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社会科学 > 历史 > 川军团血战到底_《川军团血战到底》影评10篇

川军团血战到底_《川军团血战到底》影评10篇

来源:历史 时间:2021-06-08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历史】

《川军团血战到底》影评10篇

  《川军团血战到底》是一部由李舒执导,陶泽如 / 贾一平 / 崔波主演的一部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川军团血战到底》影评(一):除掉中国抗战片都无法避免的缺点,这还是一部十分值得看的电视剧,尤其前面和结局

  近些天看完了《血战到底》,和其他抗战电视剧来相比,这还是进步很大的,当然有些缺点是不可避免的,连《中国远征军》都要扯上某组织的事情,片子的主角的媳妇是个地下党总说些大话空话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片子还有个女主角,应该说是本剧极大败笔,作用只是为了拖沓剧情。现在版本的《血战到底》有33集,中国电视的想赚钱必须长的现状是完全无法缩短的,不过本剧如果有15集的,将会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如果是一部电影,则完全可以拍成德国版《斯大林格勒》似的经典。

  即便有拖沓的剧情,无所不能的某组织,即便高级军官依旧没有军事常识,低级军官和士兵不懂战术队形,营长都是机枪兵,即便敌人来之前还要有十分钟对话,这仍然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每个主角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而且片子基本像《兄弟连》一样对很多配角进行了主角化处理,是片子最为成功的部分了。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而子弹也不再长眼睛了,主角也可以是一枪打死的,而正因为这样,才让人为角色的离去而印象深刻。

  片子不再像其他电视剧一样是一部英雄主义传记,而基本仅仅是小兵之间的故事,在主角当排长的时候是本剧最精彩的部分,因为几乎每个人都不再是只会去死的配角了,到后来当了营长基本还都是排长作风就显得大煞风景了,还不如一直拍一个拍的故事——事实上很多优秀的战争片都将人物塑造在排以下。只有拍个人的故事,才能打动观众。而且因为敌人不再是纯傻逼,所以也不像其他一些抗战电视剧洋溢着喜悦和胜利的欢欣,全剧的主气氛并不乐观甚至是相当悲观的,武器不如人,装备不如人,确实打不过,靠得只是官兵们英勇无畏的勇气——即使这样,也一直在失败。他们全部牺牲换来的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他们自己也没能看到。

  很多人打仗是为了赶走小鬼子回家做自己想做的各种事情,对于从1931年就开始抗战的中国来说,这种想法是如此的漫长,8年或许不是很久,但是就是很多人的一生。电视剧只讲了八个月的故事,就寄托着普通官兵们这么多天真美好的想法,试想八年,不知道这些人能不能有一个人获取实现自己的夙愿。这是漫长无止境的战争,是无论《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等等片子的作者们永远所不能理解的,他们是有希望的作战,中国这些连国家地图都不知道的兵痞们也永远不能体会到有希望的作战是什么,他们在各方面劣势中勇敢地战斗,甚至不问结果。

  据说八年抗战四川官兵有67万人伤亡,据说曾经成都有过一个川军士兵的雕像,背着草帽,穿着短裤草鞋,穿着单衣,带着一杆步枪,据说这就是当年四川军人的真实写照。这个雕像在解放后被捣毁,这却是真的。

  有人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只是被拍毁了。其实若论抗日战争,中国有惨烈的消耗战,荡气回肠的歼灭战,有代价高昂的胜利,也有溃不成军的失败,什么题材都可以拍成经典,但是现在这种形式,能拍成本片这样,也是值得赞扬了。

  《川军团血战到底》影评(二):转自WiKi 川军抗日统计

  川军为抗日作出了極大的贡献,抗战中伤亡的326万国民革命军将士中有64万为川军将士,其中1939年到1945年间,全军阵亡的85万人中有26万川军。川军被俘人数是国民革命军地方军阀中最少的,整个抗战中共2.4万余人被俘(注:统计不准确,抗战中从四川招募的士兵很多补充到了中央军等国民革命军主力军队中,而非川军),不到总人数的1%(而中央军在安徽一役中便被俘4万余人)而阵亡比例高达1/3,在淞沪会战中,川军将士几乎全部战死沙场,仅2000余人撤退到湖北,后在枣宜会战中,川军再次成为主力,歼敌4万日军后有20余万川军士兵伤亡。在出川的6名中将中,便有4名壮烈殉国,第一批出川的400多位团级军官基本全部在前线牺牲。

