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教学课件 > 职业教育 > 迷失的情感|《迷失布拉格》读后感精选10篇

迷失的情感|《迷失布拉格》读后感精选10篇

来源:职业教育 时间:2019-10-29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职业教育】

《迷失布拉格》读后感精选10篇

  《迷失布拉格》是一本由林微云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3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迷失布拉格》读后感(一):从布拉格掷出窗外-三十年战争中的一些军事发展

  从布拉格掷出窗外-三十年战争中的一些军事发展

  看到书里三十年战争直接导火索的第二次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那部分内容时,不禁回忆起了以前看过的一些三十年战争期间军事领域进展的内容,这种进展或许远远超越了过去许多个世纪,虽然历史学家们对于是否存在三十年战争“军事革命”仍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对于之后几个世纪的军事发展方向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场战争的特点包括:

  1、战争的规模向全面战争转变;

  2、一个国家的经济完全围绕着战争运转,并以此来维持各国在战争中的地位;

  3、平民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遭受到不利影响;

  4、急剧膨胀的军队规模以及为了在战场上保持这种规模所付出的成本;

  5、军队见识到了诸如古斯塔夫.阿道夫等人新式战术的威力。

  军队膨胀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规模,给平民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对于那些遭遇军队劫掠而依靠土地过活的平民来说尤其如此,而军队如此做的动机主要是设法减轻自我维持的成本,这自然使得他们大肆掠夺平民的牲畜和粮食。在军队临时驻扎的地方,他们在再度开拔以前能给当地造成毁灭性破坏,即便这个地区距战场10英里之遥或是驻军根本没有遭遇过入侵军队它仍然无法幸免。

  随着军队规模的增长,控制他们变得愈加困难。指挥官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军队机动过程中各部分之间的通信。在一些成功军队范例中,比如瑞典的古斯塔夫,他使用了训练有素的小型部队。此外,对骑兵的使用也成为了一个重点。通常的骑兵战术是半回旋射击(半圈攻击),利用火器配合骑兵冲锋,即骑兵列成多排,第一排冲锋至已方骑兵火器射程内后开火,再平行于阵形撤退,绕返骑兵阵形后方装弹,在前面各排依次冲击时等待下一轮进攻,之后这种战术又为全面骑兵冲锋所取代。这样的战术需要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军队,在三十年战争中诸如瑞典军队在内的一些部队变得更为专业。比之几个世纪前,保持成功的攻击以及进攻战术的标准化压缩了士兵们的洗劫时间,相比之下,那些仍然抱着这种做法的军队往往难以获得成功。迅速的攻势令敌人的防御更加仓促,所以三十年战争中的战斗更倾向于专业化、速度与攻势这三者。古斯塔夫给他的军队定期支付薪水,尽可能的善待当地人,瑞典人为了获得当地的产出,往往需要进行交易,而非过去那样简单的窃取。

  奥兰治亲王莫里斯和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等人都为推动这些军事变革提供了帮助,此外,在西班牙荷兰战争(八十年战争)中获得的军事经验也在三十年战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八十年战争中要塞战出现了巨大进步,然后,当1621年《十二年停战协定》期满,战端重开后,三十年战争前期的经验又影响了八十年战争。同时,对步兵战术的发展减轻了他们面对炮火时的压力,过去步兵们都以大纵深方阵作战,尽管这样集中使他们更容易指挥,但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比如遭遇炮轰时将代价惨重,另一方面,方阵中的长矛兵只有前几排可以有效参战,这浪费了战斗力,而火绳枪兵因避免近战,此时他们也无能为力,只能待在后方与侧翼,最后,这种阵形面对侧翼骑兵冲锋也不理想。

  所以,出现了线式战术革命,古斯塔夫将阵形纵深从10排减少到了4至6排,有时甚至是3排,这种线形编队将灵活性与攻击力结合在了一起。步兵长矛的长度也被缩减到8英尺,这样用起来更加敏捷,阵形变薄也使得可以在一线编队前方投入更多火绳枪兵,火绳枪可以通过齐射尽可能多的打倒敌方一线步兵,那些倒下的人会干扰敌方的推进。虽然指挥起来有点难度,但这种阵形提高了步兵面对炮兵时的生存性,如果对方骑兵进行侧翼和后方的迂回,将会遭遇攻击线后其余战线的机动攻击,只是这种编队的维持依赖于训练与纪律。

