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经济文库 > 经济学派 > 伊壁鸠鲁主义_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的读后感10篇

伊壁鸠鲁主义_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的读后感10篇

来源:经济学派 时间:2019-10-14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经济学派】

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的读后感10篇

  《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是一本由[美]丹尼尔·克莱恩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读后感(一):用哲学角度去探索老年生活的奥义

  老年,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阶段。当老年阶段来临之时,在剩下为数不多的日子里,你是否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我应该怎么活才能让自己的一生不留遗憾?是继续不服老跟随潮流快节奏的工作,还是找一个清静的地方悠闲自在的生活……

《和伊壁鸠鲁一起去旅行》

  作者丹尼尔•克莱恩就面临这这样的一种选择,他即将步入老年阶段,七十多岁的他对自己的人生很迷茫,于是独自一人来到了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故乡,希望能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找到答案。这本书讲述的是丹尼尔他自己对哲学的一些领悟,用一个个有趣又幽默的小故事将我们带入哲学的领域,让我感受到哲学的魅力。他多层次的、从不同的角度用哲学去探讨如何才能以最好的方式度过人生的老年阶段,如何尽可能的过好这一生。他在书中用哲学的观点去深刻的分析了老年生活和老年人,从身体和心理上,为我们更好的去解答老年生活的奥义。

  哲学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深奥的东西,觉得跟我这种平凡过生活的人好像无关,是离我很远的存在,是那些哲学家们需要去探讨研究的东西。但看完本书之后,我的想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原来哲学离我们这么近,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原来哲学也可以这么有趣,不再是我印象中枯燥乏味的理论依据。这让我对哲学产生了兴趣,也许是先入为主的观念使我们对哲学敬而远之,但是你会发现它就在我们身边。

伊兹拉岛

  那么,晚年生活到底应该怎么过呢?是像年轻人那样保持活力去职场上继续为前程奋斗?还是享受生活的乐趣,宁静致远知足常乐呢?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自己觉得快乐。你可以选择不服老不服输的快节奏生活方式,也可以让自己慢下来去享受生活。只要你觉得自己感到快乐,那便不枉此生。

  伊壁鸠鲁曾说:“跟着简单的快乐走,不仅花费更少,对于年迈的身体而言,负担也更轻。”他认为所谓的自由就是远离日常琐事和政治的牢狱,只需对自己负责,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快乐。也许对于老年人来说,奋斗这种事年轻的时候就一直在做,在剩下不多的时间里,跟着自己的心走,也不失为一件愉快的事。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源于智慧,让人终生幸福的莫过于拥有友谊。”在老年来临之际,人们常常会感到孤独与寂寞。而陪伴却是最重要的,并不是说一定要去做什么事情,就只是单纯的,无目的无利益关系的陪伴,真正的友谊便是如此。或许只是静静的坐一下午,或许是偶尔和杯小酒聊聊天,这对于老年人来说,却是最好的报答。

  而希腊地区与美国地区的生活节奏截然不同也让我颇为惊奇,就像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希腊地区的居民习惯了悠闲自在的慢生活,这或许跟他们的文化风俗与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在发达国家地区,他们却习惯了高强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他们能把一件事情又快又有效率的做好。所以他们几乎是慢不下来的,对于他们来说慢节奏的生活就等同于是在浪费时间,也是颇为有趣。在与妻女去希腊的一次旅行中,快节奏生活的妻子不适应当地的慢生活,为此丹尼尔给妻子取了一个外号“欧元区巡视员”,也是十分有趣呀。

  探索哲学并非是要一味地遵从哲学家们提出的观点,而是牢记他们的智慧并加以思考。在老年阶段来临之际,针对自身的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让自己快乐的不留遗憾的度过这些日子才是真的不枉此生。

  《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读后感(二):与伊壁鸠鲁同行---走出老去的困惑

  与伊壁鸠鲁同行---走出老去的困惑

  ------我读《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

  年轻时羡慕无忧无虑的闲散,躺在海边的长凳上看书直到自然睡去,甚至是宅在家里自然地醒来追一天的美剧,这些事曾是多少人的梦想。可当你领着银行卡每月按时到帐的退休工资,坐公交车刷卡时“滴!”的一声显示是老年卡的时候,也许人生并没有如你所愿,充满快乐和幸福。

