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社会科学 > 历史 > 尊严殖民地的历史真相_《尊严殖民地》经典观后感集

尊严殖民地的历史真相_《尊严殖民地》经典观后感集

来源:历史 时间:2020-05-01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历史】

《尊严殖民地》经典观后感集

  《尊严殖民地》是一部由佛罗瑞·加仑伯格执导,艾玛·沃森 / 丹尼尔·布鲁尔 / 迈克尔·恩奎斯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尊严殖民地》观后感(一):你的眼睛藏着很多很多让人想深入挖掘的故事

开篇飞机lena身穿黄色制服,跟机组成员们离开,跟pauls久别重逢,不期而遇的惊喜,温暖缠绵的激情戏。摄影师很善于捕捉emma wason的眼睛,她的眼睛充满对生活的满足。
接着画风突变,随即被捕入狱,pauls遭受点击,lena随即自愿进入那个泯灭人性的地方。一个国家内部居然可以这么黑暗,各个政府势力相互联结,就像下水道散发着浑浊腐烂的恶臭。人生活在那个地方,完全被剥夺了自由和尊严,像一颗螺丝钉,只能在机械转动的时候随着机械一起转动。在那里,爱情会被杀死、恋爱是污浊、对婚姻的向往会被当成龌龊肮脏的灵魂,被一群没有灵魂的驱壳用巴掌掴死。lena湛蓝色的眼睛写满了悲伤、后悔和对眼前的一切的不可置信,你会被她眼神里透露出的聪明和智慧吸引。
在男女混合游行的过程中,lena和pauls第一次重逢,他们牵着手站在人群中的那一刻,是lena来到殖民地这么久以来绽放的第一抹微笑。电影中每一个逃跑即将被抓住的情节,都来得合乎情理,让人紧张到抓心。但是也有不合理的成分,pauls作为一个傻子,可以自由的来到每一个地方,却丝毫不会被人发现。最不合理的就是他来到地下通道,看到曾经被点击的地方,拿起椅子砸坏了设备,却没有被惩罚。多次出入下水道,却没人发现,让故事发展的太过顺利。
最后的登机的时候,也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也是电影中才有可能发生的情节,机长愿意为lena的请求而开飞机。不过最起码,结局还是美好的,电影都是如此,不是吗?

  《尊严殖民地》观后感(二):揭开伤疤或许能让伤口更快愈合

影片讲述冷战期间在智利存在这样一个独立小型的独裁区域,叫做尊严殖民地。在那里,男人、女人、孩子是被分开管理的,他们不需要思考只需要干活(很像红色高棉)。殖民地的独裁者自诩是上帝(突然想到我们的red god 哈哈哈)……
尊严殖民地跟德国的关系是这样的,独裁者是纳粹余孽,当年战败跑去智利,成立了这样一个组织(艾希曼在阿根廷被抓,所以很多纳粹当时逃去南美,希望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当时知名的德国企业譬如奔驰还支持这些人)。
片子开始是男主支持智利社会主义党派的一名候选人为其宣传,后来该候选人失败遭到对手对其支持者的清洗,因此男主被抓,遭严刑拷打后装疯,被丢进殖民地,女主为了找男主也进去这里。
男女主角后来逃出来去德国驻智利大使馆寻求庇护,很不幸的是他们被德国大使卖了,大使通风报信给殖民地的独裁者(现场观众提问,导演说这事儿是真的,因此今年德国外务部门专门组织德国的外交人员观看这部片)。
结局是他们逃出去并登上了汉莎航空的飞机,当时地面控制台受政府(独裁者)指示取消飞行指令,机长毅然决然启动飞机飞走了。
据说当时尊严殖民地的情况被公开后也没什么用,因为德国、美国和正常的智利政府都跟殖民地的独裁者有关联。
现场观众问德国有没有电影审查部门?导演说没有,总统还亲自和他一起带着这部片去智利放映,希望反思德国当时犯下的过错。
对,突然想起来影片开始有丹尼尔的裸照,组织你那么纯洁怎么不给这个画面也打上马赛克呢?
德国人每年都在反思他们的历史,想到我们官方对待历史的态度跟电影创作处境,不由得一声唏嘘。

