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经济文库 > 经济著作 > 不合时宜的近义词_《不合时宜的阅读者》读后感精选10篇

不合时宜的近义词_《不合时宜的阅读者》读后感精选10篇

来源:经济著作 时间:2019-11-09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经济著作】

《不合时宜的阅读者》读后感精选10篇

  《不合时宜的阅读者》是一本由连清川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合时宜的阅读者》读后感(一):不合时宜的价值观

  FT中文网是我收藏夹中经常访问的站点,因为网站中的大量独立学者,他们发出的声音,构成了对这个时代的诘问。连清川正是其中的一位专栏作家。他不能算是一个专业领域钻研很深的研究者,却是具有极广的视野,兼具独立思考和剖析问题的深度,因此,他的专栏作品结集《不合时宜的阅读者》,可以称得上是我思想盛宴上的一盘佳肴。书中的观点引起了我极大的共鸣,有不少想法和我日常所思殊途同归。就以对阅读的看法而言,作者在自序中写道:“阅读提供了一种生活或者生存的质量。……阅读创造面对世界的方法,或者,到最后,它可能仅仅是一种与自己相处的方式。……阅读使自己成为自己。”而我常常告诉朋友,阅读是让自己认识世界、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可以说,这本书从他的自序开始,就已经让我爱不释手了。

  说其具有广度,是因为这本杂文集涉及历史、政治、文学、哲学、教育、媒体等各个领域。但看似纷繁无序,实则隐涵规律。作者在当今社会的各种乱象背后,凭借古今中外典籍文字的力量,试图寻求一种适合当代发展的价值观。如今的人们已陷入精神褴褛的境地,在功利主义、物质追求、成功学等教育影响下,怀抱虚无的理想,却在残酷现实面前徘徊,人们从未学会如何抗争,眼看着岁月在疯狂的奔波中流逝。作者在不同的文章中,从不同角度指出了整个民族急功近利的短视心理,整个制度弃人文精神而重政治统治的可悲结果。那些散落在各领域的时评,成为了照耀读者寻找前行方向的指路明灯,使国民在伦理责任、个体性情、才学造诣、政治追求、生活艺术等方面启迪思索。

  说其具有深度,是因为这本书全面展示了作者对于事物的思考脉络和对于阅读的理解。太多的朋友和我提起阅读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一年能看多少本书”,可观其思想境界,仍然迷惘不前。当阅读成为清高的噱头,书籍成为优雅的装饰品时,我为那些用生命留下经典的作家叹息。碎片化时代的到来,连长阅读都让人敬而远之,难怪书籍被束之高阁了。我以为,阅读不是将书中的名句挂在嘴边,那叫显摆。例如马尔克斯或渡边淳一逝世时,朋友圈中铺天盖地的名言转发,殊不知这些人连他们的作品内容都不知一二。阅读也不是在一本书后发一些可有可无的评论,那叫感慨。比如很多人对于小说的感想仅余“悲惨”二字。阅读,应该是带着思考去发现和感受作品中的精神,应该去剖析和挖掘作品背后的人性和时代性,应该对自己及身处的社会环境进行反思。这才是阅读。

  连清川的这本书,可以让很多尚未养成阅读习惯的朋友知晓如何阅读、该从阅读中了解什么;也可以让爱好阅读的朋友融会贯通,将看似毫无关联的书籍内容提炼出世间发展的脉络。一本书、一个人,是不可能对抗一种传统、一种制度、甚至一个世界,但至少,这种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可以帮助身陷混沌的人们拨开迷雾,提供改变世界的一份子——自我的可能性。最后,很想感谢一下东方出版社,因为今年看到的几本关于政治哲学的好书皆出自于此:譬如徐贲的《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汪丁丁的《青年对话录:人与制度》、邹恒甫的《最后的狂人:我就是邹恒甫》。

  文/卢育涛 2014.06.07

  《不合时宜的阅读者》读后感(二):阅读,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

  前段时间豆瓣书评客小组管理员做过这样一个投票:“你认为一个优秀的书评人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养?”下面是多项选择(最多选6项):

