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社会科学 > 历史 > 大红灯笼高高挂_《大红灯笼高高挂》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大红灯笼高高挂_《大红灯笼高高挂》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来源:历史 时间:2020-04-28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历史】

《大红灯笼高高挂》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巩俐 / 马精武 / 何赛飞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一):红灯高挂,宿命己沉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导演1991年的作品,这部作品在国内外获得很多奖项。影片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比如,在刻画人物上,画面上都是显而易见的,影片是根据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在继承和发扬原著的主旨和风格上,又贯穿了张艺谋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了在‘‘一夫多妻制’’下的封建家庭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算计,暗斗的人生景象及相应的生存原则。
       女主人公颂莲是该影片的核心人物,影片一开始便看见颂莲那张泪眼婆娑的脸,那缓缓滑落的泪与哀伤的神情似乎隐喻那她悲痛的命运,我的心也随之沉了下去,这泪眼奠定了全片哀痛悲伤的基调。
      本来受过教育的她,在陈府这样阴森恐怖、勾心斗角的生存环境当中,为了能有一席之地,颂莲的个性逐渐的的扭曲和变形,而最终导致颂莲和其他太太们一样的悲惨境地,造成她们这些变化的罪魁祸首就是陈家的老规矩,这是一群被规矩束缚的女人,这也是一群牺牲在封建社会制度下的女人。我很庆幸我生活在新时代,能够追求自己的幸福、自由美好,而在影片中这种想法或许是天真的甚至是幻想。在某一个方面来说造成这种悲剧也是由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所影响的。
       整个影片的拍摄环境非常单一,就是陈家的大宅院,但是拍摄环境的单一并没有埋没了这部影片细腻的情感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所以说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成功的影片。
       这部影片之所以成功,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色彩的渲染淋漓尽致,在张艺谋的影片中,色彩无疑是带给了观众最直接最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在这部影片中,红、黑、白三种颜色在影片中被运用的恰当自如。红色,本色是喜庆,大吉大利,而在这里却成了一种束缚一种压迫,因为一旦你穿上了大红色的嫁衣也就注定你要待在陈府一辈子。黑色,最深沉安全的颜色,在这里却上演了世间的悲剧。另外,大宅院里那灰灰的墙,似乎也在预示着一个有生气、没有活力的院子。影片从头至尾也没有发现一个小孩子,孩子代表了希望,有孩子的地方总是充满生机、活力、欢笑,而在陈家大院里没有。所以说,虽然宅院里的日子还是要一天天的过着,但是这里没有幸福,没有欢乐,没有希望,有的只是对人性的压迫,对思想的束缚。夸张一点说,即使是一个神经正常的人待在这里,时间长了,心里也会扭曲变形,环境对人的影响太大了。
       四个太太之间的微妙关系,造就了这部精彩的电影,不得不说这四个人物,张艺谋给刻画的有血有肉。大太太看似老态龙钟,不谙世事,其实她是最清楚地那个人。二太太呢,外表温柔贤淑,但是内心却狡诈、嫉妒,是一个十足的口是心非的人,这种性格注定了在这场无烟无声的战争中,她是占了上风的,而且取得最终胜利。三太太是一个戏子,在当时是一个很出名很红的明星,竟然也沦落到和这些女人“抢饭”,她的心里肯定不满,但是一旦红色嫁衣一穿,宿命已沉,无能为力。她直爽、好胜,表面上看她很有优势,其实她是一个很笨很笨的女人,这种人没有心眼,让人家一眼就能望到底,这种性格也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然而,颂莲却是这些女人中最大的牺牲品,从第一次被锤脚时,被挂灯时,他那表情已经很淡定,没有了希望和盼头,她已经完完全全地向命运低下了她那高昂的头。陷在了婚姻的漩涡里不能自拨。她的假怀孕就是最好的证明,她的欲望太大了,求胜心切想加大成功的步伐,也就忽略了一些致命的东西。她的悲剧是别人造就的,但自己才是真正的元凶。悲剧是自己造成,自己的苦果终有自己品尝。联想到今天,那些贪腐腐败的人,他们的欲望也是太大,乃至最后也失去了理智锒铛入狱,人生在世,知足者常乐,为什么人们的贪念都这么大呢?
      陈家大宅院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点灯,灭灯,封灯。对于颂莲来说无所谓了,她也不明白,在这个院里,人算什么东西?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颂莲最后终于明白了这一切。 最后的结局很悲惨,三太太被逼死,四太太颂莲已疯,五太太对将迎来怎样的命运呢?大红灯笼又要被高高挂起,此情此景即将上演,又要重复另一个悲剧,红灯高挂,宿命己沉。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二):男权夫权对女性的危害

百转千生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年轻的张艺谋有很强的创作欲和充沛的创作激情!影片色彩的应用明暗对立 红色可以是喜庆也可以是血腥!

