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经济文库 > 经济著作 >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无尽藏读后感10篇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无尽藏读后感10篇

来源:经济著作 时间:2019-11-18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经济著作】

无尽藏读后感10篇

  《无尽藏》是一本由庞贝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尽藏》读后感(一):看看媒体上的评价~!

  “我一直很遗憾博尔赫斯没有写出来他那种风格的长篇小说。我后来想,也许,像博尔赫斯式的长篇小说本来就不会存在?但是我读到了庞贝的《无尽藏》,让我十分兴奋地感觉到,这可能就是我期待的那种博尔赫斯才可以写出来的、而博尔赫斯无力完成的长篇小说。”

  ——邱华栋(作家、《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

  “《无尽藏》承继了博尔赫斯和艾柯的伟大传统,在作者所营造的神秘而诡异的古典意境中,空间的迷宫进而演化为时间的迷宫,并由此呈现出一个为现实主义文学所遗忘已久的宿命主题。”

  ——麦家(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

  “当兹写作正在变成一种养病的方式,而文学越来越匮乏思力的时代,《无尽藏》那有极致意义的想象力,还是把我带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它既赓续了先锋小说运动所开创的现代精神,又在语言、叙事和结构上作出了新的探索。”

  ——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无尽藏》有一种开拓,有一种变革,有一种含而不露的欣欣向荣,给人以无穷无尽的遐想。作者着眼于文本的构造与小说的阅读效果,似乎是在以文学的方式破解当下小说创作的某种困局。无尽的是小说新气象。”

  ——杨扬(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适认为中国历史七个分裂时期,只有三国最适合做出好小说。《无尽藏》打破了历史小说领域这个胡氏定律,并对当下社会脉象多有触著,值得耐心细品。作者用心深刻,小说亦史亦文,亦幻亦真,牵出南唐乱局十数位风云人物,更用“背面敷粉法”揭开一代词宗李煜作为“国主”的诡异面相,千载之下,读者犹能感到他们的呼吸。”

  —— 郜元宝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无尽藏》是西方知识悬疑小说与中国古典意境很圆满的结合,文字既古朴又很漂亮。”

  ——止庵(书评家、周作人研究专家)

  “历史的宿命就这样收纳在一卷谶图里。不寒而栗!一部杰作!”

  ——牟森(戏剧导演)

  《无尽藏》读后感(二):《无尽藏》:末世的宿命与见证——深圳晚报

  王淼

  天命原本无常,盛世只是虚妄,正像庞贝所说的那样,他为消亡的南唐写下这份伤悼和见证,既是对逝者的告慰,也是对后人的哀悯,个中真义,恰恰正是《无尽藏》的耐人寻味之处。

  《无尽藏》是一部长篇小说,它貌似有一个穿越小说的架构,却打通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藩篱;它看似描写了南唐一国的兴亡,却隐喻着所有朝代的结局;它有着惊悚与悬疑的故事情节,却蕴涵着深刻的历史反思和浪漫的历史情怀;它写一千多年前的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却有着忧时伤世的当下关怀。以南唐末年的基本史实为基础,庞贝以浓墨重彩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充满禅机的谜一般的故事,故事围绕南唐开宝六年那个中秋的旦夕祸变,以名将林仁肇的个人悲剧和寻找传国玉玺为线索,引出一段惊心动魄的凶杀与复仇的故事——尽管故事写得十分精彩、热闹,不乏看点,但是,我个人以为,在现代手法中糅合传统意蕴,在历史题材里寄寓现实感受,应该才是庞贝写作这部长篇小说的真实用意。