  1、 娴熟的写作技巧

  2、 有魄力的文字表现

  3、 丰富的阅读量

  4、 广博的知识

  5、 对某一领域作者的深入了解

  6、 客观公允的态度

  7、 认真努力的态度

  8、 批判精神

  9、 独立精神

  10、过硬的心理素质

  我注意到,在所有的选项当中,“3、丰富的阅读量;9、独立精神;6、客观公允的态度”占投票比例的前三,而我自己选择的6项中,也包括了3、6项。通过这个投票,颇具代表性的说明了要成为一个优秀书评人,丰富的阅读量不可缺少。观照自己,虽然写书评也有一些时日了,但清晰意识到自己所写书评大多连合格都达不到,更别说优秀了。

  要成为一个优秀书评人,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具备很多很多素养,如上面选项当中的所有选项,都需要具有。而被众多读者一致公认是优秀书评人的人,我认为是了不起的人。而连清川,就是一个优秀书评人。

  连清川是FT中文网上的书评专栏作者,他的书评受到众多读者的热评关注。这本书是他的书评作品集。这些书评少有虚构性作品评论,大多数是人文历史政治等领域的书评。

  读他的书评文章,令我更觉成为一个优秀书评人的不易。连清川的书评,脱离了只就书籍本身评论的狭隘范畴,而赋予评论文章更深更广的意义,不单止是评价书籍本身,而更多是拓展到家国时事民生社会方方面面,表达出作者一种独立批判精神,清醒的思考,这样的书评,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对一本书的媒介作用,而更多的是跟随文字引发出超越书籍本身的一些更深远的思考。

  连清川是清醒的,也是不被这个功利浮躁的社会所蛊惑的。他在这种读与写的过程当中,落笔犀利,针砭时弊,处处充满自己对社会,对当今林林种种现象的批判与思辨。

  在当今GDP增长和暴富神话的故事中,大部分人物质增涨但精神信仰却日益缺失,而连清四川用他的文字唤醒我们:任何时候,只有阅读,才能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

  很庆幸我还能得到阅读的狂喜。

  《不合时宜的阅读者》读后感(三):读史,阅人:珍惜像连清川一样的好书评人

  爱读书的人,想必都有这样一种体会:在浩瀚书海中搜寻到好书,绝非易事。正因为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当信息量大到足以让人望而生畏的时候,很多人往往就止步了,就失去了独立判断和个人选择,变得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因此,各式各样的榜单才如此流行吧。榜单上的位置和真实的阅读体验时常矛盾,这个时候,独立优秀书评人的价值得以体现。他们为读者筛选好书,以切身真实的阅读经验、不为利益所捆缚而荐书,如果遇到这样的书评人,就是一件幸事。遇到连清川就是一件幸事,他的这本小书,堪称一流书评集,一点也不为过。

  连清川自命“书虫”,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超越了兴趣和爱好,成为某种难戒的瘾,那他对书中所闻、书外所思的记录,自然是深刻、透彻,直抵心扉。正所谓,越通透,越沉沦。

  行文之中可见,清川写书评的初衷纯粹是出于爱好。然而当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这个时代,被GDP、全球化、互联网等滚滚大潮所席卷时,阅读变得功利市侩,甚至变成可有可无的消遣,当然这也跟图书市场的世风日下粗制滥造有关。当读者遇到好书的概率日益降低时,清川认为,读好书、写书评、分享好书,不只是一种兴趣,更是一种责任。

  清川读书,基本上走的是“高大洋”的路线,多啃些一般人啃不动的书,却也能掌握书中要义,因此清川的学识修养无需多言,见文便知。但这并不意味清川所荐之书都高似云端,无法企及。清川的文笔朴实老练,通达易懂,每一字句皆可斟酌,没有无意义的铺陈和矫作。即使读者没有看过清川所荐之书,也必因其评述而动心想看原书。偶尔的,清川也会读像刘原“流亡三部曲”这样的,满纸“诲淫诲盗”、乍看窥私粗俗、毫无文学品格的书。不过,待看罢清川的评述之后,你会发现,原来像刘原这样的流氓才最正经,流氓笔下的乡愁和家国,更触动人心。是人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清川总是在读书过程中提出类似的疑问。