人物性格鲜明:大太太――认命

二太太――极端 三太太――倔强

頌莲――同化 雁儿――男权主义下的完美产物

影片表达方式直白,沉闷而压抑的氛围中 扭曲、绝望的人性挣扎!所有女性在男权、夫权的压抑下,思想被同化 心理被扭曲!精神生活的缺乏 单调!促使她们统统走向要么争宠 要么认命的道路!

姐姐要是去做了五姨太 生活就如此多娇了!教她们发微博、聊qq、追星、分享朋友圈、打王者荣耀……

“老爷 我们打排位呢!今天就不过去了 您自个儿睡吧”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三):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大红灯笼高高挂,无疑是张艺谋导演艺术的一个巅峰,全片中对于镜头语言修辞的设计和运用,可以是说是国产电影中名列前数,无论是声音,色彩,镜头,或是象征意义的使用,都是让整部片子看下来达到一个雅俗共赏的效果,不管是是对镜头语言了解深透的观众,亦或是普通观众,都能从镜头中看出一种深深的悲凉,感受到对于封建礼教对于人性的摧残。

开头,伴随着全片中多处使用的锣鼓声和一个不间断的低音,冷灰色的色调下,让红色的喜轿和本该喜庆的锣鼓声显得有些萧索之意,仿佛不是红事,而是白事,大红灯笼高高挂七个红色大字配上黑色底幕,全片的基调就此奠定。

初看大太太是一幅面恶的模样,二太太最为面善,三太太则是在刚开始就存心找巩俐麻烦,而到了最后,二太却是菩萨脸蝎子心的那一个,大太自甘沉寂,三太只是在表面上与四太不相好,并没有更深一步的作为。这样的讽刺和荒诞意味也延存到了影片的结尾,新来的五太坐在曾经的颂莲做过的地方,而颂莲已经在庄重的大红灯笼的映射下,精神失常。

庄严肃穆的大院,任何的一个窸窣的声响都会在深深院墙之中回荡,回荡,在空旷的院落中显得无比萧瑟,声音的运用也是本片的一大特点。多次在片中出现的锣鼓声,三太的唱戏声,以及那上灯灭灯的声音,在上灯灭灯的过程中,导演甚至是将每一个灯都给了一个单独的镜头,来刻意强调灯笼的象征意义。三太的几次唱戏,初为一人在庭院中唱戏,后为博老爷欢心而唱戏,而到了影片的结尾,就已经到了死后颂莲从唱机中放出的声音了,其中对于封建礼教的讽刺和荒诞意味,在三太的歌声中,外放到了极致。

对称构图,大俯角,屋檐相连成为一个四方的形状,大红色的灯笼突兀的出现在雾蒙蒙的色调之中,导演的象征意味不言而喻,在红灯笼之下,“人就是鬼,鬼就是人。”、“像猫,像狗,像耗子,就是不像人。”,人的天性在这里受到了极致的压制和摧残。颂莲和大少爷的第一次见面,颂莲对大少爷好感,也是只能强行压下来,之后的一个镜头也可以看出导演对于构图的运用,大远景下,颂莲和大少爷分处房屋的两侧,在无可撼动的建筑的压榨下,成为两个小点,象征着两人的感情没有丝毫的可能。之后的第二次见面,颂莲看着大少爷欲言又止,而大少爷何尝不知道,却是只能离开。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高高院墙,到底有多少层?在这种与世隔绝的环境中,活着全为了一盏灯笼,压抑,禁锢,对身和心的戕害,无以复加。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四):深宫游戏

宏观来讲,大红灯笼高高挂讲的是封建时期的封建婚礼。家父去世后,家里断了经济来源,颂莲被迫从一个女大学生变成一个“商品”,被卖到有钱人家当太太。她没有做过多的反抗,毕竟已经没有了退路。于是成为了宅子的一员,最终被宅子逼成了疯子。

人物:

颂莲

二十二岁的女大学生,自信,独立。被嫁出去的那天她拒绝花轿,因为那样看起来更像商品也感觉禁锢了双腿,于是她独自一人走到了大院(可即便如此,她的双腿还是被日后的大院规则给禁锢,一辈子深宅在大院)。刚到院子里,她用下人燕儿洗衣服的水洗手,没有丝毫的嫌弃和大小姐脾气,待人平等,这和她日后说的“太太就是太太,下人就是下人”产生了强烈对比。她也是一个很冷静的女子,在她翻出燕儿屋里藏的傀儡时她没有二话不说就把燕儿打一顿,而是冷静思考燕儿不会写字发现“真凶”是二姐。她很聪明,她知道如何能在这宅子里过上好日子,所以她假装怀孕,却不料不想让她过好日子的人也一样聪明,拆穿了她的假把式。她很大胆,刚嫁过去时老爷天天去梅珊那她跟老爷甩脸色;老爷和燕儿卿卿我我她跟老爷甩脸色;老爷扔了她的笛子她跟老爷甩脸色,她是整个院子里唯一一个敢给老爷甩脸色的人。

