都得说,此行恐怕是凶多吉少,不知为何。

  喜乐说:可能这样说,万一出去失手死了,大家都觉得是应该的,万一没死,就好像很厉害一样。

  点评:23333

  ②喜乐和我在十四岁的时候,已经公然在寺庙里牵手。师父很宠我,说是我不懂事,还没发育,可是同我一起洗澡的师兄们居然私下告状,说其实我已经发育。这个让师父很恼火,因为师父这样说是给大家一个台阶下,可是师兄们居然如此不开窍,难道要当场脱裤验身?这多么不成体统。于是,师父把他们全打了,说,理由是洗澡就是洗澡,是洗去身体中与尘世接触的俗气,你们不好好参透洗澡的意义,居然还满脑子想着要盯人家小弟弟看,真是太肮脏了。就算你释然小弟弟的小弟弟已经那个,啊,可是那又怎么样,不让喜乐和他牵手, 转而和你们牵手?你们这帮色狼啊。

  点评:“你们不好好参透洗澡的意义,居然还满脑子想着要盯人家小弟弟看,真是太肮脏了。”少林寺里基情多啊23333

  ③释然与喜乐骑着小扁在去往少林的路上,花了极长的时间,却只走了一小段路程。以至于路人以为他们是从长安去少林寺的。

  给四星是因为文笔不够扎实,尼玛最后也不告诉我们释然到底是何人,为什么永远那么强大的能力,为什么师父这么庇护他,为什么运气这么好。

  喜乐最终还是死了,没能一直陪着释然。

  江湖纷乱,释然释然了,这是韩寒眼中的江湖。

  《长安乱》读后感(二):醉生梦死

  此书的构思不算新意之作但也不乏出彩之处,文字语言能看到许多人的影子,其再三提及《我们仨》,不知用意又为那番。最出彩之处莫过于争论兔子贵还是西瓜,此节只需少许改编就可为一精彩舞台剧本。只可惜中国大陆审务机构太烦,死了太多诚意之作,相信韩寒最爱这句话。

  起初对韩寒算是好奇的心态,现看来其文学语言对生活的感悟还是有短肋,胜就胜在平时的语言,真正好的小说是能够躺在床上喝着奶昔慢读直到睡着。怎奈那天躺在汽车上翻着书页心里一愣就想起世界末日,外边落着毛雨,罩在窗面啥都涕不清,寒流接受还未完,更没胆想一个人到东京变冻,落下车还是无穷煞气,搭在发丝毫无散去的温差。更那堪书节中一把见红更锋利的宝剑和一匹与人差不多高的马,骑于上远处人看下还以为在半空飞。真有那天早就离开这凡间俗世了

  《长安乱》读后感(三):那个姑娘

  相比于生理的空虚,精神的寂寞更让人难以接受。

  有一天我去书展,你知道,我是个容易冲动的人,我老是忘那句“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古训。我转了一圈,碰到了史航,但书是什么也没买,我觉得有些尴尬,我想买本书回去。正好那天郭敬明签售,于是我就买了本《长安乱》。

  我想这应该是本和长安或者西安有关的书吧。可韩寒在书中第一句就说了,和长安一点关系都没有,叫这个名字只是觉得“长安”和“乱”是反义的;我一想,也对,谁又能保证所见到的东西都名副其实呢,或者说,谁又能保证你不会会错其中的意思呢。

  十月初的时候,我去参加一个大学哥们儿的婚礼,那是个典型的北方城市,安逸稳定。当我看到他130平的房子时,我觉得,我所有的理想都顷刻崩溃了。他有一个很漂亮的媳妇儿,是高中同学,丫出国的时候,媳妇儿把房子都装修好了,为此媳妇儿瘦了一圈,得了便宜的他逢人便夸,命好命好……

  其实我跟他媳妇儿是很熟识的

  那天晚上我们一块吃饭,酒到深处,我对那个即将成为别人新娘的姑娘说了一句话,我舍不得你。

  她的眼眶便湿了……

  我突然想到了喜乐。

  这是怎样的一个姑娘,毕生的理想就是骑着一匹跑起来比人还慢的叫小扁的小马,然后和自己心爱的男人,找到一个看一眼就不想走的地方,盖一座房子,过完一生。这就是女人吗?

