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社会科学 > 文化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传》读后感10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传》读后感10篇

来源:文化 时间:2020-04-03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文化】

《毛泽东传》读后感10篇

  《毛泽东传》是一本由[美] 迪克·威尔逊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4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毛泽东传》读后感(一):可读性很强的传记

  出版者宣传说此书是“最权威最畅销的毛泽东传之一”,本人无法评断,不过,自己的阅读体验是这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传记!

  曾经是媒体人的作者,而且是权威性学术刊物《中国季刊》的主编,迪克.威尔逊撰写的毛泽东传却不是以学术性见长,而是具有记者的文风,但又是本雅俗共赏的著作!

  《毛泽东传》读后感(二):看完算是将毛在我心中洗白了

  读的第一本毛泽东传 考完试就把知识都还给老师的我一口气读完了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情 在看毛的早期事件中对他的种种不屑和抱怨在后半段的种种错误中反而渐渐接受了这样一个真实完整的人

  人无完人 我大概是以太高的期望去揭开所谓伟人的形象却最后回归到普通人

  人非圣贤 他年少时的品行 青年时的韧性和坚毅 年老时的偏听和脱离群众以及最后的无力感 都是鲜活的人

  反而让我觉得始终是个可爱的人 毕竟和我欣赏的很多人一样 都有着自己的坚持

  《毛泽东传》读后感(三):哪有什么历史大事,都是个人小事

  最近三天利用碎片时间读完了《毛泽东传》(迪克威尔逊著),第一次以一个外国人视角来看,毛主席伟大而又复杂的一生,有趣极了。全书客观冷静但又不够深刻。读完全书,印象深刻的反而是结论里那句:最初推动毛投身于民众生活之中的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始终催毛奋进的是对一个必须推翻的不合时代潮流的社会结构所束缚着的人的尊严和平等的关心。

  突然想起来前段时间看的电影《敦刻尔克》,战争题材,多线叙事,没有明显的“主角”,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那个决定性因素。把历史这本书向前翻一翻,还有拜占庭陨落,仅仅因为一扇小门忘记关,被几个游走的散兵发现,难以攻克的君士但丁堡就此被拿下。想一想,一个帝国的命运竟会被几个不知名的小人物更改了道路。

  “哪有什么历史大事,都是个人小事”,恰巧是一件件个人小事,组成了曲折浩瀚的历史长河,个人是历史的组成者(也可能有创造者)也是亲历者。所以说,从现在开始,要认真去活一活,做好每一件个人小事,因为我也在历史的长河。

  《毛泽东传》读后感(四):光头打伞的独行者

  毛泽东是人不是神,虽然他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伟人,但是作为人就必然有他独有的风貌和灵魂。读了此书让我们从另外一些纬度读懂了毛的血肉,看到了他一生波澜壮阔的革命实践,看到他怎样在近30年的岁月里执掌全世界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国家,同时也顺便熟悉了部分党史军史……

  ……毋庸置疑的历史巨人,毛成功的品质非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比如他的坚韧不拔,他的反抗精神——从小对军阀、地主之反抗,革命后对教条主义、苏维埃特权之反抗,建国后对苏联模式、美英工业化之反抗,人生最后二十年对挑战他权威的人之反抗,这也是伟人不断斗争的强大意志力。还有毛的乐观主义,似乎所有困难都能克服,而绝大部分事实也是如此,他对主动权的把握无人能及……

  ……他对于以农民为首的人民群众充分依赖并发动,使他仿若深深根植于泥土的苍天大树,任世界东西南北风无法撼动他分毫。但他对于知识分子固有的偏激早在“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时期就隐约出现,这种偏激加之他60年代开始沉溺于过去时,最终让社会上知识和文明的承载者遭受了一场磨难……毛对权利的欲望强烈到无法容忍丝毫挑衅,虽然有时候他表面上比较宽容,但对权利的维护上,纵然会变成孤家寡人也在所不惜,这是毛性格使然……因为毛始终是独孤的,无人走进过他的内心……

  本书有一些缺点,对一些历史事件语焉不详,对抗日战争描述甚少,使我们不能充分领略毛作为伟大军事家所展现的魅力……但不管怎么说,毛泽东的一生是为广大人民追求平等的一生,这个自嘲为“光头打伞”的独行者,最终为新中国留下了无与伦比的巨大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传》读后感(五):最好的毛泽东传入门读物

  读早期时,觉得毛经历太多苦难,令人怜惜。中期时,觉得毛开始展示他阴谋家的天分,努力的奋斗着。再到后来,愤怒就随之而来了。

  他解放了妇女权利,为人人平等而努力奋斗。他左倾至极而不自知,扼杀了文艺——无论是艺术还是出版业,只是他加强领导的工具,真实、自由、精神、创造、美学等等不过是资产阶级滋生的不良思想。