可是宅子的特点却应该是把人训成家猫家狗,叫你向东你就得向东,不然你就不配拥有双腿。所以这个大学生的结局就是上进的思想被毁灭,成了一个疯子。

梅珊

宅子里最鲜明的角色,老爷一句话形容她特别贴切,“不开就闹,开心就唱戏”,她是最内外如一的人。她是宅子里第一胆大的人,唯一一个敢“搞外遇”的太太。她爱恨分明,“我讨厌谁也会剪掉她的耳朵”,她说话毫无顾虑,讨厌就是讨厌,没什么好遮掩的;喜欢也是喜欢,“我告诉你,我现在就去找高医生”。她“艺高人胆大”,曲艺精湛在颂莲新婚之夜把老爷闹过去陪她。她最会疼自己,天天寻乐讨自己开心,不和自己过不去,这也是洒脱。

但是也因为她鲜亮的个性色彩和宅子阴沉氛围的极其不符合,让她落得被捉奸在床吊死“死人屋”的下场。也暗示了宅子对人的禁锢——死也叫你死在宅中。

卓云

宅子里最有意思的角色。对宅子的规则了如指掌,在里面如鱼得水懂得各种技巧明一套暗一套。是宫斗剧情的典范人物。所以她的人生价值很简单,就是在宅子里称后。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宅子的特性,顺规则者娼,所以卓云过得确实挺滋润,但是她的封建和保守也让她苦了自己——陷入深宅的轮回致死。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五):小宅院的大世界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第五代导演张艺谋于1991拍摄,根据苏童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众所周知,导演张艺谋善于运用色彩。《大红灯笼高高挂》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声音以及环境。烘托和表现出那个时代下压迫与黑暗。
     主人公是巩俐饰演的四姨太颂莲,是一位上学的学生,在父亲死后,继母的迫害,被迫嫁入豪门,用来交换财富,像是一种货物的交换。初入豪门,处处受排挤,针对。由纯真学会勾心斗角。由单纯,无知,慢慢转变为心灵的扭曲,摒弃了人性。
    拍摄场景的单一并没有对影片产生局限性,反而成为了影片思想表达的一种延伸,当她嫁入“陈府”生命已成定式,进入时是如此。后世也将如此。是对她们命运的暗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影片中多次出现“规矩”一词,在这个传承多年的大院中,无处不透露着规矩的繁琐与复杂,正是这些规矩,限制和逼迫着这些姨太与丫鬟。“挂灯笼”“锤脚”本应该是大院中幸福的标志,却成了姨太们争权夺利的借口,成了地位的象征。昨日是谁点的灯,今日便是谁点菜,为大院里勾心斗角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由和条件,也为主人公颂莲个性的变形做了铺垫,影片中丫鬟雁儿在自己屋子里点灯,给自己一点都慰藉,满足自己想当姨太太的梦。被颂莲戳破后,按照规矩罚跪。病重。去世。雁儿的死亡成了颂莲心口的一把刀。加速了颂莲心理的变化。
     主人公颂莲过二十岁生日时与大少爷的交谈表现出颂莲感情上的敏感。说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话和事,思维跨度很大,而当大少爷起身要走时,又苦苦挽留,,表现出对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但又害怕失去。而她喝醉后无意或是有意的告诉了二姨太三姨太与高医生有私情,此事导致了三姨太被捉奸,而后吊死在死人楼。而颂莲是告密者,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她都认为二姨太的死是因为自己,自己内心的谴责与愧疚,以及她对大少爷的感情和对自己命运的猜测,成为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后便精神失常,疯傻掉了。
     环境,火红的灯笼本应该是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在这大院里成为了权利的争夺,地位的象征,大院的高墙本是财富的象征。富贵的标志,却成为了制约的框架与囚笼,压制着人们的行为和思维,限制着人们的思想,而灯笼鱼高强, 灯笼与高墙所形成的视觉冲击,给观影者一种心灵的震撼,引人深思。
     处事方式。在陈府这样一个阴森恐怖,勾心斗角的环境中,为了生存,为了有一席之地,放弃原则。摒弃自我,心理不断的变形,扭曲。影片中提到二姨太与三姨太差不多时间怀孕,而二姨太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给三姨太下堕胎药,此事借三姨太的嘴说出,更表现出三姨太的无奈与不甘,突出二姨太为人圆滑阴险,心狠手辣,在颂莲初入陈府时极力的拉拢,示好,后来经过雁儿之事后,颂莲有了防备,她便原形毕露,对所有人都是一副笑脸,博取别人好感,表现出她处事圆滑阴险,心机深重,因为老爷在她屋里睡时说剪去长发会显得年轻,便去找颂莲剪发。为了炫耀,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而五姨太的到来,表明这并不是一种结束,整部影片中并没有春天。正是这没有春天的地方,黑暗也不会停止,而那没有露面的老爷也不会消失。问问自己。我们不就是在现实世界中不断的争宠的姨太太么?为了那所谓的“老爷”勾心斗角,抛弃原则,放弃自我,没有了纯真与自然。变得圆滑世故。主人公颂莲曾说过:“在这个院子里,人算什么东西,像狗,像猫,像耗子,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不是我们自己吗,警醒世人,引人深思。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六):封建制度:黑暗社会中的噬魂者

