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考试资料 > 考研 > 经济学是文科还是理科|《经济学是什么》读后感10篇

经济学是文科还是理科|《经济学是什么》读后感10篇

来源:考研 时间:2019-08-29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考研】

《经济学是什么》读后感10篇

  《经济学是什么》是一本由梁小民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学是什么》读后感(一):如何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如何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呢?我以为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要做到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首先必须学好经济学这门课。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的思维方式要有丰富的知识做保障。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配置和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最大化需求的社会科学,即研究社会活动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如何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资源使用方式的一门科学。经济学的构成有两大部分,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极其丰富而有复杂,同时门类繁多,如经济学可以细分为信息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等,单就微观经济学对市场价格机制的研究,就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等七个方面的理论,林林总总,在《经济学是什么》一书中只是蜻蜓点水。所以,要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这本书仅仅介绍的是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工具、方法和理论。虽然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也有助于我们分析各种现实问题,从而有助于我们作出更加理性的决策。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读这本书仅仅是我们进入经济学这座科学圣殿的一个起点,一个入门,而现实问题往往又是十分复杂的,因此,要真正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之余,多读一些经济学著作和教材,多关心一些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扎扎实实地打好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惟又这样,才有可能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二是要做到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还必须经常加以实践。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不断地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然后再把理论带到实践中去检验,并指导人们的实践。要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也应当不断地实践。经济学家常常喜欢说这么一句话:学习经济学并不能保证你不站到领取救济金的队伍里,但至少可以让你懂得为什么失业。可见经济学这门知识对于认识事物的重要性。正如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说:“经济学理论并没有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它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我们学习经济学并不是要用现成的理论去套现实问题,而是要学会一套分析这些问题的方法。经济学不可能为所有问题都提供现成的答案,但能教会我们分析这些问题的方法。我觉得,通过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对于现实问题又多了一种思考的方法,那就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观察、去分析、去判断。尤其要从一些常见的、微不足道的现象中去发现更为深刻的内涵,这方面,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曾在浙江图书馆作的一场题为“谁妨碍了我们致富”的演讲,并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说,马路上有人吵架,大家驻足观看,必欲究其所以才肯走;红灯抢行,十字路口乱作一团,彼此挤得动弹不得;开会时因某人未到,大家等上十几分钟……这些现象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了。但从茅于轼的眼光看来,这些现象是使中国成为穷国的根本原因。以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来看,穷是因为许多生产潜力不能发挥,因为人们的劳动没有用在生产上,甚至用在了抵消别人劳动成果的努力上;更因为各种各样的浪费普遍存在,耗掉了社会巨大财富。只有老百姓们自己明白如何把自己弄穷的,才能改正,才有可能变富。谁妨碍了我们变富,答案可能就是“我们自己”。茅于轼认为,要想把我们的国家变富,就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要让“资本”和“劳动”充分地“就业”,流动到最适合他们的地方去,因此,交换能够创造出额外的财富,任何有碍于自由交换的东西都有碍于财富的增加。阅读了《经济学是什么》,使我对经济的关注充满了从未有过的热情,我自信,我会更多地用经济学的角度去思考现实问题,用成本、效益等经济学方法去安排和指导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一句话,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三是在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同时,我们还要防止片面的思维方式。经济学家在研究许多问题时,都假设处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都以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为最终目的。许多定理、论断都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得出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真的就是那么“整齐划一”吗?难道我们做每一件事,就都只仅仅考虑的是经济利益吗?就拿《经济学是什么》一书中所举的小王下海一事来说,小王下海一年赚了5万元,而失去了机关工作总的损失是5.4万元,即付出的机会成本是5.4万元,由此经济学家就得出了由于机会成本大于所得利益,故结论是小王下海是得不偿失。这种分析方法固然有其积极意义的一面,但是这仅仅是从经济利益角度来分析,假如说小王在机关里虽然清闲一点,但整日埋没在文山会海、是非堆里,身心极度疲惫,一年下来丝毫没有成就感。相反,虽然下海后付出了高额的机会成本,但小王却学到了许多在原先机关里学不到的东西,短期看在经济上并不上算,但长远而论,却可能会有大的发展前景,如若这样,我觉得小王下海又未尝不可。这里就有一个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比较,物质利益(收入)与精神利益(愉悦)的比较。再比如,书中所举硅谷离婚率低一事。按经济学家的看法,由于离婚诉讼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机会成本太高,所以导致离婚率低,那么伦理道德、法律秩序又该摆在何等地位?我们认识任何事物,都应当用联系的观点全面地去把握它。如果学经济学的只强调经济,学历史的只强调过去,而不愿关心与之紧密像联系的政治、文化等等,不知道事物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这样的思维方式往往会走向片面的误区。经济学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学派、观点,我以为正是经济学全面、联系地对待客观事物的又一佐证。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去对待每一事物,我们才能从真正的意义上做到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毕竟经济学教会了我们又一种思维方式。

