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社会科学 > 政治 > 四个正确认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四个正确认识|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来源:政治 时间:2020-12-12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理论创新也必然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新时代思想灵魂和“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新时代思想内核。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在实践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伟大成就,实现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变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显著变化,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作出了重大判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党的十九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和稳定性。深入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这一重大判断,是基于新时代人民群众追求更高水平的发展、更加美好的生活成为了新期待。这一判断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方面结合上所作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所作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得出的正确结论,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现实基础。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依据
  作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作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判断,抓住了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主要特征,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问题,为制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提供了基本依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大势的重大决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矛盾”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展现,揭示了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指出影响全面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为新时代谋划和推进新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判断,有助于党和国家全面分析把握多方面、多样化、个性化、多变性、多层次的人民需要,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各项需求,与时俱进研究分析人民群众需要的时代特点和演变规律,制定具体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当前,我国面临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表现为虽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到世界前列,但还有很多方面依然相对落后甚至差距还比较大,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内容不平衡、群体不平衡等客观存在,发展的相对低水平、不稳定、不持续状态客观存在。从人民需求方面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这些并非“物质文化”的需求同样重要。从社会生产方面看,我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生产力总体上显著提高,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前列,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亟待解决。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考察
  社会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历来以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为判断社会阶段变动新特点的重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恢复国民经济发展,解决温饱问题是其首要任务。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现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基本建立,从“温饱”奔向“小康”、从“生存”步入“发展”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主要目标。历经近4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可以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预计2017年我国GDP总量将超过80万亿人民币;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预计2017年可达2.6万元;文化消费快速增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显著提高,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影响与要求
  问题是时代的呼声,矛盾是时代前行的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及其相互作用,是整个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就是说,我们一定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要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围绕主要矛盾做足文章。这需要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从观念到制度都有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党的执政理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推进共享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高度做出应对之策,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新特点,需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才能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从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判断历史可以看出,三次“矛盾”表述总体上呈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问题意识与目标导向。发生转变的是社会生产能力、时代条件与治理体系,不变的是党的执政理念。
  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新特点,需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这个新期待。这些新要求就需要我们在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发展方式、发展理念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做出明确的理论回答。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用新思想新理念引领新发展,要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转方式调结构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的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使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创新转变,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要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成为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要使生产和供给体系不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形成更多的可供支配的财富,更重要的是通过生产方式的变革、经营模式的创新、产品形态的革新和科学技术的提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支撑,从平衡和充分两个关键点着手,形成�l展的新路径,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期盼、最现实的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人民现实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改善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要调整发展思路,坚决摒弃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彻底改变传统的依赖物质投入、拼资源环境、靠外延扩张的发展方式,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实现从以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转变,下力气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更加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需要。
  (责编/吴耀明)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shkx/85609.html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