层层砖瓦堆砌的深宅院落不仅是久居于此人们心灵的寄托,更是世代文化的传承,而在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宅院不仅是禁锢人们身体的牢笼,更是旧时封建社会中掌控人们思想的枷锁,张艺谋的这部电影成功之处便在于将小型事物作为载体映射出整个社会的完整制度。
    影片的开头便直接切入主题,特写镜头下女主人公颂莲无奈的对白好不拖沓给受众展现了主要内容,全篇以鲜红色灯笼为主线,以暗红色为基调。凝重的红色不仅充满了导演对当时社会的讽刺与抨击,更给受众以最直接的心里感受。鲜红色的灯笼与阴冷的冷色系宅院形成鲜明对比,隐喻着宗法夫权对人的压抑与吞噬,象征着人在这种强大的社会背景下无声的呐喊与不甘的屈服。当鲜活的肉体被压制成为死魂灵,封建制度就是最强大的隐形工具,他变成了黑暗社会中的噬魂者,影片中所出现的人物便代表了当时社会中真实存在的各种恶俗,不论是封建夫权女性,还是重男轻女与主贵奴贱,导演都利用一句简单明了的台词将尖锐的社会矛盾侧面展现。陈府便如同一个小型的封建社会,而府中人物都为其社会群体代表人物的映射,用人物代表恶俗,这不仅是导演的高超之处,更是对封建制度的最直接抨击。府中每一个人都被所谓规律所束缚,被制度所囚禁在封建思想的牢笼中,看似人前显贵,但他们的一生都极其可悲。府中从未露脸的老爷作为院中最高权利统领,他掌控着府中所有人的人生,正如封建制度的魔爪般将人束缚捆绑,影片多用全景与特写镜头拍摄灯笼,借鲜红色灯笼进行暗喻,不仅是情欲的象征,更是对封建时期女性夫权至上思想的讽刺。富贵大院中本该散发出喜庆气息的灯笼却变得阴森可怖,院中高贵的人们却如同蝼蚁般渺小,导演对声音的运用更让影片上升了一个高度。利用锤脚的声音做背景音乐侧面展现出夫权至上如同魔咒般蛊惑人心,尖锐刺耳的声音与暗红色画面基调相融合,给受众带来烦躁的压抑感,使受众更直观的体会剧中人物的心理感受。点灯是为了看清人的面庞,但却令人的一生逐步走向黑暗。从开始的不从反抗到后来沦落为黑暗制度杀人的帮凶,没有了信仰的颂莲失去生存下去的信念,直到最后在黑暗中觉醒却再也无法回到当初最纯真的自己,这无疑不体现电影的悲剧色彩。
      人性的攀权显贵促使了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所谓抗争到最后也变成了助纣为虐,剧尾新姨太的出现更令人绝望。命运的轮回无法改变悲剧的发生封建制度对人的践踏让人的灵魂无处安放?当人变成了制度的傀儡,黑暗的社会更变得毫无生机。张艺谋的这部电影直接揭露了旧社会的封建恶俗,将其化作洪水猛兽贯穿全篇,既令人感同身受,又让受众对其深思并理解导演的最终创作目的。张艺谋对封建秩序与文化的传达与抨击,令这部影片成为电影创作史上的一部不朽经典。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七):封建为刀俎,女人为鱼肉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而来,全片由张艺谋执导,巩俐曹翠芬和赛飞等人主演,本片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颂莲在封建大家庭中力求生存的故事。其中,她与大少爷飞蒲的暗生情愫是她人生中唯一的希望所在,但这段爱情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也只能作为秘密埋藏在两人的心底,最终变成亦真亦幻的梦。
颂莲作为这部电影的女主角,她的情感和性情性格上的变化,串联起了整部影片情节的跌宕,一开始,她被命运所迫,嫁入陈家当四姨太,虽然她表面上并没有什么过激举动,但她故意错过了接亲队伍,执意自己拿着重重的行李箱步行几十里路去陈家,满头都是淋漓的大汗,却依然骄傲坚持。一方面她是在通过劳累解压,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另一方面,她也是在向她即将嫁入的这个陈家和她的继母示威,虽然她答应嫁人了,但她嫁的心不甘情不愿。颂莲虽然冷静沉着有勇有谋,但当面对那么多冲击而来的压力时,有人说颂莲变了,她变坏了,而我认为虽然她的确有所变化,但这都是环境所迫,而颂莲最开始的性格转折点是在哪里呢?