  三十年战争也引发了枪支的改进,以及军队武器的标准化,地图与望远镜被频繁使用,许多军队定期发放工资,而雅各布.德.戈恩和雅各布.冯.沃伦森等人的训练手册也得到广泛使用。炮兵方面,古斯塔夫在作战中对便于机动的轻型火炮非常重视(在古斯塔夫死后,他的将军们将重点从战场的轻型火炮转向了重型火炮,主要原因是虽然轻便的火炮适用于野战,但在诸如攻城等军事行动中,重型火炮却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这与其军事理论相一致,他认为部队必须能在接到命令后迅速作出反应(机动和战斗),这对战胜敌人至关重要,而痛击敌方的同时不应危及己方军队的机动。指挥方面,古斯塔夫也鼓励部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表现各人的指挥才能,军官们只有在确定好如何行动后才需要花费时间向上级汇报,此外,考虑到一支等待命令的军队势必处于闲置状态,这也有助于应对延迟影响行动速度的问题。

  因为瑞典的人力资源并不支持维持一支庞大军队,所以古斯塔夫也依赖雇佣兵,在布赖腾费尔德战役中瑞典军中只有20%是瑞典人,而在吕岑会战中,这个比例更是只有18%。但是雇佣军为报酬而战的特点使他们很不可靠,1632年后瑞典经济拮据,导致它的大量雇佣兵为获得更好的酬劳转投别处。

  随着战争接近尾声,参战军队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小,为了维系庞大野战部队的成本陡增使得许多国家不堪重负。根据一些资料,到1631年,仅华伦斯坦就下辖54个步兵团和75个骑兵团,总数达10万人,可是有些军事历史学家指出,他的军队实际兵力高达23万人,因为经常用于野战的10万大军需要额外13万兵力的保障,而且,光是75个骑兵团钉马掌就需要大量的铁匠。

  华伦斯坦尽管认同为军队提供薪资的必要性,但真正花大钱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三十年战争中,帝国国库耗资达2.5亿古尔登金币,其同盟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耗资不过1900万古尔登金币,教皇则仅仅提供了90万古尔登金币,因此,天主教同盟方面的负担主要摊在了神圣罗马帝国人民的头上。战争本身的成本进一步影响到了欧洲各国。

  三十年战争中发生了军事革命么?历史学家们对此各执一词。军队规模的增长,新式武器的使用,专业新战术的发展使得一些人认为确实发生了军事变革,但另一些人则认为没有军队单独或是合作创造出一种能左右胜利的决定性方式。最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也被称作是疲惫的和平,在1640年代中,参战各方都已筋疲力尽,事实上有人指出,虽然能够进行一系列特定战局的运作,但各方都无力迫使对手彻底投降。

  《迷失布拉格》读后感(二):在波西米亚的文化风情中流连与沉思

  布拉格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她是捷克的首都,欧洲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现今的高清图片上充满童话色彩的美丽远方,还可以说她就是捷克历史、文化的缩影与象征。于是,对酷爱古典音乐的我等来说,布拉格就是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那切克与捷克爱乐乐团;对于喜欢文学的人而言,布拉格就是卡夫卡、哈谢克、塞弗尔特与昆德拉;对于喜欢建筑的,它就是查理大桥、斯特拉霍夫修道院与维谢格拉德城堡;对于喜欢历史的,它就是对捷克和欧洲影响深远的胡斯宗教改革与创立了中欧的第一所大学、规划了布拉格城市发展蓝图的捷克“千古一帝”——查理四世;对于吃货们来说,它则是品质丝毫不压于德国啤酒的皮尔森啤酒与我们不熟悉却让人惊艳的捷式烤鸭。林微云小姐把自己前些年旅行布拉格的经历,以感性流畅的文笔将这些娓娓道来,凡23个章节,并配以清新唯美的自绘插图及大量精美的图片,图文并茂,相映生辉,为我们呈现了这座中欧名城的美丽与沧桑,苦难与浪漫。

  在作者的笔下,布拉格的卢浮咖啡馆与巴黎的花神咖啡馆、双偶咖啡馆一样有着绝代风华。花神咖啡馆见证了萨特与波伏娃的爱情,双偶咖啡馆荟聚了毕加索、海明威、萨特与波伏娃的文采风流;位于捷克国家大剧院附近的卢浮咖啡馆则留下了爱因斯坦、卡夫卡的身影。莫扎特咖啡馆更有意思,它所有的咖啡都与莫扎特及其音乐有关,如唐璜咖啡、费加罗咖啡、女人心咖啡;让文学爱好者惊喜的是,莫扎特咖啡馆的前身是以卡夫卡的恋人密伦娜名字命名的密伦娜咖啡馆。作者还生动地描写了在富有波西米亚风情的酒馆里品尝风味独特的捷克烤鸭、参观布拉格最古老的啤酒作坊、因病认识一个英国女孩而邂逅莎士比亚书店等有趣的经历。