  《经济学是什么》读后感(二):“通俗到家”的经济学 ——读《经济学是什么?》

  文/岸晓风

  “人人都能读懂的经济学”,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突然觉得标题有点俗,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以这样的方式命名的书,类似“30天搞定英语单词”,“人人都能看懂的逻辑学”等等,但是我今天要说的这本书还真是要“通俗”,越是“通俗”就代表越成功。

  这本书就是梁小民先生的《经济学是什么?》,这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系列中的一本。写着套书的人都是大家。比如写历史方面的是葛建雄教授,写美学方面的是周宪教授,包括写经济学方面的梁小民教授。这套书的目的就是要让普通人都能学习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尽快入门,甚至由此激发兴趣,成为某一个方面的专家。当然,我这里说的“通俗”是包括两方面的,“通”,就是要精通,作者一定是这方面的权威大家,一定是厚积薄发的东西。其次才是“俗”,这个“俗”其实是不施粉黛的意思,就是简单而不简约,尽量将高深的道理简单化,少走一些弯路。

  梁先生翻译的《经济学原理》是如此的如雷贯耳,这种“大名”的背后其实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通俗”,换句话说,梁教授在经济学知识的普及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梁教授长期到全国各地讲课,把经济学介绍给一些有工作经验,但对经济学并不了解的人士,讲课很受欢迎。与此同时,作者还写了很多通俗性的经济学随笔、散文,颇受媒体和市场好评。在这样的情况下,按照一般人的推论,让梁先生写《经济学是什么?》这本书是非常“得心应手”的,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正如作者所说,动手写这本通俗的经济学读本时,还是遇到了困难。第一,要系统地分析这门科学与零星地写一些观点不同。随感而发用个别经济学原理分析问题并不难,但要系统而全面地分析就不容易通俗化了。其次,过去听课的人是成年人,尽管不一定系统学过经济学,但是都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丰富的实践敬仰,理解能力很强。而纯粹要给青年人写,还要写通俗,就更是增加了难度。归纳起来,作者遇到的困难时科学性系统性与通俗性趣味性的结合问题。

  当然,对于梁小民教授这样的“大咖”来说,他越是纠结,读者就越是喜欢。因为,这里面有着满满的干货,就如同一桌丰盛的大餐,色香味俱全但绝不会油腻。

  《经济学是什么》读后感(三):漫话经济学——《经济学是什么》有感

  书评人:Blue

  经济学,如果放在几十年前的国内来看的话,那还基本上得不到很多人的关注,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国家实行的主要是计划经济,对于市场经济这一块基本上都是禁止的,但是放到现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经济学已经逐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因为绝大部分的人们都是普通人,不像那些经济学背景的专业人士。基本上可以说现在的经济学学科在高考选专业上这么火爆,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学生的家长单纯的看到经济学专业出来的学生就业的薪酬很高而已,但是对于经济学到底谈了些什么,学了有什么用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比较系统清楚的讲述明白。市面上虽然各种各样的经济学书籍很多,但是大多数都是面对眼下比较热门的话题事件来讲述的,这就难免出现很多作者认为很简单,读者却容易理解错误的一些专业词汇。所以我们在用经济学合格强大的武器来解决解释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经济现象问题的时候之前,我们应该有必要来列哦接一下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

  在谈到基础的时候,估计大部分人都会非常头疼了,因为这些往往是教科书上面才会谈到,而绝大部分人群是不太像看到向学校里面那种教科书似的普及性读物,因为语言相对来说很枯燥乏味。我看到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人文素质系列丛书之一的《经济学是什么》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因为编辑作者们在序言中就指出了本系列书籍主要面对的对象就是大中学生,但是在看完之后我想说的是这本书是完全适合没一个对经济学有兴趣但又没有基础想要快速入门自学的读者们使用的。

  本书的正文部分一共十九个章节,章节部分的彼此安排是符合我们学习的认知结构的。在这里面作者在引入解释每一个名词术语的时候都不是单纯的向教科书那样直接给出,而是引用了时下我们很熟悉的例子来穿插解释。例如我再看到第一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里面就谈到了如何选择的问题,里面就列出了一个公务员下海经商的成本问题,站在普通人角度可能就和案例当中的主人公一样的想法,但是在作者笔下从经济学家的视角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的选择,主人公认为‘值得,赚了’的看法是存在误区的,可以说透过这样的案例身为读者的我非常容易的就跟上了作者的思路,对经济学家的思考模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者谈论了经济学在方方面面的应用,而且在这些应用中将经济学的基本术语也七七八八的引述了出来,这样的安排可以说比起单纯的教科书的安排更容易让读者理解接受。例如在谈到‘利率’这个问题的时候,作者就是通过经济学在家庭中的应用来引出的,在第三章“家庭的决策”里面就最开始谈到了‘家庭或者个人所追求的是自己的最大幸福’,里面谈到了家庭中的收入问题,收入的分类等等,然后就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家庭的消费与储蓄的问题,然后就牵出了‘利率’。这样的表述方式与我之前看过的那些专业的经济学著作来对比的话,本书的这种表述无疑是更加贴近现实的,更加有趣的。