一切其实都要从三太太找她打的那场麻将说起。其实她一直都没有真的想要和各房太太去争去抢,心中始终像她的名字一样“颂莲”,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那份高洁,还是会每天化素净的妆、穿素白的衣裙。可是在弯腰捡麻将的那一刻,她发现了梅珊与高医生的私情,她震惊了,她心中那点小情怀都被这个引子给勾了出来,甚至可以说那时的她对梅珊是嫉妒的,凭什么她既可以得到老爷的垂怜,还可以有属于自己的感情?她不知道梅珊这满屋子的脸谱、戏服是在祭奠着怎样的过去,可她知道梅珊这是在独木桥上跑马,跑的准了到达彼岸,脚下一滑便掉下深渊。可她还是不甘心啊,于是她改变,她也要活得让人嫉妒,她开始穿大红色的衣服,开始耍性子,老爷宠幸时任性地让人把饭菜端到屋里吃,颂莲终于变了,她成功的从女大学生颂莲变成了陈家四姨太太。“假怀孕”暴露后,为了报复雁儿对二太太的告密,颂莲将雁儿私自挂灯笼的事大白于陈府,阴差阳错间雁儿却死了,大家对颂莲的责怪和颂莲自己的自责让她难以安稳,但在我看来,颂莲做的并没有错,大家都要守规矩,颂莲要守,雁儿也要守,只是执行者是谁的问题。更何况,大太太已经给雁儿留了余地,是雁儿自己不肯放过自己,非要坚持那不知从何而来的尊严。她想不到的是疼爱他的姥爷对此事只是说“快送医院,用最好的药,别让别人说咱家亏待了下人”,我不禁有些同情雁儿了,出身卑微就注定她将鄙贱一辈子,错不在她,在那个时代。让我们再说回颂莲,其实观者都明白颂莲只是个表面杀手,如果没有二太太的推波助澜,如果没有老爷给她一次次希望,如果没有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只凭颂莲一人是无法造成雁儿的死的。颂莲是在为整个社会背黑锅。在影片的最后,颂莲终于疯了,我们不知道她是真被逼疯了,还是装疯卖傻,但被封了灯的她唯有如此才能在陈家大院儿里继续生存。
    陈老爷在本片自始至终都没有露过正脸,他代表的是封建社会中拥有特权的大家长形象,甚至可以说他的模样和姓氏都不重要,因为这样的人是贯穿整个封建制度中的,他们的眼里没有人权和自尊,只有自己的需求。在本片中,虽然陈老爷对颂莲或者其他姨太太说话的语气大多都是被温柔近人的,但在这温柔的背后,更多的是冷漠和虚假,他对妻妾就像对待玩物一样逢场作戏、追求肉欲。在那个男女不平等的时代,不光陈老爷对女人的态度如此,就连女人自己对自己的认知都是卑微的,诸如三太太的口中女孩就是“小贱货”一样,男尊女卑思想深入人心,而这也被陈老爷封闭大院中让人不能抵抗的统治者提供了理所当然的条件。在颂莲到陈家的第十天,管家陈百顺让颂莲到门口去听招呼,这时的颂莲还没有完全适应大院里的生活,她说“为什么非要到门口去呢?”也许的确是因为这是老规矩,但在我看来,更大的原因在于陈老爷个人,他享受妻妾成群的感觉,并渴望她们因为他而争风吃醋,他希望将姨太太们之间的尔虞我诈尽收眼底,可以说陈老爷就是一个变态的软杀手,慢慢侵蚀着这大院里的一切,直至完全变质。陈老爷在片中的出现是烘托点缀也是必不可少,正因有他才更加突出了颂莲悲惨命运的无法逃脱的哀伤,封建礼教的束缚才有了具体的实施者和承担者。像颂莲这样受过思想教育的“新女性”生活在陈家大院里,最终也同其他女人一样一辈子难离桎梏,这些“祖上传下来的规矩”把所有人都封闭在了高墙中,最后也只剩下陈老爷这样的人得以快活。陈老爷和他的陈家大院就是封建制度留给社会最难以去除的污垢。
    这是一个发生在上世纪初的故事,我想也只有那时才会封建得如此张扬又晦涩,偶尔抵抗,从不体谅。人们心中的是非也不再是是非,本事也不再是本事。所有因果都由人定义,所有烦恼都因人而起,而规矩则是永恒的命题。或许疯的根本就不是颂莲,而是那个社会。大院里,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不知是谁家又娶了新姨太太,明明发生的是单曲循环的“新故事”那群疯子们却还总是津津有味、乐在其中,果真是“疯子”。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八):《大红灯笼高高挂》与《妻妾成群》:封建吃人的礼教