  所谓“无尽藏”,原是一个传说中的女尼的法号——“藉由那遥远的传说而存在,也藉由那神秘的诗句而显现”,既象征着佛性的妙用无边,也意味着物事的无穷无尽。而小说中的“无尽藏”,既是一部尘封千年的书稿,一部事关南唐一国宿命和写真的“信史”,又是一个藏存隐秘之物的处所,一个充满了刀光血影的是非之地,这使得小说伊始就带有一丝悬疑的气氛和几分神秘的色彩。作者讲述故事,围绕韩熙载《夜宴图》画面中的人物徐徐展开,犹如一个难以捉摸的迷宫,串联起跌宕起伏的故事线索,串联起一个又一个南唐历史中耳熟能详的人物,其中,有大儒、巨奸,有奇人、侠士,有酷吏、名妓……其文笔所及,大到南唐末年的时事兵事朝章奏疏,小到南唐故都的街巷方位民风工物,乃至古往今来影响深广的种种典籍佛经书画艺文,乃至天道回旋万古如斯的处处庙堂山林民间江湖,诚可谓香艳与奇幻并出,禅机与哲理同在,令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

  庞贝有现代主义的创作理念和手法自不待言,但他同时也明显传承了古典主义的精致和优雅。单就《无尽藏》而言,即便抛开小说的文本架构暂且不论,庞贝的文字也依然是非常耐读的,这种耐读并不仅仅体现在文字外表的光鲜漂亮上,当更来自于庞贝本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沉溺与涵咏上——无论是对霓裳羽衣的击节赞赏,抑或是对春恨秋愁的诗意渲染,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沉溺与涵咏,使得那种言之无尽、意味深长的审美意象和意境之美渗入他的字里行间,使得庞贝的小说语言具备了一种丰赡华美、摇曳多姿的独特风格。如果说在一个相对粗糙的年代,现实的恶俗不堪与古典的温婉曼妙恰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而雅致本身其实正是对文字品质的一种坚守,那么,毫无疑问,庞贝念兹在兹,对自己的文字不停地加以修饰,润色,再修饰,再润色,使之文辞的典雅不俗渐臻完美之境,仅此一点,就显得尤其难得。

  鲁迅先生曾以“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来形容那些大厦将倾的时代。读《无尽藏》,即能够明显地感觉出庞贝身上所带有的末世情结,而短命的南唐王朝,恰恰既象征着中国古典文化温婉优雅、美轮美奂的极致,同时,又意味着奢靡溃烂的末世即将降临的无奈。

  《无尽藏》读后感(三):无尽之藏

  历尽艰难险阻,林公子先是发现了那幅象征谜面的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在对夜宴图人物的逐一追查与琢磨后,最终抵近所谓的宝藏——一轴三联古画:太平盛世;群小当政;天下大乱。而最大的谜底则属于那“传说中以和氏璧刻制的传国玺”——自秦皇至汉祖至唐宗,这玉玺乃是历代帝王必欲据为己有的宝物。

  玉玺之所以被历代帝王视之为宝物,并引来各朝人马的残酷厮杀,固然因其传说中的所谓魔力,更因为玉玺象征着一个朝代统治时代的合法性。然而,一块“石头”再如何耀眼再如何疯狂,终不过是一块取之于大自然的什物。被人为赋予的象征虚无意义,永远无法扭转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自然不可能成为开启一代明君、促使天下兴旺的“智慧石”。

  出于故事情节发展需要,玉玺最终虽然得以现身,但揭开了谜底的林公子似乎猛然惊醒,又将这个本来费尽周折才揭开的秘密,亲手埋藏于无尽的神秘之处,转而追寻那位在宫中曾委身于自己的佳人黄保仪。我不知道作者布下这样的结局是否有着更深的寓意,但以我个人推测,相较于先前为“国家”的宏大叙事,林公子后来对家庭的追求则显得“狭小”。然而,也正是林公子这样毅然决然地跳出权势荣华的纷扰,奔向远离纷争的个体生活,使得本书在悬疑之外,多了一层人文审美内涵。

  《无尽藏》读后感(四):京华时报几位读者对无尽藏的评价

  2014年02月28日 来源:京华时报

  《无尽藏》像是一个迷宫,把命运、时间、人生、人性的迷藏在其中。细细品读后,每个人都会见仁见智地对这些迷有自己的解读。身陷《无尽藏》这座迷宫里,到处都是乐趣。此起彼伏的悬念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而每一个谜底的解开又是那么酣畅淋漓。