  我们在这本书中不仅可以了解到经济学中的各种基础术语的含义,还能够形象的看到经济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足迹,也能够一窥经济学在企业,政府乃至整个大市场环境下的宏观与微观运作轨迹。可以说通过本书是能够对经济学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初步了解的,也正如本书序言中所说的那样,如果那些参加高考选择填报经济学专业志愿的中学生们能够之前就看一下本书的话,相信对于经济学专业到底研究的是什么有一个更好的认知,这样可能也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当然只是对于经济学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透过本书来建立一个经济学的基础,这样对于自己的去看新闻上的热点经济话题也就更容易跟得上那些专家的步伐。

  《经济学是什么》读后感(四):读《经济学是什么》评介

  经济学这个名词我们早已耳熟能详,许多在市场经济中拼搏的人都意识到掌握一些市场经济规律、了解一些经济学知识的重要性,就如我们这些并非直接从事经济工作的人也都深深感到,经济学知识的匮乏给我们的工作甚至日常生活带来的不利。然而现实的问题是,不是我们不想学习经济学,而是无学习经济学之门;或者说,无法以我们可以接受的成本获得经济学的知识。毕竟大多数人都不是专业搞经济学的,我们大家都有着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有点空闲还要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放松休闲一下,能够拿出来学习经济学的时间和资源是很有限的,根本无暇去拜读厚重的经济学经典。况且,如今的经济学已经不是谁想学就可以学的了的,它那些陌生而又生硬的术语、极为复杂而深奥的数学模型,让即使受过一般高等教育的读者也敬而远之,退避三舍。经济学因此成了少数经济学家课堂上和书斋里的阳春白雪式的欣赏品,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皇冠”。在大众迫切需要经济学知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为经济学有了这么广泛的接受对象提供了如此天赐良机的时候,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这次参加北大出版社约评活动,有幸拜读了梁小民教授所著的《经济学是什么》一书,就好像交了一位好朋友,相信任何一个阅读了《经济学是什么》这本书的读者,都会佩服作者在书中表现出来的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功夫。这本书,就好像有人用一个个日常生活的例子与你拉家常,双方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中,你就了解并熟悉了那些经常在经济学家口中蹦出来的术语。

  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通俗歌手的数量与高昂的门票价格,谈到最先在成都出现的电影院5元票价的冲击波,谈到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当这些例子说完了,一个关于价格如何调节经济的问题,即经济学家常常说起的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就解释清楚了。从这里,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需求定理,什么是供给定理;也明白了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为何物;还懂得了需求弹性和供求弹性的作用。

  再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一个人中彩票后的变化,谈到及时行乐的观念,谈到吃第三个面包和第一个面包的不同感受,谈到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些例子说完了,家庭决策方面的问题就解释清楚了。从这里,我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效用;也明白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为何物;还懂得了实现消费者均衡意味着什么。

  又比如,作者在书中谈到曾经在农村风行一时的养鸡专业户,谈到“农夫山泉有点甜”这个家喻户晓的广告,谈到让所有老百姓受益的彩电价格战,这些例子讲完了,关于企业市场竞争战略的问题就讲清楚了。从这里,我们既了解了市场的不同类型,即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又懂得了什么叫单一价格,何为歧视价格;同时,对博弈论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也略知了一二。

  还比如,作者在书中剖析企业家的收入,以及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是几千万人尚未脱贫,另一方面是少数人开着宝马车去高尔夫俱乐部等现象,强调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就是解决效率与平等的问题,作者在这里把这一问题比喻成蛋糕,“既包括如何把蛋糕做大,又包括如何使蛋糕分得更平等一些。”例子讲完了,平等与效率得选择问题也就清楚了。从这里,使我们明白了企业家赚的是正常利润这一道理;知晓了如何用劳伦斯曲线、基尼系数等来衡量收入分配状况;懂得了用结果公平论和过程公平论来正确理解分配制度上的公平。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经济学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从经济学家口中蹦出来的各种术语和概念,让其他行业的人和普通百姓敬佩之余,又多少有些不明所以。《经济学是什么》这本书,把经济学和非经济学专业人士、甚至普通百姓的距离拉近了。也许在这之前,我们会觉得经济学术语和概念晦涩难懂,但是看完这本书,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术语和概念,原来很简单,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有专家说,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善于经商的民族,当一个犹太人参观一家企业的时候,他一边听解说员讲解,他的大脑同时会像计算机一样高速运转,参观结束的时候,不仅这家企业经营的数据被他计算出来了,并且,如果他有意与对方合作,一整套的谈判策略已经成竹在胸。

  我国正在进行市场经济建设,市场经济的大潮不可避免地使国人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我们也许达不到犹太人那样的精明,但是,我们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正如《经济学是什么》第一章的题目所说: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kszl/42083.html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