《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以旧中国特有的封建家庭模式作为小说的框架。一个男人娶了四个女人做太太,但作者关心的不是一个男人如何在四个女人中周旋,而是关心四个女人怎么把她们一齐拴在一个男人的脖子上,并且像一颗濒临枯萎的藤蔓在稀薄的空气中相互绞杀而争得那么一点点空气。
苏童的笔调有着江南烟雨的细腻与潮湿,作者如旁观者一般不带感情色彩地描述着故事,读罢却有种难以言说的疼痛感。所以有人说啊,读完苏童的小说要走到外面去晒晒太阳。
小说开篇如下:
       四太太宋莲被抬进陈家花园的时候是十九岁,她是傍晚时分由四个乡下轿夫抬进花园西侧后门的。仆人们正在井边洗旧毛线,看见那顶轿子悄悄地从月亮门里挤进来,下来一个白衣黑裙的女学生。仆人们以为是在北平读书的大小姐回家了,迎上去一看不是,是个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女学生。那一年颂莲留着齐耳的短发,用一条天蓝色的绸带箍住,她的脸是圆圆的,不施粉黛,但显得有点苍白。颂莲钻出轿子,站在草地上茫然环顾,黑裙下面横着一只藤条箱子。在秋日的阳光下颂莲的身影单薄纤细,散发出纸人一样呆板的气息。她抬起胳膊擦着脸上的汗,仆人们注意到她擦汗不是用手帕而是用衣袖,这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文字仿佛有神奇的魔力,一把就将人吸入了那幽深冷寂的大院。小说主要塑造了四个女人,人物形象刻画饱满,形象生动地再现封建大家庭中人性的泯灭。
       颂莲是个大学读了半年因家道中落而辍学的女学生,与五四时期大多数“新青年”不同的是,颂莲却走进了“旧家庭”,为了钱财自甘嫁作老爷小妾。初入大院的颂莲还带着女学生的青涩,自命清高的她不屑于大院里的龃龉。可深陷其中的她又怎能不都被这大染缸一般的院子染得乌漆嘛黑,她开始像其他太太一样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看着颂莲心理一步步开始扭曲变形,最终被封建礼教吞噬了人性。
      大太太毓如是个佛堂里捻着佛珠诵经的老女人,她的出现时时提醒着你那不可改变的大院规则,增添了许多沉重迂腐的气息。
      二太太卓云是个八面玲珑宛如王熙凤一般的人物,可她笑里藏刀,嘴上说着漂亮话,背后却暗戳戳给人一刀,猝不及防置人于死地。
二太太卓云是个八面玲珑宛如王熙凤一般的人物,可她笑里藏刀,嘴上说着漂亮话,背后却暗戳戳给人一刀,猝不及防置人于死地。
《大红灯笼高高挂》加入了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红灯笼,通过点灯、灭灯、封灯,将陈府的规矩以及具有统治权的性欲清清楚楚的呈现在你的眼前,不可抗拒。违抗者只有死路一条。
张艺谋善用颜色,影片中的红色并非传统上的正红色,而是添了几分橘色调,让人感到冷清、压抑。
“你一直在提钱,那就嫁个有钱人吧。”嫁有钱人可是当小老婆。”“当小老婆就当小老婆,女人不就这回事嘛!”
电影的开头,颂莲出场,寥寥几句台词,就暗示出其悲剧的下场。不得不赞叹,年轻时的巩俐演技真是无出其右了。
“点灯、灭灯、封灯,在这院子里,人像个什么东西。像狗、像猫、像耗子,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
电影结尾定格在疯了的颂莲在院子里来来回回的走,这闭合的院子和疯了的人分明就是个“囚”字啊!
跟朋友谈到这部作品,他说,“几个女人为了争宠,勾心斗角,使出了各种阴险毒辣的招数,这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她们的斗争对象却是错误的,她们也不去想想这一切是谁加给她们的?换做成我,就拿刀把老爷给剁了。对老爷才是最根本的反抗,她们把精力用于内耗了。我觉得这才是封建礼教最狠毒的地方。”我听后哈哈一笑,他的话语固然有着孩子气的一面,我却不得不承认那影片中从未出现过正脸的老爷才是封建礼教的象征。可是,这成群的妻妾会有勇气去反抗维系她们生活的老爷吗?答案是否定的。想到这,不禁让人悲从中来。
电影与小说是两种不同的表现艺术,电影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色彩、音乐和情节冲突将观众笼络其中。直观而毫无保留的呈现出导演想要传递的剧情,这可以说是电影的优点,又可以说是个缺点。因为太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迅速变化的情节实在难以给观众留以想象空间。
小说则不然,小说没有色彩、没有背景音乐、没有固化的演员,留给读者的只是无限的想象空间。但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你可以是颂莲,你可以是梅珊,当然你也可以是围观这场悲剧的局外人。翻开书页,你便陷入了这场闹剧中,经历着不一样的人生。
所以啊,每当捧起一本书时,我总是无比感激读书这件幸事,毕竟人生何其短暂,而我只有一个人生,终其一生也走不完世间所有的道路。可是我还有书啊,在书里我早已历经了千百个人生,走过了千万条道路。亦如好友所言,“浮生哪得长无事,愿读人间未读书”。以书会友,岂不乐哉!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九):老爷的无近景与封建吃人