  后来我就想,我们喜欢喜乐,是因为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她对生活的期望和对释然的信赖,依靠,喜乐会顺手拿人价值五万两的药水,只为危难时能救自己的男人;喜乐会在临产时支开释然,只为保全他生下来的希望;喜乐留下一个孩子,那个孩子是喜乐的愿望……

  我花了两个晚上看完了这本书,我看到结尾时,我觉得自己崩溃了。韩寒说,“这其实不是一部武侠小说,”我相信,我觉得长安乱更像是一个愿望,那里有我们渴望的生活和理想。江湖大的很,我们只是一小部分罢了。

  这大概和“生于最冷的冬天,她的名字叫温暖。”是一个意思吧。

  我溜达的时候,看到在入了夜的北京街头,一个老头儿,挽着一位老婆婆的手,又大概牵了一只狗,说“宝贝儿看水坑,靠边走……”

  《长安乱》读后感(四):乱非乱—韩寒《长安乱》书评

  咋一看书名,《长安乱》就像是一部古代武侠小说,但这部“武侠小说”没有其他武侠小说这么复杂,情节比较简单,大概说来就是一个天生身怀绝技的小和尚成长为一名江湖中的绝顶高手,最后糊里糊涂地通过比武坐上了武林盟主的位子,但又自愿放弃这个位子而和青梅竹马的喜乐和他们的宠物兼坐骑小扁退隐江湖的这么一个故事。

  作者通过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表达了他自己内心的想法,书中有些句子个人觉得比较有意思,书中师父对释然说的这一句“毒别人的,终将毒到自己,而且镖未出手前,自己是离危险最近的”就挺形象地说明了害人之心不可有,而且这种不良的心态最终也会被自己所承受回来。还有师父的这一句“记住,什么事情都要遵循心里的次序”,这句话就特别有意义了,现代都市人似乎欲望特别多,什么东西都想得到,什么事情都想做,殊不知我们的精力和时间和无常比起来是多么的渺小和不值一文,结果我们什么也做不好,什么也得不到。从这句话来看,自己内心的声音是最重要的,想做什么事情,想获得什么都必须清楚它们在自己心中的次序,认清排在最前面的那一件事情、那一样东西,然后,当下就去进行,有些事情,时间点一过,就很难回头再来了。静下,听下内心的声音,自己最想做什么?然后直接去做吧,太多的事情由不得我们管,也管不了那么多事情。只做一样事情,把它做好,就是完满。说到这里,心无旁骛就要提一下了,书中师父对释然说:高手间的过招,就看谁心里没有多余的事情了。一招一命半招心,心里有太多事情,怎么能没有杂念。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得出专注的分量,武林高手对决时要一心一用,我们做事情时也要一心一用,拒绝朝三暮四。再看书中喜乐对释然有说:只要控制自己的欲望,原本缺少的东西就会变得很多。欲壑难填从相反方面说明了节欲的重要性。关于气量方面,书中屡屡打造绝世武器的老人说过,凡事都放在心上,我还能活这么长时间吗?气量大,怡人且益己。最后,本书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就是释然和喜乐在谈到长安城“长安”的意义时,释然谈到“即使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也无法长安,因为,自己对着自己其实是两个人”--我不仅仅只是我,每时每刻都有两个我在互相斗得头破血流,这一个“我”就是好的“我”,另一个我就是不好的“我”,这两个“我”将终身相斗,永无止息,而它们之间的争斗也许就是人类不快乐的根源,比如知足的“我”永远会被不满的“我”所烦扰,勇敢的“我”总会被懦弱的“我”所欺负,自信的“我”总会被自卑的“我”所劫持,他们之间在人们独处时尤其会爆发激烈的争斗,所以“慎独”很重要。两个“我”之间的战争究竟什么时候能签订停战协议??我想,这是每个人的战争,也许,永无停战之日。

  受环境影响,作者在文中的某些文字和当今某些现象有了完美的契合点,例如书中有文字“如若收入透明,那还和老百姓有什么区别”、关于“洗钱”的形象描写,还有“少林基本没有派人去衙门,就把事情(摆平)了”等。把尖锐的事实透过文字委婉流露,是作者得到人们喜爱的因素之一。当今有些人在埋怨、抱怨的事情作者都能够通过文笔浮于纸面,怨气有不是坏事,这证明社会有待进步,制度有待完善,但单纯的抨击不会带来任何积极的影响,反而使浮躁的世界更加不安,在批评的同时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积极投身于做事之中才能对国家有所助益。

