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学术论文 > 博士论文 > 《幸福超越完美》的读后感10篇

《幸福超越完美》的读后感10篇

来源:博士论文 时间:2019-06-18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博士论文】

《幸福超越完美》的读后感10篇

  《幸福超越完美》是一本由泰勒•本-沙哈尔博士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福超越完美》读后感(一):走过完美之后的爱情会幸福吗?

  江山/文

  或许曾经只是那缕烟云,只有释怀才能重新打开心门去试着接受另一个人。并不是我们无情,而是因为我们学会了怎样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或许每个人都在追求完美,爱情、生活和工作,我们心中确实拥有着那份值得去追求的心情。但当我们经历过或看到过,学会把那种完美放在心中,不经意地去迎接一份最优的东西,幸福就会离我们不远。

  江山最近读的书籍大都是心理励志类的,或许我是在有意地把书中的内容往自己身上套,但那种阅读的真实感已让我从痛苦中解放出来。在去往新一段爱情的路上,我会更加幸福,毕竟完美的爱情留给了青春,而我在27年来一直寻求的也只是一份幸福的爱情,再简单不过。

  《幸福超越完美》这本书不仅让我读出了自己,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爱。就如书中所说的一样,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对于悲伤、恐惧、焦虑以及生命中的失败和挫折应该是免疫的。我们要试着接受失败,作者更是用他最真实的经历这我们证明着这个浅显的道理。一个完美主义行为的人,不止对失败恐惧,有时还会表现在把恐惧深藏在心中。想在情绪管理上走捷径,企图绕开避免那些正常的负面情绪,将事与愿违,反而会减少幸福感的获得。所以,我们要以最优主义者的状态去接纳现实,不仅在精神上受益,而且还能拥有丰富和充实的生活。从中学习,然后继续前行,承认现实世界里的很多限制和约束,我们会基于限制给自己设定可以完成的目标,并能够真正地体会、欣赏和享受成功。我们要把这种直面现实的理论潜移默化在行动中,用最佳的教育、最棒的工作和最美的爱情去实现幸福的最优化。

  就像书中讲到的,真正的爱情之路从来不会平坦。完美的爱情很稀有,那需要无数的优点来堆积。我们接受吵架,接受爱情中会遇到的僵局。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勇敢的踏入这个风暴。完美的爱情固然刻骨铭心,但真正的爱情永远是会经得住时间和现实的考验的。我们可以垄断内心的激情,但我们也要学会接受爱情中的瑕疵,那并非坏事,而是爱情路上的一点美好或幸福的涟漪。我们试着冥想,去体会爱情带给我们的最优记忆,而非完美中的不美。

  当你读完这本书,会细细品味到我们是从一个完美主义慢慢地走向最优主义,我们愿意接受跌倒和缺陷,我们可以拥抱受伤的情感,毕竟幸福的时光就藏在里面,容我们欣赏与呐喊。

  《幸福超越完美》读后感(二):悦读之20条精彩原文句子

  第1句:我们只有学会接受失败,才能从失败中学习。(P2)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 害怕失败就会彻底失败,只有接受和允许自己与他人的失败,能够直面事实,从错误中学习、总结与修正,才是走出失败、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很多时候因为我们太懦弱,而导致始终在原地徘徊,只有打破了自己的思维禁锢,我们才能清楚方向在哪里。

  第2句:我们需要允许自己全然为人。(P4)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 聆听本性的声音,关注本能的需求,全然接纳自己各种情绪与现状,充分去体验,充分去认知,充分去重建,才能充分地享受人生的纵深。

  第3句:我们需要把梦想建立在现实上,并且欣赏自己的成功。(P5)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 梦想太高,我们只能努力过后仰视它;梦想太低,我们只会越过之后无视它;只有把梦想建立在力所能及的视野范围之内,努力跳起来够得着的地方,我们才会有挑战它的决心,才会有征服它的壮志,才会有超越它的激动,才会有享受它的欣喜,才会有欣赏它的折服。

  第4句:想在情绪管理上走捷径——企图绕开、避免那些正常的负面情绪,将事与愿违,反而减少幸福感的获得。(P5)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 情绪是灵魂的复印机,正面的、负面的、积极的、消极的、欢快的、痛苦的、自豪的、羞愧的……都是我们身体与灵魂的一部分,缺一不可,需要照单全收,需要全情接纳,只有全部体验过后,才能学会成熟,理解自己,才能进行情绪管理,获得幸福。