  在这本书里,也许会让你看到史虚白、朱紫薇、秦蒻兰这些历史人物的不同侧面,他们都在南唐那烟雾缭绕的历史迷宫里存在着,读起来自然又是另一番乐趣。(付传文)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这本《无尽藏》以其近乎奢华、近臻完美的辞藻,为我们展现了古典的温婉曼妙。当然,这种华丽不仅仅是苍白的堆砌,它传递出的丰富寓意,能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在小说曲折幽隐的情境、横跨千年的历史厚重之下,饱含了作者对生命的咏叹:韩熙载温婉的女管家秦蒻兰、女道人耿先生、命运多舛的林公子、还有那个夜宴图中跳绿腰舞的王屋山……读这本小说,胸中会涌动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怀,会在不知不觉中穿越时空,为书中命运多舛的人物揪心,也为这古意盎然的文字流泪。(刘辰)

  《无尽藏》从现代穿越到南唐的历史背景中,讲述了南唐后主李煜治下的宫内外的斗争,套用书中之书,围绕一卷谶图,将我们带入到那烟雾缭绕的历史迷宫里。这既是命运的迷宫、时间的迷宫,也是人生的迷宫、人性的迷宫,具有强烈的历史宿命色彩。

  这部书展现出全新的文学气象,突破了既往历史小说的窠臼,开拓了历史小说的新写法。一方面,作者通过极富西方小说叙述技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悬念迭出的故事,让读者沉醉其中;另一方面,本书通过极其雅致的叙事语言,凭借丰富的古典文化知识和历史传统,将我国古文典雅的语言意蕴推向了一种新鲜的阅读体验当中。(苏建永)

  作者庞贝以南唐名将林仁肇之子口吻叙述南唐至宋朝的宿命和写真。全书分九卷一跋,每卷以人名为题。大到时事兵事朝章奏疏,小到街巷方位土物民风都跃然纸上。整部小说以林仁肇留下的夜宴图为线索,与夜宴图有关的人接连被杀,到底幕后凶手是谁?故事悬疑,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Lucky饭田)

  作者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将读者带入五代十国环境中。从整个故事情节和文章的结构可以看出,作者有着坚实的文字基础和对故事的整体把控能力,这使得小说既新鲜,又有故事性。(清幽落雪)

  原文阅读:

  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4-02/28/content_67931.htm

  《无尽藏》读后感(五):《无尽藏》荣登深圳书城月度选书榜首

  ○上榜理由:一幅画,一首诗,一棵树,一座隐秘的园林。《无尽藏》集禅意、知识、悬疑于一体,将现实省思寄寓在烟雾缭绕的历史迷宫里。而这个迷宫,是空间的迷宫、时间的迷宫,也是命运与人性的迷宫。这可能就是那种只有博尔赫斯才可以写出而博尔赫斯无力完成的长篇小说。

  《草色连云》

  高尔泰 著

  中信出版社

  2014年1月

  ○上榜理由:高尔泰以其一如既往的精简与优美,在本书中回忆往事、追思师友,发表自己对文学、艺术、人生的评论和思考。收录高尔泰近年来文字16篇,包括2篇访谈、1篇简短的领奖答谢辞。书中文字像一幅画卷,一针见血,锋芒毕露,尽显高式风格。

  《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

  阿来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4年1月

  ○上榜理由:上榜理由:康巴男人头顶的康巴红,就是这个民族的英雄气。康巴男人腰间的夹坝,就是这个民族的强悍。瞻对这个铁疙瘩的融化,承载着两百多年的历史沧桑,也承载着一个两百多年的传奇,这部地方史是一段坎坷的民族融合史,也是一段传奇部落的前世今生。