  清川阅人,在如钱理群、李海鹏、刘原等乌鸦般不合时宜之人身上找共鸣;清川读史,在治乱循环、民国旧事、企业困境等史料中找借鉴。清川发表时评,对中国山寨力现象之下的文明流散感到忧心忡忡;清川抨击现下错误的读书方法,为大环境之中人们心灵受污、常识没有人捍卫而辗转难眠。清川的书评集里有大含义,值得读者细细品读。

  我们处在一个舆论受到监督和限制的社会,当像连清川这样的不合时宜之人,越过藩篱,看到不同的风景时会有所顿悟: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或许并不是真实的,至少有可能是片面的;在鲜明导向中长大的我们,很难看清楚富有历史争议性的事件或人物,尤其是那些影响力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因为我们所能获取的信息本身就是不完整的。连清川们的意义,就为弥补这种不完整,有了存在的价值。

  《不合时宜的阅读者》读后感(四):阅读---生命的存在方式

  《不合时宜的阅读者》,从看到这个自嘲式的书名就觉得这个书名起得真好,简直说到心坎上了。在如今全民追求经济与财富的境况下,无功利又浪费时间的阅读确实在时代潮人们眼里算是不合时宜的事吧。

  FT中文网的书评专栏作家连清川对此也曾自问,“在这样一个新时代,全民全世界全人类高歌猛进的时代里,为什么阅读?”,他思考过阅读的诸多作用,“阅读从来就无法成为一种救赎,它当然无法提供一种信仰。”通过阅读找到的答案非常多:“阅读,提供了一种生活或者生存的力量”,“阅读,能够产生一种吐故纳新的力量,它创造面对世界的方法,或者到最后,它可能仅仅是一种与自己相处的方式”,“阅读使自己成为自己”,“阅读,是对抗GDP和暴富神话最后的防线”,“阅读就是一门功课,用以面对生活永不间断的考试”等等。作为一名自认为不合时宜的阅读者,作者甘于这种不合时宜的状态,也从中找到在这个无信仰的时代里,“一个人的呓语”和“阅读的狂喜”。此书中,作者全面分享了历史、时政、商业、教育、阅读方法、媒体等多领域现象的看法,逻辑清晰,文字晓畅,既有广度,也有深度,读起来很过瘾。

  在“不合时宜的人们”一辑文字里,个人最喜欢《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和《乌鸦的热血》两篇。《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讲苏东坡的功过是非,作者称尽管在当年已然也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时,苏东坡从未放弃文字和摆脱束缚的自由精神,于是之于作者所在的一代人,苏东坡曾是“一个稳定社会中不那么政治正确的精神偶像”。

  《乌鸦的热血》里乌鸦一词源于钱理群先生的一句话,“我也曾想,我在北大扮演一个什么角色。。。。。我大概是一只乌鸦,北大的一只乌鸦。。。。我希望成为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的大的生态环境中有自己独立个性的一个独特的存在。”为什么是乌鸦,连清川分析说,“在整个国家只能容许一种鸟鸣,也就是喜鹊的存在的时候,只有乌鸦的声音才是振聋发聩的。”喜鹊,乌鸦,大象等充满象征的用意,一针见血指出知识分子的问题,直触人心。看看这些词:出卖自我、集体肮脏、放纵自我、伦理失序、佯狂沽名、售卖媚俗、浅薄快销、扭曲赝造、夸张迎合、睚眦狭隘、排异独尊、单向暴力、排除异已、浮躁狂躁。。。骂得酣畅淋漓,又痛快人心。