  假如仅限于这些,《迷失布拉格》最多是一本文艺范浓浓的小资读物。作者的可贵之处,是在扎实掌握史料的基础上,以波希米亚多灾多难的历史为背景,将其绚丽多姿的艺术、音乐、文学、建筑、科技以及众多杰出人物的传奇融入其中,带领读者展开浪漫迷人而又深邃忧伤的布拉格之旅。作者运用大量的史料细节,辅以民间传说、文学作品、古典诗词,精心梳理,去伪存真,还原了许多真实感人的历史瞬间与人物剪影。在《查理大桥上的沉思》一章中,作者厘清了大桥上第八尊雕像背后的故事——圣约翰为保护王后的隐秘忏悔权而惨死河中,只是动人的传说;查理四世在金摇篮里出生,而他去世后金摇篮自动沉入伏尔塔瓦河底,也是美丽的童话;但他创立中欧地区的第一所大学,富有远见地奠定了布拉格的城市发展格局,1356年在纽伦堡颁布黄金诏书、确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从此选举产生、以崛起的王权对抗神权,乃是他为捷克乃至欧洲的进步作出的真实的历史性贡献。在《鲁道夫二世的炼金术》中,作者将政治上昏庸但文艺科技上颇多建树的鲁道夫二世与有相似特点的宋徽宗进行了比较,客观地解读了鲁道夫二世青睐的天文学家、炼金术士第谷及其接班人开普勒在近代天文学、近代化学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至于用真实细腻的描述,刻画胡斯为宗教改革和社会发展不惜殉道献身;卡夫卡的几段爱情悲剧成就他的文学高峰;布拉格缘何被评为五座与莫扎特关系最密切的欧洲城市、莫扎特的肺腑之言“布拉格才是我的知音”因何而来;披头士名曲《嗨,朱迪》与“布拉格之春”结下的不解之缘,也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将自己在布拉格之旅中的文化感悟融入了这本沉思之书中。她在《胡斯狂想曲》中写道:“米兰•昆德拉曾说过水的深度与人的深度相得益彰,所以雪莱溺水而亡,李白醉酒捞月,屈原一跃跳入了汨罗江,伍尔芙默默沉入了欧塞河。而有些人注定是不会死在水里的,他们不会死在刀光剑影之下,也不会死在刽子手的绞索里。布鲁诺和胡斯注定是要被钉在火刑柱上,让熊熊大火把他们的躯体燃烧起来成为参天的火炬,让他们把生命的灯油耗尽燃烧成光明,照亮了身后许许多多的世纪。”如此充满激情的感喟具有思想的深度和打动人心的力量。另一方面,作者在钩沉史料与发掘人物上所下的工夫,使这本旅行与知识结合的书闪耀出知性的光彩。在《高堡岁月》中,她将“波西米亚”一词的来源作了介绍,约公元前五世纪左右,一支凯尔特人的部落来到伏尔塔瓦河畔的布拉格并定居于此,这些凯尔特人自称波伊人(Boii),所以把布拉格周边地带用日耳曼语起名为波西米亚(Bohemia),意为“波伊人的家园”。他们就是今天捷克人的祖先。这一表述解开了我心中存之很久的一个疑问,即捷克人为什么喜欢称自己是波西米亚人(如德沃夏克、库贝利克都称自己为波西米亚音乐家)。又如,《斯美塔那,失聪的交响诗》一章中提到,斯美塔那1867年去波西米亚森林深处的胥腾霍芬探访友人时,亲眼看见了伏尔塔瓦河的两个源头,为他写下脍炙人口、名闻天下的交响诗《伏尔塔瓦河》提供了灵感与构思的来源。这无疑有助于古典乐迷们更好地理解斯美塔那这首不朽的音乐名篇。

  出国旅行日渐寻常的当下,许多人已不满足于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而是背起行囊用自助游的形式,前往域外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静心深入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体验独特的风俗民情,而后用个性化的方式图文并茂地记录下旅行的轨迹和思考,既留下一份美好久远的回忆,也为驴友们提供了一份独具参考价值的旅行文化笔记。或许,这就是《迷失布拉格》出版的意义所在。

  《迷失布拉格》读后感(三):布拉格的出口

  我从来没有去过布拉格。

  但在汉语的世界里,布拉格这个名字似乎比这座城市本身更值得玩味。布拉格不像纽约华盛顿伦敦巴黎东京,这些新旧世界的通都大邑无论是否历经艰难,它们的一举一动至今仍然占据着各国主要报刊和门户网站的重要版面,因为所谓“世界舞台”,往往指的就是这些城市自身。

