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经济文库 > 经济著作 > 持续的幸福_《持续的幸福》的读后感10篇

持续的幸福_《持续的幸福》的读后感10篇

来源:经济著作 时间:2020-03-09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经济著作】

《持续的幸福》的读后感10篇

  《持续的幸福》是一本由[美]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80图书,本书定价:49.90元,页数:2012-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持续的幸福》读后感(一):幸福值得始终努力与不断追求——Leo鉴书215

  马丁·塞利格曼出了一系列关于幸福的书,之前因为感觉有点儿像成功学就没看。直到最近在读其他几本书中提到此位作者,于是入手了这本《持续的幸福》。虽然读着还是有点儿像成功学,而且部分观点我不同意(他对《自私基因》论点的看法),但仍然不失为值得一读的书。

  幸福1.0至2.0的升级。

  每个人都应该不断进步,作者之前在《真实的幸福》中将幸福分为三个不同的元素,种植情绪、投入和意义。目前升级为幸福2.0,量度维度增加了两个:人际关系与投入、成就。目标也由之前的“提升生活满意度”提升为“提升种植情绪、役入、意义、积累的人际关系、成就,使人生丰盈蓬勃(译者还是很有功力的)”。人生的丰盈蓬勃在本书中是可以度量的,包括核心特征(积极情绪、投入、兴趣、意义、目的)和6项阶段特征(自尊、乐观、复原力、活力、自主、积极关系),剑桥一项研究对欧盟23国的相关调查显示得分最高的是丹麦。无论怎样,让自己和别人感觉幸福都是件好事,而本书提出了一种可衡量的标准和达到目标的路径。

  每天晚上写下三件如事。

  这个方法我非常喜欢,已经开始用了。十几年前,也曾有断时间我比较爱抱怨,直到有天接到老婆善意的提醒:“大志!你不要再把公司的负面情绪带回家了。”那一天之后我慢慢改正,逐渐不再抱怨,一来是抱怨也没用,还会让自己心情更差;二来不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直接辞职 。本书中提到的这个每天写三件好事的方式是有效放大正面情绪的很好方法,让人们每天能看到正面美好的东西,从而让自己更加幸福,挺好的。

  四种回应方式选对的那一种。

  按积极、消极、主动、被动,我们对任何事的回应都可以归纳为四种方式,请选正式的那一种。拿“我加薪了”老婆大人的回应做个例子吧,积极主动的回应是:太棒了!我为你骄傲。我们去庆祝一下哈;各应被动的回答:这是个好消息。这样的提升是你应得的(感觉差那一点点儿);消极主动的回应:好像又要担更多责任啊,你晚上在家的时间又少了(呃……) ;消极主动;晚饭吃什么?

  后两种人生活中不是没有,我们自己别做就成了。

  书里举了不少作者在军队中进行辅导的例子,有关创伤后恢复的五点感受我印象也比较深。此外,写论文的8个能力,以及书最后24项有优势的详细解释也很棒。

  《持续的幸福》读后感(二):你焦虑只是因为你太闲了

  你幸福吗?

  多年前直到现在这句话都很流行。还记得好几年前去国图参加柴静《看见》新书的发布会,她在台上演讲时也说到了这个问题。大意是在来参加活动之前,她也在思索,如果今天有人问我“你幸福吗”自己将如何作答,她给出的答案是:是的,我很幸福!

  你焦虑吗?

  这同样是一句特别能引起共鸣的话语,因为当下焦虑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你问10个人,8个人告诉你,是的,我很焦虑!现代人生活在各种压力下,特别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如果内心不够强大,又加之人特有的攀比之心,所以经常活在焦虑里。

  《持续的幸福》一书中列举了以下三件事情,按照这三个方法就可以轻松让你摆脱焦虑提升幸福感。你不妨试试哦~

  感恩拜访练习 闭上眼睛,想出一个依然健在的人,TA多年前的言行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写一封信给TA,告诉TA曾经因为TA说的某句话或帮你做的某件事让你现在受益匪浅。

  作者说,感恩让你的生活更加幸福满足。

  其实,现实生活中,只要你对于别人的付出都持有感恩的心,你的幸福感一定是满满的。同事帮你解决一个小问题,陌生人给了你一个温暖的笑容,朋友千里之外给你寄来一些零食,家人下班后回家给你做饭等等,面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只要你用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你就会发现,生活真是处处美好!

  多想想好事 关注焦虑你就会更焦虑,只有关注和品味生活中的美好,你就会发现生活真的美好。建议用几分钟时间写晨间日记,记录前一天生活中高兴美好的事情,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改变了。此方法我正在用,受益匪浅,相信你也可以!