  大凡作者写小说是为了以书言志,韩寒在本书中描述释然和喜乐出世的生活是我所向往的,田园牧歌,与世无争,多好。

  2012-01-13

  《长安乱》读后感(五):喜乐长安

  好像下一站就是徐家汇,我还是掏出手机,打算纪录点东西…之前一直在看韩寒的长安乱,总之看完之后,觉得这个乱字取的很好,整本书真的超乱,人物乱,情节乱,每段话每个铺垫都没有因果关系,但我依旧超爱这本乱书,就像韩寒后记里面说的,一本书情节不重要,重要的是传递出来的情绪,长安乱就传递出来浓浓的情绪…有着驱使人们往下探究的强大动力。

  主人公一生迷迷糊糊,到最后也依旧猜不透自己的身世,也不明白到底在追求什么。我觉得和大多数人一样,一辈子都在迷茫人生,试图想抓住幻影旧梦,到头来发现都是一场空,我不知道别的读者怎么看,我看的时候看到了很多小哲理…比如说少林寺山下的洞,很多事情其实很简单,不过我们想复杂了。又比如大荒战乱年代,各路侠客英雄连自己的坐骑战马都吃,所有精神追求,梦想都是建立在温饱之上的,温饱都不能解决,其他事情都是扯淡。

  当然喜乐这个人物毋庸置疑是这个悲惨世界的唯一喜乐…如果释然是乱的话,那么喜乐就是长安了…喜乐带着所有读者的美梦和长安撑到书末几页,还是自杀身亡…

  我觉的喜乐的死韩寒写出来有点画蛇添足了…为什么不让喜乐长安呢?我们也需要点正能量。

  哦对,还有小扁这头驴,不,是马…小扁没什么好说的,我只能说这是只聪明的马…没什么大本事,却能讨得喜乐欢心 …不费力气活到书的最后一页…印象最深描写小扁的话就是到长安,驴晃晃悠悠过去需要两天,那么骑小扁过去需要三天,哈哈…

  总之是本好书,称不上名著,却能直击人心…

  《长安乱》读后感(六):女人剑驴子与乱世

  能迟了6年,在我心境殷实后读到这篇文字,实属有幸。作为同龄人,高中新概念作文起就读起韩寒的文字,但只看到了戏谑与愤青。偶尔笑其言重,却很是喜欢。现在再看到他若干年前的作品,细细品味。关于文字,他的成熟超过了许多长者。

  这是一场长安的乱世。仿佛我们身处的乱世的长安。

  谁也不知道下一刻闯进生活的会是什么,也许就是一生的愿望。一眼绝可以认定。爱情就是和那个你觉得怎会在凡间的俗人在一起的事情。

  江湖再大也逃不过一个情字。再释然也避不开一滩泥水。

  灵是天下人的灵,天下人认为最强的剑,便可出鞘封喉。只有持剑人才知道,故事传到远方才称之为故事,身边只是生活。如水,有浪因兴风。

  长安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久了,心生厌烦,总有人跳出来谋乱。大概这些人是无法寻到自己的女人,带着驴子的女人。爱一个人就当爱她的驴子,哪怕跑的再慢,生的多扁。每每恨不得杀之后快。哪里晓得,多年后她留下的它,却也看上去如此可爱。

  每个人都曾为僧。懵懂的时候,少林挡住了江湖的纷乱,以为会是一生。师父却说外面是江湖,去吧。这年刚好18。

  我问师父:去哪里好?

  带好你的喜乐,去哪都好。

  《长安乱》读后感(七):乱花渐欲迷人眼

  因为直到最后也没搞清楚释空到底是谁 所以只给3分

  除了可以预知“不知道把喜乐埋在哪里”还有哪里可以看出是先知了?

  开头释空跟师父的对话多有趣,多象悟空传,可是到后来怎么慢慢就没了。

  韩寒是一个爱耍聪明的人,会跟现在的一些现状相比喻,这里暂且不说是小聪明了。

  喜乐可爱的地方是长情吧,包括对释空从进庙到之后的一直不离不弃,还有对小扁的衷爱,还有为了节省银子不去看病,好吧,喜乐真的是一个可爱的人。

  原来,

  乱花渐欲迷人眼,什么江湖什么盟主,跟一个人造一间房无聊到老才是真正的幸福。

  原来,

  所谓的爱情,会慢慢转换成对姐姐对母亲的爱情,虽然感觉有点不对,但是可以认定为是此间挚爱。

  原来,

  先知也不是什么都知道的,特殊人也好一般人也好,最早明白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才是先知。