  精力、体力逐渐下降让你意识到自己正在变老,时不时的病痛困扰让你开始思考死亡。闲散下来的人生不见得是享受与快乐,更多的是彷徨、抑郁。看到过身边老人的各种囧态。一次带孩他姥去看很小的胃病,她抓着医生的手很紧张:“我是不是胃癌,我想一定是的。医生你不要骗我,有什么你直接和我说。“神态是如此的惊慌无惜。我的姑姑才退休没多久,六十出头的样子,常常对我说:”侄儿呀,我的手臂痛得厉害,不一样的一种痛,我想是得了癌,你帮我准备准备,说不定明年我就要去火葬场啦!“这话说着说着三年就过去了,现在能吃能睡,还胖了一点。不过还是不段重复和我诉说着这个问题。

  承认自己老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退休并不代表你已经老去,也不会因为多出来的银发就帖上老去的商标。我认为老去是在60岁到75岁之间发生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会随着身体状况、思想、生活环境、朋友、亲人的变化而在某一天让你意识到自己已经老去。

  这个过程是反复的,是有挣扎的。如何更好的走过人生最后的阶段?如何为这个阶段出现的各体现象找到依据?如何在走近死亡的过程中更从容、坦荡?智者们希望在哲学上找到答案,为老去的人们找回更好的人生状态。本书的作者丹尼尔·克莱恩从柏拉图、伊壁鸠鲁、塞涅卡、蒙田、萨特、埃里克松等人推荐的老年选项中选择了从伊壁鸠鲁的快乐哲学入手,结合老年时期的各种状态,企图为老去的人们找到一种哲学上的依托。

  伊壁鸠鲁赋予快乐极高的地位:“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端和目的,因为我们认为快乐首要的好,天生的好。我们的一切追求和规避都开始于快乐,又回到快乐,因为我们凭借感受判断所有的好。“

  同时,伊壁鸠鲁认为快乐首先是一种感官的适宜,要对快乐进行慎重的选择。选择的关键在于要看它的自然性和必需性。我们要对感官和物质上的放纵追求加以控制,努力达到灵魂的宁静与快乐。

  伊壁鸠鲁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跟着简单的快乐走,不仅花费更少,对于年迈的身体而言,负担也更轻。”他认为所谓的自由就是远离日常琐事和政治的牢狱,只需对自己负责,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快乐。也许对于老年人来说,奋斗这种事年轻的时候就一直在做,在剩下不多的时间里,跟着自己的心走,也不失为一件愉快的事。

  伊壁鸠鲁的哲学和老去的状态是契合的。首先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积极的面对人生。相对于老去的人,伊壁鸠鲁提倡适度的,可控的积极。过度的积极会力不从心甚至抑郁,身体上的衰退不允许我们像年经时那样的雄心万仗。找到合适的方式一点一点的积极面对。就像是水流,年轻时我们是汹涌江水,此时更像涓涓溪流,相同的是我们还是一直向前走,不同的是速度变得极慢、极慢。

  就像《相约星期二》中的莫里教授。在其生命的最后阶段,仍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一些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于是米奇(作者,大学时曾是莫里的学生)作为老人唯一的学生,相约每个星期二。在之后十四个星期里,米奇每星期二都飞越七百英里到老人那儿上课,从开始莫里还能自由行动到最后莫里只能坐在床上讲。这十四堂课中,他们一起聊到了人生整个过程遇到的问题,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家庭,以及感情婚姻,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而最后一堂课是莫里老人的葬礼,整个事情的过程,以及这十四堂课的笔记便构成了这本《相约星期二》,此书全球累计销量超过一千一百万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莫里教授在肌萎性侧索硬化的折磨下也非常惧怕死亡,但积极的人生态度淡化了这种恐惧。在身体无法动弹面对采访时,米奇不停的给他按摩,护工时不时的还会帮他排便。这一切他都是那么的坦然。仿佛在说:“你看,我老了,到了我这个阶段就是这样子的。其实我挺享受你们的帮忙的。我没有别的问题,我只是老到了相应的阶段,仅此而已。“此时的莫生仿佛和伊壁鸠鲁思维相通,虽然两人间隔了很多个世纪。