  突出优势练习 在什么时候你用什么技能,会让自己感觉到非常兴奋?深入的想想,找出那个可以让自己兴奋的技能,并专注于TA,将其发挥到极致,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人生满怀激情,快乐甚至狂喜。

  这些方法我正在实践当中,收益颇多。这2个多月的变化真的很大,从5点钟早起到学习演讲到学习时间管理等等,心智逐渐成熟,生活充实而丰富,内心是满满当当。套用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句鸡汤: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没有抱怨的人,一定会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努力自然有收获,而焦虑,根本就无机可乘。

  我想,焦虑的人,一定是太闲了,因为我忙的都没有时间去焦虑了。

  《持续的幸福》读后感(三):CHAP1&2

  第一章基本上是在介绍积极心理学1.0版本和2.0版本的区别,从维度上来说,增加了两个维度:成就和人际关系。

  不得不说,作者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仅仅是积极心理学的缘起就够吸引人的!

  第一章中有三个地方令我印象深刻:

  1、体验心流没有捷径。建议大家按照各自的品格优势来学习如何更多地使用它们来达到心流。只是这么一句话,却让我很是欣喜:这也是没有捷径的捷径了。

  2、作者讲述大脑的作用时特别说明,与我们500万年前的人类祖先相比,我们的头骨颅容量从600立方厘米增加到了1200立方厘米,增加了一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进化呢?这是因为大脑是用来解决社会问题的! 好震撼!——巨大的大脑是一个社会关系模拟机,为了能设计和开展和谐而有效的人际关系,它得到了进化。

  3、英国顶尖经济学家理查德.莱亚德认为,幸福最大化不仅应是个人做出选择的方式,也应该是政府各项决策的黄金标准。如果我们的政府也能多关注每个公民的福祉,那我们真是有福了。

  最让人期待的是助人练习:想一件别人没有预料到的好事,明天就去做,然后观察一下自己的情绪变化。

  chap2

  我们总是在想生活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却很少花时间去想生活中有多少福赐。为了克服大脑的负面偏好,我们必须练习去想美好的事情。

  感恩拜访练习:我认为这的确是个很神奇的练习,但是估计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去做,包括我。——虽然作者说这个简单的练习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幸福感,减轻抑郁。

  作者认为:幸福感能被稳定地提升!那么究竟是什么可以使得我们更加幸福,一些研究侧重于情绪元素的作用——提升生活满意感、降低抑郁。例如,多想想好事——三件好事练习;有效的积极心理学干预,例如,作者案例中的让病人更多地了解他们的优点,而不是一味地要改正缺点,是格外有益的。还有突出优势练习,可以让你忘记自我,提升幸福感!

  《持续的幸福》读后感(四):幸福2.0

  马丁·塞利格曼的书,一贯的简易、通俗、舒适。

  《真实的幸福》之后,他重新思考幸福的定义和标准。《真实的幸福》一书认为,积极情绪、投入和意义是三个幸福的核心元素。但在《持续的幸福》中,这个理论是不完善的。积极心理学的主题应该是幸福2.0,而非幸福1.0。幸福2.0=积极情绪+意义+人际关系+成就。

  happiness指幸福1.0,well-being指幸福2.0。在英文中,这两个词的意思都是“幸福”,但happiness更侧重于感觉上的幸福,而well-being则更侧重于人生繁荣、蓬勃发展的幸福。《真实的幸福》里的“幸福”是用的happiness,本书的译者将happiness翻译成幸福1.0,well-being翻译成幸福2.0,这很契合马丁对于幸福观念的转变。

  一个人想要达到幸福2.0,达到蓬勃人生(flourish life),就必须有足够的PERMA。这5个字母分别代表幸福人生的5个元素。 P=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 E=投入(engagement) R=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 M=意义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 A=成就(accomplishment) 。这里的每个元素都有准确定义,而且可以精确测量。更重要的是,每个元素都可以通过学习来加强。

第一部分 如何让幸福长久

第1章 重新思考幸福

  10年前,在我写《真实的幸福》时,我想叫它《积极心理学》,但出版商认为,书名里有“幸福”这个词能卖得更好。我曾在与编辑的多场小战斗中胜利,但从来没有在书名方面获胜,于是这个词就硬塞给了我。这个书名以及“幸福”这个词的主要问题,不仅在于它无法充分解释我们追求什么,还在于现代人会由“幸福”立即联想到高涨的情绪、欢乐、喜悦、微笑。每当积极心理学上新闻时,那个可怕的笑脸就会被硬塞给我,着实恼人。

  以前,“幸福”的含义并没有与愉悦这么近。当托马斯·杰斐逊在《独立宣言》中宣称人们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时,它与快乐或者高兴相去甚远,而当我发起积极心理学运动时,我的初衷就与此相去更远了。