  在对知识分子的阅读中,既有钱理群这样的热血,也有李海鹏式心灵书写,刘原式流氓最正经,梁漱溟道德实验的失败,傅葆石中国文人隐忠降的生态,熊十力修身养性以治国之倡导等等。从这些不合时宜的自况里,其实都是回溯文人的伦理责任、性情、才学造诣等,帮助我们寻根,找回失落的精神家园,重归童真时代和纯真性情。

  《不合时宜的阅读者》读后感(五):读书,是唯一醒着时可以做的梦

  大概是这几年迷恋上专栏的,在上海的时候,习惯于在全家吃完饭,蹭着全家的免费空调,把

  全家的所有杂志看个遍,最喜欢看的是专栏,尤其是娱乐和情感专栏。

  最不喜欢看的是书评专栏,因为要么是托,要么是掉书袋。

  不过连清川的专栏是不一样的。

  他的专栏里有股子真诚,这年头,文采易得,真诚难得啊。

  他的专栏虽然是书评,却处处有这样的发问:

  阅读危机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我们还需要阅读吗?

  他给出的答案是:

  阅读可以发现真实,而不是在教科书的蒙蔽中迷失。

  阅读可以享受艺术,而不是在票房的虚幻中下沉。

  阅读可以建立宽容,而不是在愤怒中自我摧毁。

  但是读什么,怎么读,这些都是个问题。

  在这个碎片化,功利化的时代,人们的阅读只不过为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若不得,大家就会冠以读书无用。

  社会的功利化读书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一个清贫的读书人,大家只会说他百无一用是书生。

  而我以为,何以要读书。——只是人有觉醒,睡觉的时候做梦,醒着的时候,则只能无奈地面对现实。而读书,则是可以在醒着的时候,难得做梦的时候。

  尤其是在看武侠小说的时候,连清川对于武侠小说的评点也有这样的看法在。他认为,所有的武侠小说,都和现实世界的秩序有着不同的秩序观。那便是仁义满天下,仁义才是成功的行事标准。

  但是这样的朴素武侠观,在现今这个世界,这个商业化时代新秩序崛起的时代,已经难以让读者信服了。

  作者对于武侠小说消灭的忧虑,何尝不是对于阅读消灭的忧虑。

  《不合时宜的阅读者》读后感(六):当当《不合时宜的阅读者》书评

  V2

  蓝染的天空

  钻石会员

  阅读危机时代,我们应该怎样选择阅读。作者连清川说自己是“书虫”,真的是他读了那么多书,写了那么多文章,而这本书就是把他的阅读都分享出来。一篇篇的散文,感觉很舒畅。从民国是一扇窗,从不合时宜的人们,从历史的轮回,从地下教育,从正确的读书方法,从第四权力,等等,深深的希望人们找到阅读的狂喜,希望能够解救信仰危机。

  2014-06-30 14:46:48

  V2

  ggaaa

  银卡会员

  收到书了,大赞一下,包装和印刷真的不错,当然内容也非常不错。为什么要阅读? 发现真实、享受艺术、建立宽容。分享好书,不只是一种兴趣,更是一种责任。

  2014-06-30 15:00:39

  V2

  zhfjk

  金卡会员

  一部具有人文关怀的读书笔记吧,看完很有共鸣,有所触动

  2014-06-18 15:59:48

  V3

  无昵称用户

  钻石会员

  不错

  2014-11-26 10:31:46

  V2

  无昵称用户

  是通过微博关注的“慢书房”看到的好书推荐上有它,不错的书。

  2014-11-11 16:59:18

  V2

  无昵称用户

  钻石会员

  帮别人买的,应该是还不错的吧

  2014-08-21 15:46:01

  V2

  无昵称用户

  钻石会员

  名字很引人,字太小

  2014-08-21 02:49:35

  V2

  无昵称用户

  钻石会员

  包装很好 书刚刚读 是一个学姐介绍的

  2014-07-29 21:21:47

  V2

  无昵称用户

  钻石会员

  写的很客观 也很诚恳

  2014-07-10 13:17:07

  V2

  无昵称用户

  钻石会员

  书名叫“不合时宜的阅读者”,读罢此书方明白,内含对国民阅读量日趋减少的担忧,所以在作者看来,这个时代里喜欢读书,尤其是严肃阅读的人,都是不合时宜的,是“小众”。当然,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很多,甚至都可以归结为转型社会的不安定。作者意识到了这点,尽绵薄之力,向世人推荐好书,并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