  布拉格显然不属于这个政治经济金融中心的城市俱乐部。左派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在一次演讲中说,“中欧与东欧的国家没有一个敢认为自己处于文明的中心,因为它们都看着别的地区,尽可能地搜寻那些足堪作为进步与现代的典范,以供学习,这种心态尤以在维也纳、布达佩斯以及布拉格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中最为显著。”(《论历史》p6)但是,无论是左派的霍布斯鲍姆,还是右翼的中产阶级,在一座城市的艺术气质和历史传统等方面,谁都会同意布拉格和巴黎罗马维也纳米兰威尼斯等城市会站在一起,组成另一个城市俱乐部。当然,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各有各的气质,并不能排出先后之分。不过,在汉语世界里,我们会看到另一种风景,很多中国疆土之外的城市名字会被赋予格外的诗意,正如日不落帝国时期的毛姆、吉卜林甚至阿加莎克里斯蒂也会频频使用远东的城市和意象来营造独属于那个时代的神秘。在中国,古人论诗,会专门谈论哪些词语宜入诗,哪些不宜入诗,古人也会在诗词里歌咏江南江北、京洛姑苏、台城茂陵。到了现当代文学蓬勃发展的时候,异域的城市名称格外焕发出魅力,几乎没人会在诗中写到“拿骚”或“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但徐志摩会写他作别了康桥,李金发写他在巴黎遇见的女子,舒婷写她在柏林寻找一根不发光的羽毛,连周杰伦都会唱米兰的小铁匠,北岛则专门写过一首《布拉格》:

  一群乡下蛾子在攻打城市

  街灯,幽灵的脸

  细长的腿支撑着夜空

  有了悠灵,有了历史

  地图上未标明的地下矿脉

  是布拉格粗大的神经

  梦在逃学,梦

  是坐在云端的严历的父亲

  有了父亲,有了继承权

  一只耗子在皇宫的走廊漫步

  影子的侍从前簇后拥

  从世纪大门出发的轻便马车

  途中变成了坦克

  真理在选择它的敌人

  布拉格,可以说是在汉语诗歌里最“入诗”的词之一了。布—拉—格,舌尖得由上颚向下移动三次,到第三次再轻轻悬在口腔里,布—拉—格,去声、平声、入声。在汉语里,只要提到这个名字,笔下就好像能飞出鸽子。为什么唯独是布拉格呢?我们在布拉格这座城市上究竟寄托了哪些诗意?

  这就要问作者了,她最近写了一本《迷失布拉格》。是旅游手记,说实话,旅游书在八九十年代绝对属于畅销书,因为彼时出国的人很少。时至今日,有些境外旅游的成本比国内游还便宜,何况还有无数背包行走笔耕不辍的年轻留学生们。旅行仍然需要带一本书,但往往不是旅游书。因此,一本关于布拉格的书,绝不仅仅只是指点食物与博物馆的方向,也不能仅仅属于自己的行行摄摄。《迷失布拉格》的微妙之处正在于此,在读者面前,它没有自居为城市的主人,而是如初来乍到者一样,从城市的建筑、广场和街道中印证曾经的所读所忆;同时,若来此地一卷在手,亦不会感到拘束陌生。书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但是,我觉得这本书更像一本迷宫手册。布拉格就像一座诗意的迷宫,每个人的出口都不同。循着这本书,或许就能找到自己的出口呢。就算从未拜访过这座城市,就像我,也可以为这座想象中的迷宫找到属于自己的出口。有的人是因为卡夫卡,于是他始终找不到出口,因为《城堡》本身就是一座现代人的迷宫;有的人因为德沃夏克,无论哪个乐团在城市里演奏“德九”,他都要跑去听,可哪个版本的“德九”是出口呢?有的人因为斯美塔那,他的出口在伏尔塔瓦河的尽头;有的人因为米兰昆德拉,那么无论他找到哪一个出口,真正的出口一定在别处;有的人还是因为米兰昆德拉,因为《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被改编成电影了呀,而且名字就叫《布拉格之恋》,于是,电影最后的那个镜头,托马斯面前雨意濛濛的汽车前窗玻璃,就成了很多影迷们的出口;有的人因为哈维尔,他的出口是在1989,还是在1968?有的人因为波西米亚,没有布拉格就没有波西米亚;有的人当然因为蔡依林啦,他们的出口在布拉格广场上的鸽子那里。

  我的出口在哪里呢?