  从幸福1.0说起

  在《真实的幸福》中,我将幸福分为三个不同的元素——积极情绪、投入和意义。这三个元素都比幸福更容易明确定义和测量。

  第一个元素是积极情绪,也就是我们的感受:愉悦、狂喜、入迷、温暖、舒适等。我把在此元素上成功的人生称为“愉悦的人生”(pleasant life)。 第二个元素是投入,它与心流(flow)有关,指的是完全沉浸在一项吸引人的活动中,时间好像停止,自我意识消失。我把以此为目标的人生称为“投入的人生”(engaged life)。投入与积极情绪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处于心流状态中,我们人、物合一,需要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动用了我们全部的认知和情感资源,让我们无暇思考和感觉。体验心流没有捷径。要达到心流,你需要投入你最强的优势和才能。获得积极情绪则是有捷径的,比如逛街、吸毒、看电视。这也是积极情绪和心流之间的另一项差异。因此,你需要找出你的品格优势,学习如何更多地使用它们以达到心流。 幸福的第三个元素是意义。我在打桥牌时会达到心流,但在每次漫长的比赛后,当我看见镜子里的自己时,我会担心自己是在虚度人生。对投入的追求往往是孤独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而人类不可避免地要追寻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有意义的人生”(meaningful life)意味着归属于某些超越你自身的东西,并为之奋斗。为此,人类创立了许多积极组织:宗教、政党、环保运动、童子军及家庭。“真实的幸福”理论可以总结为:积极心理学探讨的是幸福的三个方面——积极情绪、投入和意义,这就是幸福1.0。

  幸福2.0

  幸福1.0理论中,衡量它的黄金标准是生活满意度,而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提高生活满意度。但在幸福2.0理论中,积极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类的终极追求,目标是使人生更加丰盈蓬勃,衡量的黄金标准是人生的蓬勃程度。1.0到2.0的转变即是从满意的生活到蓬勃的生活。

  幸福1.0与幸福2.0的比较

  幸福1.0理论有三个不足之处。首先,人们已经牢牢把“幸福”的含义与快乐的情绪联系在一起。积极情绪是“幸福”的基本含义。幸福1.0理论武断地重新定义了“幸福”,把投入和意义拖进来补充积极情绪。投入和意义都和我们的感觉无关,而且,虽然我们可能希望拥有投入和意义,但它们不是,也永远不会是“幸福”的含义的一部分。幸福1.0理论的第二个不足之处是,对幸福的测量太偏重于生活满意度。不过人们报告的生活满意度其实取决于回答问题时的感觉良好程度(超过70%),以及我们对未来生活的判断(少于30%)。 因此,积极心理学原有的黄金标准过多地与情绪联系在了一起,

  不过,我要把情绪拉下神坛的原因却不是出于鄙视,而是为了解放。如果幸福要靠情绪,那么全世界“低积极情绪”的那一半人就都只好堕入不幸福的地狱了。尽管这些低积极情绪的人缺少快乐,他们却可能比那些快乐的人有更多的投入和人生意义。内向的人远没有外向的人活泼,但如果公共政策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情绪层面的幸福为目的,那么外向的人就会比内向的人获得更多好处。

  事实证明,生活满意度并没有计入我们的人生有多少意义、我们在工作中有多投入、我们有多喜欢与挚爱的人在一起。生活满意度基本上只测量快乐情绪,所以不应该在任何理论中占据中心位置,除非这个理论只是想建立一门快乐学。

  幸福1.0理论的第三个不足之处是,积极情绪、投入、人生意义不能包括人们所有的终极追求。“终极追求”在这里是指一个理论中的基本元素,你不是为了其他元素而追求它。

  对幸福的重新思考

  幸福2.0是一个构建出来的概念,而幸福1.0是一种真实的东西,是一种可以直接测量的实体。这种实体可以被“操作”——这意味着一个可以定义它的非常具体的测量方法。而幸福2.0理论认为,积极心理学的主题不应该是一种真实的东西,而应该是一个构建的概念,由若干(5个)可测量的元素组成,每个元素都是一种真实的东西,每个元素都能促进幸福,但没有一种可以单独定义幸福。

  积极心理学的焦点主题不是生活满意度,而是构建幸福2.0理论这个概念。它本质上是一种自由选择的理论,它的5个元素构成了自由人的终极追求,每个元素都必须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它对幸福2.0有所贡献; 许多人都把它当做终极追求,而非追求其他元素的途径; 它的定义及测量与其他元素无关(排他性)。

  幸福2.0的5个元素 幸福2.0理论有5个元素,它们是:积极情绪、投入、意义、积极的人际关系、成就。PERMA。

  ERMA

  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

  幸福2.0理论的第一个元素是积极情绪(快乐的人生)。这也是幸福1.0理论中的第一个元素。它仍然是幸福2.0理论的基石,但有一个关键的改变——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从整个理论的目标,降低为包含在积极情绪里的一个因子。

  投入(engagement)。

  投入仍然是一个元素。就像积极情绪一样,它也只能靠主观的评估。积极情绪和投入是幸福2.0理论里两个靠主观来评估的元素。积极情绪是快乐(或愉悦)的元素,包含了主观幸福感的所有常见因素:高兴、狂喜、舒适、温暖等。不过要记住,处于心流状态时,通常没有思想和感情,我们只会在回顾时说“那真好玩”或者“那真棒”,因此,对快乐的主观感受是在现在,而对投入的主观感受只能靠回顾。