  2014-06-03 09:59:02

  V2

  无昵称用户

  钻石会员

  这个商品还可以

  《不合时宜的阅读者》读后感(七):读书“不合时宜”了么? 【文/新华社 梁赛玉、刘诗蕾、姬少亭】

  26日晚,北京仍笼罩在低气压的燥热之下。朝阳大悦城的单向空间书店里,一场“不合时宜”的谈话正在进行。主讲人是戴着细边框眼镜的连清川,携新书《不合时宜的阅读者》而来。

  “当社会浸淫在GDP和成功哲学之中,阅读能给人以有温度的生命安慰。”连清川说。身着素色衬衫的他说话带着绵绵的南方口音。

  不合时宜的读书人

  “对这本书我最自豪的一件事情,是在这本书评集里面所提到的每一本书我都是认认真真从头看到尾。”应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之邀,连清川在FT中文网上开设书评专栏“我是书虫”,专栏每周一篇,这也意味着连清川至少每周看一本书,写一篇书评。《不合时宜的阅读者》正是“我是书虫”专栏的作品结集。

  全书共六辑,说了民国、说了历史,说了教育、说了权利,还说了读书,也说了他自己这样的文人。他说,“我就是一个不太合时宜的读书人,因为我读的书,和这个时代,和这个特别火热的生活距离比较远。”

  “这个时代”里有《小时代》吸金过亿,有朋友圈里刷屏的心灵鸡汤和保养金句,而更大的问题是这个时代所遭遇的阅读危机。

  在《不合时宜的阅读者》里,连清川写道:“一个国家遭遇阅读危机,分享好书是人人的责任”。在他看来,读书、写书评,既是一种愉悦,也是一种责任。在这样一个时代,“看了本好书后所享受到的愉悦,应该把它分享出去,因为在这个时代里面好书更加难得。”

  “坏事情体察得多了,就需要找一些美好的事物来冲和。于我而言,苏东坡就是那美好的事物。”

  保持对社会的痛感

  “不合时宜就是和整个社会追求的潮流之间发生了冲突。”连清川说。

  嘉宾3G门户总裁张向东认为,不合时宜是指人的独立性和思考性。“阅读、写作,我觉得都是让一部分人去保持一点思考性,让自己脱离太合时宜的生活节奏。”。

  参与谈话的嘉宾共同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不合时宜”。连清川引用了《苏东坡传》里的典故,苏东坡和他儿子到处借钱买房子。“古代人也在追求高官厚禄,追求好的住房,那个时代的生活追求和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追求是一样的。”

  连清川认为苏轼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和那个时代追求高官厚禄的那些人不太一样,他想要安安静静地去读书、写作,以他自己的生活追求去对抗整个社会或者整个潮流。”

  “知识分子是一个永远的边缘人。”连清川感慨说:“只有你处在这种不合时宜状态,你才能够保持一种敏锐感,保持一种对社会的痛感。”

  “什么东西才是合时宜的呢,管它呢,自己喜欢的就是合时宜的。”壹读总编林楚方说。

  读书是一种借口

  “不一定说GDP时代读书何用,我觉得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可能会面临这样一个追问和问题。”林楚方说:“如果没有书籍的存在和写书人的思考,我们不知道我们现在到底是什么样的。”

  林楚方讲到他曾向作家慕容雪村请教,文化艺术这些虚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慕容雪村非常郑重地告诉他:“文化、电影、诗歌、阅读,这些东西看似都是空的虚的,看似没有什么用,但这是人和动物的区别。”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主编陈晓萍看来,读书和学习完全是两回事。有目的性地读书是学习,“等到你觉得读书无所谓有用还是没用”,读书就成了“个人享受”。