  第5句:勇于挑战可能会使我们瞬间失去平衡,而不挑战却使我们失去全部自我。(P32)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 大胆的迎接挑战,我们会有两个结果,一个是成功的喜悦,一个是失败的痛苦。但是如果我们不去挑战的话,我们将失去一切认识自己,感知自己和感动自己的滋味,生命遂将变得苍白无力。

  第6句:当人们允许自己审视自己的错误,并看到这些错误可以教会他们什么时,他们会对自己和这个世界更有觉察力。他们不仅更有能力自我接受,而且会心生感激,感谢他们的错误为未来成长指明了方向。(P45)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 错误虽然会让人跌倒,但同时也会让人成长,在错误中学习洞察力、领悟力和适应力,我们将会由衷地感谢错误带给我们新的生机与再创造的机会。

  第7句:那些不知道如何用整个心去哭泣的人,也不会知道如何开怀大笑。(P46)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 把人类的缺陷当做一个生命的真相来接受,让每一份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得以生存,用整个心去哭,亦或用整个心去笑,你会发现,你活得如此真实,如此了然。

  第8句:最优主义者会看到生命的本色:流动,多变,充满各种可能性。(P49)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 生命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给予了才有收获,只有付出了才有洞见,只有理解了才有智慧,只有成熟了才有理性,一切的一切,都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经历的积累而慢慢成长。

  第9句:人类是感性且理性的生物,每当我们有一种感觉出现时,我们需要为我们的感觉寻找合理的理由。如果不去面对情绪背后的真实原因,或是不承认那些自己不喜欢的感觉,我们很可能会从对方的身上寻找错误,来解释为什么我们与他相处会如此不舒服。为了避免将自己丑化,我们常常将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对方。(P62)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 当我们不接受自己不喜欢的感觉或情绪,而是千方百计在别人身上替自己找原因,找借口时,才是真正的、刻意的丑化自己,追根溯源,就是不认可当下的自己,害怕接受当下的自己,恐惧自身当下的改变。

  第10句:顿悟通常只有在旧结构倒塌的时候才会出现,那就是旧的知识碎片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组合的时刻,那是一种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并以此成长的新洞见。(P67)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 坍塌后的重建是智慧的洞见,而智慧永恒不变的特点就是能在平凡中看到神奇。

  第11句:觉察意味着充分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并且接纳当下的时刻(接受得越多越好),不带有任何判断和评价。觉察需要完全“拥有”自己所经历的每一个时刻,好的,坏的,甚至丑恶的。(P73)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 珍惜并接纳自己当下的每个时刻,全然去品味它带给自己的每种体验,我们才得以丰富自己的生活经历,丰富自己的生活节奏,能以更细腻的心,更敏锐的视角去觉察和感悟周遭,滋养心灵的成长。

  第12句:我们需要接纳我们的局限是真实存在的。(P82)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 人生有局限,格局有局限,视野有局限,科学同样有局限,局限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只因每个人的高度不一样,导致局限性的大小不一样而已,但是相同的是我们都身处局限中,认请它是真实存在的,用开放的心态接纳它,就是对自己的宽容。

  第13句:在高期望和希望以及残酷的现实中间找到平衡点才是最健康的目标设定原则。(P82)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 过高的承诺与过低的兑现会有强烈的落差,只有在起起落落的现实中,找到一个能承载自己的平衡点,才是最适合自己的目标。

  第14句:幸福依存于我们的心智,而不是由我们的身份地位或银行账户所决定。(P90)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 美好的生活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不是一个终点,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凿去多余的石块,做好人生的减法,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学会变形,幸福感就会跟随智慧而来。

  第15句:感恩不但是最大的美德,更是所有美德的源泉。(P96)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 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时刻保持一种感激的态度,它是对生命奇迹的感激,对生活领悟的感激,对自然回馈的感激,对亲人关怀的感激,对朋友情谊的感激,对恋人宠爱的感激,对工作成就的感激,对成功实现的感激,对茫茫人海中遇见你的感激……一切也随之变得感动,变得美好,变得纯真。

  第16句:2+2=4。大自然不需要你的宝贵意见,它不在乎你喜欢什么,或是你赞成不赞成它的规律。你只能按着大自然本来的样子接受它,以及它所外显或暗含的一切。(P98)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 宇宙宪法不是用来打破的,也不是用来定义的,而是用来享受与体验的。