  我们把思绪拉回到《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作者丹尼尔同样是一位蹉跎老人,本书以他本人在希腊伊兹拉岛(伊壁鸠鲁的故乡)的旅行为背景,不段的思考着与老去相关的哲学问题,如朋友的意义、性对于老人意义、孩子在老人中的角色……旅途中遇到的人和事即是如此的温暖,让他在哲学的世界里始终没有脱离现实。对于哲学家,形而上的思考有时是危险的。

  书中除了哲学,笔者一直在描写伊兹拉岛上的趣事和人。要离开的最后时刻,他被邀请到朋友塔索家一起度过复活节,看着其乐融融的一家让他感到这就是所谓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与幸福。

  想起赵照的一首歌《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头发白了 睡意昏沉

  当你老了 走不动了   炉火旁打盹 回忆青春  多少人曾爱你 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还爱你 虔诚的灵魂  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当你老了 眼眉低垂 灯火昏黄不定  风吹过来 你的消息 这就是我心里的歌  多少人曾爱你 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还爱你 虔诚的灵魂  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当你老了 眼眉低垂 灯火昏黄不定  风吹过来 你的消息 这就是我心里的歌  当我老了 我真希望 这首歌是唱给你的

  也许,相融以沫的爱才是老去的过程中坚持让你走下去的力量根源。

  在伊兹拉岛的最后时刻,丹尼尔是如此的思念远在马萨诸塞的家人。回到家的过程和见到家人即是快乐与幸福的。书的最后他问了妻子一句话:

  “我想让你允许我做一个老人。“

  当然,她笑了:“要我允许?为什么啊“……

  “你的请求我批准了。但不管怎样,我觉得你说得太晚了----这听上去就是个老人才会问的问题。”

  这段对话的结束,我想这表示丹尼尔已经坦然的承受自己的老去,在自己73岁时正式的、坦荡的进入人生的老年生活。(:

  《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读后感(三):人有没有不奋斗的自由

  本书作者的另一部作品《柏拉图和鸭嘴兽一起去酒吧》以轻松诙谐的方式笑谈哲学,比较像一群哲学爱好者在茶余饭后聊一些趣闻,博有识者一笑。而《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这本书的风格则更为平实、冲淡,仿佛作者坐在你对面,泡上一壶咖啡,向你娓娓道来他对自己一生的自省和感悟。

  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思想,数千年来遭到基督教的百般诋毁,导致当今人们对其误解颇深。可能大部分人一听说享乐主义,便想到了口腹之欲、声色犬马,其实在古希腊,追求这类快乐的学派名为“昔兰尼学派”,和伊壁鸠鲁是两个派别。

  伊壁鸠鲁所寻求的是长久的快乐,尤其注重追求精神上的愉悦。伊壁鸠鲁崇尚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过一种冲淡、朴素的生活,有点类似和三五好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感觉。

  而这种理念和心境,恰恰是当今世界所欠缺的。

  记得在一堂课上,我问学生:“人有没有不奋斗的自由?”下面异口同声:“有!”我再问:“人有没有不奋斗且不受指责的自由?”下面先是沉默,接着便开始有人喊:“没有!”

  在这个奉发展为圭臬的现代世界中,人们非但不允许自己不奋斗,而且不能容忍身边人不奋斗。

  一个人取得进步,的确会获得快感,然而这种快感一旦过去,空虚感将随之袭来。他将不得不继续向更高的目标前进,而且之前曾经能够让他感到满足的东西,将再也无法给他带来快乐了。

  比如小时候,玩沙子就很快乐了,后来你接触到了船模,就不再想去玩沙子了,再后来有了无人飞机,船模也被扔到一边了。

  这种生活态度,在伊壁鸠鲁看来,是不快乐的。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寻无限的欲望,毫无疑问的是愚蠢且悲哀的。

  我们是否应该停下脚步,脱下将自己牢牢束缚住的工作服,沏上一杯茶,静静思考一下什么才是长久的快乐呢?