  “这个时代浩浩荡荡,很多人在致富的道路上,有的人在仕途的路上,窗外忙忙碌碌的这些人都没有问题。我们也不要太有多余的担心,因为这个世界自有去向。”张向东说:“读书是一种思考的借口而已。”

  张力奋在写给连清川的新书序里这样写道,对读书人来说,北京的雾霾也很浪漫,也是我读书最惬意、效率最高的时辰。不合时宜也罢,合时宜也好,读书永远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

  《不合时宜的阅读者》读后感(八):不合时宜的阅读《不合时宜的阅读者》

  不合时宜的阅读《不合时宜的阅读者》

  世界发展太快,几年前也许谁都不会想到今天手机会成为一种终端,大有要取代电脑的趋势,而电子书正凭借者手机的优势,正迅猛的占据着我们的眼球,在公交车上,在火车大巴上,在地铁轻轨上,人们都在看手机,在这个时代,读一本纸书本身就变成了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

  不过这个时代仍然有一些人迷恋传统的阅读,而且死不悔改,作者就是一个这样的书虫,名字叫连清川。

  喜欢阅读的我也算得上是一个书虫了,不过和作者相比,要逊色许多,读书的层次不够深入,不过我却仍然不思悔改,读书对于我不过是一种娱乐,自娱自乐,喜欢就好,我不是学者,也未受过学术训练,读书就是因为书是好玩的,有趣的,太艰深的书,我是要绕行的,很多枯燥的经典,对我来说避之不及。

  不过我也知道经典的重要,对那些喜欢读经典的人,我深表钦佩,并且在内心身处充满了羡慕嫉妒还有恨,我知道那是必须经过很多年的积累和苦读才能够修炼出的正果。不过却无限的鄙夷,很多人明明读不懂经典,读不明白经典,却非要用经典充门面,装深沉。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那种让我羡慕让我恨的人,羡慕人家的阅读深度,恨这世界上,为什么总是山外有山,虫外有虫,到不是羡慕有人喜欢啃那些让我味同嚼蜡的东西,而是惊讶于他们吃下去以后,嘴中留下的芬芳。那是最诱惑书虫的香味。

  在作者的书中再一次和很多好书,很多作者相遇,作者读书并不多,但是读书很深入,而且往往并不是就书论书,而更看重的是自己的表达,书不过是由头而已,在很多文章中甚至都看不到书的存在。

  在这个年代中读书本身就变成了一种不合时宜,读经典更是不合时宜中的不合时宜,明知道不合时宜还写成书,更说明了作者中毒很深,不可救药了。

  不过幸好中国很大,中国人还很多,不合时宜的人放到一起,也足以吓坏那些西方的小国。如果你也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读书人,那么应该看看这本书,如果你想要在这个时代接触一下一个不合时宜的人,那么这本书里面你会看到很多不合时宜的思维,和思想。

  其实思想者总是不合时宜的,世界上能够找到一个思想者不会去批判的世界吗?如果有,那么那个世界里面也就没有了思想者存在的空间了。

  我总觉得看手机,读电子书是不适合阅读经典的,经典需要抄录,需要批注,需要圈点批画,所以仅仅看手机是不会培养出大师来的。放下手机,拿起书,你会发现不合时宜者其实也挺有趣,也挺可爱。

  《不合时宜的阅读者》读后感(九):亚马逊《不合时宜的阅读者》书评

  2/2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不合时宜的读书人

  评论者 岁月如歌 于 2014年6月11日

  版本: 平装

  在这个年代中读书本身就变成了一种不合时宜,读经典更是不合时宜中的不合时宜,明知道不合时宜还写成书,更说明了作者中毒很深,不可救药了。不过幸好中国很大,中国人还很多,不合时宜的人放到一起,也足以吓坏那些西方的小国。如果你也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读书人,那么应该看看这本书,如果你想要在这个时代接触一下一个不合时宜的人,那么这本书里面你会看到很多不合时宜的思维,和思想。——抚顺读书人