  第17句:父母的角色是在孩子的感受和情绪面前成为一面镜子,把孩子的情绪如实地反馈给他们,让他们看见自己的情绪,以此教给他们了解自己情绪的真相,不加扭曲,不必分析和解释:“一个孩子通过镜子里的形象来了解自己的身体,而他得通过听到我们说他的感受是什么了解自己的情绪。”(P108)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 让孩子充分了解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的感受,有助于他更好的成长,家长不需要任何介入手段,不需要对其解释与评价,只需带着他体验、带着他感受每一个起伏,就是最好的引导与反馈。爱孩子,就给他充分的自由,包括心灵。

  第18句:“完美”是“美好”的敌人。(P118)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 在这个世界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就像永恒只是人类希冀的情愫一样。完美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而美好是可以实现的现实,不要傻傻为了完美的死瞌,而辜负了一切美好的发生。

  第19句:“平衡之道”,其实就是要在正确的时刻、带着正确的目的、以正确的方法、以适当的程度介入。(P122)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 就像管理一样,清楚什么时候事必躬亲,什么时候权力下放;就像放风筝一样,清楚什么样的力道让它飞得又远又高,什么样的动作让它收放自如;就像花和叶相互作用一样,既是相互依存又是相互独立,各有各的美的表达;就像打仗一样,掌握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战无不胜;就像婚姻一样,在爱与自由,思念与羁绊中共存才能长久;就像友谊一样,在信任与批评中滋养;就像白天与黑夜一样,各自精彩……往往说得容易,做起来难,理论容易,实践难……唯有真正平衡才能恒久。

  第20句:赞美应该只针对“孩子的努力和成就,而不是他的品质或人格”。(P135)

  感悟及喜欢的原因: 赞美孩子的每一分付出,以及付出背后的成绩,他会变得自信,并且懂得成功来自每一分的努力;批评孩子的每一分疏忽,以及疏忽背后的缺憾,他会变得警觉,并且懂得错误也能更好的成长;永远就事论事,就行为进行分析,不妄加评论孩子的品质和人格,这是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给予的最好陪伴与扶持。

  《幸福超越完美》读后感(三):人所不欲勿施于己

  人所不欲勿施于己——《幸福超越完美》读书心得

  《幸福超越完美》是我看的泰勒·本-沙哈尔的第二本书,上一本是我去年倍加推崇的《幸福的方法》。虽然书是典型的畅销口水书设计,而且上一本当代中国,这一本机械工业,但不妨碍它成为一本好书,收获良多。

  作者仍在以“幸福课”为主题的积极心理学布道。书的题目“幸福超越完美”,的确,幸福可期,幸福触手可得,幸福就在身边;而完美则要求太高了,完美的有,但太少了,而且都虚无缥缈飘着呢,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不可期。

  /

  第一大部分是理论,泰勒把人对完美的追求分成了“完美主义”和“最优主义”,我的解读,可以理解为“理想的完美主义”和“现实的完美主义”的区别,理想的完美主义就要求一切都好,而且路径也要直接,而现实的完美主义则是首先要正视现实,要接纳现实的条件,要承认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的,现实一定是“不完美”的,而是在现有条件基础上怎样做得更好而已。

  看完之后的收获,总结:人要接纳自己,接纳不完美,某种程度上这跟中庸之道有相通,也和做人要阿Q一点有一点像。当然接纳不是结束,而更重要在于努力,努力的好比天然唾手可得的好更有价值,即便努力后不好也有它的意义,成亦淡然,败亦坦然。宠辱不惊,淡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风吹浪打,我心依然。当然这又步入完美境界了,其实发发脾气,郁闷郁闷也很好,不完美的人生才是更有价值的人生。就像书中给完美主义者向最优主义者转变提出的建议:展示真实的自我,表达内心的需求,展露自己的脆弱。

  /

  书中的第二大部分是应用,写了关于教育、工作、爱情的启示,教育给我的收获最大,很多情境和思考也是我在教育仔仔的过程中所困惑的,爱情也给了我们一种思考家庭的新的思路,对于工作的部分收获不大。

  /

  第三大部分给了我们十个冥想,个别之处也有不可认同之处。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冥想六:铂金法则“人所不欲勿施于己”,想来自己在这方面似乎有很大的问题,对自己,对自己的家人或者身边人往往比对其他人更苛刻,可能想来有爱面子的缘故,对远的人却可以很客气,很宽容,对近的人却无法做到,这需要以后调整。爱自己,才能爱家人,爱身边的人才可能去爱更大众的人。