  川军(包括西康省)在抗战中为全国提供最多人力的省份,在1938年-1945年,国民革命军中尚有战斗力的部队40%均为川军,实际战斗人员甚至超过了中央军。而提供纯劳力的壮丁占了全国壮丁1/5以上,其阵亡将士亦居全国之冠。

  川軍最為人所讚揚者,即為劉湘於1937年拜別四川鄉親,率領川军子弟徒步千里、出川抗日一去不复返的事蹟。此後,在全國各大戰場都可見到川軍的參與,在抗战中阵亡的包括著名将领张自忠在内的12位国民革命军上将中,有3名为川军将领。李家钰上将、王銘章上将、饒國華上将等人,均為川軍抗日救國、壯烈犧牲之典範。

  1989年8月15日,成都市政府将塑像重塑于成都万年场。

  注:此文中的川军仅指国民革命军中的四川籍将士,而并非真正意义的国民革命军四川地方军阀,抗战中从四川招募的士兵很多补充到了中央军等国民革命军主力军队中,而非国民革命军四川地方军阀

  《川军团血战到底》影评(三):血战到底杀敌到死

  花了三天看完了这不历史题材片,从不知道川军的名号到了解川军精神,是我深深为之震撼,在数九寒天,一群目无军纪的四川人抱着一腔热血去山西打鬼子,怀着报国必死之心去收复失地,但他们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们这些杂牌军甚至装备还不如土八路,但他们咬牙前行,没武器,没服装,他们忍了,被当做炮灰他们忍了,但是他们不能忍受别人往川军身上抹黑。

  我要认真了解这段历史,还他们真相。台儿庄大捷,我们都知道,但滕州保卫战又有几个人知道呢,谁知道这是川军拼尽全体官兵换回来的战斗呢。成者为王,败者寇,一将功成万骨枯,李宗仁长官台儿庄一战天下闻名,可谁又知道这其中有多少人牺牲呢,凭什么天下人只知道李宗仁却忘记了死去的千万战士。为川军骄傲,为川军自豪,他们同样让我们佩服,我不想说他们是国民党的军队,因为国民党侮辱了川军,侮辱了这些为国捐躯的灵魂。在这里我要去看看川军的历程。

  《川军团血战到底》影评(四):平凡的英雄

  看过太多太多我们那个年代教科书般的抗战片,除了亮剑就这一部有嚼头。这一部最有吸引人的地方是把战争中的英雄还原成平凡人,英雄也会满口爆粗,英雄也会偷鸡摸狗。在战争这样奇特的场景中,英雄的光辉不需要那些奇特的道貌岸然凛然正气作为必要的配饰。抗日的目地可以是再挣十块大洋娶小寡妇,也可以是为了一袋子米;兄弟的情谊可以超过民族的大义,甚而作为作战杀敌的意义;激烈的战争中,面对鬼子的进攻,也可以先通过打架来解决地域和身份的认同;敢死队和殿后部队的选择可以掺杂个人关系... 这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因为是参战的人是平凡的人,因为这一切本来就是实事,只不过说真话讲实事在残酷的显示面前在道貌岸然的大势面前变成了另类,依赖于少数人的勇气。这部片子就有这样的勇气。

  《川军团血战到底》影评(五):那些反映抗战的剧们

  昨天一口气看了一半《川军团血战到底》,觉得这部剧虽然在情节设置上有些问题,但仍然比以前的国产抗日战争影视剧有了很大的进步。进步在对历史和战争的意识和态度上。我小研究了一下,国产战争影视剧的模式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第一:全国只有八路军、新四军抗日,延安毛 大爷地图上画,手一挥,没有革命军队攻不下的碉堡,打不下的城池。其余国 军都是反 动派,要么自私自利,要么跟日本人勾结。