  意义(meaning)。意义指归属于和致力于某样你认为超越自我的东西。意义有主观成分,因此它有可能被纳入积极情绪。如前所述,主观成分是积极情绪的决定性因素。人们对自己的快乐、狂喜或舒适不会感觉错。你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过,意义则不是这样的:你可能会认为这个通宵卧谈会非常有意义,但是当多年以后,你在没吸大麻时重新想起它来,就会认识到它很显然只是青春的呓语。意义不是单纯的主观感受。从历史、逻辑和一致性的角度出发的冷静客观的评判,很可能会与主观的判断不同。

  成就(accomplishment)。成就(或成绩)往往是一项终极追求,哪怕它不能带来任何积极情绪、意义、关系。其短暂的形式是成就,长期的形式是“成就人生”,即把成就作为终极追求的人生。把成就人生加进来,也表明了积极心理学的任务是描述人们追求幸福的实际方法,而非规定这些方法。因此,添加这个元素绝不等于是推荐成就人生,或是建议你放弃自己追求幸福的路径而去追求成就。我把它加进来,是为了更好地描述人类在无强迫的自由状态下会选择追求什么。

  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如果用两个字来描述积极心理学,可答:“他人。”积极很少见于孤独的时候。他人是人生低潮最好和最可靠的解药,所以我才会在前面对萨特的“他人即地狱”的观点给予如此劣评。测试可得,帮助别人是提升幸福感最可靠的方法。

  满意的生活不是幸福

  幸福1.0理论基本上只有“良好的感觉”这一个维度,并认为我们做出的各种选择都是为了使自己的感觉尽量最好。幸福2.0理论则有5个支柱,它们的基石是品格优势。幸福2.0理论是多维的:积极情绪是一种主观的变量,由你的想法和感受决定。投入、意义、关系和成就则兼有主观和客观的成分,因为你可以自认为你拥有投入、意义、良好的关系和杰出的成就,但其实却是错的,甚至是自欺欺人的。这就使得幸福2.0理论不能只存在于你的脑袋里,因为它不仅包括良好的感觉,还包括你真实存在的意义、良好关系和成就。这样一来,我们人生做出的各种选择,就是为了尽量得到所有这5个元素。

  幸福1.0理论和幸福2.0理论之间的这种区别有现实意义。幸福1.0理论认为,我们需要做出选择时,会估计行为能带来多少生活满意度,然后采取行动来最大化未来的幸福:幸福最大化是个人选择的最终共同目标。英国顶尖经济学家理查德·莱亚德(Richard Layard)[5]认为,这就是个人做出选择的方式,而且幸福最大化应成为政府各项决策的黄金标准。

  我不同意把幸福当成福祉的唯一的元素、最终的元素以及最好的尺度,这是一个赤裸裸的一元论。正如我们选择用复合式的准则来指导生活,而非单一的幸福最大化一样,真正有用的公众政策衡量标准也应该既有主观成分,也有客观成分,包括积极情绪、投入、意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成就。

  在幸福2.0理论中,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多元的,它们的区别很重要——幸福2.0理论是为了提高你的生活和全世界的蓬勃程度。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测量和发展蓬勃人生。

第2章 不反弹的幸福

  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master of applied positive psychology, MAPP)。

  每次上课,我都会举办一场选修的“电影之夜”,有爆米花、葡萄酒、比萨相伴,枕头横在地板上。与那些只有文字、缺乏影像的课程相比,电影更能传达积极心理学的信息。我们放的第一部电影总是《偷天情缘》(Groundhog Day),尽管我已经看过5遍了,但它对积极的个人蜕变的促进,还是让我惊叹。我也放过《穿普拉达的女王》(The Devil Wears Prada),这是一部有关正直与诚实的电影;还放过《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rk Redemption),这里的“救赎”不是指被冤枉的银行家安迪·迪弗雷纳(Andy Dufresne),而是叙述者瑞德(Red);也放过《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因为它体现了求胜的三个动机——伊利克·里达尔(Eric Liddell)为了上帝而跑,安德鲁·林利爵士(Lord Andrew Linley)为了美而跑,哈罗德·亚伯拉罕(Harold Abraham)则是为了自己和部落;还有《星期天与乔治同游公园》(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即使我已经看过25遍了,也还是会被第一幕最后一个超越性镜头感动得热泪盈眶,艺术、孩子、巴黎、人生中的恒久与短暂,都包括在其中。

第二部分 用积极铸就幸福的社会

第5章 幸福是教育的本质

  父母最希望孩子得到的,往往是“自信”、“善良”、“健康”等,简言之,就是幸福;学校最希望孩子学会的,则往往是“成就”、“工作”、“考试”等,简言之,就是成功的方法。

  为什么应该在学校教幸福?一是因为当前抑郁症泛滥横行;二是因为过去两代人中幸福感有名无实的提升;三是因为教育的传统目标是学习,而更高的幸福感能提升学习能力。

  责任与自由意志都是积极心理学的必要成分。积极心理学的两种方式是:1.消除恶劣的环境,2.发现品格和塑造品格来实现。

第6章 幸福离不开成就

  成就的定义不仅是动作,它还必须是朝固定、特殊的目标前进,所以它不只要计算距离。通常有好几条路能够通向目标,有些比较近,有些比较远,有些是死路,决定走哪一条路是一个缓慢的历程,叫做计划。此外,当然可以发明新的路,这就是所谓的创意。

