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经济文库 > 经济著作 >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经典读后感_《《水浒传》与中国社会》经典读后感10篇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经典读后感_《《水浒传》与中国社会》经典读后感10篇

来源:经济著作 时间:2020-03-30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经济著作】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经典读后感10篇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是一本由萨孟武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1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读后感(一):你想不到的水浒

  最近读了大家小书系列的几本书,从这些“大家”的字里行间里深深被他们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萨孟武先生倒是我第一次接触的“大家”比起其他耳熟的大师而言,对萨先生的了解并不多,会选择看这本书,一开始完全是因为“水浒”二字,以及对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系列的信赖。看完了这本《《水浒传》与中国社会》一书,让我切实的明白到了为什么说学史使人明智,我们读水浒学历史的时候,其中的收获可能就是增添一种知识,可是通过这本书的讲解后,你会发现那才叫读书的智慧。

  查阅过相关资料后才方知萨孟武是著名社会学家,萨氏家族属福州八大家族之一,曾任厦门大学校长的萨本栋,著名海军将领萨镇冰,都是他家族里面的著名人物。萨孟武先生的著作很多,如《中国社会政治史》、《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洋政治思想史》、《儒家政论衍义》、《中国宪政新论》等,另外还有《学生时代》、《中年时代》等自传体著述。当然,他最为人所知的便是《<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水浒传>与中国古代社会》和《<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这三本与中国四大名著相关的著作。

  我读了其中的这本《<水浒传>与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深受启发,虽然小说是虚构的,但是正如余秋雨先生对于文化给出的定义一般:“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水浒传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化价值更不必多说,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必会因其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真实状况,描述了生活在其中的各类人群的状态,得到了读者的共鸣,以文学的手段解释了一个社会的矛盾和变迁,以及一种文学美感征服了世界,而萨孟武先生正是把小说里虚构的情节,与历史文献中所记载的一些史料进行对比,加以引申和发挥,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家族制度、社会生态、政治生态以及政治文化等,进行非常精到的解读,三言两语就把中国传统政治的特征说出来了。

  例如,他说到梁山泊的社会基础,萨孟武从多个方面讨论了梁山泊的组织性质,首先,在人员构成方面,他认为以“流氓”为主,何为流氓,便是那些不依靠社会而存在,又依靠社会生活的人,简单说就是不劳而获的人。因为农业生产的幼稚以及豪族对于土地的兼并,在此书后面《杀猪的郑屠何以能在延安府称霸》这一章中有讲到,因高利贷的剥削而使他们无奈投身于土匪之中,萨先生在书中提到说:梁山泊的好汉大率出身于流氓,没有正当的职业,或在山林‘剪径’,或在湖里‘揩油’,我们虽然佩服他们的义气,而对于他们‘逼上梁山’的环境,也该予以相当的同情,但不宜因佩服与同情,而讳言他们的出身。”

  在经济生活方面他又提到了为什么梁山好汉重义而轻孝,他提到伦理观念随生活方式而不同,而生活方式又随阶级而不同,绅士家族蒙受祖上的荫蔽而享受现实的安稳,所以忠孝便是他们感恩戴德的体现,但是农民阶层不一样,祖上没有留给他们一丝的温暖,他们生来就是在这世间受苦受累的,他们唯一的温暖来源于一起干活解闷的伙伴,讲义气便是他们所信奉的宗旨。在此书中讲到了很多中国社会上所固有的不良风气,包括贪污的缘由等,你通篇看下来,所能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的知识,更是对智慧的一种体会和认识。读来有一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感。

  �H1��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读后感(二):“小”水浒,“大”世界

  “四大名著”的说法已经深入人心,但每一本究竟应该如何去读,才能把其中的“味”给真正地读出来,却是各人有各人的解读。而在“大家小书”系列中,曾任台湾大学法学院院长的萨孟武对《水浒传》的解读却给人以启发。一部一般会被认为是讲农民起义——实际上如今已经有很多人认为梁山泊不很难称得上是农民起义,但至少可以称作是讲“造反”——的小说,等到扒下那层造反的皮之后,却发现,原来,《水浒传》中就是在讲中国社会,特别是北宋时期的中国社会啊!这样一想,确实也是,《水浒传》里边,不是上到皇帝、大臣,下到小吏、渔民也都应有尽有嘛!

  所以,读《水浒传》,不是说不能有看热闹的心态,但至少要把自己的眼界更开阔一些,能够通过其中一个个鲜活人物的故事,读出自己的别样收获来!