  当然可以理解,咱党虽然上台了,可是底气不足。过了几十年了,还在玩命儿踩政治老对手,生怕死灰复燃,民众对自己不认同。所以不恶心死对手不算完。那个时候的影视剧,角色都是脸谱化的。革 命 战士都很英勇,一个个眉清目秀、英武神气。他们有时也会犯错误,但犯的错误一般都是那种“我杀了2个敌人,夺了一把手枪,但没有组织纪律,没请示没汇报”的那种批评式的自夸。就是叛徒、反 动派极其猥琐,总是会有那种一眼就看出来的很愚蠢的狡诈(貌似很拗口哈)。敌人完全是弱智,士气超级弱。除了欺负老百姓、狂笑、喝酒花姑娘之外,其他啥都不会。英勇的战士一打一个准儿,恨不得一颗子弹打死5个敌人。还非常敏感的一律取消了帽子上的青天 白日军徽。只留下两个纽扣。

  这样的影视剧我就不列举了,以前的那些革 命老电影都是这样的。

  第二:为了统 战的需要,抗日的军队多了。有少部分国军也抗日,但是屡打败仗,还不时给我们来些小动作,完全就是为了衬托我军的英勇善战。我军一定是抗战主力,一定是咱们党领导了全国人民的抗战(这一条,到今天还在鬼扯)。日本人有了改进了,不那么愚蠢弱智了,当然只是相对于以前而言。冲锋依然是密集队形冲锋,遇到我军打了几枪就吓得狼狈逃窜。然后敌人还有那种自以为很聪明的弱智办法。党领导的军队也有改进了,队伍里出了思想不正确,意志不坚定的人。其余的都一样。在帽徽上,咱们八路军新四军仍然很统一,没有带青天 白日帽徽。以和国 军相区分。

  这样的影视剧很多很多,到现在这样的影视剧都比比皆是。

  第三:开始有限的正视史实,国 军开始有了正面的形象了。国 军也有铁血的军人,保家卫国的将士。日本人开始变得正常了,理智了。不那么愚蠢了。我军人物的性格不再那么脸谱化,出现了非典型性格人物,代表人物就是《亮剑》里面的李云龙。国 军和共军也开始有了交集。日本人有了谋略,有了性格。但咱们的戴帽问题依然如故。国 共是死敌,咱们党也绝不承认当年是老蒋的手下。咱们党到今天依然坚持是领导抗战的,要承认当年能名正言顺开国际大会的国家元首是多么不耻的事情。

  代表作品就是《亮剑》,但亮剑不是近几年的影视剧里最好。

  第四:国 军里面有出类拔萃的军人了,他们勇于厮杀,甚至不惜生命。他们作战意志坚定,也能总是打胜仗。咱们军队里面开始有了败类和政治 狂热分子,这样的政治狂热分子拿着一纸理论和一个命令就能在部队里兴风作浪,滥杀滥捕,搞红色 恐怖(实际上据史料统计,当年的无产阶级部队里面,这样的人很普遍。很多优秀的将士都是死在了这种政治屠杀里面)但是他们是军事低能儿。军事主官的政治觉悟高,一心只考虑作战的事情。他们有缺点,但是正派,优秀。

  代表作品《历史的天空》(历史的天空里,姜大牙也是一个非典型性格的人。比李云龙这个人物更加鲜活。国 军将士描写的可歌可泣。所以这部电视剧虽然获了一等奖,但并没有像亮剑一样得到更多的推广)

  第五:国 军开始作为了主角,他们有各式各样的人。可能对国家、对民族的理论意识不高,但是战场和平民的死亡能带给他们教育,让他们坚定的对日作战。国 军开始被人民所拥护。弱化了党在当时的领导能力,我党部队甚至变为配角。说实话,整个抗日战争,我压根就没看出咱们军队什么时候成为过主角。最为称道的是平型关只是忻口会战的一次小战役。其他的绝大多数战斗就是偷袭+游击。没有像样的大仗。对此《川军团血战到底》里面第一次对此加以说明。那位胖胖的司令对李德明说:“八路军可以打游击战,打不赢就撤。但咱们不行。咱们是国家的主力军,是象征国家的精神和士气的。所以我们死伤再多,也不能放弃一座城市。最后最为可喜的是,恢复了当年正确的服饰:帽子上有青天白日徽,下面两个纽扣。