本片我认为最高超的地方,即是将老爷这个人物用非常特殊的手段化作了一个符号。据我的记忆,导演似乎没有给老爷哪怕是一个近景镜头,以至于我看完后根本想不起来老爷究竟长什么样,唯一的印象就是长马褂和背头(?)。为什么说这点处理的非常厉害,因为这样做就不会让观众对某个角色的位置产生“固定印象”。观众从始至终对老爷的形象都是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使我们很难将整个事件与某特定的人联系起来,老爷这个角色便可以勾起人们内心对于他的“想象”。这样电影中人物由演员出演,目的不仅再局限于让观众可以“目睹”到,更可以出神入化地引导观众将自己对于封建时期“老爷”们的定义反向赋予在影片中的老爷身上。不给人物近景,观众看不清人物,自行脑补,脑补的不仅是形象,且顺带会脑补出其他东西。这些东西不是影片会给观众展示的,而是观众先前自己学习或听说的内容。人物的出现不再是某类“人物”的代表,而可以成为一种概念的集合。文学上这种手法叫留白,影视里我还真不清楚叫什么,要不叫“留人”?

剩下靠我浅薄的知识和国产片阅片量便不大肆解读了,就说说传达的思想意义,《大红灯笼高高挂》对于封建礼教吃人的展现完全可以列为研究中国历史的第一课。高中哪怕是文科,老师对于这些内容也只是说会禁锢人们的思想,具体则未过于详细地说明,以前我只理解为是思想狭义导致的思考丧失。但看过本片,我才发现原来即便是思想进步的人,若是单枪匹马在这封建社会中行走,也会像掉进了染缸里一样被迅速漂黑。巩俐饰演的四太太本是念过半年大学的才女,要知道在当时的文盲率(看起来像是民国,但也可以是任何时代),这样的女性思想能落后?之所以会嫁给地主,一是因为家里缺钱,二可能是因为没有了血亲的家里待不下去了(皆根据影片信息推测)。但进了府上,围在大宅四周的高墙和凸出来的屋檐,便迅速为四太太的眼睛蒙上了黑布,沦落进了争风吃醋,与太太们间尔虞我诈的怪圈。即便一开始会不在意,但别人在以啊。一旦被压久了,便会产生反抗的想法,而一旦对这种事情反抗,便很难再出来。脑子里想的不再是书与自由,而变成了点灯和锤脚。你的对手便决定了你的高度,与傻逼斗则说明你也是傻逼。四太太就是这么陷落的,纵使读过再多的书,行过再多的路,也逃不过这句话。更何况能活动的区域就这一亩三分地,没了世界,你的限度便只有这样了。

为一切活在封建年代的人女性默哀。

  《大红灯笼高高挂》影评(十):旧时代的女学生

看完这部影片有一段时间了,但是总是觉得自己好像感受到的不够。
  巩俐很会挑电影,她拍得每一部都相当耐人寻味。
  
  ——颂莲
  在经历了点灯、锤脚、上床、点菜的循环,颂莲尝到了甜头,于是如同患上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开始离不开这套东西。
  听到别的屋里传来锤脚的声音,她紧闭双眼,浑身颤抖,宛若高潮。
  颂莲和陈老爷的夫妻生活是一场性交易,颂莲出卖肉体,同时又获得快感。
  这种事情在当时并不罕见,颂莲的特殊之处在于她是是一个女学生。
  民国文学家笔下对女学生有很多描写。
  巴金眼里的女学生剪短发,英姿飒爽。冰心的女学生更是高洁,这不是褒奖,反之我不喜欢冰心手下那种矫揉造作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女学生。张爱玲的女学生没有学生味,做的都是社会女子做的事情,只是上过学而已。
  但是事实上那个年代人们还是对女学生有憧憬的,我不记得那本书里提到过,一个童养媳在生下大胖小子之后,抱着儿子使劲亲了一口,看着路过的女学生,于是高兴地对儿子说“以后你也娶个女学生!”
  然而,以上的女学生更多都是城里人,家中大多也不事生产,他们想得是自由和旧家庭的矛盾。但颂莲不是,她的确读过书,却也只是仰仗父亲的宠爱,自己本无求知的愿望;或者就像《泰坦尼克号》里的Rose一样,读书只为接触富家子弟。总而言之,父亲去了,继母苛刻,颂莲性格软弱,便随波逐流。
  有人争执颂莲性格坚强。
  但她确确实实是个软弱的人,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一旦尝到了甜头,就忘记了自己是谁。
  没有人逼她做什么,她若是坚持也不会走到最后这一步。
  大红灯笼高高挂似乎告诉我们在深宅大院中一个新时代女性的悲惨转变,可是事实却是一个封建女子的必然命运。
  颂莲从来没有改变过,她就是这样的人,她这种人在那个残酷的年代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必然会拥有悲惨结局。
  第一次卓云问颂莲她怎么不读书,她回答,“父亲过世了,供不起了。”
  后来高医生也问她,她答道,“读书有什么用?”
  我们可以把两句话一起看,其实意思是一样的。父亲过世供不起和读书无用并不矛盾,可能父亲在世时颂莲也觉得读书无用,只不过觉得饿做女学生是件体面事儿所以愿意读书。——颂莲的确以读过书自恃高人一等。
  综上我可以大胆猜测颂莲的两个可能性:一、读书只是为了装逼,本身并无求知欲。二、真的很想读书但是生活困窘。
  