  《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

  【美】埃里克·多林 著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4年1月

  ○上榜理由:着眼于关注19世纪上半叶新兴的美利坚合众国,跻身于列强对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贸易,从而发生的一系列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及其人物、场景。故事场景引人入胜,深刻反思了至今仍困扰我们的国际关系,着墨新颖,扣人心弦,如海洋一样深邃。

  《集体失忆的黑暗年代》

  【加】简·雅各布斯 著

  中信出版社

  2014年1月

  ○上榜理由:这是一本黯淡的书,也是一本充满希望的书。“最值得珍惜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的作家简·雅各布斯,多年来对社会进行深入观察和亲身的积极参与,造就了这本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她以自己著名的独立和敏锐的心灵,带给读者一种完全不一样的解读。

  《明亮的对话》

  徐贲 著

  中信出版社

  2014年1月

  ○上榜理由:公共说理指的是什么?公共说理的特点是什么?公共说理对社会会产生什么影响?……作者徐贲认为说理可以成为明亮的对话,这是一种因自由、理性而可持续的公共交谈,他用十八篇各自独立的“随笔”,在书中详尽阐述了“公共说理”的各方面问题。

  《梁思成与他的时代》

  朱涛 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4年1月

  上榜理由:这是一个你所不熟悉的梁思成。香港大学教授朱涛以大量新史料追溯梁思成的心路历程,探讨中国现当代建筑发展与政权更迭,与政治运动之间的复杂关系。它开启了“新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崭新篇章,同时揭示了当下中国城市与建筑乱象的制度根源。

  《到芬兰车站》

  【美】埃德蒙·威尔逊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2月

  ○上榜理由:这是一部极具创意的历史著作,让我们得以亲见人类曾有过的梦想与愿景。作者威尔逊并不为他的历史命题所裹挟而滥情,他与笔下的人物在神光离合之间,时而投合其中,时而间离其外,对人物既同情又了解,从不藏起他批判的锋芒,雄浑且冷峻。

  《中国,何以文明》

  许纪霖 著

  中信出版社

  2014年1月

  ○上榜理由:中国的崛起已经是无可置疑的事实,而文明的道路却依然漫长。精选著名学者许纪霖关于“富强与文明”这个话题的十多篇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崛起之后,中国文明和富强之关系及未来走向。犀利观点直指当下,针砭时弊,像一盆令沸腾中国清醒的冷水,令读者理性反思。

  《读懂中国改革》

  厉以宁、林毅夫、周其仁等 著

  中信出版社

  2014年1月

  ○上榜理由:汇聚国内一流经济学家和精英学者: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周其仁……聚焦中国目前改革开放和新一轮的路径与战略,对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改革这一宏大话题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以期让民众读懂中国改革,这是一部大众把脉时局、改变命运的引路之作。

  深圳商报原文阅读:http://szsb.sznews.com/html/2014-03/07/content_2798921.htm

  《无尽藏》读后感(六):诡密的古卷

  虽然曾在网上看到说作者曾为此书提前翻阅了5年的古代典籍,觉得是有些古怪,然而作者就写了这一本小说,质量上还是很好。当初是一口气读完,欲罢不能。虽然号称中国版《达芬奇密码》,却觉得各有偏重,都算是知识悬疑,一个偏疑,一个偏解,而且解得妙趣横生,这就是文化差异的不同了,拼音文字在解谜上略高一筹,汉字要编出回环谜题这种妙处却是不易。但当耿炼师教“我”掷出一个卦来,(甚至与结局相和相扣)以及这种天命,历史推演规律在秘卷中彰示,这就显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妙来,有人觉得扯上天命不太好,但我觉得这就是妙在,正如秘卷的诡密而不示人,天命的应用让东方气息越发浓厚,这逃而不脱的秘律也是一种迷人,一卷图,一点点铺开(想到故宫的韩熙载夜宴图app)