  代表作品《川军团血战到底》、《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等。

  虽然有了提高,可是国内的影视剧依然比不上国外描写战争的影视剧。就算《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样的电视剧也无法同美国的《太平洋战争》、《兄弟连》相比。我的这个无法相比不是从投资和技术上的,而是他们对待战争对待历史的态度,以及他们的编剧水平。

  当然国内不是没有这样的电影,有。八十年代的《血战台儿庄》,去年的《喋血孤城》就很好。如果严格算起来,他们应该是最为真实反映当年抗战情形的电影,没有意淫,没有美化。真正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中国军人的悲壮。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意识,意识是国家有意而为之。一定要强调政治。不然,会死的。

  《川军团血战到底》影评(六):历史应该纪念那些真正在抵御外族入侵中逝去的英灵

  我并没有看完这部电视,但我会看完。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山河失色,尽弃家仇赴国难。这是川军的真实写照,远在大后方成天只顾窝里斗的一群各色人物,在国难当头时并肩卫国,一手土枪,一手烟枪,身著短裤,脚踏草鞋,他们可能是当时中国地方武装中最烂的一支,他们中有小偷、强盗、土匪、流氓等各类人物,他们并不是某类文件中那些高大全的形象,他们当兵甚至不是自愿,但无论北疆还是南国,处处都洒着他们的热血,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赴国难,他们仍然义无反顾,这就是川军。他们死后可能尸骨无存,家人永远都不知道他们埋骨何处,多少年后,他们和其他一起抗战的兄弟们身负骂名,所有事迹一并被抹黑,大多数至今未得正名,这仍然是川军,同时也是那些真正在抗战中流血流汗的兄弟的境况,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军人,也许他们写不进那些所谓的史书,但华夏大地上他们流过的血不会干涸,他们也许不会像荧幕上抗日的那些人那么“英名长存”,但他们早已溶入华夏的土地,与天地长存,因为他们是真正的抗日英雄,就算某些书记不起他们的名字和事迹,但有良知的人总会记得他们。我是川人,也是川军的后人,谨以此纪念抗战中逝去的川军暨与川军一起共赴国难的其他英灵,以及我们家族中不知魂归何处的先辈们和至今不能回家流浪异乡的先辈们,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康。

  《川军团血战到底》影评(七):在这个和平年代,请记住那些先烈

  《血战到底》,这部片子和《永不磨灭的番号》、《雪豹》、《中国兄弟连》、《亮剑》等媲美所有人物刻画都不错!剧中 以纪实的风格展现战争的惨烈,表现出川军团敢死队员与日军展开殊死较量的那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史诗。剧中以李德明、孙和等几个普通士兵为代表,讲述了他们在血泪中的成长史,是一部真正描述川军北上以命抗战悲壮故事的大型史诗剧。

  《川军团血战到底》影评(八):青山为证,川军雄起!

  这几年发现国共合作抗日的题材电视剧是越来越多了,其实在刚开始看《血战到底》的时候,我很是期待这部电视剧可不可以不要再有X路军掺和,失望!还是看到了。

  《血战到底》在黑龙江打的广告词说比《永不磨灭的番号》更震撼,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去做对比,《血战到底》虽然我现在只看到12集,但是我已经觉得和《番号》是不太一样,一个打游击战,一个打正面战场,场面不可比,当然都是抗日,能站上战场的都是爷们!不过这两部电视剧已经比起《亮剑》,《雪豹》更真实,真震撼!小日本也并非是一击即溃,要不我们干嘛还打了个8年?

  看了百度一些剧透,和电视播放的不太一样,编剧做了一些改动,就是李德明的身世交代,可能编剧想体现是整个团体而非个人英雄主义,那我就不明白了,李德明还没有出征之前,杀猪不成被猪追着跑,后面是他舅舅还是他老豆的(反正也不要紧)开枪杀了那头可怜的猪。可是后面李德明单刀入敌营杀了五个小日本,这么大的改变也那个了吧?难道被炸弹一炸炸通了任督二脉么?按照这个夜袭,李德明应该是身怀武艺啊,所以这个杀猪的情节是最大的硬伤!导演想搞笑,搞过头了还!

  赶在12点前匆匆写了这个帖子,纪念南京大屠杀74周年!!!纪念在南京大屠杀逝去的34万同胞!纪念我们英勇无畏的抗日先烈!勿忘国耻!!!

