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教学课件 > 大学课件 > [平行宇宙]平如美棠读后感10篇

[平行宇宙]平如美棠读后感10篇

来源:大学课件 时间:2019-12-26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大学课件】

平如美棠读后感10篇

  《平如美棠》是一本由饶平如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80,页数:3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平如美棠》读后感(一):可视化的爱情

  我总是对标榜温情的书心怀警惕,因为很轻易掉入煽情的窠臼,拔高,重描,走上艺术人生式的不归路。哪怕柴静吧,《看见》虽好,也透着一股“我要好好感动你”的调调。读《平如美棠》,出乎意料。

  我以为这是内地版的《巨流河》,同样是军官与初恋,家国与山河,起伏与跌宕,1922年出生齐邦媛女性视角和1924年饶平如的军官视角差距非常之大:齐的大作横贯两朝数十年,33万字,同学,老师,父母,恋人,爱人,孩子,学生,其中唯一不变的是文学:她授业的专业,她谋生的职业。而饶平如的这篇回忆录中也有恋人,爱人,军人,家人,但她的爱人美棠是这本书唯一的主角。前者是一生为诗意,后者则是诗意的一生。

  我们也看腻了回忆录的无痛呻吟,更不论点点小痛就彻夜不眠洋洋大卷,好像全世界的痛都在这里了。但是像饶这样的简略也让人惊讶:从二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九十年里,饶平如经历了衡阳保卫战,经历孟良崮歼灭战,退伍结婚,安顺游荡,上海栖身,反右文革劳改,有枪林弹雨,有妻离子散,有一面永诀,这些只浓缩在32开360页短短篇幅当中。纪录反右被劳改的经历只有短短500字。这已经不是举重若轻,大部分篇幅都是老来相伴互相扶持的画面,真正的是等到风景都看透,陪你一起看细水长流。

  文字不够煽情甚至略显单薄,这本薄书感动万千人,饶平如老先生的手绘功不可没:美棠离世已有5个年头后,老爷子靠着想象和回忆,手绘18册画作悼亡,画下了多幅妻子少女时代,甚至童年的影像。一幅幅肖似丰子恺风格的小画,配着或自创或改写的一段段诗词文字,看得到的是赤子之心。如果这本书得了10分,这些手绘占到6分。

  如果爱情有画面,这就是了。印象最深刻的是1946年打内战前线上,饶写到:在遇到她之前我不怕死,不惧远行,也不曾忧虑悠长的岁月,现在却从未如此真切地思虑起将来。而这思虑,一直绵延半个多世纪,你能想象一对结婚几十年的夫妻只吵过一次非正式的架吗?

  饶平如老先生在接受柴静(又是她!)采访时讲到,“爱这个世界是很久的,这个是永远的事情,不会磨平。”此言不虚,但是不同的是,如果有些爱未能具象留存,比如只有这些平实的文字,这些永远只属于耄耋的自己。幸好他不止是衡阳保卫战机枪扫敌的军曹,而是一位不忘初心、心灵手巧的美术编辑。就像如今他还时常弹奏的那曲《送别》一样,穿越百年,历久弥香,文情脉脉,余音绕梁。

  最后说一句题外:这本图文并茂的书我读的是电子书,没错,正版下载电子书,排版精美,图片可放大、可收藏。更让人震惊的是,电子书的开头是饶先生的音频独白,讲述我们的故事;文中的每个段落的手绘图勾连紧密,毫不违和,文章结尾后是《看见》的采访视频,wifi环境下完美呈现!我敢说这部电子书刷新了我对电!子!阅!读!的认识。当然,不是每一本书都能这么精心、高端、富媒体,也无此必要,但是,阅读的体验在拓展,阅读的革命真的比我们想象得要快!文字是伟大的,但是图片、声音和视频会让它更伟大!

  “看一本书”这样的行为正在发生变革!就像现在,你还没翻开这本书,打开微信,你已经知道它讲什么、最精彩部分在哪、包括下面的出版购买信息。书,包括书评推介都在革新。拥抱它吧!少年!