  《无尽藏》读后感(七):气象万千《无尽藏》——By乌鲁木齐晚报

  陌生的名字和博尔赫斯

  相对于同名的那座失落的古城,作为小说界的新人,庞贝这个名字,对读者来说,有些陌生。直到小说《无尽藏》出版面世。

  小说甫一面世,即获推崇——先是荣获第三届《中国作家》剑门关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继而荣获“中国作家2013年度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三名,而这个榜单的评选范围是去年全国刊发和出版的近五千部长篇小说。2014年1月,该书又一举登上新浪文学好书榜。

  作品讲述了五代十国南唐末期名将林仁肇因一幅画受后主李煜所疑加害,其子在林仁肇迷宫式的暗语及暗示中,拨开迷雾最终复仇的故事。全书笼罩着南唐末世表面华美、内里朽烂的宿命暗喻。

  关于这部小说的叙事风格,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和《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邱华栋赞叹之余,都同时提到了一个名字,博尔赫斯。

  这部作品的分量,可见一斑。

  收获好评的背后,是作者5年的孤独创作历程,每个章节,都沉默阐释着写作者的冷静与思考。在体裁上与结构上,《无尽藏》是厚重而开阔的,兼具悬疑、魔幻与穿越,意蕴十足,悬念迭出。在叙事方式上,这部作品与众多历史小说不同,既非戏说,亦非正述——遵循史实的严谨中,亦有作者华丽的解读和想象。

  正因如此,业界评论家无法将这本书归于一个特定作品类型。有人干脆将此书的写作方式定义为——创造了别开生面的另类文学虚构方法。

  《无尽藏》其实是庞贝的第一部小说,从这部小说中可以看出,他深受西方文学写作手法的影响。

  “创作一种空间小说,做以前的小说家没做过的事儿,这是我的一点点野心。”近日,在记者联系到身在深圳的庞贝时,电话那端,庞贝浑厚谦和的声音中,不掩自信与执著。

  “《无尽藏》迷宫式的结构与宿命主题相暗合”

  记者:作家麦家在看过您的作品后,认为“《无尽藏》承继了博尔赫斯和艾柯的伟大传统”,并且说是“我们文坛现实主义文学一枚独特的硕果,将我们遗失已久的宿命主题重新完美呈现”。这个评价有相当的高度。

  庞贝:作为一个新人,作品得到麦家老师的赞美,心里自然是感到更踏实。而将《无尽藏》这样一部历史题材小说视为“现实主义硕果”,我还真是有些出乎意料,再一想,有道理。在国内作家中,麦家的风格属于高智商写作,《无尽藏》迷宫式的结构与宿命主题相暗合,他看出了我的结构和布局。

  记者:您本人在写作时,是否已经预设了宿命主题?

  庞贝:所谓宿命,其实也是一个时间过程。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有时间的概念在里面,所以我想呈现的主题,是个人的偶然选择,是历史的必然运数,这都是宿命。

  记者:实际上,由于历史原因或个体家庭的变迁,大多数个体及家庭的命运主线已无法追溯,随着朝代的更迭,时局的跌宕,大规模的迁徙,中国家族史大多是“断代”式的。

  庞贝:其实断代与否并不重要。二十四史也好,二十五史也好,每一个王朝都经历过同样的循环:从盛到衰,并且非常严密地重合着这样的逻辑,无论是多少年代史,都无本质的区别。这种历史宿命,史学家们已有探讨,而我是以小说的形式加以呈现。

  记者:不过,不是所有的读者都会有麦家这样的眼力。因为小说中,似乎没有在结局部分对宿命主题做更多的延续。

  庞贝:其实,最后的“明刻版跋”是对这个主题的另一种阐发,当然这是假托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的文笔。但这是文言文,有些读者可能不会去读,我建议他们最好能看完,也就千把字,也许会比读中学课本的某篇文言文获益更多。

  “说我在写博尔赫斯式的长篇,别人会以为是在吹牛”