  《川军团血战到底》影评(九):我是川人

  出来走南闯北,难免会被人问及自己是哪里人,对此我从来都是毫不思索的回答:“四川人。”

  我一直觉得作为四川人是一种自豪,我从不想当什么北京人、上海人、深圳人…甚至父母想让我将户口落到我的工作所在地或者成都的时候,我执着的将户口迁回了我的家乡。我出生在什么地方,我就是什么地方的人,我的后代也是如此,我不希望改变。每当我幻想一下我的儿子或者女儿说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上海话的时候,我就浑身不自在…

  虽然有一句话叫做“故乡仅仅是我们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但是,什么地方的水土孕育了我们,这个地方的精神就会深埋进我们的骨髓、滲入我们的血液,一辈子不能改变。

  但是,我在外地遇到不少四川人却常常羞于承认自己是四川人,甚至从骨子里讨厌自己是四川人的身份。曾经在杭州舅舅家遇到一个少年时期就离开四川,现今也算事业有成的阿姨向我言辞愤慨的列数四川人的“十大缺点”,例如“没文化”、“没礼貌”、“不守时”、“不重诺”等等,俨然一副自己身为杭州人数落四川人的态度。我当时迫于对长辈的尊敬,一直只是默默的听着,没有争辩,但是我非常想告诉她:“阿姨,你那是几十年前对四川人的旧观点了,现在你可以回家乡去看看,已经大不一样了。如果你没时间回去看看,那就看看我啊!我就完全没有你说的这些缺点…”

  当然,笑谈而已。

  不过从这件事的背后,我就在想,是什么让四川人在外地人眼中没有好印象,是什么让四川人自己都不愿承认自己是四川人呢?

  我认为四川人大多缺少一种自豪感,就如同中国人普遍缺少民族自豪感一样。我觉得作为四川人是很光荣的,虽然四川很多人很穷,很多民工走出四川四海为家,常常处于被当地人鄙夷之地,但他们大多都是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来换取应得的报酬。我从来没有见过以乞讨为生的四川人,甚至在四川,乞讨的也都是外乡人,这是四川人的骨气!

  四川人性格坚毅、义气很胜、又很团结,并且常凭一腔热血而不畏生死,作战勇敢顽强,所以川军是历来带兵将领都青睐的军队。明朝抗清大将刘挺在萨尔浒大战之前曾经说过“要俺出关,必须等待川兵,若是有川兵二三万人,俺可以独挡努尔哈赤的军队,不用其他路军助战。”,可见其对川军战斗力的信心。而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八旗军以六万人就全部歼灭了明军的二十万部队,当时刘挺如何认为两三万川军步兵就可独挡以一当十的六万八旗骑兵,至今我仍觉得匪夷所思。

  四川自古以来即是征兵重地,所以常常连年战乱导致川中皆为妇孺,当年安史之乱时杜甫幽居夔州的时候,就写到“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咨嗟。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说当时夔州一带女人到了中年都没有夫家,因为基本上所有的男人都上了前线,所以后来夔州这个地方很多家庭都是女主外男主内,女人要负责农活、砍柴并冒着生命危险贩私盐,我想这也可能是现在重庆女性泼辣性格形成的原因。

  虽说川人好战,但在内战中常常怯与私斗,而只要遇到外族侵略,不论敌军多么强大,川人也毫无畏惧,抵抗至死。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外族对汉族的大规模侵略,分别是蒙古侵宋,满清南下和中日战争,而四川在这三场战争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七百多年前的蒙古入侵南宋最早是从四川开始,当时南宋军民在重庆合川依山筑钓鱼城,以弹丸之地,区区之众,抵抗蒙古铁骑三十六年历经大小战斗数百次而城终不破,南宋皇帝在广东南海跳海自尽之时,钓鱼城仍在继续抵抗。当时宋朝三分之一的财政来自于四川,唐宋之时更是产生了李白、苏轼、陈子昂等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文化地位仅次于中原。而蒙古人的入侵基本上毁灭了四川的经济和文化,四川人口从近两千万骤减为八十万,这可能也是直到近代四川甚少产生文化巨匠的原因。江南为什么多出文人骚客?因为江南地区虽说也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和南京大屠杀等争对当地人的屠杀,但都是在一个城市的范围内,在大范围的文化上没有形成断层。

