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社会科学 > 政治 > 沉重地什么填空|沉重的外交笑话

沉重地什么填空|沉重的外交笑话

来源:政治 时间:2021-08-11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政治】

  “文革”时期独具“中国特色”的“万岁文化”让外国人无法理解,险些闹出后果可能很严重的“笑话”。这些今天看来无足挂齿的小事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中,万万不能一笑了之。要知道,时任中国总理的周恩来都必须小心翼翼地请示毛泽东后,才能拍板废掉外交活动中的荒唐行为。足见“兹事体大,非同一般”。
  老外在毛泽东面前高呼“周恩来万岁”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联部)工作人员齐锡玉在发表于《中共党史资料》杂志上的《为周总理作翻译的点滴回忆》一文中写到,1952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邀请各国工会代表团参加五一节观礼,并列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齐锡玉负责接待澳大利亚工会代表团,其中有位比尔·加德纳先生是煤矿工会代表。在大会闭幕那天,中共中央领导人集体接见全体代表和外国工会代表团。当领导们出现在主席台上时,掌声和“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响成一片。随后,毛泽东离开中央其他领导人向前走了一步,向人群挥手致意,“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更加震耳欲聋。
  这时,加德纳不解地向齐锡玉问道:“为什么只喊毛主席万岁,不喊周恩来万岁?”齐锡玉暗自怪他“怎么会提出这样没有常识的问题”,但碍于外交礼节,不得不耐心地向他解释说,“中国的制度不同于澳大利亚,总理不是一把手,主席才是全国的领袖。”不想加德纳不客气地打断齐锡玉说:“这些我知道,我的经历你却不知道。”原来,在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时,澳大利亚工会发动罢工声援中国,抗议澳大利亚政府卖生铁给日本,加德纳参加了这次罢工。他说,之所以参加罢工,是因为当时看了一部新闻片,里面有很多反映日本侵略军暴行的镜头。这部新闻片的结尾是周恩来答记者问,“周恩来的镜头很短,但是他的眼神和声音充分表达了义愤和决心。从那时起,周恩来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象征!”
  会见结束时,外宾分成三队同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握手告别。加德纳在同周恩来握手时用英语说:“向你致敬!”周恩来直接用英语回答:“谢谢你。”但谁也没想到,紧接着加德纳竟用英语喊出“周恩来万岁”的口号。周恩来立即摆手示意,不让齐锡玉翻译。
  加德纳或许以为“万岁”(longlife)只是向自己敬重的人表示美好祝愿的方式,却不知道“万岁”在中国政治文化中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神圣性和权威意义,错用“万岁”可能酿成无法想象的严重后果。
  军代表逼驻华大使向毛泽东像三鞠躬
  “汇报”、“请示”的基本程序是大家面对毛主席(毛泽东)像站立,右手拿《毛主席语录》放在胸前,由一人“领读领唱”(通常为所在机构的领导)。
  那时,还会强行要求外宾也搞这套“请示”、“汇报”。据时任外交部阿尔巴尼亚语翻译范承祚回忆,1968年初春,他奉命陪同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纳塔奈利到天津参观访问。在这种“表忠心”、“献忠心”的场合,纳塔奈利也举手挥动《毛主席语录》,不过当天津市外办的军代表让大使像中国人一样向毛泽东像三鞠躬时,这位大使却不愿意。这位军代表便一再要范翻译“提醒”大使,但范氏认为不能强外宾所难,于是对军代表说:“人家对自己的领袖霍查都不行三鞠躬礼,为什么要对毛主席像三鞠躬呢?”军代表回答说:“霍查是一个国家的领袖,而毛主席是世界领袖。”周恩来得知此事后,专门开会,要外交部“立即下指示,通知各地,以后不准让外宾搞‘四大件’”。所谓“四大件”,即唱《东方红》、读《毛主席语录》、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向毛主席像三鞠躬。
  外宾就餐时服务员读毛语录:“消灭魔鬼”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管的《百年潮》杂志2003年第1期刊登了“文革”时在中国外交部工作的李达南撰写的《我所知道的周恩来与十年浩劫中的外交》文章,李达南在该文中回忆了令后人哑然失笑、亲历者不堪回首的外交笑话。
  李达南回忆,1967年12月17日,周恩来在接见学生时说:“毛主席语录不要乱用,不然就没有什么针对性了。那天我到钓鱼台(国宾馆)陪巴基斯坦空军司令吃饭,刚坐下,服务员就读‘一切魔鬼统统都要被消灭’那条语录,你这样做就等于骂他。巴基斯坦是我们的间接同盟军,这样做不对,牛头不对马嘴。吃饭时也读语录不恰当。每个民族都有民族自尊心,强加于人,适得其反。”
  然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这种状况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当时“红卫兵小将”在北京街头遇到外国人时,往往“强送”毛主席像章和“红宝书”,作为“宣传毛泽东思想”、“输出革命”的一部分,引起外宾的反感。但在“左”的影响下,中国外交人员居然也如此“强送”。
  另外,当时所有的报刊头版每天都要登一条有“针对性”的“毛主席语录”,新华社出的内部刊物《参考资料》也不例外。1970年9月2日,周恩来对外交部等机构的领导成员说,“《参考资料》是否有必要每天登一条《毛主席语录》?第一,看的人不多;第二,针对性很难办。”后来经过中国外交部研究,请示毛泽东,获同意后,新华社自9月5日起没有再登《毛主席语录》。
  (摘自《历史,何以至此》,山西人民出版社,有删节)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shkx/105044.html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