  /

  后记写得很打动人,泰勒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可能生活中的你我也是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个时刻的完美主义者,但这不妨碍我们成为最优主义者,接纳我们自己的完美倾向就是朝着最优在前进。

  最后,收集一些有借鉴意义的笔记:

  l 80/20法则:这和你可以良好,但不必优秀是一个道理。人生可期的是“尽量减少不及格,全面追求良好,也许会有一两门爆发成优秀”,而不是片面的追求一部分优秀,不顾其他。

  l 允许孩子在未知的领域里探索,常常碰碰壁或无功而返,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同样重要的。只要孩子是安全的,,他们应该被允许做一些不完美的决定,体验失败的痛苦、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自豪,以及学着独自面对挑战与脆弱。

  l 父母们以为他们可以通过赞美孩子的智力和天赋,把一份永久性的自信心像一份礼物一样放在孩子手中,但这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这使孩子们一旦遇到困难或犯错误时质疑自己的能力。如果父母们想给孩子一份真正的好礼物,最棒的事情就是给孩子热爱挑战,在错误中激起好奇心,享受努力的过程。

  l 情绪就是情绪。孩子们的强烈情绪不会因为我们告诉他们“这样感觉可不好哦”,或者试着劝说“你那样感觉可没有任何道理啊”而自行消失。强烈的情绪不会因为想要驱散它就消失了,唯有当听者充满同情与理解地接受了情绪,这些情绪才可以真的降低强度和伤害。于孩子如此,于成人如此。

  l 人所不欲勿施于己:对他人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强加于自己。首先要爱自己,然后你才能以这种热切的愿望拥抱他人。一个有强烈自我厌恶感的人很难对他人有真正的慈悲心,因为他缺少了一个可以开始的稳定起点。

  l 共情: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理解他人真正的需要。人类的心灵和灵魂,特别在困惑和脆弱时,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关怀,而不是解决方案和建议。

  《幸福超越完美》读后感(四):做一个现实的最优主义者

  《幸福超越完美》笔记及书评:做一个现实的最优主义者

  (本笔记远远不是完美的,但是我目前条件下最优的)

  ===============================================

  以下是我读完本书对完美主义的理解,与作者书里的理论逻辑顺序有些区别,但我总结后对完美主义各种表现的逻辑关系似乎更加通顺简约:

  合理的人生目标应该是追求幸福,而人们却追求完美,结果造成痛苦和不幸福。

  所谓完美主义,在心理学上应该属于人格特质的范畴。所谓人格,简单来讲就是一个人比较固定的思维或行为模式。而完美主义属于一种固定的思维倾向,有点像认知曲解,其核心的曲解应该就是“全或无”的极端思维模式(作者没有明确指出,我为什么这么认为呢,请继续读)。

  本书第4章说的,完美主义的哲学根源就是柏拉图的思想:完美的原形,也就是对现实的拒绝。而这种对现实的拒绝,我认为根本上就是由“全或无”的极端思维模式造成的,引起完美主义的一系列表现:

  1. 我要么是全然成功的,要么是全然失败的,这种思维导致完美主义最核心的表现“害怕、拒绝失败”,这种“害怕失败”进一步造成只关注终点、认为旅程应该是直线(只能成功),还造成防御性(不能批评我的失败)、寻找缺陷(不断找缺陷预防失败)、苛刻(严格要求自己和他人以免失败);

  2. 我的情绪要么是全然积极的,要么是全然消极的,所以害怕和拒绝痛苦情绪;

  3. 要么全然成功是永远达不到的目标,所以拒绝成功;

  4. 这种全或无的思维本身是僵化的,是固定型思维模式,而非成长型思维模式;

  5. 综合起来,这种极端的思维模式成功地拒绝了现实。

  这并非我个人的理解,作者在书中第8章“真实的改变”也指出:从完美主义者转变为最优主义者最重要是把完美主义者“全或无”的极端思想转变为一种更细致、更现实的理性分析。

  所以说完美主义的“全或无”的极端思维模式脱离了现实,所以其社会适应性就变差了,所以会不幸福。

  ---------------------------------

  而所谓最优主义,其实就是现实主义,其哲学的思想根源来自亚里士多德。

  其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去接纳,接纳现实的不完美:接纳现实中无法避免的失败、人性中必然存在的消极情绪、接纳并感激已经取得的成就,在现实有限的条件下做出最优的反应、找到平衡点,这是实现“足够好了”的幸福生活的现实之路。