  而这次战争最重要的是,以近两万铁骑就能扫平整个欧洲的蒙古人,虽以几十万之众却在四川屡攻不下长达三十六年之久,年年损兵折将,直至蒙古大汗蒙哥战死。而后因为争夺汗位,旭烈兀从西亚撤军,进攻鄂州的忽必烈和进攻潭州的塔察儿也停止了对南宋的战争,率军北迫大草原。随即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内战,导致当初横跨欧亚大陆的统一大帝国土崩瓦解,也再不可能组织全体宗王的联军出征。及此忽必烈也无力采取大规模的屠汉战略,开始接受耶律楚材对汉人的招安思想,所以元军也没有按照蒙哥遗诏在钓鱼城招降后进行屠城。蒙哥之死,是蒙古全面扩张和大规模征战走向结束的转折点,也是蒙古帝国由统一走向分裂的开始。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蒙古帝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它在世界历史上的关键性不容小视。

  三百多年前的满清入关在四川先后打了几十年,事实上到康熙年间四川才真正平定,所以一直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后定”的说法。由于清初全力抵抗清军及随后的多次屠杀(我不赞同张献忠屠四川一说),再加上顺治年间三年饥荒,使整个四川仅有九万人口,当初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竟然成为一座荒芜的死城,省会迁到阆中。所以清初四川巡抚张德地忧心忡忡的向康熙上了一道奏折说:“我被皇上荣幸地任命为四川的最高地方官员,来到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地方一展宏图。但现在当我站在满目疮痍的昔日天府,增赋无策,税款难征,使我感到局促不安、寝食俱废。我等下官受皇上差遣,惟有精忠报国效忠朝廷。经过几日思索,我觉得要重振四川天府之美名,惟有招徕移民开垦土地,重建家园,除此似无别的良方上策。”之后朝廷采纳张德地的建议,颁布了《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这才有了之后长达一百多年从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移民百万的湖广填四川。

  翻阅史料一直让我匪夷所思,四川人虽然在晋朝、元朝、清朝历经多次灭绝似的大屠杀,并历经多次战乱和饥荒,人口剧减,光1960年的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就死了1000万人以上。尽管如此四川仍旧是人口第一大省,我猜想这很有可能是四川人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这种精神融入到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缘故。

  再说几十年前的抗日战争之初,川军战士纷纷请缨抗日杀敌,时任四川省主席的刘湘是第一个通电蒋介石要出兵抗日的地方军阀,强调“和平已经绝望,抵抗刻不容缓,战则犹有生机,不战亡可立待。”并表示四川可出兵五十万,征兵五百万,并尽一切可能提供粮食及其他军需物资。随即在一个月后的“四川省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上,刘湘即说:“御侮救国,是军人应尽的天职,川军今日能为民族存亡而战,献身疆场,洗掉过去私斗的耻辱,是很光荣的。”同时他号召出川的全体川军将士,奋不顾身,与敌作殊死战,为民族争生存,为四川争光荣。时任川军军长的邓锡候代表出川川军向四川父老表示:“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以此决心,四川军阀先后出兵三百万,伤亡达六十万之众,以低劣之装备和血肉之躯与日寇鏖战于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等战役,纷纷慷慨赴死,前仆后继,牺牲巨大居全国之冠。李宗仁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抗日八年,川军的牺牲相当大,抗日卫国之功,殊不可没。”

  不仅如此,四川作为大后方负担了八年抗战时期国家财政总支出30%以上,当时的普通民众为了支援抗战献金5亿多元。所以蒋介石后来说道:“就四川地位而言,不仅是我们革命的一个重要地方,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四川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实不愧为中国的首省,天然是复兴民族最好的根据。”

  这些都是四川在抵御外族侵略的历史上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可以说每当在民族危亡之时,四川人总是用他们瘦削的身体拖起中华民族倾倒的残躯,且不论成功与否,单就川人抵抗至死、以身殉国的精神就可写成一篇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

  在共和国建立的几十年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四川人以同样的精神在外邦的战场上获得了他们无尚的功勋。