  速度与焦虑并存。

  成就公式:成就=技能×努力

  智商和自律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也就是说,无论智商高低,都可能很自律或很不自律。自律比智商更能预测学业成绩。

  受到的教育越多,毅力越强。在教育相同的情况下,年长者比年轻人更有毅力。

  为了获得更多的成就,你真正可以控制和改变的是付出更多的努力。努力,也就是你花费多少时间在这项任务上。你愿意花费多少时间来努力完成任务,至少取决于两种积极品格——自我控制和毅力。

第7章 幸福是一种战斗力

第8章 幸福是怎样炼成的(创伤篇★★)

  将创伤转变为成长。许多人在经历重大打击后,显现出沮丧、抑郁、焦虑的行为,通常达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程度,但是他们不但没有被打倒,反而成长了。就长期来说,他们甚至拥有了比以前更强的心理功能。尼采说:“那些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创伤后应激障碍。在1980年第三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这些症状被正式地采纳为心理障碍。以下是第四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最新诊断标准。 A.经历了创伤性事件。 B.该创伤性事件被不断反复体验。 C.持续逃避与创伤相关的刺激,通常的反应是麻木。 D.持续过度警觉。 E.困扰(标准B、C及D的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 F.困扰导致了需要临床医治的显著痛苦,或造成了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功能方面的损害。 还有一个重要的限制标准,那就是这些症状在创伤之前不存在。

  那些经历过可怕事件的人们,比那些没有经历过的人拥有更强的优势(因此有更多的幸福感)。

  促进创伤后成长的5个要素:对生命更加珍惜、个人优势的提高、根据新的可能性采取行动、更好的人际关系和精神世界的深化,所有这些往往发生在悲剧之后。

  该模块以交互方式,教给士兵们促进创伤后成长的5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理解对创伤的反应:你会感到对自己、他人和未来的信念破灭了。我想强调,这是对创伤的正常反应,而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也不意味着性格有缺陷。第二个要素是减少焦虑,教授控制强迫性想法和影像的技术。第三个要素是建设性的自我表露。压抑创伤可能导致生理和心理症状的恶化,因此我们鼓励士兵们讲出创伤故事。第四个要素:进行创伤叙述。我们引导士兵叙述的角度,帮助他们将创伤视为成长道路上的岔路,认识到创伤与成长同在,悲伤与感恩同在,脆弱与力量同在。然后,详细描述人性中的哪些优势被激发,如何改善了人际关系,如何提升了精神生活,如何变得更加珍惜生命,出现了哪些新的机会。第五个要素是,总结那些更加坚强、更加无惧挑战的人生原则和立场。其中包括以新的方式进行利他行为;接受成长,不要有幸存者的内疚感;塑造创伤幸存者或慈悲者的新身份,以及像那位希腊英雄一样,从地狱归来,然后告诉世人该如何生活。

  幸福发现:促进创伤后成长的5个要素 促进创伤后成长的5个要素:1.认识到创伤后信念的崩塌是正常反应。2.减少焦虑和强迫性的想法。3.讲出创伤经历。4.描述创伤后积极的改变。5.总结因创伤而产生的更加坚强、更加无惧挑战的人生原则和立场。

  我们将培训内容分成了三部分:建立心理复原力、建立性格优势、建立强有力的人际关系。它们仿效了那些经过验证的、用于平民教师的项目。

  1.建立心理复原力

  这部分的主题是学习复原力的技能。我们先从阿尔伯特·艾利斯的ABCDE模型开始:C(consequence,情感的后果)不是直接由A(adversity,不好的事)导致的,而是由B(belief,你对不好的事的想法)所导致的。

  ABCDE模式:用ABCDE模式去反驳悲观的想法: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B(belief)代表当事件发生时自动浮现的念头、想法;C(consequenc)代表这个想法所产生的后果;D(disputation)代表反驳;E(energization)代表你成功进行反驳后所受到的启发。

  有时候,思考和计划最糟糕的情况是有用的;但更多时候,却是脱离现实、后果严重的。因此,学会如何现实地、准确地认识困难,是一项在战场与后方都至关重要的技能

  实时抗击悲观想法

  实时挑战悲观信念有三条策略:搜集证据、乐观、换个角度。军士们将要学习如何使用这些技能,如何提前消灭不切实际的错误念头。这个技能不是将每个消极念头都转换成积极念头。它的目的是创造缓冲,使士兵们能够关注现在,而不是脱离现实、后果严重的想法,使自己(或别人)处于危险的境地。我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和场合去关注那些持久的消极想法,因为它们往往可以告诉我们一些东西。

  这些心理复原力的技巧完美地涵盖了习得性乐观的技能,即抵抗习得性无助的技能,这一点很重要。回想一下,全面士兵健康项目的目的是使士兵们在经历创伤后能更多得表现出复原力和创伤后成长,而这对创伤后应激障碍也有预防作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焦虑和抑郁的糟糕组合,而复原力(乐观)培训则对两者都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抓住好事