  《尊严殖民地》观后感(三):集中营的片段让我想起来了“传销”

从孩童时代就开始精神绑架在集中营中,所谓的信仰实则坦桑就是那个上帝。
       让我想起来了本人经历过两次传销窝点洗脑的过程,金字塔的带头者最清楚跟随者需要的是什么,人的欲望是最可怕的,一套庞大的周密的洗脑程序无缝可查。跟随者永远不能违背上级的命令,电影中的他们的口号是“上帝保佑”,真实传销的口号是在晚上喊”开拓者们,早上好“,造成的后果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比比皆是...
        他们永远相信带头者可以为他们带来什么,创造什么,实际那里就是一个无底洞,颜面、事业全无,忍受着面对亲情、友情谎言的折磨是真正的围墙,即使想逃也不敢面对。LZ没有留在那里唯一的信念就是:在中国,我永远不相信跟国家优惠致富的政策,老百姓是第一受惠群体,所以我根本不相信。我没有被洗脑。
  
跳出传销看电影,女主的勇气令人敬畏,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真爱“吧,扪心自问,如果发生在现在,我可能没有她的勇气,(不过她真的迷人 哈哈)
男主诠释一个组织的推动者很到位,这也是男人应有的魅力。
我想说说于瑟尔,虽然9岁就进入集中营,但依然有着自己的思想。其实我的传销朋友心里也知道他们被骗了,之后我也有跟他们做过交谈,现在还有谁傻的? 但他们永远还是要将自己掩饰下去,哎
为他们惋惜,从他们口中的话是中国从事那个行业有大概1000W人,多么庞大的数字,年纪轻轻。

  《尊严殖民地》观后感(四):如果你也有机会逃,你有胆量逃吗?

好片子,看完心情沉重。男主被自己的冒险和革命精神害的进入Colonia Digity并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遭受惨无人道的审讯折磨。但是在秘密监狱里,也正是因为他的冒险精神,他发现了地下通道,并和女主逃狱成功。其实,电影演到男主爬到地下秘密通道探查时,真的是为他捏一把汗,因为那条幽深复杂的秘密通道即代表阴森的未知和恐怖。感觉男主随时可能被发现并吃枪子。但是也正是他强烈的求生欲和冒险精神让他最终找到唯一的一线希望---出口。或许监狱里一些其他人,并没有完全被精神控制的那些人,也想逃狱,但是他们却因为保守和不愿意冒险最终被折磨囚禁一生。比如,1,在发现地下通道时,他们会想:万一下去是dead end,那就是死路一条;2,即使地下通道可以通往监狱外面,万一好不容易爬出地下通道,爬出井盖就发现坏人在外面等着你的,game over ;3,退一步想,即使逃出来了,但是反政府军的势力那么大,肯定逃不了多远就被抓了……种种这种可能性的猜测,使他们不敢walk out of the line any further ,only to stay fast to horror and terror .

  《尊严殖民地》观后感(五):现实生活总是给我们更多的冲击

    原来觉得是我的记性变得不好了,看过的很多电影、电视剧过后就会忘了主演在剧中的名字,剧中出现重要的地名等……但是这一部剧给了我很大的冲击,电影中的情节一直不断重复在脑海,他们的名字、样貌、表情都那么深刻。
    我想大家一开始应该都是冲着艾玛去的吧?开头比较平淡,中间也还好,但是越往后越抓人,让人忍不住不自觉的紧张了起来,跟着剧情担心莉娜的会不会走的是一条不归路,丹尼尔会不会被发现。起初莉娜只是喜欢丹尼尔,欣赏他,想要帮助他。随着莉娜自己的亲身经历,她明白了受害者是多么的无助,罪恶的统治者是多么的无情,在有能力的时候,她勇敢的承担起了揭露这些事的责任,和丹尼尔有了同样的目标。
    真实的故事往往最能打动人,原来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世界,原来曾经的他们有这样悲惨的遭遇,或者我们的城市也在发生同样的事情,或者我们对生活的漠视正把我们拉进另一个封闭、无情的世界。我一直觉得我什么都不怕,看完这部电影心里的那种害怕的感觉一直不能消散。我假装很坚强,不在乎很多事情,努力让自己变得独立些,其实我是胆小的,躲在自己安全的小圈子里,臆想着那些美好的没有发生的事情。但当我面对社会的不公,工作的愤慨,朋友的不解,我的选择都是逃避,自我安慰。
    看到真实事情的那一面总是让我们恐惧,但是只有我们真正正事,去面对的时候的时候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只是想记录下这时候的想法,谢谢!