  虽然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之说法,但小学课本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篇,就节选自《水浒传》。学生读这一篇,不仅仅是要看到鲁智深的仗义、智慧,更要汲取其中足够绘声绘色、非常有味的描写,这样对自己写好作文有好处。没有哪一个人是一开始就会写作文的,都需要借鉴。如何借鉴,向名著学习,把其中好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这就是一种高明的借鉴。

  在社会学家那里,比如萨孟武,他就从中看出了小说与中国社会的诸种关系,他就认为梁山泊诸英雄是“过剩人口”,认为“纵令他们全部灭亡,也不妨害社会的存在”。看似说得尖刻,但细细思量,却也真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就比如以前一直认为梁山泊是农民起义,而且对他们后来替朝廷去镇压方腊起义颇有微词——但108个“英雄”中,能找得出一个种地的农民来吗?!体会和认识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除了查阅史书中的记载,除了欣赏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其实还可以通过《水浒传》来达到“深入”到北宋社会方方面面的目的。这是完全不在话下的。

  而在一些人那里,读《水浒传》,也可以读出人生的路到底应该如何走。水浒英雄们上梁山泊的原因各不相同、上之前的社会地位、身份也各有不同,为什么能够走到一起,宋江的个人魅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水浒英雄们最后走向没路,令人不胜唏嘘,又岂不是跟宋江的个人造反有很大的关系呢!只不过不是108个人都那样,其中总有几个脑瓜子更好使一些的,最终的归宿也还不错罢了。

  所以,其实不是萨孟武从《水浒传》中感觉到了可以借此来方便地观察中国社会,而是小说本来就很接地气——正是当时社会生活不少侧面的一个写照。除了萨孟武在这本书里体会到的这些方面,还可以再去读一遍《水浒传》,看看自己能不能从中再察觉到一些别的什么东西。比如在语言学上有什么新发现,比如看看如果最后如果不是原著中的悲剧,而是皆大欢喜的话,又会有一番什么样的光景……所有这些,其实也都是一种很有价值的阅读,比单纯地看热闹要好得多。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读后感(三):从点到面,政治学家眼里的水浒传与中国社会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和形象鲜活的人物早已深入人心,多年来人们对水浒传的研究和解读也是层出不穷。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与其说是解读水浒,倒不如说是披着水浒故事和人物的外衣,去讲述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和制度的书。本书的作者是政治学家萨孟武先生,其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在国民党方面任职,1949年后到台湾,曾任台湾大学法学院院长,其后的履历不详,直到1984年去世。

  萨先生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制度和理论有着较为深刻的研究,本书曾经在抗战前出版,由作者陆续写的一些水浒相关文章组成,抗战之后就不见了,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才再次整理出版,据说本书和萨先生的另外两本著作《西游记与中国政治》、《红楼梦与中国就家庭》在祖国大陆以外畅销数十年而不衰,但在内地很少见到,直到本世纪初才在内地出版。

  互联网时代,水浒传作为一个超级大IP,早已被开发的淋漓尽致,几乎每隔一两年就会有本书相关人物和故事衍生的作品出现,但这些也都只能作为娱乐和消遣,如果想通过其了解中国的古代社会,那是丝毫没有价值的。

  初看《水浒传与中国社会》书中罗列的文章标题,也很有几分戏说的味道,比如“杀猪的郑屠何以能在延安府称霸”,“宋江得到天下之后李逵的命运如何”,“林冲的地位何以在关胜之下”,这些随便拿出来一个发在论坛和社交平台中,都会引发一片讨论和争议。

  但翻开文章细读之下,就会不禁佩服作者对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研究成果的博大精深,讲郑屠其实说的是小农经济的货币和贷款制度,讲林冲说的是中国古代的门阀士族,讲李逵说的是打天下坐稳江山后如何对待功臣。作者对每个观点的论述,都是从商周甚至更早的源头讲起,并引申到明清之后又发展成为了什么样子。

  在梁山的社会基础这篇文章里,作者指出在中国历史上,有争夺地位野心的不外两种人,一种是豪族,如杨坚、李世民和刘秀皆出自名门,另一种就是地痞流氓,像朱元璋和刘邦都是如此。豪族有凭借有势力,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立国,豪族占有了大量土地,一旦天下有变退可以拥兵据城自卫,进则可以逐鹿中原参与天下之争。而流氓则由于一无所有,所以勇于冒险无所顾忌,他们个人虽然没有势力,但成群结队之后,就可以横行江湖,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士大夫是没有机会做皇帝的。“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在作者眼里这句话有其深刻的道理,萨先生认为士大夫阶层大多都是“穷则发奋,舒则苟安”的,就拿王伦来说,贫穷的时候就发奋图强,一个秀才就敢到梁山泊占山为王;但到了梁山安定下来之后,就觉得这样已经很舒服,不愿意去做改变,所以要拒绝林冲和晁盖他们的加盟,并因此而引来杀身之祸。

  作者眼里流氓出身的宋江为何他也注定做不了皇帝?萨先生指出,流氓地德性是豁达开朗,地主的德性是礼贤下士,这都是由于他们的出身决定的。而要做皇帝,地主就要学会流氓豁达开朗的德性,而流氓则要学会礼贤下士的德性。

  书中以刘邦和项羽为例,刘邦豁达开朗是没有问题的,但礼贤下士就很难,不过好在他能够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听到萧何推荐韩信,就拜韩信为大将,听到张良耳语和暗示,就立韩信为齐王,礼贤下士的作风是可以培养的,并且刘邦在打江山时,极少任用亲人。反观项羽,就很难听得进去别人意见,礼贤下士没问题,但豁达开朗就没办法学会,并且在打江山的时候也是任人唯亲。