  记者:同麦家一样,关于你这部作品,作家邱华栋也提到了博尔赫斯的名字,“这可能就是我期待的那种博尔赫斯才可以写出来的、而博尔赫斯无力完成的长篇小说。”有博尔赫斯的名字在,就可以加上“伟大”二字。

  庞贝:确实,博尔赫斯没写过长篇小说,他说长篇小说的那种心理描写不符合他的美学原则。但是我想,长篇小说一定要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种冗长的心理描写吗?我几乎是用中国传统小说白描的手法完成了这样一部长篇,当然其中也有心理描写,但用的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感怀式的文笔,为此我不得不使用第一人称,这个难度确实是很大。

  记者:看得出,《无尽藏》也有博尔赫斯的智性写作的影响,中国很多作家都很推崇博尔赫斯。邱华栋先生曾经说,博尔赫斯是不可模仿的。

  庞贝:我对博尔赫斯写作传统的继承,在这部小说中能被邱华栋看出来,真是他的智慧发现。邱华栋有中国作家中少见的国际视野。写作的过程当然不能跟人讲,说我是在写一部博尔赫斯式的长篇,别人会以为你是在吹牛。你默默地写出来了,有人看出来了,对于作者来说,便是一个大惊喜:你没有白做,别人看懂了。文学需要有这样真实的声音。

  记者:该书被誉为“钱锺书《围城》之后最雅致的学院派文学作品”,您曾做过《香港商报》首席记者,并曾经说过,好的写作是“戴着镣铐跳舞”,在本书中,您的文学语言极尽华美,这就是镣铐之下的舞蹈?

  庞贝: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语言不讲究,就没多大价值。说到这部《无尽藏》的语言,有意思的是,《文学报》总编辑陈歆耕先生最初竟以为我是学古典汉语的博士!至于做记者的经历,其实与文学创作无关。文学语言与新闻语言完全是两回事。写新闻稿我用电脑,写这部小说,我就只能用笔写,墨水落在纸上,文字的感觉立时就找到了。

  记者:我注意到《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先生也用空间叙事的概念解读这部作品,譬如他注意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既是林公子身上的文字,也是作为这部小说背景的城市的方位,也是小说中四个死亡现场。

  庞贝:小说固然是时间的艺术,但有无可能构建一种空间小说?这不是抽象意义上的空间组合,而是呈现一个具象的真实空间,并将空间的形式演化为时间的形式。这确实是我的创作野心所在,我甚至认为,这种空间叙事应是现代小说艺术的某种出路。

  “中国文学正在走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游戏”

  记者:当下文坛各种好书榜频发,所谓的畅销书也不断涌现,从现象上看,文坛是一片盛景。

  庞贝:说到中国文坛,必须要说,莫言获奖是个案。从国际视野来看,我看到国内小说家的想象力真是很可怜。那种琐碎的现实主义写作,真的是与文学想象力无关。只有那点所谓的经历和生活,成名后便是重复写作了。

  文学在哪里?很多人的小说不是写给人看的,他们只是迎合文坛某些大佬或所谓权威评论家的趣味,而这很可能只是一种自以为是的狭隘的趣味。我却看到西方某些国家不断有好作品出现。这些年来,我们有几部完美之作?这是所谓主流文坛的某种误区。而另一方面,中国文学在“解除深度”之后,正在走向另外一种游戏,这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写作游戏,于是便有郭敬明式的奇迹。

  记者:缺乏完美之作,在你看来,关键的缘由是什么?

  庞贝:这个话题太大。我个人的理解是,很多作家先天不足,营养不良。比如某些50后作家,缺乏西方文学及中国古典文学两个方面的修养的训练,他们的写作更多的是一种乡村记忆。而这种记忆,因为当下乡村资源的枯竭,也不再具有创作源泉。

  60后作家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80年代国门打开,新思潮涌现,文学热,成名容易,但更多的是现炒现卖的模仿式写作,不具备原创意义。回想一下,所谓“先锋文学”有没有留下一部值得重读的长篇小说?