  我还不知道。

  《迷失布拉格》读后感(四):渐渐迷失

  尼采以音乐代表维也纳的特质,而将神秘付予了布拉格,前者很好理解,即便我这个乐盲也对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有所耳闻,而后者则一直令我感到好奇,如何一座城市能代表神秘这种抽象概念?直到读完全书,才明白了,布拉格的神秘之处其实是它深厚文化沉淀与积累的产物。

  所谓千年古城,美仑美奂,流连于各具特色的咖啡馆、随处可见的啤酒屋、佳肴汇聚的食肆间,也许最初你只想享受布拉格香浓的咖啡、醇美的啤酒、精致的美食,然而不知不觉中,你会为之所陶醉,然后,自然而然地想要更加深入了解它的方方面面,于是,莎士比亚书店、天文钟、斯特拉霍夫修道院图书馆、黄金巷、人骨教堂、炼金术......随作者一路行来,伴着不经意间的感叹,你能体会到在布拉格这座城市里各种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历史的变迁与沧桑,而正是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里的神秘。

  只是,虽然涉及文化与历史,本书却既未照本宣科,又无矫揉造作,反而字里行间时时渗透着风趣与幽默,不论是两天等着吃一回烤鸭的执着,还是对妓院旧址变身书店的娓娓道来,都令人忍俊不禁:)也许正是因为这样贴切的文字,读者才可以很快融入其中,和作者一同渐渐迷失于绚烂的布拉格文化里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每一章节后的画作都是作者亲绘喔

  《迷失布拉格》读后感(五):寻找布拉格

  布拉格老城广场、查理大桥、圣维特大教堂、伏尔塔瓦河......这些美轮美奂的景点频频出现在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中,导演徐静蕾将故事场景放到捷克首都布拉格,布拉格的景致美不胜收,无不让人心生向往之情。

  无独有偶,笔者最近读到三联生活书店推出的新书《迷失布拉格》,作者林微云将自己旅行中和旅行后的所见所思所想,以优美流畅的文笔娓娓道来,并配以美不胜收的照片、色彩鲜明的插画,再次将笔者带到“美到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布拉格,作为全球第一个整座城市被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布拉格是林微云笔下“一座美丽的千年古城,恰如一位风情万种的美女,淡妆浓抹总相宜。”

  初见书名,读者不免好奇,为什么叫《迷失布拉格》,原来对作者而言,认识一个城市的最好方法就是迷失。“没有目标没有终点,随意在城内漫步,又或是随意跳上迎面开来的有轨电车,任它开往不认识的地方,希冀在街头转角会遇见生命中惊喜。”

  正如书名所言,作者在迷失中,几乎走遍布拉格大街小巷,寻访名胜古迹,品尝饕餮美食,看尽市井风情,追忆似水年华,细细品味这座属于文学属于艺术的城市心灵里所蕴藏的韵味。作为读者是有福的,跟随作者的脚步和思绪,来到万里之外的捷克,寻找属于每个人心中独一无二的布拉格。

  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一本简单的旅游札记,那就大错特错了。作者不只是将自己的文字停留在简单的游记创作上,而是通过扎实的史料研究,讲述美景和人物背后的历史脉络和故事,在十多万字的散文集中,着实使人有移步换景之感,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了解捷克人的风土人情,先从布拉格咖啡馆开始。作者写道,布拉格有许多著名的咖啡馆,最富盛名的要属爱因斯坦和卡夫卡常常光顾的卢浮咖啡馆,卢浮咖啡馆曾作为精英聚会的场所,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沙龙和展览。对热爱戏剧的游客来说,国家大剧院对面的斯拉维耶咖啡馆绝对是个好去处,咖啡馆外不远处,是静静流淌的伏尔塔瓦河,喝一杯香浓咖啡,看一场芭蕾舞剧,说不定还能在咖啡馆遇见剧作家和演员呢。卡夫卡迷们不可错过的则是卡夫卡咖啡馆和卡夫卡生前经常光顾的雅可咖啡馆。如果你不想那么小资和文艺,随便在老城广场的一家露天咖啡馆坐下,慢慢消磨时间,“什么也不想,什么都不做,此刻才是布拉格最休闲最惬意的咖啡时光。”

  喝完咖啡,跟随作者的脚步,读者仿佛“来到”布拉格各式各样香飘四溢的啤酒馆,感受捷克人独特的啤酒文化;作为文艺青年,怎么少得了书店和图书馆,作者在布拉格邂逅了一家莎士比亚书店,这家号称布拉格最有名的外文书店,不仅藏书丰富,咖啡香醇,还时时播放着舒缓的古典音乐,爱书人置身其中,不忍离去;布拉格最美的图书馆竟然在斯特拉霍夫修道院,这家著名的修道院有两座图书馆,分别是神学图书馆和哲学图书馆,图书馆金碧辉煌、美不胜收。

  去布拉格,必看美景自然是查理大桥和桥下缓缓流过的伏尔塔瓦河,1924年,卡夫卡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守候在身旁的好友马克斯勃罗德说道:“我的生命和灵感全部来自伟大的查理大桥。”查理大桥到底有什么魔力,让一代文学大师为此着迷?