  抓住好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积极情绪。我们发现,那些习惯于感受并表达感激的人在健康、睡眠及人际关系上都会获益,他们的表现也会更好。

  2.找到并运用品格优势

  心理复原力技能之后,我们转向确定品格优势。

  3.建立强有力的人际关系

  最后一个模块着重于如何加强与其他士兵以及家人的关系。我们的目标是提供能够构建人际关系的实用工具,并战胜妨碍积极沟通的想法。

  我们教授4种风格的回应:主动积极的(真诚热情的支持)、被动积极的(低调支持)、被动消极的(忽视该事件)以及主动消极的(指出事件的消极方面)。

第9章 幸福由内而外

  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关系上的全面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序言)

  没有疾病不等于健康。积极的心理健康并不只是没有精神疾病,而是一种蓬勃的存在,:存在积极的情绪、存在参与、存在意义、存在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存在成就。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幸福的人不太抱怨,他们很少会显露出痛苦和疾病的症状;一般而言,他们呈现出更好的健康状况。相反,悲伤的人会更多地抱怨痛苦,表现出更糟糕的健康状况。两者在事实上可能有着相同的生理状况,是悲伤与幸福感改变了他们看待自己身体症状的方式。或者,也可能这只是反映了人们在描绘症状时的偏见:悲伤的人们总是只注意到消极症状,而快乐的人们只看到好的一面。因此,抑郁者感受到的痛苦更多;快乐者感受到的痛苦较少。

  乐观保护了人们的健康,而悲观则具有伤害作用。乐观者采取行动,并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乐观者认为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健康,而悲观者认为自己是无助的,无论他们做什么都不会有任何改观。乐观者愿意尝试,而悲观者则陷入消极失望。因此,乐观者更容易接受医学建议。

  成人每天需要相当于步行一万步的运动量(每天少于5000步的运动量,能使你面临不必要的死亡风险。我要强调的是,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这一点)。每天可以通过游泳、跑步、跳舞、举重、瑜伽或其他大幅度运动来完成相当于步行一万步的运动量。

第10章 为幸福而服务

  伊斯特林悖论:在“安全网”之上,要拥有越来越多的财富才能增加一点点幸福感。

  两大肇事因素:糟糕的道德和过分的自信。

  是价值观决定我们的行为,而非道德。

  《持续的幸福》读后感(五):幸福有规律可循

  一、相关要点摘要:

  要想保持持续长久的幸福,达到蓬勃的人生,需要有5个因素,他们是:积极情绪、投入、意义、积极的人际关系、成就

  1、有效的积极心理学的练习方法:感恩拜访练习、三件好事练习、突出优势练习

  1)感恩拜访练习:找到一个你想感谢的人写一封感恩信并亲手交给他,然后当着他的面阅读察看他的反应

  2)三件好事练习:睡觉前花10分钟写下今天发生的三件好事以及他们发生的原因,让你开心的或者你帮助别人的都行,会让你更深切感受到幸福

  3)突出优势练习:找到你的优势,然后创造性的使用它,记录这个过程,在做之前、之中、之后又什么感受?有挑战性吗?时间过得快吗?是否忘记了自我等等

  2、沟通时做到积极主动式回应,是指表达积极情绪并做出相关鼓励或后续推动等;可以在每天中进行练习

  3、保持家庭幸福的条件:洛萨达比例达到5:1,即一句批评至少要配有5句积极的话,才能保持家庭里长久的幸福

  4、减少抑郁的方法:ABCDE法(压力管理中有介绍)、最好最坏后果法(考虑最好的情形、最坏的情形、最可能的情形)

  二、好的想法:

  a)成就的定义不仅是行动,还必须是朝固定、特殊的目标前进,所以它不知要计算距离,通常有好几条路能够通向目标,有些比较近,有些比较远,有些是死路,决定走哪一条路是一个缓慢的历程,叫计划。此外,当然可以发明新的路,那就是所谓的创意。

  )我们作为个人,什么时候回发生变化?当遭遇失败、事情一团糟时我们会改变;当发现自己最好的部分时,当有具体的方法可以更多的发挥优势时,我们也会做出改变

  c)创造力需要一定的空档期或留白,当一个人生活中充满了大量琐碎的事项很难激发出创造力

  《持续的幸福》读后感(六):如何获得持续的幸福?