  刘邦曾和关中父老乡亲约法三章,一举收获了民心,反观宋江他们在江州劫法场时,管他是官兵还是平民百姓,都是一排排的杀将过去,这样不但得不了民心反而让老百姓很恐惧。并且从祝家庄和曾头市对梁山好汉的态度来看,整个士绅阶层也是不支持梁山的,礼贤下士这一点梁山好汉们就无法做到。

  当然梁山的政治基础只是开篇作者论述的一小部分。本书以《水浒传》的故事和人物作为切入点,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豪族、士人、农民、土地、户口、水旱、钱币、商业资本、官僚组织以及军队制度等进行了深入解读,通过本书的阅读,可以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个大致的了解。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读后感(四):煮“水浒”,论英雄

  对于《水浒传》的评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就看完本书之后,对于林冲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这本书是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水浒里面的人物特点。

  《水浒传》写人物,不同的英雄有不同的性格,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个性,上山走的也是不同的道路。不同的道路是跟人物的性格有关系的,性格又是跟人物的家庭出身、生活境遇有关系的。在书中,李逵的上山道路是最痛快的,宋江是最曲折的,鲁智深是最爽朗的……李逵是最痛快,鲁智深是非常爽朗,爽朗跟痛快不完全一样。鲁智深,一点都没有瞻前顾后,凄凄惨惨切切那种情景一点没有,非常爽朗、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主动地向统治阶级出击。军官当不成,就当和尚,和尚当不成,就上山,非常爽朗。相比之下,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

  在本书之中,作者分析了林冲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社会历史背景。作者在写林冲的转变的时候,是有很多伏笔的,不容忽略。譬如说,林冲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林冲曾经跟陆谦讲过,他说“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是说,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充满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这就是作者塑造林冲这个人物的精妙之处,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又特别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在林冲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伴随那个对立面、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他奋起反抗。相比较其他人物,林冲虽说也是一个英雄好汉,但是他有时的容忍与软弱,给人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这也是作者塑造人物所体现出来的个性化,而不是每一位英雄都是十分完美的。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所谓上山就是造反的意思,就是反叛统治阶级,就是敢于起来抗争。林冲的上山道路就是十分艰辛的。

  作为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军官,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是不能忍受的。所以林冲非常气愤地去,把这个人、把调戏他妻子的人肩胛扳过来。这个地方有一句描写非常精彩——“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去算帐,扳那个混蛋过来,看到那个混蛋是谁之后,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的表现,他忍下了这口气。

  看完书,我明白了,林冲这个人物的复杂性主要是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救弱扶贫的侠义气概、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这就是书中从社会这个大背景去分析的《水浒传》。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读后感(五):即是述志亦是救世

  萨孟武先生的人生经历其实是中国的近现代史的缩影,五十二岁之前在中国大陆以文立世,五十二岁(1949年后)在台湾任台湾大学法学院院长。萨孟武先生的著作以直言率真为其显著特色。《〈水浒传〉与中国古代社会》 全书选取十七篇字字珠玑之文,其中涉入的敏感社会政治问题,想和萨孟武先生写出来也是需冒诸多莫名的攻击与指责,对于读者都是难得的精神食粮,百花齐放方能姹紫嫣红,各花入各眼,不一而论。

  《〈水浒传〉与中国古代社会》一本将《水浒传》的故事情节与现代社会生活政治现实相联系并著述成文,引发读者探寻真相。萨孟武先生确然起到指路人的积极作用。分析清晰条理明确循证严所言无懈可击,即便观点你可能觉得言语犀利,但不可否认这样的治学精神也是令读者钦佩之处,而从大师身上所学到的严谨与人文情怀是文明社会的基石。

  敢说梁山泊是流氓集团将组织型态如此露骨通过文字写出,这份率真确实值得褒扬——一句一言要不肯定斩钉截铁,要不就黑白分明,含含糊糊成什么事,连立场都不能不敢表明自己的一点态度,又哪有什么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一言一语观其人,在当今社会浮躁虚幻,人云亦云,随大流,随波逐流相当严重的今天,少了的便是这份肯定自我,勇于表达自我的真诚。意识形态的局限也导致了日后梁山泊众多好汉的悲惨结局。

  燕清的乱世之生存哲学,在著者萨孟武先生眼里实在堪称“楷模”,正名知遇总有时,何须苛责废已身?萨先生在这十七篇文章中的诸多见解虽犀利却闪耀着文明之光。政治经济与人文情怀的完美结合,使得读者对此书爱不释手,即是述志亦是救世。抛却狭隘的小集团主义,看得深远,成大事者唯商鞅之言: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利。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唯此方能长治长安,源远流长。

  萨孟武先生虽是蜂名政治经济学与社会学家,但必定在字里行间也流露出思维上的偏颇一面,这也是读者阅读此书时面要加以明辩之处,博采从长方能成就顶峰。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jjwk/68931.html

推荐内容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