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教学课件 > 学前教育 > [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毕业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

[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毕业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

来源:学前教育 时间:2020-09-04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学前教育】

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世界融成一体,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科技是必不可少的。小编整理了毕业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欢迎阅读!

毕业科技论文范文3000字篇一

依托校外科技实践基地开展学校科技活动

摘要: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与富强,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国民,必须有一大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人才为目标。素质教育是我校教育的改革方向。传统的科技教育主要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只有少数同学参与,活动内容单一。为了改变现状,通过与有关部门联系,依托学校周边的科技实践基地来实施"现代化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活动。我校在如何利用校外科技实践基地,让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目前,通过对这些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学校科技活动范围和活动内容,通过校外科技实践基地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在社会上形成全面重视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素质教育;校外科技实践基地;科技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08-01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校教育活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探究学习为核心。科学素质的教育形式主要表现为科技教育。科技教育中有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成分,也有技术、创造、发明教育的成分,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科技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的系统性教育活动,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教育。而科学活动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良好途径。通过科学活动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的欲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城市来说,科技活动资源丰富,资金雄厚,开展活动也较容易,但对于资源严重不足的广大农村中学,如何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创造条件开展在科学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从小培养科学素养,逐步发展探究能力呢?

1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与富强,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国民,必须有一大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人才为目标。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实力的提高,关键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教育的振兴与发展,尤其是科技教育。

新一轮课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将发挥有效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强调: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时,应注意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要强调学生科学探究的结果或水平,利于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各学科课程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

2科技实践基地对学校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的作用

学校周边的科技实践基地是我县在各行各业科技活动中,设施条件、管理、效益等方面都比较好的。这些基地场所在各个方面体现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青少年在基地中开展科学实践、科技兴趣活动小组等各种校外科技活动,对于激发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增长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弥补了一些学校由于场地限制无法开展科技活动的缺陷,是学校科技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有效延伸。在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我校周边科技实践基地建设现状

我县经济活跃,市场繁荣,素有"商贸之城"、"百工之乡"之美誉,境内有"全国文明市场"之称的邵东工业品市场,全国十大药材市场之一的"南方药都"廉桥药材市场、有湘中地区最大的家电城、眼镜城、五金城等30多个专业市场和上千家民营企业。

学校充分挖掘这一丰富的社会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建立校外科技实践基地。校外科技实践基地能够使教师和学生接触社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够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场所。截止到2013年8月,我校与生产企业、专业市场、乡镇、科技专业户等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科技实践基地,具体如下表:

4如何依托校外基地开展科技活动

科技教育是以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态度、科学思维以及科学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活动。由于校外教育具有实践性、注重个性教育、多样的活动内容、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因此校外科技教育活动在素质教育中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优势。为此,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对科技实践基地进行了摸底,掌握了基地的工作方式、活动性质、场所条件等第一手资料,通过论证分析,从中选定了一批适合于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基地;同时通过学生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征集学生、教师、专家及社会的意见发现:多数学生迫切希望参加各类科技活动,了解各方面的前沿知识,然而目前学校内的实际情况是教师、学生的学科学习压力大,周六、日也要上各类补习班,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活动,家长出于安全原因也不太愿意让孩子参加这样的活动,如:每个学生每天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仅为一个半小时(午休时间),这就大大限制了学生们走出校门,到校外参加各类科技活动的可能。

我们根据课题调查的结果,制定了下列活动:

4.1整合科技实践基地教育资源。加强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衔接。――建立起学生身边的科技馆

各类校外科技活动场所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要充分整合这些教育资源,发挥他们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根据不同场所的功能和特点,结合学校的科学课程设置,我们每期都要利用基地的力量在学校开展了下面五个方面的活动:

(1)基地科技成果在校内展览;

(2)科技专家深入学校进行系列科普讲座;对学生的科技项目与科学实践进行辅导;

(3)出科普画报、播放电影;

(4)开展趣味实验的设计指导;

(5)科技创新技法、制作方法的辅导。针对我校的特色,建立专家联系机制,对我校科技教育进行指导,由专家辅导,开展不同主题的科研项目。 4.2配合校内课程改革,推出科技选修课程。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由学生自由选题,形成各种专题小组,从校内引到校外。针对不同主题,师生进行科学实践和科学探索,共同营造校园中自发爱科学、学科学的氛围,推动学校科技工作的开展。例如:利用我县青少年科技中心的技术力量,结合学校、学生自身情况,就开设了机器人这门选修课,报名的还不少。近年来,我校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获国家奖励25项,并被评为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学校"。

4.3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安排,切实保证活动时间。

结合推进新一轮科学课程改革,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把校外科技实践活动排入课程表,把校外科技活动列入学校科学教育教学计划,文现校外科技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并做好具体组织工作要增加科学课程的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校外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具体做法是:学校根据活动需要.把科技活动课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课程调在一天或几天,让学生有时间完成活动任务,不能调课就安排在星期日,或寒暑假开展活动(这需要学校协调各个方面的工作)。

5对校外科技实践基地的认识与思考

5.1校外科技实践基地不能单纯以新增项目为主,要考虑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发适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各种互动式、体验式科普展览(展品),精心设计,使科技教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更符合青少年的特点和认知水平,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科学教育活动,使这些场所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延伸和实践基地,成为既吸引学生又能体现科学探究特点的活动项目。

5.2向政府建议,积极推动校外科技实践基地场所的建设,完善基地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提高面向青少年开展科普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拓宽渠道,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鼓励社会各界通过捐赠、资助等方式,支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开展公益性活动。特别是农村,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要求,开发出适合农村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的场所建设方案,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与适当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实践,体验感受积累经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5.3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提高场所工作人员和科技教师、辅导员的素质。教师既是组织者、指导者更是参与者,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创造出更多的科技教育活动项目。教育行政对科技教师的评价要有相关的政策激励。

5.4要加强管理,完善各种活动应急预案,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和路线,确保活动效果和人员安全,同时确保活动质量。

通过近几年的尝试,发现校外科技实践基地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目前,通过对这些活动的开展,拓展了学校科技活动范围和活动内容,通过校外科技实践基地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学校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促进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在社会上也逐渐形成了全面重视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常初芳.国际科技教育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2]《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总课题组.科技教育创新--在行动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郭正谊等.青少年科技活动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4]美国科学促进会.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

[5]王素.小学科技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赵学漱.中小学科技教育改革[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1994.

[7]王素.科学教育评价的探索[J].课程研究,2000,(3)- (4).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jxkj/74909.html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