  另外,特别不赞同译者对本文作者的评价。如夸大早期经验的作用,是历史塑造了毛——许多心理症状都能从早期经验中找到原因,临床经验而已(中医已有化学成份作为基础,临床心理治疗还有漫漫道路)硬要怀疑也没有办法;个人看法是早期经验塑造了毛,历史与人格交互作用而已。偏重个人和权利斗争——红色毛传站得可高了,跟政治书没有两样,讲他是如何如何纵观全局做出了一个合理的决策;但是,你看看毛的实际行动,他真的是站在那么高的角度思考的吗?他的行为俨然是一个为了争夺权利把组织和人民抛之脑后的形象。

  他群众路线这条道理确实做的不错,很多做法被管理者和商业人士借鉴。

  被历史政治书骗了,毛早期很长时间都待在国党内,在共党不太受待见。另外,建国以前,接受并支持他思想的人屈指可数。

  《毛泽东传》读后感(六):有虎气也有猴性

  这应该不是最佳版本的毛主席传记,不过也还不错。对毛主席的生平和性格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实读到一半的时候,感觉毛泽东和乔布斯有很多地方很像:

  ①求知欲。他们酷爱读书,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思考问题。他们清楚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感兴趣,不受学校和分数的约束,追寻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

  ②张扬自己的个性,不受环境的约束。都是自学成才的。

  ③和绝对优秀的人才交友。

  ④天才的表达能力,毛是沉默倾听+缓和总结,乔是沉默盯人+爆发快速。总之都是先听不说,然后一语中的。

  ⑤读书看报。

  ⑥自律,清教徒。

  ⑦不在乎吃穿,不拘小节

  ⑧强大的专注力。毛一下把脚放到火盆上,鞋子都烧了好几个洞。由此可见专心到各种程度。

  ⑨孤独。他的心灵深处有一道门,从来不对任何人开放。在他那里,人的感情是放在第二位的。

  书中也有对毛主席性格行为特点的描写,很有意思:

  ①身上的女性气质。一种心灵的孤独。最了解他的人很少喜欢他。他的灵魂高傲,并且孤独。个性刚强,睥睨一切,当机立断的性格。可以等待观望许多年,最终他要为所欲为。

  ②不喜欢剪发,随意散漫,肩弯背驼像个老农。侧头看人,一副怀疑的神态。表面上心不在焉,实际是为了掩饰他那始终警觉而富于联想的头脑而带的面具。

  ③自信命中注定当领导。

  ④走动时像熊[表情]那样稳静和缓慢,他会长时间盯着你,然后两眼垂下来,迟缓和平静的声调说......

  ⑤他能够发出一种几乎让人感觉到压倒一切的魄力。

  ⑥有些虎气:自信,强有力。有些猴气:机敏,冲动,多变。

  ⑦与其说是一位政治家和军人,不如说是一个思想家和诗人。

  ⑧毛泽东的历史人格: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同时又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气质和情感,体验人生的喜怒哀乐。中国革命和个人经历交织在一起。

  ⑨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起来。博览群书,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也不用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精力过人,不知疲倦,颇具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⑩强大的意志力

  对我的一些启发:

  ①积极阅读新书。

  ②不用刻意学习,也不用刻意改变。读过的书,做过的事会成为一个人的潜意识,它们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和完善,而读的书越多,经历的事越多,那么一个人的个性也就越明显。你是怎样就是怎样,顺其自然。

  ③历史人物有优点也有缺点,要综合学习他们的方法和优点,同时从这些人物中能够找到自己想走的道路。他们是方向,但他们不是最高峰,他们是晚辈将要攀爬的顶峰。

  ④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十足的闹剧,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仅仅追求个人的地位和权力。从这里我也看到了思想禁锢,固守己见的可怕性。从这一处来看,毛泽东比乔布斯差很远。

  ⑤我从来不知道刘少奇如此伟大,为了防止国家的分裂,他放弃了斗争。

  ⑥毛的离世令人讨厌,乔布斯的晚年令人留恋。

  《毛泽东传》读后感(七):这盛世最终如你所愿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作为开国元勋,一代伟人,毛主席的功业从文革后到现在一直被后人评说,各种说法都有,甚至出现了很多把他的一切都推翻的毛黑,个人觉得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国人爱读历史,五千年的中华历史,演绎了各种表现出残酷政治和冷漠人性的斗争版本,所以对于后来发生的事情,无论是指点江山的英雄人物,还是令人叹息的悲情事件,人们总是不自觉的想把原来的历史规律套在后来发生的事情上,得到验证,并掺杂自己的感情色彩,加以评论。我们在评说毛主席时,也是一样。