  根据作者的史料梳理,读者才知晓查理大桥背后的故事。查理大桥的建成与伟大的君王查理四世分不开,1357年,他委托建造圣维特教堂的建筑师彼得巴尔莱,设计建造大桥,要求大桥必须坚固,此后六百多年,未用一钉一木而全部用石材建成的查理大桥,虽历经洪水冲击,基本完好无损。说到查理四世,不得不提他对布拉格建设的精心布局,他亲自参与城市规划,开发与老城区毗邻的新城区,大大扩展了布拉格的城市布局,查理四世还于1344年下令建造的布拉格城里最恢宏的圣维特大教堂。除此之外,他还于1348年创立了布拉格大学,这时中欧地区第一所大学,并重金聘请著名学者到布拉格大学任教,到他去世时,这座新兴大学已有11万名学生。

  布拉格作为欧洲音乐之都,自然少不了古典音乐,作者在《斯美塔那,失聪的交响诗》一文中,讲述了捷克“音乐之父”斯美塔那的故事,斯美塔那在耳疾痛苦之际,漫步查理大桥,倾听伏尔塔瓦河的流水声,灵感乍现,不久便创作出著名交响诗《我的祖国》里的名曲《伏尔塔瓦河》。斯美塔那用一个乐章热情歌颂了这条河流,充分抒发了他的爱国热情。

  作者写道,“伏尔塔瓦河激流声是捷克人的心灵呼唤,历经几百年风霜的查理大桥是斯美塔那心中的祖国,岸边斯美塔那纪念馆里可以看到他在《我的祖国》曲谱留白处用斯拉夫文标注了查理大桥和伏尔塔瓦河的字样,因为那是他生命的源泉。”

  提到布拉格,不得不提到伟大作家卡夫卡,他的短篇小说《变形记》在中国读者中耳熟能详,卡夫卡本人在布拉格自然家喻户晓,作者写道“布拉格几乎全城覆没,处处都是卡夫卡,卡夫卡是布拉格抹不去的印记。”卡夫卡墓地,每天世界各地游客接踵而至,缅怀这位伟大的现代文学先驱,距离查理大桥不远的卡夫卡博物馆,游客和卡夫卡迷们每天络绎不绝,《恋爱中的卡夫卡》一文讲述了卡夫卡令人唏嘘的几段恋情,普通人的恋爱再怎么快乐与痛苦,也只是个人感情生活中的细微涟漪,掀不起文学史上的大风大浪,但卡夫卡不同于常人,“他对生活的感受非常敏锐,他感情纤细敏感,恋爱中每次风波都在无形中都被放大再放大,变得刻骨铭心,最后被夸张被扭曲被影射地写入小说中。”可以说,几段失败的恋情所带来的痛苦和纠结让卡夫卡写出了《审判》和《城堡》两部传世之作。

  布拉格的引人入胜不仅仅在于独具特色的咖啡馆、美酒、烤鸭,如梦如幻的风景名胜,还在于布拉格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迷失布拉格》这本书的独特魅力不仅仅在于,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脚步,了解布拉格的美景、人物及其背后的故事;还在于体验到一种跨文化的交流,通过寻找布拉格,重新认识自己和世界。

  《迷失布拉格》读后感(六):迷失布拉格(代序)

  迷失布拉格

  一座美丽的千年古城,恰如一位风情万种的美女,淡妆浓抹总相宜。晴天的布拉格,色彩鲜明欢声笑语,恰如明眸皓齿的少女巧笑嫣然,让人一见倾心;阴雨绵绵的布拉格,韵味无穷缠绵多情,恰如绿肥红瘦的少妇掩帘娇嗔,予人幽思遐想。布拉格城内坐落着大大小小上百家教堂,从巍峨的布拉格城堡向城里眺望,一片美丽红房子顶汪洋中,无数风情万种的教堂尖塔在蓝天下林立,色彩缤纷,美不胜收。倘若非要用一句唐诗来形容,或许只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才能描述出这座“千塔之城”那说不尽的风云沧桑吧。

  不记得那位作家说过,认识一个城市的最好方法是迷失。没有目标没有终点,随意在城内漫步,又或是随意跳上迎面开来的有轨电车,任它开往不认识的地方,希冀在街头转角会遇见生命中的惊喜。布拉格建在七座山丘之上,城市道路间或陡峭间或平缓,有河流穿过,有山丘凸起,有恬静的树林草地,有喧嚣的广场闹市,有路边冲你微笑示意的普通市民,也有不相识冲你大声嚷嚷的来往游客,可是不论哪一个场景,不论哪一种景象,都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独特魅力。沉醉在布拉格的无边美色里,仿佛穿越了千百年时光,在这无与伦比的城市里展开一场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旅程。在大街小巷走走停停,寻访名胜古迹,品尝饕餮美食,看尽市井风情,追忆似水年华,细细品味这座属于文学属于艺术的城市心灵里所蕴藏的韵味,我愿与它心心相通,情意缠绵,一生相守。