  这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继《真实的幸福》另一作品,旨在帮助帮助人们建立幸福感以及让幸福感维持下去。它并不是《真实的幸福》的续集,而更像软件一样是升级的关系,纠正了上一本的一些不成熟的思想,建立了“幸福”的概念。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如何获得持续的幸福,第二部分则是开放视野,着眼全社会,目的是让生命变得更加的丰盈、蓬勃。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只需要关注第一部分即可,然后掌握作者关于幸福的5个元素的解读,把它应用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

  作者提出的幸福的5个元素分别是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和目的、成就,简写成PERMA。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考模型,帮助我们建立幸福的概念,实现持续的幸福。下面来分别就五个元素做以简短的说明。

  =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

  积极情绪是《真实的幸福》的三大元素之一,也可以说是延续了下来。包括愉悦、狂喜、入迷、温暖、舒适等积极乐观的情绪,这些积极的情绪毫无疑问对于个人的幸福感是有贡献的,也可以理解是获得快乐的人生,包括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E=投入(engagement)

  相信看过《心流》这本书的人应该很容易理解,就是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能力。当我们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这种感觉在时候回忆起来的时候是非常好的。它有点像积极情绪,但又不完全如此,由于是回忆,所以靠主观评估。

  M=意义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

  意义超越了主观感受,他可能是理性思考后的评判。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意义,那么显然就应该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尽管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但是很多事情的意义是相通的,比如坚持锻炼就有意义。

  A=成就(accomplishment)

  成就感是好多人的价值观词汇,为了获得成就感坚持不懈的大有人在,可能我写这篇书评也是如此。它可能是好多人毕生的追求。但是也要注意避免对于成就的误解,比如有人在玩游戏中获得成就,但是事实上显然这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

  R=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

  我们都是社会人,既然是社会人的话,就时时刻刻和他人建立关系,他人影响着我们,我们可能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走出人生的低估,也可以帮助自己快速的成长。它对于幸福的贡献也自然不能忽视。

  特别指出一点,本书的最后给出了找到个人优势的方法,这个非常好,帮助自己快速的了解自己的一些优势,通过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优势上面,然后实现个人的目标,是通往幸福实现成就的必经之路。

  《持续的幸福》读后感(七):《持续的幸福》

  《持续的幸福》

  一个人要有flourish life,就必须有足够的PERMA。这5个字母分别代表五个元素:

  =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 E=投入(engagement) R=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

  M=意义和目的(meaning and purpose) A=成就(accomplishment)

  哈佛大学精神学家乔治·瓦力恩特发现,被人爱的能力是关键。社会神经科学家约翰·卡乔波则认为,孤独对生活产生的消极作用极大,这让我们不能不相信,对人际关系的最求是人类幸福的基石。

  有效的积极心理学练习:

  (1)感恩练习 (2) 三件好事练习 (3)突出优势练习(VIA Values in Action Signature Strenghts):在工作中、在家里或者在闲暇时,练习你的一项或多项突出优势,一定是明确使用它的机会。

  当你关心的人告诉你他们的好事时,你要认真倾听。用积极的、主动的方式来回应他们。

  洛萨达比例:当积极与消极的比例大于2.9:1时,公司就会蓬勃发展;低于这个比例时,公司的经济就不好,这就是洛萨达比例,又称洛萨达线路

  欣赏式探询的做法则与360度考核法完全相反。批评使我们出于自卫而固执己见,或者更糟糕的是,让我们变得绝望,令我们不会改变。然而发现自己最好的部分时,当有具体的方法可以更多地发挥优势时,我们反倒会做出改变。只有感到有安全感,我们才能放下戒心,听取批评,并创造性地采取行动。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合理情绪疗法,ABC模型,你对不好的事情(Adversity, A)的想法(Belief,B),而不是事情本身,会带来怎样的情绪后果(Consequence,C)。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比例达到3:1的重要性。

  毅力测试:P113

  生活满意度测试 P124 优势测试P1124

  情绪健康测试 P126 社会健康测试、精神世界健康测试、家庭健康测试 P127

  促进创伤后成长的五个要素:1、认识到创伤后信念的崩塌是正常反应。2、减少焦虑和强迫性的想法。3、讲出创伤经历。4、描述创伤后积极的改变。5、总结因创伤而产生的更加坚强、更加无惧挑战的人生原则和立场。

  ABCDE模式:用ABCDE模式去反驳悲观的想法:A(adversity)代表不好的事;B(belief)代表当事件发生时自动浮现的念头、想法;C(Conssequence)代表这个想法所产生的后果;D(disputation)代表反驳;E(energization)代表你成功进行反驳后所收到的启发。

  《持续的幸福》读后感(八):5.《持续的幸福》马丁·赛里格曼

  只说可取之处。

  读了几本赛里格曼的著作后发现,积极心理学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就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解读世界的方式。并在此之下,实践出一套习得积极的具体方法。

  在传统心理学的范式下,通常引导人们关注世界、人的不足和心理疾病、甚至是愤怒、暴躁、悲伤这些情绪。关注它,努力应对它,实践出各种手段克服它,这在无形中就在为自己创造消极的环境,不光心理学学术领域这样做,普通大众也是如此。然而,实际上呢,这些所谓的毛病、问题、病态、缺陷真的是能改变吗?

