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考试资料 > 中考高考 > 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语文|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变”与“不变”

2019年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语文|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变”与“不变”

来源:中考高考 时间:2018-06-27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中考高考】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与2017年相比,变化是微乎其微。然而,在这微小的变化中却隐含着高考的方向。高考语文试题改革力度逐渐增大,充满变数,即便考纲只是微调,试题也随时有“变脸”的极大可能。

  考纲变化中隐含信息的解读

  一、能力层级中关于C级分析综合的修改

  修改前: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

  修改后: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解读】考纲的微调,意味着在今后的高考试题命制中,关于信息的整合能力的考查依然是高考的重点。这一点,尤其会体现在实用类文本的考查中,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专项考查中。

  这里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当前高考语文卷的阅读量正在逐年增大,2017年已经由阅读量7000字猛然上涨为9000字,而最近,教育部特聘教材主编温儒敏又提出“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的想法,加上当前文本选择上又偏于“思辨性、复杂性、扩展性”,这些就决定了我们今后的备考方向:一要加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二要有意培养强化阅读目的、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适当减少完全凭兴趣驱动的浏览性阅读数量,强化阅读的目的性,有意提高阅读的专注度,养成边读书边勾画圈点的习惯,做到“速度”和“信息量”之间的最大化平衡;三要加大新闻类阅读题的练习力度,且要在做题之后,及时对照自己所归纳整合的信息与参考答案之间的差异,切实寻找问题所在,并在得知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之后,反复训练,从而让自己的答案尽可能逼近完美。

  此外,从这个考点的修改中,我们也可以进行这样大胆的预测,2018年高考语文在实用类文本考查方面,极有可能还会选择新闻,甚或还可能出现新闻访谈、报告、科普之类的强调“实用”的文体。

  二、文学类文本考查范围与要求的修改

  修改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修改后: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解读】将“概念”更换为“词语”,有两点考量:一是这样的表述更符合文学类文本的特点,以区别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二是有意提醒考生文学类文本的核心在于品词析句。

  这样的表述,提醒我们以下几点。首先,与前些年文学类阅读试题多涉及艺术手法与主题相比,2017年高考全国卷还是延续了这一传统,两道主观题依然就手法与主题设题,而全国卷与卷,分别出现了对句子或词语的理解题:

  5.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2017年高考全国卷)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2017年高考全国卷)

  这就要求考生,在现代文复习过程中要强调文体意识,要学会针对不同的文体特点正确解读,尤其要关注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意,体会其词语的精确性、生动性与形象性。2018年高考,关于词语理解类的试题极有可能继续加强。词语理解要特别强调语境,就是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有时甚至需要结合文章主旨,寻找提示语,检索散落在阅读区间内的相关词句;其次要学会“解密”潜台词,根据寻找到的提示语将潜藏在文字背后的内容解说出来。这里应重点挖掘两点:语义的引申含义;语义的多重含义。这里特别提醒考生的是要对词语的情感内涵进行挖掘与概括,这是该类试题的落脚点,必须要答出来。

  具体而言,词语理解题共有三种情况,每种情况,其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因此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与方法也有一些差异:

  蕴藉含蓄的词语——写原意。应该说,大多数情况,词句理解题所锁定的词句都是内涵比较丰富的,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推敲,写出原意。规范答题的格式为“……的含意是……”,做到表述清晰完整。注意:词语理解题一般包括表面义(字面义)与语境义两层。

  使用修辞的词句——写原形。有些时候,又会选择一些使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的句子,这就需要我们从错综的语境中,揭示出修辞手法的本义,写出原形。答题时可将其视为文言文阅读中的翻译题,将重点需要解释的内容用原文中的信息给予解释,将不需要解释的内容给予保留即可。

  因果关联的词句——写原因。词句理解题不一定都是涉及内涵的理解的,有些词句内涵并不丰富,比较浅显,也没有用什么修辞手法,这时候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所选择的词句是否与上下文有某种因果关联,需要我们给予明确,写出原因。答题时要联系上下文,写出造成这些结果的具体原因,表述缘由的句子尽可能用原文,并保证语言的清晰准确,有条理。

  三、写作关于“有文采”的内涵的修改

  修改前: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修改后:有文采(用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解读】“用词”更换为“用语”,一字之差,一来表述更全面、更科学了,二来对语言使用的要求也更高了。

  这一变化,需要我们特别强调语体的特点,作文的语言选择要符合文体特点,要淡化文体,强化问题意识。所谓“淡化文体”,就是文体可以自选,所谓“强化文体意识”就是说作文不能写成“四不像”,选择什么文体就要有什么文体的样子。特别要强调的是,随着近年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兴起,在文体选择上更适合那些大气磅礴、充满思辨的议论文一展身手。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见事说理”,就一个具有现实感的事实或现象让考生分析、说理。不仅如此,任务驱动型作文所给的事实或现象往往具有多元性,出题人不再暗示具有唯一性的主题,也不再强调对立思辨,而是给予考生更大的空间,让大家在多元对立中寻找符合客观需要和主观意愿的主题,因而,这样的作文用语就要格外讲求严谨、准确,同时要避免“文艺腔”,反对语言的堆砌与过分的“包装”。

  考纲不变中隐含信息的解读

  从2017年高考语文的“大变脸”中,我们不难发现,并不是说考纲变化外的地方就不会发生变化。当前看来,世界上永远不变的是变化,高考语文试卷相对稳定的状态恐怕已成历史,今后的试卷恐怕年年都会有调整:

  一、试卷恐怕不再是脸谱化的

  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块,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除了延续近年来新出现的理解性默写、古代文化常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题型外,2017年又出现了语言得体、逻辑推断题。相信2018年不会停止变化的脚步,还会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新题型出现,彻底打破过去僵化不变的命题模式。

  二、关于名著阅读的试题可能亮相全国卷

  当前关于名著阅读,尤其整本书阅读的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2017年高考北京卷微写作备受瞩目,且广受好评: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提亚哥之中,选择一个人物,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试题不但直击名著,而且题目设置科学,且讲求艺术性,需要学生对这些作品有深度把握才能作答,而且见仁见智,能够考查出学生对名著独特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与领悟,令人叫绝。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北京之外的省市尚没有明确的高考必考名著篇目,估计所考的名著不会太生僻,在这种背景下,或许考查内容多集中于初、高中课本中的相关名著,如《红楼梦》《老人与海》《呐喊》等,至于具体的考查方式应该比较灵活,不限于这一方式。

  三、传统文化分量还将增大

  传统文化考查的分量近年来一直在增大,2017年高考全国卷又出现了关于谦敬词的考查内容,谦敬词涉及表达得体问题,同时也是我们作为礼仪之邦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表达方式。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不一定沿用这一考查形式,然而,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关注恐怕一时不会改变。比如会涉及汉字、对联等内容,还可能涉及传统思想、名著阅读、节日文化、民俗文化等内容。

  四、关注逻辑、理性、实用成为大方向

  语文试卷越来越侧重于对考生逻辑、理性、实用三大方向的测评与引导。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好以下两件事:首先,强化论述类文本阅读中信息加工与逻辑推断方面的训练,强化议论类作文中的说理能力的培养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其次,要关注应用性文体的写作,如演讲、广告、通知、请柬、海报、留言等。

  真诚地希望2018年的广大考生能放开眼界,着眼大局,张开双臂,全面应对,通过科学的训练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kszl/21738.html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