  原来,

  有的人一转眼就从好朋友变成陌生人,比如师兄。有的人一转眼就从好人变成了“坏人”,比如万永。

  原来,

  我还是最喜欢开头释空跟师父的“寓意深刻”的对话。

  那时候

  师兄是师兄

  喜乐是喜乐

  师父是师父

  释空是释空。

  《长安乱》读后感(八):韩寒老了

  说句实话我一直不觉得韩寒的文字有多么好,优美谈不上,流畅勉强及格,若说深刻异或诙谐有有些言过其实。或许是我自己的水平实在太低,对他的文字的美欣赏不了。但不管怎样,我总觉得他的文字别别扭扭,他试图想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无限的情感,但却因此影响了文字的通畅和自然,最后让人觉得他塑造的所有人物都在说教。是的,说教!如果仔细看韩寒的书里的每个角色,会发现这些角色说的话都不是为了让人懂的,而是为了教育人的。现实中没有人会这样说话,所以你很难说他的文字具有多强的感染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喜欢韩寒的人是先喜欢了韩寒和他的观点,然后才去喜欢他的文字。这种本末倒置,导致了对韩寒评价的两极化。喜欢的则能从他故作深沉的文字中找到无限的解读,不喜欢的则会对他的文字不屑一顾。这种奇怪的现象其实不独存在于韩寒身上,五四时期的鲁迅,郭沫若等人身上也存有这种现象。他们的文字跟晚清的前辈比来,力道不足且缺少美感。但在那个观点大于文艺的时代,惊世骇俗的观点远比厚重凝练的文字要有更大的影响力。因此,撑起五四大师们的其实是他们那个时代!正如韩寒!

  很难想象如果中国的政治走向在90年代末又再次走回头路的情况下,韩寒会有怎样的下场。郭沫若能写出“毛主席啊,毛主席,你真赛过我亲爷爷”这种诗,那么韩寒是否也会如此?五四的那些个硬骨头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不是变成了郭沫若就是变成了人民公敌。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韩寒无疑是相当幸运的。在他大放厥词叛逆之后,中国真的奇迹般的向着他叛逆的方向狂飙下去,这就是一个人的运气!运气就是你恰巧处在潮流的浪尖上!

  凭借这个份运气,他火了!然后好像无论说什么都有一群人叫好,好像无论干什么都有人掏腰包来支持。支持韩寒的这些人大都是80后,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他们有了新的要求。韩寒成了他们表达自己求而不得不满的旗帜。后来,这群人30岁了,最后终于发现,宣泄了半天其实一点儿用都没有。而自己也变成了自己当初痛恨的样子。

  我还记得很久以前韩寒似乎很决绝地说过,自己绝对不会去做广告。后来偶尔看到他做的一个有关车的广告,当时吓了我一跳。因为我总觉得韩寒是不会缺钱的,问什么要违背他当初的诺言?奇怪的是,韩寒的粉丝们似乎也没有跟他较真,仿佛这件事就是那么自然而然的发生了。这个时候再看韩寒的文字,顿时觉得十分滑稽。他一直在讽刺某个在60年里说话不算话的政权。但他自己恰恰就在10年里违背了自己说过的话,那么他的这些讽刺到底有多大的公信力?

  在《后会无期》里反复出现了无数的桥段是某个人斩钉截铁地说,我绝不如何如何,然后镜头一闪,他就如何如何了。这种调侃自己的冷幽默其实证明他对自己无法兑现自己的诺言还是很在意的。尽管,他终归是个拾得起放得下的人。

  于是你看到那部《后会无期》虽然仍然沉重,但结尾却似乎大团圆。跟韩寒的《1988》,《长安乱》不同,最后那个温馨的场景是以往作品当中所不曾有的。韩寒也似乎感觉到了,这个世界虽然不像理想的那么好,但是好像也不差!意识到这一点,证明他已经老了。他无可避免地向所谓的现实妥协了,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只是究竟不是一件很让人开心的事。因为这就证明,当初韩寒所说的一切真的只是叛逆,跟人文关怀完全扯不上关系。

  再看他写的《长安乱》联系他当下的状态,你会觉得那些文字和那些观点已经失去了闪光点。因为写这些文字的人对自己说过的很多话其实也已经反省了。

  韩寒是幸运的,因为时代成就了他;但韩寒同时也是不幸的,他的一切弱点都暴露在公众面前,许多年以后仍然要遭人非议。他其实就是想安安静静地做个文艺青年,但这个时代其实是不容许任何的安静的文艺青年。他的老去证明一个时代的终结,最后当韩寒也拍出《后会无期3》的时候,下一个偶像又该横空出世。我猜,下一个文艺青年应该是一个同志。

