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社会科学 > 文化 > [传统文化有哪些]传统文化与师德

[传统文化有哪些]传统文化与师德

来源:文化 时间:2021-08-17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文化】

  �   走出师范院校的大门,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那时候,热情、单纯、幼稚地把一切想得是那么美好:“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传道、授业、解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都在为自己编织希望的梦幻。可当我们真正走进教师队伍之后,当我们真正站在讲台上之后,当我们真正生活在孩子们中之后,很快就会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浪漫,我们的职业不过是三百六十行中普通的一行,工作压力大,疲于奔命,天天是备课、上课、改作业,家里、学校、讲台老三点。平平凡凡,普普通通、默默无闻。学生的无知与偏执让你生气,家长对孩子的偏爱与袒护让你动气,领导的误解批评让你怄气,工作没气色让你闷气,推进新课标,强化新的教学理念后,可能会更感无所适从,你尊重学生,可学生不尊重你,出你的洋相;你严格要求,强化管理,他说你不以人为本,不给他自主空间;你想惩罚违纪学生,他说你体罚他。学生难管,课本难教,考试难以应付。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社会期望值高,应试教育越批越香,素质教育越喊越难实行。作为教师,我们总感生活在社会的夹缝中。要当一个好教师真不容易。�
  平心而论,牢骚归牢骚,我们的教师还是一如既往,认认真真地工作着,因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每个人活得都不容易。有了问题,解决问题;有了困惑,化解困惑,特别是能够从思想认识的高度,从职业道德的高度认识问题,不仅仅把教书当作一个职业,更把它当作一项事业去看待。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从传统文化中看师德,立足现实明师德,与时俱进强师德。�
  1. 古代师德�
  教育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教育,有了教育就有了教师。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改造客观、改造主观,总结了丰富的经验,薪火相传,把它留给后代,这主要靠教师。人有思想、有情感、有智慧,是最复杂、最难以言说、最难理解的动物。教育人,塑造人的灵魂,谈何容易,教师是物质文明的奠基者,也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教师的工作是为未来撒播希望的种子。因此,古人们非常注重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记载了无数彪炳史册的教育家。他们的品德学识万古敬仰,他们的人格风范永世传颂,是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师德源泉。�
  春秋时期孔子办私学,广收门徒,“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他为“克已复礼”奔走呼号,虽终生不得志,但百折不挠,“知不可为而强为之”,他的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执着精神、他的人格、他的师表形象,为人敬佩。“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教无类,注重启发的高尚师德和教学方法,影响深远。�
  孟子身处乱世,早年游说诸侯,抱负未能实现,后退居讲学,教授生徒,著书立说。他的民本思想,仁政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特别是他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已深入到了中国人的骨髓。�
  荀子是又一个大教育家。他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即只是传授知识的人容易找到,教做人的人难以找到。既教知识,更教做人,这是对教育的最好的诠释。�
  西汉的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罢黩百家”之后,儒家思想马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唐代的韩愈好为人师,他在《师说》中对教师有精辟的阐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他对教师的作用,谁可为师,师生关系见解独到。�
  宋代的朱熹曾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五伦大道,这是儒家的教学总纲领、总原则。它告诉我们的思维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待人接物的原则:言忠信,行笃敬;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教育的最根本乃是培养德行。具体说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明代的王船山有“德以好学为极”、“欲明人者必先自明”。�
  清乾隆更是有“天地君亲师”之说。�
  综上所述可见,中国古人非常看重师德,非常看重教师,看重教育在服务社会,教化百姓,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尽管这里边有许多糟粕,有许多封建伦理的东西,尽管古之师德与今之师德不尽相同,但历朝各代都强调:为人师表,以德为先。�
  社会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正在到来。社会知识问题几年翻一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多渠道化,面对新时代我们如何做教师,新时代的师德内容如何,我们不能不认真对待。�
  2.现代师德�
  现代师德是一个由教师能力、人格、价值三大维度组成的综合体,其核心是服务。在通常情况下表现为“师业”、“师能”和“师风”。�
  2.1 一个核心: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成才服务,为学生终身成才打好基础服务。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的传统一直是主流,现代师生关系应是:在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互敬的关系。是和谐融洽,充满感情色彩的关系;是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关系。教师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氛围、体现当代教育的新型学习观,关注学生、赏识学生、赞美学生,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每个学生服务,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2.2 三个维度:能力、人格、价值观。能力是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本身也当有学习能力、传承能力、创新能力。谁没能力,谁将落后,甚至“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人格是根本。高尚的人格是师德的根本,是师德的灵魂。陶行知有名言:“千教万教教人做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古语也有:“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一个教师德之昭昭,其业也昭昭,一个教师能让学生记住多年,重要原因在于他的高尚师德。�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shkx/106106.html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