  《尊严殖民地》观后感(六):Colonia无处可逃

运用福柯的“权力-知识-身体”的概念工具,大概可以诠释一下这部片子里集中呈现的权力对知识作用在身体上的“真理意志”。影片中不断展示了有形和无形规矩的生产与消灭。福柯的权力观是一种生成性的权力认识,生产出知识,限制人对自己与自然关系的理解;生产出身体,使之在监狱、工厂中被改造得更具生产性;是通过话语制造内化为一种身体性的行为方式,通过知识控制达到对人的身体和思想的双重控制。福柯的系谱学研究让我们有机会辨认那些一直存在却被刻意忽视的真实,重新审视被多重因素建构出的历史,惊诧于那些特定历史时期的话语是如何被权力-知识关系在主体上生产并传播的。分析权力,无非是解释某一特定历史主体产生的历史。以理性为耻、屈从于集权话语的奴性主体在独裁文化的温床下变成常识,并具有一定“真理性”,这仅仅是开始,将主体身体作为媒介,不断把制造它的话语传播出去并将这种主体身份扩散到整个社会。这个场域的权力中心是神父保罗,保罗成为观念的上帝,他的声音与命令经由广播渗透至场域里每一个角落,不服从的结果就是惩罚,接受身体的摧残和公开表演性的辱骂和厮打,福柯笔下的“规训权力”解释了这样一种在影片中默认的观点:主体不仅是一种知识形式,也是权力的建构,通过一整套技术、方法、设施、描述,对身体和灵魂进行改造,最后达到自我规训的目的。在封闭的规训场域内,保罗假以爱的名义做该做的事,以宗教慈善为号召,实则通过纪律训练和微观管理进行严格的思想控制,同时配合独裁的智利总统皮诺切特研发武器和毒气。渣男! 当于塞尔费尽千辛万苦逃脱了尊严殖民地,却在踏进自由世界的第一步时丢了性命,到底所谓的“自由世界”是何地?也许根本就是通往下一个不自由的集权世界,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产物,哪里能真正逃得出。这一笔够辛辣。尊严殖民地其实就是被集权社会造就的缩影,若想戳破这层假象,就必须依靠未曾受到侵淫的外来他者。但这是多么的艰辛,要平复这样的历史断层。杉本博司在回忆小时候第一次去电影院时说:“看电影和做梦这两件事有个相似之处,就是都会在观看中丧失自己,我们的意识被卷入,甚至因此汗流浃背。” 这里要专门说一点的是,影片对男权视角的颠覆。Lena将男友全裸系围裙的背影偷拍下来,并在照片上写上“My Man”,这一幕有意在翻转性别观看位置。好莱坞电影中不应该只充斥着男性对女性的凝视,由于Emma Watson近期频为女权运动奔走,这个形象倒是像为她量身定做。男友成为了满足她视觉愉悦的被凝视对象。之前二人在调情一段,Lena曾说过:如果我发现你金屋藏娇,就阉了你。 (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我为什么要看这样的片子。。。为了民族的复兴)