  伦敦是狄更斯笔下浮华空虚的英伦雾都,巴黎是雨果笔下纸醉金迷的花都,纽约是欧亨利笔下新英格兰的繁华之都,布拉格则是卡夫卡荒诞文学灵感来源的魅力之都。在卡夫卡的布拉格,还有什么比卡夫卡更让人难以抗拒呢?犹太区新墓园卡夫卡的墓前,每天都有世界各地游客接踵而来,摆满了鲜花瞻仰卡夫卡,追思这位被加缪和萨特尊称先师的现代文学先驱,缅怀这位可与莎士比亚、但丁和歌德相提并论的文学大师。犹太区西班牙教堂前行走着的卡夫卡铜像,无数游人排队与之合影留念;伏尔瓦塔河畔的卡夫卡博物馆,卡夫卡迷们可以从容地研究原始手稿,看一场上个世纪的黑白电影,流连卡夫卡人生的爱与恨,沉迷卡夫卡小说的光与影,乐而忘返。布拉格城堡黄金巷22号狭小房间里挤满游客,买一张卡卡夫明信片权作个纪念;老城广场卡夫卡咖啡馆,喝杯咖啡,感受卡夫卡曾流连其间的咖啡浓香。布拉格所到之处,整个城市都是文学家的印记,这才慢慢理解为什么在布拉格这样文艺深厚的独特城市里,会出现一个能够当上总统的戏剧家哈维尔。

  布拉格的春天很短,春天里也并非只有鲜花怒放的甜美,布拉格之春的料峭春寒,不知曾冻伤冻死过多少捷克人。1968年伊始,以杜布切克总统为首的捷共政府试图开展一场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布拉格之春”社会主义改革运动,而当时苏共政府认为这场运动具有脱离苏联控制的倾向,于是派兵在当年八月入侵了捷克,广场上坦克碾过,子弹横飞,鲜血四溅,悲愤与泪水浸透了布拉格,寄托了理想与变革的布拉格之春就这样惨烈结束了。布拉格之春失败后,受苏共控制的捷共傀儡政府上台,加速了对众多不满苏共文人志士的迫害,导致了大批文人学者和科学家的出国流亡,捷克从此陷入苏共控制的黑暗时期。可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多年前无数改革志士埋下的薪火种子悄悄萌芽,二十多年后柏林墙倒塌,东欧剧变及之后天鹅绒革命,终于让捷克摆脱了几百年来不断被奴役被侵略的历史,扬眉吐气,赢得了来之不易的完整独立。

  布拉格是欧洲盛名的音乐之都,伏尔塔瓦河里流动的是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的优美音符,老城广场里徘徊的是德沃夏克剪不断理还乱的《自新大陆》第九交响曲的乡愁,查理大桥上街头艺术家演奏的是波希米亚的欢乐之音,就算僻街陋巷也有悦耳动人的音乐肆意流淌。清风吹过,闭上眼睛用心静静感受,你就会听到莫扎特的布拉格交响曲低低响起。去鲁道夫宫的德沃夏克音乐厅听一场音乐会吧,去水果市场的大地产歌剧院看莫扎特的《唐璜》吧,去圣乔治教堂感受一下中世纪教堂浑厚的音响效果吧。在布拉格倾听音乐,你会发现被城市噪杂生活、日常琐事早已折磨得麻木的心灵,不知不觉中已被音乐慢慢打开,渐渐充盈了如孩童般单纯的喜悦与纯真。

  布拉格是欧洲建筑博物馆,全市重点保护历史文物达两千多处,旧城区几乎每条大街小巷都能找到十三世纪以来的古老建筑,所以游人可轻易看到哥特式建筑的梦幻奇特,巴洛克式建筑的精美繁复,罗马式建筑的质朴庄重,文艺复兴式建筑的典雅优美。清晨或傍晚漫步查理大桥,远处布拉格城堡巍然耸立,近处恋人们热情拥吻,静听桥下伏尔瓦塔河缓缓流淌,依稀可遥想查理四世统治时代的辉煌。徘徊老城广场,看天文钟历经六百多年依然准时行走,胡斯雕像在火焰燃烧中巍然屹立,太阳余辉浸染黑色尖塔耸立的泰恩教堂,这代表亚当和夏娃的八十米双塔赋予了布拉格更多神秘色彩。华美开放的布拉格也不乏大胆前卫的现代建筑,跳舞的房子是颇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线条流畅身形扭曲的房子颇像一对翩翩起舞的舞者,饶有趣味。放慢脚步,随意闲逛,历史与未来,古典与时尚,就在金墙红瓦、尖塔花窗、桥姿塔峰的疏影中点点渗透出来,黄金之城的魅惑就在风姿绰约的建筑间轻易将你俘获。