  现实的最优主义的具体应用:

  1. 在教育上:做足够好的父母,不过度介入;要有成长型思维模式,批评或赞美行为而不是人格(人格虽然也会发展,但在那一刻是固定的);

  2. 在工作上:不怕失败,从失败中学习;努力很重要,但人不是机器,恢复很重要;

  3. 在爱情上:没有完美爱情,接纳真实的存在缺陷的爱情;冲突必然存在,要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去处理冲突(针对行为,不针对人格);放下防御性,彼此做对方有帮助的竞争者。

  ---------------------------------

  不光完美主义,其实所有的所谓心理问题的根源都是脱离了现实,造成对现实的不适应,所以痛苦、不幸福。

  理想固然重要,能给我们方向,但不要做完美的理想主义者,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吧。

  ===============================================

  本书一句话概括:

  为了幸福,不要完美主义,而要现实主义(最优主义)!

  ===============================================

  书评:

  本书和作者另一本书《幸福的方法 Happier》一样:理论结合实践,内容结构都是理论、应用、冥想。书中提供了实用的练习方法,所以很具有操作性。关键是去实践。

  缺点是内容稍微显得有点重复和啰嗦,有些理论也没有提供实证的研究证据。但是我们接纳这个现实吧,这不是一本完美的书,作者也自嘲请接受作者的无法完全避免陈词滥调,重要的是看到书中让你反省、让你产生想改变的那些真知灼见,哪怕发现一点那么书也不是白读;而且读书和读我这个笔记的不同是,具体的展开和适当的重复(加上书中的很多暂停)才会让你明白什么是本书最重要的。

  ===============================================

  to be happier...

  《幸福超越完美》读后感(五):悦读之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完美是什么?

  幸福超越完美又是什么?

  幸福是内心的一种满足感。

  完美是内心的一种追求度。

  幸福超越完美就是用积极的态度迎接一切,用柔软的韧性接纳一切,尽力达到满足感与追求度的平衡。

  幸福就是学会接受失败,审视自己的错误,在错误中觉察与成长。

  幸福就是接纳当下自己,接受当下的情绪,在顿悟中共处与修正。

  幸福就是学会享受成功,接纳局限的存在,在合理中分配与优化。

  幸福就是学会直面现实,感觉自身的感知,在现实中体验与观察。

  幸福就是不要追求完美,学会最优的理解,在智慧中分辨与改变。

  幸福就是全然敞开心扉,喜欢就全然喜欢,在宁静中开怀与流泪。

  幸福就是做真实的自己,学会感恩与感激,在流动中致敬与致歉。

  幸福就是制定合理目标,善用行动与思考,在实践中重组与整合。

  幸福就是帮人助人乐人,燃烧真情与真诚,在人际中领悟与收获。

  幸福就是亲情爱情友情,在温暖之中前行,在理解中支持与信任。

  幸福就是生活工作学习,在道路之中求知,在坚持中追求与挑战。

  幸福就是生命绽放过程,在方向之中寻找,在多彩中选择与磨砺。

  幸福就是超越时间空间,在未知之中探索,在预设中度量与决策。

  幸福就是满足平衡艺术,在满足之中追求,在平衡中升华与修灵。

  《幸福超越完美》读后感(六):幸福课学习总结----“做你自己”

  原本是放在小组里的文章(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540264/),但因是对《幸福课》的总结,所以也放在这里。

  经过约两月的学习,完成了对《幸福课》的学习。这门课的关键词是:感激、写日记、睡眠、冥想、运动、成功失败、压力、完美主义、幽默、爱情、自尊。

  这门课程使我认识到:

  * 幸福与人处事的方式有很大关系。这门课研究的不是为什么不幸福,而是怎样才幸福,即幸福的起源。

  * 人们没有解决问题,通常是因为没有提出正确的问题。

  * 重要的是改变。如果希望世界有所改变,那么先让自己成为这种改变。学习一门课程重要的不是课程本身有多么好,多么精彩,而是这门课程能让自己有多少改变。与其寻找一个完美的改变,不如创造改变。