  《尊严殖民地》观后感(七):。

一直都比较喜欢看这种真实案例改编的电影,一部电影连续看了三天才看完,每看一个场景其实都很震惊,从刚开始男女主角的幸福生活到后来进去集中营的压抑痛苦,撇开别的不谈,女主的勇气真的就让人震撼,只身一人去到那么危险的地方,为了见到男主将自己处于危险境地,集中营里体现出的被奴役,习惯其实令人很害怕,在这里不谈宗教,我们谈谈那段历史,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何其幸运,能够远离战火安静生活,而我们也只能通过这些改编的电影去了解那一段真实而又令人无法想象的历史现实,每次看这样的电影其实都会庆幸自己其实已经很幸运,能够生活在一个不用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生命安全的地方。讲真,电影的最后反转真的很激动人心,连德国大使馆都与集中营同流合污,不难想象当时有多么黑暗,最后机长起飞真的帅炸!虽然说电影被指责是在受害者枪口上撒盐,可是我们必须去正视每一段历史,以史为鉴,让真实的历史事实让更多人知道,才能更引起人们的警觉。我依旧所有人都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远离战火,世界和平。

最后还是要为男女主角的演技点赞。为正在抗争的人的勇气喝彩。

  《尊严殖民地》观后感(八):恐惧如何被制造

(文/杨时旸)
    对于大多数不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来说,看到《尊严殖民地》,或许会一头雾水,觉得这个片名会对应着一个苦大仇深、宏大叙事的设定。但实际上,这部电影是有关个人尊严战胜强权和恐惧的故事。它讲述了一场几乎不可能的反抗,一个在监视、密闭、暴力以及洗脑和渗透的险恶环境中,一对情侣凭借智慧和勇气,一路上打怪升级,逃出生天的故事。
    1973年,智利政变正值高潮,德国青年丹尼尔被皮诺切特将军的手下绑架,送往一个名为“尊严殖民地”的秘密基地。在那里承受着刑讯甚至人体试验。那个地方,表面上只与教会和人道主义有关,得到官方庇护,但实际上却是一块逃亡纳粹建立起的飞地。很久以来,那块隐蔽的土地与各方势力编织出深不可测的关系,让那里变成了一个不可谈论的黑洞。人们告诉丹尼尔的妻子莱娜,从没有人能从那里活着出来。所有人都放弃了营救的念头。但是这个倔强的姑娘,一个根本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空姐,决定主动投奔那里,以伺机救出丈夫。
    这部电影的讲述手法确实有着明确的讨巧,它重述了一段少为人知的黑暗历史,天然有着拷问人性的庄严主题,但同时,这个曾经执导过《拉贝日记》的导演佛罗瑞•加仑伯格,显然想把故事讲述成一种更加戏剧化和商业化的方式。所以,从故事本身去看,它同时也是一部不错的惊悚类型片。
    《尊严殖民地》由浅及深地写出了几层恐惧与绝望。第一层,是被抓捕的恐惧。但相比之后的遭遇,这都算不得什么,因为人们总觉得,自己是被关押到了一个“特殊”的地方,而外部是“正常”的地方,这就有了被营救的希望。第二层,你会发现,外部世界一旦涉及“尊严殖民地”,都纷纷避之不及,此时,恐惧已经延伸出那片偏远的领地,蔓延到整个国土乃至人心。第三层,尊严殖民地内部,所有人都把疯癫当做正常,把其中那个掌管这里的暴君视作神明,人性被完全改写和倒置,甚至连母亲和女儿也割断关系,只变成上级与下级。这样一来,从内部攻破的可能也被断绝。第四层,当莱娜和丹尼尔逃出以后去往德国大使馆,最终却发现,使馆工作人员竟然与尊严殖民地有着隐秘的联系,差一点又被自己人重新送回那里。这种恐惧在此时已经变成了弥散式的,因为人们寄存希望的“文明而安全”的世界也已经被污染。
    抛开它类型片的呈现方式,只从主题上看,《尊严殖民地》真正的力度在于,向人们敞视了这块邪恶飞地大张旗鼓存在多年的原由。有些人是因为被蒙蔽,觉得那不过就是一个有些古怪而冷僻的教会教导救助所;而有些人则是出于麻木和胆怯,恐惧于它的暴力而不敢探究;而更高的权势者则是出于人性之恶,是权力系统容忍了这个反人道地域的存在,甚至,还为它站台,以便互利。那片树木参天,铁门紧闭又密布电网的孤岛,成为了一道人性尊严的伤口,多年以来,人们有去无回,但那个建立者却有恃无恐。
    尊严殖民地,于内部,用恐惧和洗脑,建立了封闭式的认同和严密管控;对外部,用利益和与权力的勾连,为自己打造了坚固的保护层。今天去回望那段历史,会觉得这一切近乎不可想象,但当时,就真的如此运转了多年。在现实中,尊严殖民地是由德国一名下士军官沙费尔运作的。二战结束以后,大批纳粹战犯通过党卫军成立的“敖德萨组织”逃往南美,在那几个由军阀管控,又动荡不断的南美小国盘踞着大量危险的人们。他们在这里让自己危险而疯狂的思想落地,最终,尊严殖民地,真的成为了他们的乐土。
    像所有类型片一样,电影有一个还算光明的尾巴,与《逃离德黑兰》如出一辙,在紧张的追逐之后,最终,莱娜和丹尼尔逃回了德国,带着偷拍的照片,将罪恶公之于众。但是,全世界沸腾的讨伐声仍然没能撼动智利,那座封闭的恐怖庄园一直安之若素的存在了很久,直到皮诺切特政权瓦解,尊严殖民地的头目沙费尔才被清算,直到2004年才在阿根廷被捕,被判处33年徒刑,而他所犯下的罪行中还包括对上千名孩子实施性侵,但是,为他提供庇护的权势人物,包括德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在内的人,都没有收到惩罚。这真的令人唏嘘。