  虽然我啰嗦讨论了几段读书问题,但是在陈家的院子里知识完全无用武之地。这是个表面上女人的战场,本质却是封建大家长的屠宰地。
  颂莲是否读过书除了招人嫌之外并没有任何用处。老爷喜欢她更多的因为是年轻的肉体。
  
  有时候观众总带着一种主人公必然打破旧体制平衡的价值观去理解影片,我恰恰认为颂莲的出现完全没有破坏陈家的体制。虽然死了梅珊,但是这是她的必然结果,就算当初嫁进来的不是颂莲是别人,梅珊一旦被发现最后也就是这样。
  所以颂莲什么都没有改变。
  她只是跳进了这个迷宫,然后没有找到出路,一头撞死了而已。
  撞死的人,又何止她一个?
  ——老爷
  陈老爷从头到尾没有露过脸,但是他却是这场博弈真正的控制者。
  首先,老爷所在的陈家长久地塑造了一个古老的束缚女人的规则,陈家所有的女人都要根据这一方式生存。陈老爷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他自然懂得其中厉害。
  不论影视还是文学作品,男人在里面扮演的总是看似可有可无实际上却最可怕的角色。女人总是高调入场,最后结果各异;而男人们一开始温言细语,存在感低微,看似总被女人的一言两语操控,但是到了谢幕时候,却只看到他们还在台上。
  玩的就是温水煮青蛙。
  陈老爷的温柔和宠溺让颂莲觉得自己在陈家的地位牢不可摧,所以她开始得意忘形,她以为不论什么事撒撒娇就可以过去,虽然陈老爷在大多数时候的确符合颂莲的预期,但观众可以清晰感受到那是一种宛如主人对待宠物的放纵。
 一旦越过了线,那就不一样了。
  陈老爷烧笛子的时候,颂莲倏地清醒,意识到这个家到底谁做主,她到底又是个什么地位。
  陈老爷烧笛子,他不事先问颂莲,而是烧了之后再提,这说明在他眼里颂莲只是他的所有物而已,并没有平等和人权可言。
  同时,笛子在影片中很有寓意,可以理解为颂莲和大少爷的心意相通,也可以阐释为颂莲对自由的向往,或者意为颂莲对父亲对过去的留恋。三种解释无论老爷想到的是哪一种,都是他没有办法容忍的。
  烧掉了笛子,就是了结颂莲的心思,他会担心颂莲恨他吗?他根本不在乎颂莲的爱,颂莲的存在与否对他而言实际上并不重要。不仅是颂莲一人,整个陈家的女人陈老爷而言都不重要,他甚至不是贪恋美色的人,进来一个有一个姨太太和女人们现在买进一件又一件新衣服一样,见不得多么喜欢,只不过换季就要进新而已。
  
  过去我总是迷惑,那些个男主角在深宅大院的争斗中长大,自然对其中曲折心目了然,又为何在妻妾争斗中总是被欺骗迷惑?后来我明白不论什么作品,我们的视角总是停留在女人身上,假如主人公是男人,就会发现其实自始至终他的利益没有丝毫损失,女人们斗来斗去爱的还是他一个,谁也不会想着伤害他,他的确看起来偏爱其中一个,但又总是对其中阴险狡诈装作不知。假定男主角不是弱智,那他必然是听之任之,为何如此?其实他本质上还是不在乎的成分居多。
  陈老爷就是深谙游戏规则,陈家的那套他早就看透了,但他的乐趣就是看着那些女人在里面挣扎,他唯一的任务就是时不时把空缺填上。
  
  我真是胡言乱语。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shkx/71435.html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