  * 时间自由比金钱自由更重要。

  * 压力是有益的。但在压力之后应当让自己恢复。

  * 卓越而非完美。完美主义者认为从起点到终点是走捷径走直线,于是会不断受挫折。而卓越主义者则知道在过程中会绕圈会失败会受挫,所以他能享受这个过程。

  * learn to fail or fail to learn。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路。成功的人同样也是失败最多的人。利用逆境和失败来学习和成长,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真正成长。

  * 自尊分为依赖型、独立型、无条件型。自尊的稳定度很重要,这与镇定是相关的。

  * 幽默能让人幸福。

  * 杰出人才的特点:乐观、自信、激情、奋斗。坚定的相信自己能成功。皮格梅翁效应。

  * 想要改变世界,就要让自己成为改变。即从自己开始改变。

  要想不断增加幸福感,基本的:

  * 感激自己已经拥有的。感激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感谢,二是增值。不要以为自己拥有的是理所应当的,要感激。不感激则会不断贬值。

  * permission to be human。允许自己开心、悲伤,不要给自己太高强度的负担。例如 上台演进前会紧张,就感受这种紧张,而不是抗拒。

  * 写日记、每天8小时睡眠、每周4次30分钟运动、每天冥想45分钟、深呼吸几下、拥抱5下。

  * 果断执行:杜绝拖延,要做就马上行动。行动了才会慢慢进入状态,而不是先等进入状态再做。

  * 及时恢复:不要持续处于压力之下,应当有所恢复。睡个好觉、看场电影、渡假。

  * 只和自己比,不要和别人比。

  高层的:

  * 做你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而非求得别人的认可。

  * 保持乐观:benefit finder,幽默。

  * 保持自信:无条件的相信自己能做到。想像达成的情况。因为大脑区分不出现实和想像。

  * 不断奋斗:失败是学习的机会,享受奋斗的过程。

  * 养成好习惯。因为人不可能在脑子里记住无数原则,只有通过习惯才能实现原则。所以要养成好习惯。只有把书上的知识转变成习惯和感觉,这才真正掌握。

  * 追求卓越:享受过程,不追求完美。

  * 培养而不止是寻找: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伴侣,而是培养出这样的人。要创造优点,不光要发明优点,还要创造对方身上的优点。让别人了解自己,而非得到认可。 making love也很重要。

  * 少即是多:同时做多个自己喜欢做的事,反而会不喜欢。所以每次只做一件事。

  * 共同目标:要让爱情持久,则需要两个人有共同的目标,如培养小孩,而不是把家庭的事分给两个人。通过相互依赖的实现共同目标,也是解决冲突的办法。

  * 想走运只需要在常规之外经常有所偏离。比如下班时走一条平时不走的路线,进一个平时不进的小店。

  总结了这么多,但我感觉还能再缩短。这些东西中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有时间再说吧。

  《幸福超越完美》读后感(七):中庸之道别解,读《幸福超越完美》——leo鉴书(13)

  没赶上批林批孔的年代,可不知道为什么年幼时的我总认为“中庸”就是和稀泥的代名词。年纪渐长之后读的书多了,感觉中庸有是做事不过于苛责,也不过于懈怠的意思。我个人认为《幸福超越完美》用整本书系统阐述了中庸的意思,尤其是118页提到亚里士多德“美丽中间点”的概念——美德并不是个人品质的极端表现,而是表现不足与表现过度中间的一种品质。比如,“勇气”这一美德意味着表现出来的行为既不是懦弱(当一点点危机的迹象出现时,就不假思索地先逃走了,这是勇气的严重缺乏),也不是莽撞(完全没有考虑潜在 的后果 而一头扎进危险的境地),而是在两者之间找个快乐的中间点。

  仅凭以上观点本书就值得一读了。

  书里提到过度要求完美的现象在中国也很普遍。从心理上也许可以,很多时候身体跟不上这个要求,作者提到年轻时打壁球用世界冠军的方法训练,结果过度训练最后导致自己不得不退出运动生涯。相信在残废和退役之间正常人都会选择后者。作者之后又把这种过度要求自己的习惯搬到了学习上,每次要是考不好就会面临崩溃,直到后来开始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

  回想下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多少有类似倾向,小时候是父母要求我们考出好成绩,走入社会之后是自己对自己愈发严酷——用不现实的目标虐待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很多职场猝死的例子背后都是虐待自己结果突然爆发。

  书分三部分:理论、应用、冥想来说明如何摆脱对自己有害或者会伤害自己的想法,同时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我们的人生。并不是不需要成功,而是我们可以某种程度上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与不足,毕竟只有神才是完美的,我们都身为凡人。那些想把自己当成神的家伙最后多半成了神经病去了他们应该去的地方。

  正常人就应该过上正常的生活,不是吗?