  希望这本书能够在你思考的过程中给你些许启发。

  《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读后感(四):活在当下的哲学——读《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古希腊哲学的寻根之旅》

  《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古希腊哲学的寻根之旅》(A Journey to a Greek Island in search of a Fulfilled Life)是美国畅销书作家丹尼尔·克莱恩最新出版的哲学通俗著作,有关老年生活哲学的书。时年73岁的克莱恩,在一次拜访牙医后,陷入了老年生活的精神危机。他开始质疑“植入假牙”背后的“青春永驻”哲学的正确性,并相信,作为真正的老年,“对他而言,人生的这一阶段将拥有前所未有、意义重大的可能性(序言P9)”。怀着这样的决心,克莱恩踏上了希腊的伊兹拉小岛。他期望,能在西方哲学的发源地——希腊,发现属于老年人(至少对他自己而言)自己的生命哲学。

  克莱恩的探索之路是从两方面展开的。一方面,他从这个曾经的哲学故乡,当前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寻找老年人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从他带来的书籍中,他试图领略那些先贤的睿智洞见(而这是他这个索邦大学的哲学系逃兵曾经所不屑的)。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伊壁鸠鲁及其学派都是作者藉以感受和思考的起点。

  伊壁鸠鲁(公元前341年——公元前270),为柏拉图之后的哲学家,他创立了由他名字命名的伊壁鸠鲁学派。据说,伊壁鸠鲁一生著作丰富,不幸的是,他的大部分著作在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的喷发中丧失在一片废墟之中。我们目前所能了解到的有关伊壁鸠鲁学派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提图斯·卢克莱修·卡鲁斯相关的著作中。

  如今,一提到伊壁鸠鲁学派,通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们“纵欲的享乐主义”,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伊壁鸠鲁学派那里,虽然他们并不反对感官的享受,认为幸福的生活在于追求快乐而避免痛苦,但他们主张的是克制的享受,所强的是运用理性的生活。他们反对过分的沉迷于感官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关伊壁鸠鲁主义的误会多少还来自人们对于“伊壁鸠鲁花园”的误解。按伊壁鸠鲁的观点,神与人之间并不存在着交集,因而由神而规定的人类社会的等级也是子虚乌有,人与人之间的存在是平等的关系。因此,伊壁鸠鲁花园也不拒绝对社会上诸如妓女等社会等级较低的人开放。正是这个原因,那些不了解实情的公民,便想象着那些伊壁鸠鲁们在伊壁鸠鲁花园整日做着苟且纵欲之事。而实际上,伊壁鸠鲁主义只不过是在他们的理想花园中,做着轻松而“缺少商业和政治束缚”的生活。

  在迪米特里的酒馆,克莱恩在阅读《幸福的艺术:伊壁鸠鲁的教导》中开始了他发现老年的哲学意义之旅。在当地人塔索与同伴的游戏中,克莱恩看到了朋友间友谊对于人之生存的重要性。不同于今日困在“商业与政治”的紧张氛围中的美国,古希腊的伊壁鸠鲁主义者们提倡的是一种悠闲的生活,他们一起看戏剧,一起讨论生活。正是在这种闲散的生活中,作者认为,才能够获得人生幸福意义上的生活。这里,作者第一次为老年生活进行了辩护。因为只有退休的老年生活才具有这样悠闲的可能,而在这种生活中,无疑最重要的是作为“陪伴”的朋友。他引用伊壁鸠鲁的话说道:“源于智慧,让人终生幸福的莫过于友谊。”

  在为老年人的生活确立这样一种幸福的意义之后,关于老年有可能的幸福生活,作者显然还有其它的问题要处理。因为,如果说,老年的生活在于给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提供了条件,那么随之而来的,充斥在这些悠闲的时间中的无聊与无意义同样会接踵而来。在迪米特里的酒馆中,作者与迪米特里关于安神念珠的对话中,引出了自然时间和主观时间问题。所谓自然的时间就是钟表上的时间,而主观的时间则是自己内心中感受到的时间的流逝。克莱恩在不无揶揄的对海德格尔的“存有”和“无”发了顿牢骚后,他借用了赫伊津哈教授的“游戏”的概念。正是在主观的时间中,人们才发现了无聊与焦虑。而这无聊与焦虑恰恰是在于对目的与结果过于看重的基础上,对人生之有限与事物之无限中,不断产生的无聊与焦虑的感觉。而老年的游戏,则可以化解这种虚无与焦虑。因为在与世无争的游戏中,快乐会在游戏中自然显现。而这,便是“老年与孩子特有的权利”。

