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社会科学 > 政治 > 肖华上将|肖华:最年轻的开国上将

肖华上将|肖华:最年轻的开国上将

来源:政治 时间:2021-08-07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政治】

  他被人称作“娃娃司令”,十七岁便担任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他谱写的《长征组歌》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时候,他还不足四十岁,是我军最为年轻的高级将领之一,他便是开国上将肖华。在肖华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中,他并不以显赫的军功见长,却是以出色的政治工作令毛泽东、周恩来、罗荣桓等人刮目相看。
  本期《祖国》杂志有幸采访了肖华之子肖云,听他讲述父亲那些年的神秘岁月。
  “父亲16岁时由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点名调到总政任青年部部长。到总部工作后结识了中央局书记周恩来。周伯伯长父亲18岁,对父亲的工作十分支持。1933年召开青年工作会议,中央首长全来了,周伯伯讲话时,突然有六架敌机出现在会场上空。周伯伯抬头看见几颗炸弹当空坠下,他大喊一声:“卧倒!”伸手将父亲按倒在自己身下。炸弹在不远处爆炸,父亲安然无恙……”
  若干年后雪中送炭的人物
  竟成了致父母于死地的主谋者之一
  1937年,中华民族的命运再次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而父亲本人的生活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还要从这一年夏天在云阳镇的意外遭遇说起。
  由于抗日战争爆发,红四方面军的宣传队的一些成员被改派到延安“红大”学习,这其中就有王维舟的侄女王新兰。赶巧她们准备从云阳镇动身前往延安时,公路给大水冲毁,需要等待几天才能重新启程。就这么几天的延顿,竟促成了肖华、王新兰一生的姻缘。
  母亲出身红四方面军宣传队,提起这支宣传队可谓大名鼎鼎,原红四方面军总政治委员会陈昌浩的妻子张琴秋为这支队伍的创建、发展乃至成熟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支队伍中的队员无一不是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特别是她们演出的苏联的《马刀舞》深受红军广大指战员的欣赏。因为等待的时间有些长,母亲几个人就不由自主的吹起口琴、载歌载舞,这一情景被刚刚路过此处的几位八路军高级将领看在眼里。这几个人包括陈赓、宋任穷、肖华等。
  其中陈赓与母亲算是“老熟人”,陈赓特别喜欢开玩笑,这在党内、军内是有名的,
  而此刻见到了母亲的陈赓更是多了很多俏皮话,以前,陈赓总要母亲叫他“干爹”,这次也不例外,陈赓大叫母亲的名字,除了让母亲继续叫他“干爹”以外,还让母亲给他们表演歌舞,母亲也不示弱,她请陈赓用汽车送她们到延安去,陈赓答应了,母亲也跳舞唱歌作为回报,站在一旁观看的父亲不时的出来给母亲“解围”,陈赓打趣道:“肖华,你心疼她了?”
  就是在这么短短的几天的行程的延误中,让父亲和母亲有了彼此的了解,父亲跟自己视如兄长的上级领导罗荣桓透露了他对母亲的爱慕,罗荣桓及时的给他们搭上了“鹊桥”。因为父亲从红军时代就是毛泽东的“爱将”之一,所以关于父亲和母亲恋爱连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都知道。有一次在延河边散步,毛泽东偶遇母亲,一张嘴就叫出了母亲的名字。毛主席还问母亲,你知不知道肖华在哪里?后来毛主席决定给父亲拍个电报让父亲在八路军总部那边等母亲几天,毛主席并让人护送王新兰去见肖华,这种关怀在当时是不多见的。就在母亲临走前的一个晚上,八路军115师师长、肖华的老上级林彪把母亲找去了,二话不说,塞给母亲二十元钱,当时党内、军内高级干部每月薪金也才五元钱,二十元在那个历史背景下无疑是一笔“大钱”,母亲当然不敢收,林彪只说了一句话,言简意赅:“拿上,路途遥远,不知会出什么事,我用不上。”事后证明,林彪的判断还真不错,这笔钱在王新兰去八路军总部的路途中的确派上了用场。只是让母亲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位雪中送炭的林彪在若干年后竟成了致她和丈夫于死地的主谋者之一。
  患病期间
  呕心沥血谱写《长征组歌》
  全国解放以后,父亲长期担任军委总部的要职,超负荷的工作,使父亲终于累倒了。1964年2月,父亲得了严重的肝炎。在总理和军委秘书长罗瑞卿的命令和安排下,由我的母亲陪同他到杭州养病。
  当时全国正准备庆祝中央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的纪念活动,许多单位约父亲写有关长征的作品。父亲也早就有讴歌长征的冲动,眼下又有了空闲时间,于是,父亲决定用组诗的形式来写。
  从9月到11月,父亲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长征组诗”的创作中,在这两个月时间里,父亲的转氨酶增高了四次,体重减了好几斤,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呕心沥血之作。
  这期间我从北京飞到杭州探望父母,当父亲把部分手稿交给我阅读时,我发现手稿的字里行间满是泪痕,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知道父亲对长征的深深情结。
  父亲将刚创作完成的“长征组诗”分送中央和军委的领导,总理第一时间仔细阅读,随即给父亲打电话:“肖华同志啊,你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为子孙后代做了件大好事,我谢谢你。”在电话的另一边,父亲拿着话筒激动得久久说不出话来……
  总政将组诗谱曲的任务分别下达给总政文工团和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当总理听说战友文工团在排练《长征组歌》,驱车前往,并对排练的演员们讲,你们要用肖华主任写“长征组诗”的精神来排练《长征组歌》。总理先后看了十七次《长征组歌》,他能一字不落地唱下全部歌词。
  1965年“八一”建军节,《长征组歌》正式演出,连演30余场,场场爆满,很多老红军满含着热泪看完演出,仿佛又走了一次长征路。从此,史诗般的《长征组歌》成为中国音乐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作品。总理在弥留之际,还想再听一遍《长征组歌》……
  十年浩劫,《长征组歌》也像他的作者一样,遭到不幸。小平同志复出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复排《长征组歌》,这才有了经过父亲修改歌词的1975年版《长征组歌》。
  时间已经过去30多年,今天回想起来,我还是喜欢1965年版的《长征组歌》,它更真实地反映红军长征的全过程。
  从不打骂孩子
  家里总是充满歌声
  我们这些北京的“高干子弟”都有共同的体会,那就是父辈很少给我们说教,讲大道理。原因是他们没有时间,繁忙的工作使我们见一面都很难,其次是父辈更注重身教。父亲白天在总政机关上班,晚上常被主席、总理或军委其他首长找去谈工作,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shkx/104270.html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