  最后,书评本想叫“要么歇要么死”从最近某咨询公司突然死亡的应聘女硕士谈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后来考虑一下感觉最近的书评写的都太沉重了,于是换了角度。

  另:有个八卦故事,几年前第一译者倪子君刚开始干这个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时我们有一面之缘,如今看到此院发展的风生水起,其中虽与倪本人背景不无关系,但是也非常令人欣喜,挺好!

  《幸福超越完美》读后感(八):停止追求完美,现在就开始过一个更幸福的人生

  “停止追求完美,现在就开始过一个更幸福的人生”,这是本书最核心的观点。

  完美主义可以分为适应的、健康的“积极完美主义”和不适应的、神经质的“消极完美主义”,前者一般直接称为“完美主义”,后者被称为“最优主义”。

  一、完美主义者和最优主义者有何不同?

  1、完美主义者拒绝失败,而最优主义者接受失败。

  完美主义认为旅途应该是直线,最优主义这认为旅途可以是不规则的曲线;完美主义者害怕失败,最优主义者视失败为反馈;完美主义者关注终点,最优主义者关注终点及过程;完美主义者是“全有或全无”的极端思维,最优主义者拥有丰富、多变通的思维;完美主义者具有防御性,最优主义者敢于接受建议;完美主义者是缺陷搜索者,最优主义者是价值发现专业;完美主义者苛刻,最优主义者宽容;完美主义者僵化、一成不变,最优主义者适应、可动态变化。

  2、完美主义者拒绝负面情绪,最优主义者悦纳负面情绪。

  完美主义者相信,生活一定充满了无数完美的积极情绪;相反,最优主义者完全接受负面情绪是声明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后者会给自己留下体会悲伤和痛苦的空间,并且让这些感受加深自己对于生命的所有体验——不快乐抑或快乐,从而将更有能力为自己设计一个真正想要的人生。

  3、完美主义者拒绝成功,最优主义者享受成功。

  完美主义者会为了那些不可能达成的个人意愿而不停地给自己设定难以实现的目标和标准,这使得他们从一开始就否决了自己成功的可能性,他们总觉得自己所拥有的还不够好;最优主义者也会给自己设定非常高的标准,但他们的目标是基于现实的(足够好了的生活),所以往往不难达成,而当他们达成目标时,会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满意。

  二、为什么最优主义者比完美主义者更幸福?

  根据统一性法则,失败就是失败,情绪就是情绪,成功就是成功,这些都是现实的原貌。当我们不接纳失败,我们会逃避挑战和努力,并且剥夺了自己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当我们不接纳痛苦情绪,我们反而会深陷其中,我们会不停地反复思量,将他们放大,拒绝了自己感受安宁的可能;当我们无法接纳、拥抱和感激自己的成就时,没有什么是有意义的事了。

  三、以上观点如何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和生活?

  1、关于教育:

  教育孩子要防止过度介入和过少介入,要讲究“平衡之道”,就是要在正确的时间、带着正确的目的、以正确的方法、以适当的程度接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自己的理解:既不要事事包办,也不要完全放手)

  做足够好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几乎完全回应孩子的所有需求,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孩子应对失败的能力渐渐增强,父母的回应也应该相应越来越少。(自己的理解:渐进式地放手,给孩子适当的挣扎和学习的机会)

  应该赞美孩子的努力(针对行为)而不应该赞美孩子的智商(针对人格)。在孩子很好时不需要说“你很棒”,而应该告诉孩子“你已经足够努力了”。父母给孩子真正的好礼物,就是教会孩子热爱挑战,在错误中激起好奇心,享受努力的过程,以及不断地学习。

  2、关于工作:

  创造一个心理安全的环境,让员工勇于失败,从失败中学习。

  只有在需要的情况下行驶控制权,控制权使得越少越好。

  强调恢复的重要性,恢复能量和使用能量一样重要,张弛有度。

  3、关于爱情

  没有完美的爱,要想拥有自在和释放的感受,只有放弃完美的幻象,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爱的接纳。

  冲突不但无法避免,而且对亲密关系长久的成功意义非凡,但要做到:积极事件多余负面事件;冲突要针对行为而不是人格;保持冲突的私密性,不要公共场合争吵。

  想要在亲密关系中培养亲密感和深度,了解对方、也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共同面对和解决关系中的问题。