  然而,尽管老年人有着游戏和悠闲生活的可能,克莱恩也意识到,老年生活的另一重含义是面临着死亡。有趣的是,和年轻时的作者相反,由于步入老年,死亡的危机感开始触碰克莱恩的意识时,他不得不重新捡起存在主义的问题。重新思考关于死的意义。但他既不相信人死后的另一重世界,同时,也对“生前对死后名声的重视”毫无兴趣,不同意塞涅卡和孟子的“在必要时结束自己的生命”的观点。与之相反,为了让老年的死亡具有意义,他对比了几种宗教的行为。然而,无论是在老年的时候重新归于上帝,还是关于印度教在年老后脱离一切尘世的态度,都不能令作者真正满意。因为,作为一个信奉存在主义的老人,他所要追寻的是有关“切己”的生命体验,他既无法忍受对上帝完全献身式的生活,亦无法忍受对尘世的弃绝。他喜欢抽烟,喜欢陪在家人身边,喜欢在日常的生活中寻找生命的美与意义。

  尽管伊兹拉之行与一系列的哲学思考并没有给作者一个明确的回答,甚至在马萨诸塞州的家中回忆这段旅程时,也没有得出一个关于老年生存哲学的确定答案,但他至少已经在行动上调和“永葆青春”和“老年的幸福”之间的关系,做一个“中庸的选择”,既不纵欲也不给自己施加压力的悠闲生活。“活在当下”,作者相信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发觉他所寻找的哲学答案。

  怀着对希腊遥远的幻想,克莱恩开始了他的老年之旅。他真切的希望能够在这个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地方寻找老年生命的意义。毋庸置疑,作者的这一行动是充满了美好的想象的。甚至连他自己都自嘲他的“浪漫主义”想象最终换来的是现实的冰冷。然而,生活最有魅力的地方恰在于,当我们以为现实已经击垮了我们美好的想象时,人类的天性又给了我们一次温暖的抚慰。克莱恩幻想着帕夫洛斯在墓地中跟死去的先辈进行神交,因此深受感动。但当他走近帕夫洛斯时,却发现后者正若无其事的坐在墓碑上打电话!但一转眼,这种浪漫主义的想象虽然破灭了,另一种更加平凡而令人感动的亲情却攫住了作者的心。因为帕夫洛斯打电话的人,恰是他亲爱的孙女。

  本书作者以伊壁鸠鲁为出发点,试图在希腊的小岛中通过回忆、经验,以及阅读书籍寻找他老年生活的哲学意义。柏拉图、伊壁鸠鲁、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蒙田、海德格尔......从古至今,作者引用了多位哲学史上的明星作为他思考的出发点。我们毋庸讳言,作为一个哲学系的逃兵他不可能把握这些哲学思想中的精髓,书中的名言警句也存在着理解偏差的地方。比在谈到塞涅卡和孟子进行而得出的在“适当时候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个观念时。塞涅卡作为一个诗人,或许他吟诵的诗歌确能勾起作者的部分共鸣。但孟子却是在国家、社会的意义上,在一种伦理价值的意义上写出《鱼我所欲也》的。简单的将这两种心境放在一起比较,显然并不十分恰当。不过,正如作者所言,作为切己的生命体验,哲学中的概念和逻辑大多时候离读者的生命体验太远,因此,他更愿意从生命体验的角度出发,从自己的经验中体验美与哲思。这或许是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吧。也因此,虽然作者是“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但实际上,作者的哲学理念却是实用主义的。从他对詹姆斯的推崇,以及对存在主义、神学、宗教等哲思的取舍,甚至包括伊壁鸠鲁主义本身,作者唯一在意的是如何让生命具有充实感,而不在乎应该尊哪种哲学为唯一的解决方法。