  《平如美棠》读后感(二):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的经历太少太平淡,字下含蕴的感情、情绪还体会不多。比如相知相爱相濡以沫,比如对劳苦生活的忍耐和担当,比如命运、时势的无常。

  我最喜欢看的是前面关于旧社会的大家庭生活,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感觉多才多艺的,令人生羡。

  那个时候的感情好像也容易。家里给指定了,先订了亲,之后接触接触,过一段时间就结成了夫妇。婚后也合得来,吵闹自然也是有的吧,只是回忆好似有自动过滤功能,对于自己爱的人,记忆中恐怕不会留下什么吵架拌嘴的情景。美棠得了病,平如有极大的耐心去照看伺候,百依百顺,这便是爱吧。没有爱,就不会用心,也不会有耐心。富日子,穷日子,好日子,苦日子,都一起过,不离不弃。你欠我,我欠你,互相担待,携着手也就走过了一生。

  另外,比较喜欢书的装帧,线装,毛边,纸有参差,别致。

  《平如美棠》读后感(三):比海更深

  虐狗的书那么多,多读一本又何妨!何况这样的虐--我喜欢! 书名《平如美棠》就直接取自绕平如老先生和他妻子毛美棠的名字,书的副标题:我俩的故事。 虽然两位老人经历了抗日战争、内战、文化大革命等历史大事件,但是书中绕老先生很少去写那动荡不安的时代,他只是平平淡淡地述说着和妻子两人的小日子,当然免不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影响,读起来却轻松愉快,读着读着笑容就跑到了脸上。 绕老先生的文字直白朴实,就像一个唠家常的老奶奶,我在读的时候真的常常会有种一个历经千帆的老太太在给你讲过去的感觉,因为他能把一些年代久远的小细节都记得那么清楚,可见其感情的细腻与深沉。最重要的是书里面配的绕老先生自己画的图也特别好看,好书读起来真的是种享受啊。 白居易写:相思始觉海非深。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海并不深,怀念一个人比海还要深。 爱这个世界可以是很久的,这个是永远的事情。 时光可以让一个人面目全非,也让另外一些人愈加清晰。 在遇到她以前我不怕死,不惧远行,也不曾忧虑悠长岁月,现在却从未如此真切过地思虑起将来。 对于我们平凡人而言,生命中许多微细小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缘故地就在心深处留下印记,天长日久便成为弥足珍贵的回忆。

  《平如美棠》读后感(四):自从你走后

  “现在的人,总是少见多怪,我们就是普普通通一对夫妻罢啦。” 我常常想,如果美棠看到平如的这本书,知道他俩的故事感动了这么多人的话,大概也不觉得稀奇,只会调皮的这么评价而已。

  和多数人一样,第一次听说饶平如和毛美棠的故事,是来自柴静的《看见》栏目。它具备一切可以打动现代人软肋的情感要素。它有横亘半个多世纪的沧桑感,有大时代下的悲欢离合,承受住了一切现在人难以想象的考验,无论是政治上的,还是时间空间上的。而且有个光明温暖的结局,和念念不忘的回响。节目组特意选取了平如一生中的几个关键的转折点来叙述,使他们的故事看起来像是一个现实版本的神雕侠侣,充满了传奇色彩。

  “杨过和小龙女也只是分开了十六年,平如和美棠一别就是二十多年。”“再也不可能有这样的爱情故事了。”微博上疯狂的转发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深刻的悲哀,悲观的认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我们祖辈看来这不过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而在现代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爱情俨然已经成为了奢侈品。我并没有那么悲观,因为我身边有无数生活的平凡喜乐的夫妻,并未因生活的艰难而轻易放弃彼此,比如我的父母,和我的祖父母们等等。而他们之所以没有像平如和美棠的故事那样轻易打动我们,大概是因为少了一些仪式感的缘故。

  为什么我们现在经常抱怨传统的中国节日没有感觉,而更热衷于过西方节日?因为我们正在逐渐消除传统节日中的仪式感。节日其实就是一场仪式。就像平如在书中描述的那样,他们小时候过的春节有着非常繁琐的习俗:过小年、过大年、做年夜饭、吃“大块文章”、放爆竹、包红包、走亲戚等,这些都是让过年更有“年味”的构成元素。而这些元素渐渐地被饭店包席、短信拜年等方便的现代化手段给破坏了。仪式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一件事和一些行为的认同感和主观感受,当构成元素缺失的越多,仪式的完成度就越低,我们也就越来越感觉不到“年味”。而西方圣诞节和情人节则用布置圣诞树、互送礼物、互送巧克力和鲜花的元素维持着仪式的传承。