  1951年的朝鲜战争,四川牺牲六万人,又居全国之首,相当于东北三省牺牲人数的总和。参战的两百万志愿军中仅仅有12名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其中竟然有四位都是四川人,他们分别是舍身忘死用身躯堵枪眼的黄继光、大火焚身而坚守命令的邱少云、抱着炸药包与4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的伍先华、一人一天歼敌280人的胡修道。川籍烈士和英雄在志愿军中如此高的比例,不能不说这正是四川军人在战争中表现出四川人那种顽强坚毅、热血无畏性格的最好体现。

  1962年的中印战争,东线是成都军区,自是多为川中子弟,而西线的西藏军区,四川人也不占少数。而这场战争又出现了一个全军闻名的川籍战斗英雄,为了战友不顾生死用身体滚雷直至牺牲的“滚雷英雄”罗光燮。我想这不是巧合,四川军人正是以这种无私无畏的行为,赢得了“无川不成军”的美名。

  1978年的中越战争,由于是全国各大军区轮战,所以在解放军中占很大比例的四川人当然不少,而者阴山战斗更是由廖锡龙率领的川军14军以伤亡百人的代价赢得胜利,堪称经典之役!也正是这场战争,让时任武汉军区作战部副部长的四川三台人梁光烈一战成名,凭着在西线指挥的卓越战功步步高升至现在的国防部长,成为让美日台都极为重视的解放军鹰派领袖。而这次战争由中央军委授予的5名战斗英雄中,又有一名川籍士兵,那就是靠三十一发子弹击毙三十人击伤一人的神枪手向小平。也许这五人中还有四川人,但是网络史料不全,其他四名英雄之籍贯无从考证。

  以上举了诸多例子,无非想说明四川人不像很多人认为的懦弱和贪图享乐的生活,而是富有强烈的爱国心和凝聚力的。四川人从不屑内战,历史上秦取蜀用十月,后唐灭前蜀用75天,北宋灭后蜀用66天,而蒙古取蜀却用了52年,清朝平蜀用了13年,日本终未打入四川。我始终觉得四川人的性格是永远不会变的,也许现在四川生活很安逸舒适,遇到内战也许很多四川人不会支持,但是如果再遇到外族侵略,四川人还是会像以前一样为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

  就像如果发生台海战争,要我应征入伍,我当然会怕,会考虑会不会死在战场。但是如果是其他国家入侵,我定会抱以必死之心捍卫国之尊严,家之安全!我一直认为如果遇到侵略战争,为国出战赴死乃天经地义之事,而死可谓之泰然,活则为大幸。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爷爷说当年有些战士都是哭着跨过鸭绿江的,而他是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的。我想爷爷当初肯定也是拥有这样的想法才显得无所畏惧,而这也应该也是很多四川人对于战争的态度,不然不会出现那么多的川籍烈士和英雄供我们凭吊和敬仰。

  我认为四川人在战争中为捍卫祖国统一、抵御外族侵略所做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根本不容辩驳!单就这一点就值得所有的四川人为之自豪。

  我永远是四川人,我热爱这片土地。

  《川军团血战到底》影评(十):四川人,好样的

  在抗战片中吧,不算优秀,但是有些镜头确实是挺震撼的,例如出征时的那句,川军,雄起;李猫被炸了眼睛之后说的那句,妈的龟儿子,老子喝你们拼了。

  在里面可以窥探到四川人的一些个性,安逸,血腥,坚强,无与伦比的恋家护家等等。后来去查了一些川军的资料,300W人出川,不论后人关于川军素质等评论,单凭这个数字,足以让所有国人都竖起拇指。后来还有一些口号,不灭倭奴,誓不回川。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这些,都是在一些抗战片中难得见得到,让我们为之动容的。

  我是一个浙江人,没有参过军,但是却不得不在这里,向川军,还有所有生活在四川的川人,致敬。

  但是唯一美中不住的就是为何一定要和共产党还有八路联系到一起,国难当头了,还什么为老乡挑水砍柴,和老乡一起迁移,要和老乡一起共生死等等,国家都要灭亡了,该干嘛就该干嘛,该突围的时候还是要突围的。说好听点,这样的行径叫做有情义,军民一家,说难听点,就是愚忠,是迂腐,是变相的误国。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shkx/92264.html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