  我在韩寒的身上看到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无论给年轻人多少东西,他们都不会满足!但当他们老去,一切都将不同。

  《长安乱》读后感(九):淡淡的长安乱

  几乎是平静的看完了这本书,淡淡的感觉,几乎平静到了极致,就像一片湖水,平淡的表面下,是浓厚的看不清的【禅】

  说不出【禅】是什么,就用一个笼统的词概括了,也许会有一点俗。但那是我对于这本小说里面内在的最为恰当的概括。

  整本书肆意而又张扬,内敛而又谦虚,矛盾的结合体,就像身穿素衣的美女在跳这挑逗的舞蹈。

  贯彻真本书的,就是【禅】淡淡的【禅】意,小和尚和自己的青梅竹马闯江湖,后来勾出了政治纷争的故事。

  我赞扬,肮脏的政治露骨的,平摊在我们面前。

  整本书与其说是【韩寒】的小说,其实,我认为是【韩寒】的心情随笔,淡淡的,就这样勾勒出来。

  我想,长安乱这本书就是这样,淡淡的,里面有着厚厚的禅。

  《长安乱》读后感(十):长安乱——不一样的武林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种“这就结束了?”的感觉,再三确认这个故事是以“姑娘又低头,缓缓说:米豆。”这样一个看起来就像待续一样的文字结尾了。

  着实是有些意犹未尽,但是故事怎么说有没有结束呢,有些人的故事还没有来得及结束他的人生也就结束了,而一个人一生的故事有那么多,说完这一件还有下一件,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是结束,这么想着也就释然了。

  韩少说,他想表达的都表达完了,这本书已经结束了,关于故事是留给我们想象的。

  长安乱,是一个不一样的武林。从前看经典的武侠作品,都是盖世大侠行走天下,快意恩仇,我也一直在想朝廷和法治在这里到底扮演者怎样一个角色。总觉得像是来自两个不同次元的故事,但是它们又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古代。

  长安乱的故事里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武林,所谓的武功并没有那么玄乎。这是韩寒眼里的武林。

  武林是速度力量与兵器的比拼,谁能想到,所谓的少林不占荤腥而方丈吃了信鸽,所谓的杀手无灵靠的只是一把神兵,所谓得之可得天下的灵其实是批量生产的,但是江湖还是有那么多传说。

  里面提到了两次武林盟主争夺赛,少林和武当作为武林界两大帮派,第一次争夺赛其实是在两派之间做一个决斗,让人可惊可笑的是事情最终竟然以慧竟没站稳跌落屋顶确定了盟主人选,又以没有梯子刘云下不了屋顶最终饿死而成为一出闹剧。

  在雪邦的选举,大个子被宣布的时候,周围上百道暗器齐齐发射,这是民心,大家都想当武林盟主,又不想先上去消耗力气,人心如此,为名为利?武林盟主选举竟是暗器之争?

  或许选武林盟主本身就是一出闹剧。最终选定的武林盟主万永给出的纸条上如实道出朝廷插手之事,还把这些修炼散人收编军队,只留少林一派。我们所认为的武林中人恣意恩仇,逍遥快活只是我们以为的。是否可以佩戴刀剑武器是受到朝廷管辖限制的,武林盟主是朝廷有意安排的。

  最后的最后出现了一个叫做米豆的小女孩,他说,和喜乐一样都是愿望啊。喜乐这个小姑娘聪明,拎得清,看得清形势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同时兼备女孩子的温柔,感性,爱哭。是很让人喜欢的一个人物,她一直陪伴释然,把灵典当在当铺,和当铺老板砍价的时候都让我觉得特别喜欢。喜乐不会武功,那次落马终究造成了她的故去。喜乐走的时候释然才发现床下有很多喜乐给他买的东西,男人可能天生就比较粗心大意吧。

  文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地方。

  比如开始灾荒的时候,门外都是饥民,少林在犹豫要不要开寺门。而朝廷早知道灾荒,却选择在饿死很多人之后赈灾。

  其实任何决定都是早就作出,只是时机不到而已。粮仓开早了,百姓还不一定乐意呢,觉得发粮少了,最好还得发钱,等饿死你们几十万,再放粮食就全变成感激了。人的本性其实就是一个贱字,为什么贱人听着比笨人、傻人、蠢人都顺耳?因为人就是贱。

  可不是么,好有道理的样子。

  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有很多好玩(引人深思)的地方,可以再读个几遍。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jjwk/16669.html

推荐内容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