  回应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是

  否

  2/2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当阅读不再功利,当阅读需要自觉

  评论者 pursky 于 2014年6月11日

  版本: 平装

  信息爆炸的年代,碎片化和快餐式的阅读成为趋势,功利性的读书成为大流,这些都在日渐潜移默化消逝着我们的审美意识和深思的激励。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读完一本好书,并为此做一次深思?往往这样的人,正在成为“不合时宜”的一员。我觉得,也是幸运的一员。

  回应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是

  否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阅读的沉沦时代

  评论者 nebula 于 2014年6月12日

  版本: 平装

  我们为什么需要阅读,阅读并不能给我们带来财富。反之,用作者的话来说更是对待当前高速增长的GDP一种反抗,让我们不并会沉溺自我摧毁。而让我们找到真实的自我,发现真实的世界。

  回应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是

  否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读者的书

  评论者 面瘫魔可 于 2014年6月11日

  版本: 平装

  在人人趋同的现在,只有读书才能让一个人与他人不同,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就应该读读这本《不合时宜的阅读者》。

  回应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是

  否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适合好好看看的书

  评论者 只有背影儿 于 2014年6月11日

  版本: 平装

  连清川的书是大历史观的,脉络和规律性把握很好。值得一读,能学到不少东西。

  回应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是

  否

  查看全部 5 客户评论(最新评论优先)

  《不合时宜的阅读者》读后感(十):一种启蒙的意义

  y/渔歌

  初读清川的文字,忽觉金刚怒目,一股愤怒文人的热风迎面吹来。再读下去,渐渐清风渺然,欣然而有味。书评不仅是对作品的解读,更是读者由所读引发的一系列感想。与其说书评是对作品的评价,不如说,是读者表达观点的途径。清川就是这样的读者,从阅读的趣味走向责任和坚守,从坚守开往自由与信仰。

  读完清川的大部分文字,首先就有两个字在我脑海中萦绕着——呼喊。从政治历史,从教育到权力,清川每每用有力的句子对这个时代发出呼喊。在他看来:与其缅怀民国的那扇窗,不如努力把今天的窗打开;当这个年代之中的中国人已经无法、不能和不愿以苏东坡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的时候,人类,至少是我们中国人,已经失落了自己的世界,失落了童年的时代,失落了纯良与天真的性情;在那些具备了爱的常识的国度里,爱可以是光明正大的,不爱了也可以使冠冕堂皇的。痛苦,但不卑微,不低贱,不变态。在这些包含着关注历史、人物与人类情感的文字里,川清从未远离当下的语境。他总是把文字里的真、善、美提炼出来,与当下的现实来一次“不合时宜”的对决。我想,清川的文字,不全在帮助读者去读好书,懂好书,其意义更表现在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共鸣,从而产生一种类似启蒙的作用。

  因为“阅读使自己成为自己。”书评,也自然是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它能是自己发现自己的立场,“因为阅读,所以找到立场,而不是站在多数人或者他人的立场;”当然,无知导致的大多数弊端都能通过阅读来解决——阅读“可以发现真实,而不是在教科书的蒙蔽中迷失;”阅读还“可以享受艺术,而不是在票房的虚幻中下沉。”阅读最能使人宽容,使人抛却愤怒,避免自我摧残。难怪川清说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进化论信奉者”,就像鲁迅一样,永远承认自我和世界的不完美,他的每一次抗争都是在未世界接近完美的路途燃烧能量。

  当启蒙成为学术的对象而非一场运动时,知识分子是失落的、无处遁形的。因而,有像连川清这样的人,用他不合时宜的调子,反叛时代的大环境,实在不易。就像他认为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里最有力量的一句话:“哪怕与它格格不入的现在占统治地位,它坚持至少成为一种背景噪音”也是好的。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jjwk/56054.html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