  根据赛里格曼的研究发现,有些能改变,有些则不能。能改变的,想改变去改变即可,不能改变的则需要改变看待方式。通常人们是很难知道哪些能改变,哪些不能,社会各类商家出于利益大肆宣传,事实和虚假已经没有清晰的界限。

  一个典型的例子,健身减肥。人都是有一个自然体重的,自然体重由基因决定。是不能随意改变的。无论你有多大毅力,少吃多少饭,在短时间内可以改变体重,但是最终大多数时间,仍然会回归到自然体重上来。商家说,如何减肥成功云云,信他个邪。但是,健身没错,合理饮食没错,这都是有助于健康。错在认知,不能认识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商家的强调扩大化宣传,时常苦恼的原因在于减肥的不断失败。而不是认识到,胖胖的也是一种状态,健康是核心。

  如果是赛里格曼,他会说“做个快乐的胖子”。

  不生病不代表健康。传统心理学致力于治疗,让人痊愈,目标是从-8到-2,积极心理学致力于习得健康,让人获得蓬勃的人生,不断运用自己的优势,让自己的健康状态占据主要位置,目标是从+2变为+6。这就是积极心理学为我们提供的新思路。

  对于一些人,比如时常悲观失望,即使通过治疗手段,比如药物作用,一时可以改善当时的悲观焦虑状态,但是不会持续。治疗好比清楚体内的消极因素,但是一旦有机会,消极因素便会卷土从来。最好的方法是让体内的积极因素占据主流。

  习得技能,让体内积极因素发展起来。不断运用自己的优势,是这一技能的关键所在。

  总感觉这类书,没什么大的思想,层次不够高。昨天看圆桌派,讲到成就,其他几位从文化等等说这个,我觉得格局很高,到窦文涛说,他讲到胺多酚等以及一些心理学的研究,我就觉得低。一说就是一个大框架,站在自己的理论大厦上讲,和说一些星星碎碎的知识,真的感觉还不一样,觉得窦文涛就是在楼下,梁文道要在二楼。

  文化小说也不能落下,荤素结合,利于健康

  《持续的幸福》读后感(九):当我们追求幸福的时候,总得先知道幸福是什么

  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泰斗,马丁•塞利格曼在这本书里面,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为幸福的定义加入了两个新的元素,成功和人际关系,整体被称之为幸福2.0,包括五个元素,1)P=positive emotion 积极情绪;2)E=engagement 投入;3)R=relationships 人际关系;4)M=meaning and purpose 意义和目的;5)A=accomplishment成就。

  书大概是2010年左右写作的,里面写了积极心理学近几年在硕士学术课程、军队及学校的应用案例。

  个人最感兴趣的是第六章详细讲述了关于成就的研究成果,强调了自律和毅力对成功的重要关系。以及第八章介绍了在部队环境里用积极心理学应对创伤,把创伤变成一种成长的契机。

  总的来说这本书以叙述和简绍性的内容为主,实践指南的完全是穿插在案例之中介绍的。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幸福生活行动指南,但是也告诉了人类对幸福的认识是怎么逐渐发展大今天的样子,而我们每一个想要幸福的人,又是多么缺少这样的融入生活方式的知识。追求幸福是一种生活的方式,需要从生活的每一个点滴的行动入手,当我们看到幸福的样子,描绘她,追逐她,但是最重要的是能够从生活的每个点滴开始行动。规律生活、保持运动、保持乐观、每天感恩、突出自己的优势、积极主动的回应周围的人、践行职场和家庭的洛萨达比、帮助他人、通过社交网络和团队一起进步、相信创伤可以带来成长、找到生命的价值感及提升对生活的掌控力。

  Flourish是一个充盈的词汇,看着她总让我想到生命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当你也感知到这种生命的体验,那么你也能体会到生活的幸福。

  (6.12 30分钟书评)

  《持续的幸福》读后感(十):没实用价值

  很比较喜欢说实话,这本书,没用,最大的用处是,就是叫我一天写三件感恩的书,并写下原因。我也看了《幸福多了40%》,重点就是懂得回忆几件感恩的书,并用心去体会,真心感恩其中。

  很比较喜欢说实话,这本书,没用,最大的用处是,就是叫我一天写三件感恩的书,并写下原因。我也看了《幸福多了40%》,重点就是懂得回忆几件感恩的书,并用心去体会,真心感恩其中。很比较喜欢说实话,这本书,没用,最大的用处是,就是叫我一天写三件感恩的书,并写下原因。我也看了《幸福多了40%》,重点就是懂得回忆几件感恩的书,并用心去体会,真心感恩其中。很比较喜欢说实话,这本书,没用,最大的用处是,就是叫我一天写三件感恩的书,并写下原因。我也看了《幸福多了40%》,重点就是懂得回忆几件感恩的书,并用心去体会,真心感恩其中。很比较喜欢说实话,这本书,没用,最大的用处是,就是叫我一天写三件感恩的书,并写下原因。我也看了《幸福多了40%》,重点就是懂得回忆几件感恩的书,并用心去体会,真心感恩其中。很比较喜欢说实话,这本书,没用,最大的用处是,就是叫我一天写三件感恩的书,并写下原因。我也看了《幸福多了40%》,重点就是懂得回忆几件感恩的书,并用心去体会,真心感恩其中。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jjwk/64171.html

推荐内容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