  《尊严殖民地》观后感(九):你爱一个人会爱到什么地步?

问你个问题:你若爱一个人,我说的是爱情里的那种爱,你会为他做什么?疯狂到何种地步?
我自己不知道,因为我是被动的人,也是比较自私的人,所以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估计不太可能。
不管你能做什么,有一个人做的大概没几人能做到。她是莉娜,《尊严殖民地》中的女主。

  《尊严殖民地》观后感(十):尊严殖民地荒谬的尊严

起先是冲着Emma去看的这部电影,最后却为人物命运所揪心。
电影前十分钟为了铺垫Lena甘愿为爱人Daniel只身犯险,给我们一众单身狗喂了难以下咽的狗粮,两个人的小互动简直就是教科书般甜蜜。
剧情陡转之下,Daniel被抓,爱人Lena为爱闯集中营。
无疑,Lena是聪明且坚强的,并且是真心爱着Daniel的,不然她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当然,只有她确确实实站在尊严殖民地的这片土地上,她才知道她到底来到了什么样的地方。
这里诡异的安静,只有大喇叭定时定点地发出刺耳的声音——吃饭时间或是其他命令。
这里的小孩安静地留着眼泪,却无人问津,还反被要求自己克制住。
这里的狗吠的那么厉害,让人害怕。
这里的管教不苟言笑,边框眼镜带着冷漠和严厉。
这里的宿舍活脱脱像个监狱,整齐单一。
这里睡前要不问缘由地服药。
这里用孩子们甜美的歌声掩盖他们真实的痛苦尖叫,但其实他们已学会安静。
这里只有虚假地服侍上帝和不得一丝空闲的劳作。
这里是禁欲的,这里女人是散发着恶臭的。
这里男子是可以以殴打的方式教育姐妹的,拳脚相加并无过错。
这里的地下才更是罪恶的深渊。
掩盖在这里所有平静之下的尊严实则是集中营般的屈辱。
片尾说到,在将近40年的时间里,仅有5个人成功逃脱,幸存于世。电影给了我们希望的结局,给了我们在为主角揪心之后理应得到的安慰。
当他们逃出来拦车并坐在车厢里交谈的时候,多么怕这车也是开向尊严殖民地的。
但电影毕竟是电影,主角们有主角光环,有各种坚韧机智幸运和其他有利因素,所以他们才能够躲过机关才能够在机长的帮助下飞回自己的国家。
而在那四十多年里,其他所有人都只能默默忍受。
人这种生物,自大狂妄起来,也是想当神的。小小一片农场,就能够建造自己的奴役王国。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shkx/71462.html

推荐内容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