  《幸福超越完美》读后感(九):防丢啊

  读书笔记 part1

  偶然的机遇看到这本书,开始看PDF版。一开始便不断地告诉自己,不要把它视为救命稻草,能带你脱离当前的心理困境,只是去看、去思考。

  在一个暂停部分,作者提的问题是“做什么事情时,你是最优主义者,在什么事情上,你是完美主义者”。我托腮想了好一会。

  在睡不着或者半夜惊醒,但第二天有重要事情要完成的时候,我是最优主义者,只是去关注让自己放松,享受因睡不着焦虑而带来的怂样,但我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在几年前我遭遇了严重的失眠和人生的转折点,苦苦挣扎努力地度过了那段时间,才带来今天悠然的心态。(这么看来,我还是蛮能从人生中获取宝贵财富的嘛,继续努力)

  但工作后,我发现自己变得不太能接受失败了,因为方向的不明确!只有当方向明确时,内心才会笃定的去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只为能到达终点。到了社会,没有人会高速你怎么去走,方向也不是一次就能定下来的。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在可确定的方向上努力去做,去修炼,但永不丧失对于方向的把握,不埋头于沙堆去逃避现实!往前走,不后退,我又理解了一点燕姿歌词的意思。为自己当下的事情找到意义也是让自己积极朝着可确定方向走的一个动力和帮助。

  另一个就是专注,专注的做事情,而不是这会这个,那会那个的。

  《幸福超越完美》读后感(十):绕个圈,发掘幸福的生活

  如果在我学生时代来看的话,我能做今天的工作实在是不可思议,因为我考大学时选的专业是社会保障,这在当时是非常热门的专业,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学校有这个专业,妈妈以她的经验告诉我选择这个专业后会获得一份很好的工作,可是这四年却是我混得最为挫败的四年,虽然我是优秀生,可每次拿到优异的考试成绩我一点不开心,因为我觉得身边的同学跟我的兴趣爱好完全不同,而且我也意识到在这个专业里无论我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我都不能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我仍然对我的文学批评念念不忘,后来我第一次听到并接受了爸爸说的一个名词“曲线救国”,于是在工作没多久又回到了学校选择了我念念不忘的中文专业,然后顺理成章地进入文化圈工作至今,花了几年时间转了个圈又回到了最初的路上。我自己认为我成功做到了“曲线救国”,我感到满足和幸福。

  最近当我把手头的这本《幸福超越完美》推荐给朋友时,已经不止一个人对我说这是个庸俗的名字。可以这么说吧,这种书名去书店随便逛一圈就能找出好几个类似的出来,虽然顺口,但中规中矩并不新颖。我本人在看完整本书并深思了一下其间的道理后,为它起了个很土的中国名字——“活着,能不能别那么累”。有点长,不过自我认为精辟地概括了整本书的内容。

  简单来说,这本书就是在劝让死钻牛角尖的人别那么愣头愣脑只认一条路,掰开揉碎运用各种案例和故事告诉大家“曲线救国”的原理以及知足常乐的道理,就像当初的我一样,直接的目的不能顺利达到可以绕个圈甚至绕几个圈,不管过程如何艰难和曲折,只要最终达到最初的目的就行了。试想,如果我当初退学重新由高中起点考文学专业未必有现在的高度,所以从自身实践来看,别一门心思认准一件事,学会拐弯、学会脑子转弯思考问题很关键,过去不是有句话形容人死钻牛角尖吗?不撞南墙不回头。

  其实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恋爱都存在这样的简单哲理,尤其是在人失恋的时候最容易死钻牛角尖,寻求完美,事实上世上哪来那么多完美,完美也不是直线容易达到的,我们看到的完美往往是绕了好几个圈子的最终结果。参加了诸多婚礼,周围也有很多甜蜜的情侣,最终成功步入婚姻殿堂的有几对是初恋呢?人生总要拐几道弯的,话说回来,不拐弯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只有酸甜苦辣一味的人生单调而乏味。

  近年来,人们总是在提一个名词——幸福感,好像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幸福感越来越难以得到,其实依我看如果我们降低追寻完美的欲望,允许瑕疵的存在,不必非得眼睛揉不进沙子,当你的心胸开阔了,能够允许缺陷的存在,你便觉得生活逐渐美好,幸福也会逐渐增多。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xslw/31509.html

推荐内容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