  最后,关于本书的翻译,副标题“A Journey to a Greek Island in search of a Fulfilled Life”,译者翻译为“古希腊哲学的寻根之旅”。而从字面直译来翻译应该是:探索幸福生活的希腊小岛之旅。从本书作者的意图来说,作者确实希望在书中古希腊小岛上寻找幸福生活的意义。但就实际情况来说,作者在书中引用的大部分哲人都是近现代的哲人,如果说“寻根”修饰的是“古希腊哲学”,那么显然作者做的远远不够,而正如上文明确的指出,作者的目的并非想做一番明确的哲学史梳理,他更在意的是切合当下自己生命的哲学体验。之所以对伊壁鸠鲁有别样的钟爱,很大部分的原因在于在这个悠闲的小岛上,作者想象到了一种关于古希腊的美好生活,而并非对于某种哲学作为唯一在真理的钟爱。因此,正向作者指出的那样,他去“希腊”搜寻的是“幸福的生活”,而非其它。

  《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读后感(五):人生自是有意义

  之前没有注意到,除了《柏拉图和鸭嘴兽一起去酒吧》之外,美国畅销书作家丹尼尔·克莱尔居然还有如《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这样一本颇有深意的好书。作者的专业是哲学,探讨与哲学有关的话题当然没有多么难。更不用说,丹尼尔·克莱尔如今已经73岁了,完全有资格和伊壁鸠鲁就年老时到底应该如何过以及如何才能过好人生进行一番回顾与总结。生命的意义原本也在此,不能浑浑噩噩就这么着过去了就算了,而是要时时停下来想一想,前面走过的路的质量如何,接下来应该怎么走!人生虽然不是说非得要多么风起浪涌,但过于平常乃至于星光暗淡也未必过于浪费了!

  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哲学家,也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个无神论哲学家,伊壁鸠鲁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的主要宗旨就是要达到不受干扰的宁静状态,并要学会快乐。他的这一学说以及主要思想很容易被人们理解为要学会享乐、及时享乐。但丹尼尔·克莱尔却认为,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伊壁鸠鲁并不是一个享乐主义者,至少,把他归结为一个耽于声色、享受美食之人是很片面的,他只是希望人生不要“活得不开心”而已。但如何才能够不至于“活得不开心”呢,这就需要每个人去结合自己的人生追求、人生目标去好好想一想了。幸福和快乐人人都向往,但标准却未必相同,所以最好是因人而异。

  由于年龄的原因,很显然,在《和伊壁鸠鲁一起旅行》一书中,丹尼尔·克莱尔主要探讨的就是年老时应该怎么过这个问题。在书的一开始,他引用了伊壁鸠鲁说过的话:“幸运的不是年轻人,而是生活美满的老人……”为什么呢?既然如是说,就必定有令人信服的原因。也许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年轻人有对各种各样的诱惑作出反应的资本和能力,而年老的人就未必了,要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要么就是时间已经不允许了。反过来,或许也可以这样来理解,要是从自己年轻时起就多思考,每一个阶段应该怎么过,怎么样才能不至于后悔,就像保尔·柯察金那句最有名的话所说的一样:“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到自己也进入了年老之人的行列之时,肯定不会过于懊悔,而是会有所思、有所忆。

  伊壁鸠鲁认为,只有充分地把握人生,才不至于“朝三暮四、心猿意马”。摇摆不定的信念带给自己的只能是碌碌无为的一生。而一个人,如果到了自己成为一个老人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本来应该怎么做,其实也不能算晚。毕竟,“一切都为时未晚”,只要意识到了这一点,只要自己从意识到自己应该怎么做的时候马上立说立行!真正的快乐,是在努力付出的过程中才能够充分体会得到——这无关于成功还是失败,成功了固然值得赞扬,失败了也不见得就是坏事。人生本来就应该这样。

  伊壁鸠鲁的快乐生活清单上内容有很多,每个人的关注点未必都一样。尽管可以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能做到的来实践一番,这也是为了自己的当下以及今后着想,而不必只有名利心。而丹尼尔·克莱尔对王尔德的一句话就非常赞同:“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另一种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后者要悲惨得多。”为什么会这样?好好想一想,就能在看似悖论之中得到幸福人生、完美人生的格外有益的一种启迪。人生当然自是有意义,只不过,这样的一种“有意义”不会自己从天而降,而是需要去好好想一想,并且愿意努力去探索、去寻找!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jjwk/51059.html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