  那如果一个外国人写中国人物传记,会不会视角不一样呢?外国人本身不是中国人,受我国传统的历史史观影响小一些,又有西方思维的观点。这倒不是说外国人写的中国人传记就一定比中国人自己写的要好,而是说整体上观点会相对比较中立一些,可以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就像迪克•威尔逊撰写的这本《毛泽东传》,以毛主席的政治生涯为主线,兼顾其他领域并穿插个人生活的写法,揭秘了他的那些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他如何为此而奋斗,以及他最后是怎样失败的。这里的失败是指大跃进和文革。

  迪克•威尔逊是国外研究当代中国问题的知名学者,早年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及美国加州大学,获文学、法学硕士学位,后在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性刊物《中国季刊》担任主编。威尔逊在研究当代中国历史和人物方面有非常深厚的造诣,其重要著作有:《毛泽东传》、《周恩来传》、《长征,1935年》、《亚洲的觉醒》、《人类的四分之一》等。其中就以这本《毛泽东传》影响最大,被认为是全球毛泽东研究领域里最权威、最畅销的作品之一。

  他通过研究大量的文献资料,再现了毛主席本来面貌,并对其功过是非做出客观的评说。

敢于反抗的天性

  “反抗”这个词,可以说在毛主席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不管他是正确,他是不正确,他都敢于反抗。

  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不让他读书,让他帮家里干活,他反抗,甚至以自杀要挟;建立江西根据地后,上海中央的政策不正确,他反抗,拒不执行;上海中央迁到江西根据地后,不正确的政策,他还是继续反抗,哪怕是被降职处分;建国后的经济建设中,他继续他反抗的精神,无论是他的敌人,还是朋友,都被他一一打倒在地。

现在年轻人学习的典范

  现在的年轻人总是感慨自己是个普通人,没有什么天赋,抱怨自己多努力,却没有结果。其实伟人也是一样,只是他们更努力,更脚踏实地的努力,而不是现在所说的只感动了自己,一片忙碌的假努力。

  毛主席年轻的时候做了几件事对于他的思想形成作用很大:良师,益友,读书,健身,实践。

  毛主席中学时期的老师,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学贯中西,支持新文化运动,对于年轻的毛主席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他也在这个时候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比如蔡和森等人,甚至在学习贴大字报来征友,这种勇气,也是异于常人。对于读书,他是嗜书如命,而且他读书,特别喜欢做笔记,就在书上做笔记,随时写上他的想法,可见他是个思维敏捷的人,到了建国后,从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照片中,也能看到他的书房,床上都是书,甚至还有很多出版商以毛主席临终前看的什么什么书为噱头卖书。毛主席也不是那种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他是一个课外活动非常多的人,尤其是锻炼身体,报效国家,先强身健体,年轻的毛主席在冬天用凉水擦拭身体,最喜欢的是游泳运动,即使七十二岁高龄还畅游长江。除了读万卷书,他还不忘行万里路,跟几个同学一起徒步考察了湖南一些地区的民情。

  而且年轻时候的毛主席也是面临跟现在年轻人一样的贫穷,从头开始,别人看不起。书中这样写道:

“他不得不卖掉唯一的冬衣,买了一张去上海的车票。在上海,他靠给人洗衣服谋生。他写信告诉长沙的朋友说,洗衣并不累,但来回得坐公共汽车收衣服、送衣服,挣的许多钱就这样浪费了。”

  他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做管理员时,他也抱怨说:

“我的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我这个人是不存在的。”

  但即使这样,他仍然不忘了交友,读书,奋斗。

  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领袖的特质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有这样几句话:“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长征途中的毛主席在遵义也是面临同样的情况,“左倾”路线的失败已经证明,这个时候需要能够站出来拯救革命的人。

  毛主席站了出来,相比较“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是非常具有领袖特质的。

  他原来就做过领袖,对于形势一直也有自己的判断,尤其是军事斗争的策略,他已经用不断的胜利来证明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而这恰恰是现在最需要的,但是这样还远远不够。

  同时他又能够提出抗日的口号,明确的爱国的呼声,就像丘吉尔一样,把握国民的最深层的情怀激发出来,激励他们去战斗。原来没有目标,一盘散沙,逃亡的军队,马上变成了一支充满凝聚力,目标清晰,战斗热情高涨的队伍。

  而且在他敢于冒险的军事策略下,多次化险为夷,取得胜利,更加奠定了他的领袖地位。他天生就是具有领袖气质的人,就像刘秀,朱元璋等人一样。

论如何形成自己的思考能力

  在延安时期,迪克•威尔逊把毛主席的生活分为三件事:政治,女性,阅读和思考。

  政治是指工作,女性是指这个时期跟江青在一起,而阅读和思考占了他其余大量的时间。

  迪克•威尔逊在书中这样描述在延安时期的毛主席:

“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也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这是思考能力形成的重要条件。我们可以作为借鉴哦。他花费大量时间为自己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寻找哲学基础,同时进行理论创作,比如《论持久战》等著作就是这个时期写出来的,这些著作跟他前期在井冈山写的比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一起奠定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关于后期的就不评价太多了,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两项他自己主导进行的最大的实验都失败以后,他也开始反思,任用华国锋,储备邓小平,考虑到当时的形势,我们也很难说这不是他刻意的安排。

  我觉得最为人诟病的是关于他的爱情,很多人说他对爱情不忠诚,杨开慧也好,贺子珍也好,都对他和革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却像走马灯一样的换人。对于杨开慧的感情,他是很重视的,对于贺子珍,也是抱有很大的同情,至于后面的发展,我也很难找出来理由去开脱,

  只能用人无完人来解释,就像他在那两项实验里做的一些事情一样。

后期的缺陷

  这个我就用书中的原文直接表现吧,迪克•威尔逊是这样说的:

“尽管毛有着光辉的思想,有和农民打成一片的真挚情感,后者使他产生了高度自信并决心实现他的理想,但是,毛缺乏让理想和情感发挥效用的实际的政治与管理技艺。他也没有起码的在一群政治家和管理家着手实现其理想的工作中进行指导的能力。促使他登峰造极、稳居领袖高位的精力出自他的个性。而这种个性又悲剧性地妨碍了他信任那些有着同样理想并能和他一起工作来逐步实现理想的同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未来几代人可能会谴责毛在共产党人统治的第一个四分之一世纪里,没能有效地利用国家的政治安定局面。那个时期,在令人发狂的政治口号喧嚣起来以前,本来可以在斯大林主义模式的基础上做更多的事,建设国民经济。以后的历史学家也许会说,毛在一个很多人并不关切人的尊严的时代过于热心地坚持维护人的尊严——但是,在经济基础建立起来后,它就变得急需了。毛在“大跃进”中对经济做得太多,而在其他时期又大概做得太少了。如果毛能够把类似“文化大革命”和“大跃进”这样两种其中都含有激动人心的积极因素的实验结合起来,如果他能够更好地理解同事并愿意和他们一起共事,中国今天也许处在一种更令人欣慰的境况中。”“一个人不可能完美无缺,对毛这样一位英雄不能过于吹毛求疵。”

一生的评价

  最后,来看一下迪克•威尔逊对于他一生客观的评价:

“研究毛泽东的生平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难度很大的工作。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毛泽东都是20世纪最杰出的历史人物。作为革命家,他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农业大国中成功地领导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大大加快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作为思想家,他以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追求真善美的理论创新勇气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一种符合中国历史要求的思想体系,为落后民族走向社会主义前途开拓了一条崭新的思路;作为军事家,他依据对人民革命战争特殊规律的深刻认识,制定了高超的战略战术原则,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战争奇迹;作为诗人,他留下了一篇篇气势恢弘、才华横溢的千古绝唱;同时,他又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像常人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气质和情感,体验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这一切,构成了毛泽东的历史人格。此其一。毛泽东以其毕生奋斗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和世界的政治格局,在中国现代史半个多世纪风云变幻的进程中,他始终处于时代潮流的中心,中国革命的轨迹同他的个人经历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烙上了他作为领袖人物的不可磨灭的个人印迹。可以说,不懂得毛泽东,就不会真正理解中国现代革命史,反之亦然,要真正理解毛泽东,也必须对中国半个多世纪血与火的艰难历程有一个透彻的理解。此其二。 毛泽东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发展事业,他的功绩无与伦比,但是他在晚年也出现过一些严重失误,尤其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某些重大问题上,他的真知灼见和错误言行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状况。此其三。”

  不过,这本书读起来,主线分的太细,给人一种很拖拉和啰嗦的感觉。

  对于后期,其实也可以用另一种角度去理解,对于已经建立的新中国来说,这是他一生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和成果,这也是他的孩子,在他的眼里,当他看到这个孩子的其他家长所作所为会对这个孩子不利,他肯定会出手制止,竭尽所能的出手制止,并且给出了这个孩子自以为健康的成长方式,好让这个孩子茁壮成长,只是他没有想到,是他的给孩子指定的成长方式错了。他发现自己错误后,孩子已经成长畸形,他选择默默的接受改正,但他做的这些,还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了结实的基础(那段时期建造的重工业以及大国重器)。

  不过还好,这盛世最终如你所愿。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shkx/69755.html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