  咖啡是闲居布拉格的最佳饮品。咖啡的苦涩正如布拉格不断被侵略不断被奴役的历史般坎坷,咖啡的香浓也如千年沉淀的文化般醇厚迷人。巴黎左岸花神咖啡馆见证了萨特与波伏娃的爱情,双偶咖啡馆荟聚了毕加索、萨特、伏波娃和海明威等人的文采风流,布拉格如巴黎一样也有属于自己印记的咖啡馆。爱因斯坦与卡夫卡等科学家文人常常光顾的卢浮咖啡馆是布拉格最富盛名的咖啡馆。在卢浮咖啡馆,点一份咖啡,沉浸在咖啡馆装修得保持了十九世纪风情的古旧典雅氛围里,沾染一点文人学士的韵致,细细地阅读手边的卡夫卡。在国家大剧院对面的斯拉维耶咖啡馆,选一个靠河的临窗位置,喝着咖啡,阅读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翻阅赛弗尔特的《世界美如斯》,想象上个世纪这些文人墨客流连于此的场景。玻璃窗外,红色有轨电车叮叮当当驶过,伏尔瓦塔河水静静流淌,深秋里金黄树叶悄然飘落,这就是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布拉格。

  布拉格是一个永远充满惊喜的城市。出了布拉格城堡,沿着聂鲁达街向着山坡上耸立的巴洛克建筑群出发,穿过延绵不绝的青翠葡萄园,爬上陡峭的碧绿山坡,就来到斯特拉霍夫修道院。修道院神学院二楼有可供游人参观的美轮美奂图书馆。这座让人惊艳得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知识殿堂里,精美绝伦的中世纪壁画布满了整个天花板,年代远久的各种天文仪器和动物标本错落有致排放其间,各种各式的古旧书籍布满图书馆每一面墙壁,就算仅仅门外一晃观看,就已深深折服,心情激动得无法自抑。那一刻,真想利用机器猫的时光机穿越几百年回到中世纪的布拉格,来斯特拉霍夫修道院当个普普通通的修士,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无拘无束地在最美图书馆度过最惬意最完美的阅读时光。

  卡夫卡、米兰昆德拉等众多文豪笔下的布拉格神秘而忧伤,总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尼采曾说过:“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只想到了布拉格。”在佩特兰山顶仿埃菲尔铁塔建的佩特兰塔顶鸟瞰布拉格,教堂、宫殿、花园和别墅等各式建筑密密匝匝,高低起伏,层叠错落,朱红房顶在金色的城市里仿佛烟波浩渺中的红帆点点,穿过历史烟云,让人浮想联翩。漫步深秋的布拉格,街道上依然繁花似锦,白色小雏菊,黄色三色堇、紫色熏衣草在秋风中摇曳。几百年前用小方块石头砌就的街道狭长而宁静,浸染历史风霜,虽然有些地方已经坑坑洼洼但依旧坚实耐用,就算偶尔大雨倾盆,良好排水系统使得街面不会留下一滴积水,也不留一丝尘埃,完整保留了各式中世纪建筑的布拉格始终干净清爽,让人心旷神怡。

  午夜的布拉格最美丽,当所有游客散去,一切喧嚣都沉寂下来,柔和迷蒙的夜色静静笼罩布拉格,雨后湿漉漉石板路面,映着昏黄路灯,更别有一种幽暗感觉,身旁电车叮叮当当驶过,美轮美奂的巴洛克式建筑在眼前沿着小路蜿蜒下去,忽然让人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不知身在何时的错觉,仿佛回到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前面瘦瘦高高的冷峻男子仿佛是书里走出来的卡夫卡,臂下报纸里似乎还夹着写给多娃的情书,街头拐角不小心撞了我一身、头发乱蓬蓬的戴眼镜男子是爱因斯坦,还是诗人聂鲁达?梦回布拉格,夜色深沉,穿行路灯下昏黄的狭长街道,漫步查理大桥上,远处城堡依然灯火辉煌,身边不断有低飞的鸽子掠过,桥下河水静静流淌,此刻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只想如梦如幻的布拉格让自己心醉沉迷。

  云卷云舒,时光都已流逝,只剩下游人徘徊在布拉格街头,为它的风情惊艳,为它的完美赞叹,在仿佛穿越了时光的旅行里,细细体会那曾经风云变幻的浮云沧桑,无尽追忆那早已逝去的似水年华。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jxkj/54043.html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