  70后作家的作品更现实,他们的人生也更实际。但眼下多媒体时代,有报纸,有电视,有微博,那么,你的写实主义作品给读者看的理由是什么?

  记者:你有没有担心过自己的首部作品成功后,之后的创作也出现重复写作的境况?

  庞贝:为什么要重复写作?是怕被人遗忘吗?我不会为写而写,我要写的是能够经得住时间的作品,这其实也是尊重读者的时间。

  记者:《无尽藏》是能够经得住时间的作品吗?

  庞贝:这个问题只有时间能回答,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作品若干年后还会有人读。

  原文阅读:http://www.xinjiangnet.com.cn/wlmqdzb/b/page_16/201402/t20140225_3752045.shtml

  《无尽藏》读后感(八):《无尽藏》韩熙载的命运,以及一个时代的谜题——钱江晚报

  记者 马黎 实习生 蔡崇葳

  薛忆沩、庞贝、谢湘南,是深圳出产的三位先锋作家。

  薛忆沩自不必说,“中国文学最迷人的异类”已经成为他的专用标签,而庞贝,媒体人出身,近年来的历史小说打通时间观念,长篇小说《无尽藏》发表在《中国作家》上,这个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这是庞贝的首部长篇处女作,从搜集资料到写成花费了五年时间。南唐后主李煜治下的宫里宫外的斗争,很多人都重述过,庞贝却想要来一场特别的穿越。

  “我”是一位出版社主编,饭局上,回忆起因为强拆事件而去世的友人小林。小林是“我”的同学,更是南唐名将林仁肇的后人,他生前握有的一卷古书,乃林仁肇的儿子,另一个小林所撰写,名曰《无尽藏》。

  现代小林在发现先祖留下的这部古书后,将其翻译成了白话文,生前找“我”出版,因为“我”太忙,错失了在他生前出版的机会。“我”一边悔恨,一边沉入了小林《无尽藏》古书的描述中,进入历史的深邃,一场穿越开始了。

  而后的八个章节里,历史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主要人物纷纷登场,史虚白、朱紫薇、秦蒻兰、樊若水、大司徒、小长老、耿炼师、李后主,开始讲述各自的谜题。

  《韩熙载夜宴图》据说是李煜为了了解和窥探宰相韩熙载有无异心,就派画家顾闳中前往他家中窥伺,并画下一轴长卷。

  画面上,韩熙载沉醉声色,对时政没兴趣,于是,李后主放心了,这是历史学家的解释。但庞贝的《无尽藏》,则给了我们更多的解释,“甚至是如同叙述迷宫那样,给了我们很多的线索,而他却没有告诉我们最终的答案。”《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邱华栋这样说。

  小说的叙事说法,是西方式的,但语言又分明是中国式的典雅,大到南唐末年的时事兵事朝章奏疏,小到南唐故都的街巷方位民风工物,庞贝光是抠细节就抠了五年。

  而这场穿越,没有当下流行的花俏和浮夸,作者把人物命运之谜和时代之谜结合,如评论家白烨所说,这样迷宫式的布局跟结构,在小说写作里面非常少见。“但同时作者又在以真人为主前提下做了很多虚构、想象,整个作品结构上是谜团式的,情节跟细节又是故事性的。”

  庞贝认为,古人云“书贵久藏”,而现状却是“烂书成灾”。对于有作为的作家来说,“少写”当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不值得重读的小说也是不值得写作的小说。

  所以,他要写一部能经得起重读的小说。

  在小说的结尾,古文功底了得的庞贝,写了一个模仿明代刻本的文言文后记,记载了这本书的写作缘由,这是他埋伏下一个大彩蛋,需要你耐心读完。

  http://qjwb.zjol.com.cn/html/2014-01/12/content_2499799.htm?div=-1

  《无尽藏》读后感(九):《无尽藏》: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我以为,入选“中国作家2013年度长篇小说排行榜”的《无尽藏》最大亮点就在于,它是一部熔悬疑元素和文学性于一炉的“神秘惊人的书中书”。

  《无尽藏》通过破译一幅《夜宴图》,讲述南唐后主李煜治下的宫里宫外的斗争。史虚白、朱紫薇、秦兰、樊若水、大司徒、小长老、耿炼师、李后主这些书中人物也是历史人物,以他们各自不同的境遇,将我们带入南唐那烟雾缭绕的历史迷宫,生动具象地揭示出从现代到南唐的历史宿命。

  故事从当代语境的一场饭局切入,“我”是一位出版社主编,在声色犬马的饭局上却艰涩地怀念起因遭遇强拆事故而去世的友人小林。诡谲的是,小林不仅是“我”的同学,更是南唐名将林仁肇的后人,这看起来有点不可置信,也有些人为,但作家就是执意地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好处就在于,它让故事接入小林生前握有的一卷古书,该古书乃是林仁肇的儿子,另一个小林所撰写,名曰《无尽藏》,这种“书中书”的写法也很好玩,这让我想起“电影中的电影”或“画中画”等等艺术呈现,给人以审美的叠加怪相,也是小说有了“元叙事”的色彩。现代的小林在发现先祖留下的这部古书后,将其翻译成白话文,生前找“我”期望能将这宝贵的历史记录出版,然因“我”的敷衍和忙碌最终也错失在生前实现愿望的机会。“我”一边痛悔着自己的麻木,一边沉入小林《无尽藏》古书的描述当中,由此时间进入历史深深的隧道,将人们带入烟雾缭绕的南唐历史。这种由现实进入历史,由当下返回远古的写法,当然不算稀奇,但却很自然,也很能引起读者对于远古的探秘欲望。

  阅读原文:http://book.sina.com.cn/news/review/w/2014-02-19/1424604426.shtml

  《无尽藏》读后感(十):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By人民日报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25日 24 版)

  在由《中国作家》杂志主办的“中国作家排行榜2013年度长篇小说”评选中,高居榜单第三名的《无尽藏》是一部被“海选”发现的优秀作品。这项评选的范围是2013年度出版和刊发(不包括只在网络发表的小说)的近5000部长篇小说。

  无尽藏,一位女尼的名字,一座隐秘的园林,一个时间的迷宫。庞贝的这部长篇小说集禅意、诗意、推理于一体,通过破译一幅《韩熙载夜宴图》,将人们带入南唐那烟雾缭绕的历史迷宫里,而这个迷宫,也是命运的迷宫,也是人生和人性的迷宫。

  在当今中国作家的创作中,这样高品质的“知识悬疑小说”并不多见。意大利小说大师翁贝托·埃科的《玫瑰之名》和《傅科摆》都是发行逾千万册的超级畅销书,但却又是真正的“纯文学”作品。《无尽藏》的背后有埃科等大师的身影,这是一部“中国题材、国际表达”的精品力作,我们或可期待这部作品能够走得更远。然而,我们理应指出,这部长篇显然首先是为中国读者而作。

  这是我们暌违已久的雅致的小说语言。小说是语言的艺术,我们却每每感到当今很多作家叙事文本的粗陋和鄙俗。《无尽藏》的叙事语言以其独特的古风古韵让我们领略到了传统汉语的魅力。

  《无尽藏》是历史小说的独特之作。而在我看来,这部作品给人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对传统汉语的活用,这样的语言使小说呈现出了耐读的品质。真正有作为的作家,理该对文字保持应有的敬重。从小处说,这事关文学的品质;往大处说,这也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关。

  《无尽藏》是以《韩熙载夜宴图》为题材,而这幅名画是“禁宫里的文物”;《无尽藏》是以江南古典园林为意境,而江南园林是“大地上的遗产”;《无尽藏》叙事语言之典雅深受好评,而这正是“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敬惜文字,这本是中国人的古训,而今对于作为文字工作者的作家来说,这理应成为一种自觉的担承。

  (文:董国政)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jjwk/57890.html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