  正如我们总是抱怨年味变淡了一样,抱怨爱情不再传奇其实和爱情本身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因为构成元素逐渐缺失的缘故罢了。少了波折重重的考验,少了百转千回的等待,少了至死不渝的纪念,现代的爱情似乎太过平淡乏味,因为太容易得到往往不被珍惜,因此也就太容易失去。所以我们看到平如和美棠的故事,才会惊觉自己失去的是什么。而耄耋老人平如悼妻作画的举动,则为这场纪念爱情的仪式,更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从你走后,我不知道你是近是远/我只知道大自然变苍白了/我的心也因无尽的思念而无比压抑 ”李小龙的这几句诗传达出了美棠离去后平如的心情。对平如而言,美棠不仅是与他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妻子,更是维系了他与过去中国的纽带。美棠一走,他似乎也失去了那个在他们脑海中共同的旧时中国。他还能与谁回味少时故乡的咸水棕?和谁谈起战时在柳州喝到的那一碗生滚鱼片粥?因此,如果期望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个传奇爱情故事的读者可能会失望,平如绝少提到他们经历过的苦难,他笔下的展现的,只是一个普通中国家庭几十年的流水账,剔去别恨离愁,只留下记忆里在一起的快乐点滴。

  平如心中并非没有怨怼,但是他怨的不是时代和社会,而是没有让美棠过上几天安乐日子的歉疚。平如说:“她原是那样天真爱玩却也要求不多的一个人,在分隔两地的时候,她写信来,‘我们身体好,没病痛,老了大家一块出去走走,看看电影,买点吃吃,多好。’她对生活那样简单的想往,竟终不得实现。”他们颠沛流离这许多年,订婚的小金戒指当掉了,结婚的纪念照片遗失了,美棠没埋怨过,平如却一一记得,日子好了,他买来戒指补上,美棠走后,他又凭回忆画下了婚礼照片,那个只能看到背影的大全景,带着一种隔着时空凝视的苍凉。他在画里终于完成了永远在一起的愿望,再也不怕失去彼此。

  平如和美棠颠沛流离之时,在贵州看到市场上的苗族妇女,“生活于他们确是艰难的,她们都着蓝色衣裙,上面绣着花纹图案,头上也以蓝布一层层包裹好,神色纯净,置身其间仿佛走进几百年前的社会一般。”而我们也可以经由平如的图文,走进已经远去的旧时中国,重温一对平凡夫妇的难舍温情。

  ====================================================

  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了个读书类的微信公众平台:

  读书有疑(微信号doubtsinreading)

  每日推送一些有看头的书评(当然不只是我写的)、作品作家、精彩短篇等。编选的宗旨就是有趣、有品、有疑。欢迎喜爱读书的朋友们推荐、订阅。

  快!关注起来!关注一下不会怀孕的啦!(●"ω"●)丿♡

  《平如美棠》读后感(五):一对平凡夫妻相守60年的故事

  饶平如认识妻子美棠时,他那年26岁,美棠23岁,两家是世交,经父母介绍,两人成婚。

  两人出生于殷实之家,年轻时衣食无忧。1957年国内政治形势剧变,平如因抗日时加入过国民党担任过某迫击炮连连长,因这“历史问题”,58年被下放到安徽的一个厂子进行劳动教养,夫妻两个相隔千里,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安徽,中间有22年的时间夫妻分隔异地,两人一年只有一次见面团聚的机会,那便是每年的半个月时间的春节探亲机会。

  平如被劳改时,单位叫美棠和他“划清界限”,美棠说:“他要是搞什么婚外情,我就马上跟他离婚,但是我现在看他第一不是汉奸卖国贼,第二不是贪污腐败,第三不是偷拿卡要,我知道这个人是怎么一个人,我怎么能跟他离婚。”

  平如说:“美棠和我眼看身边太多家庭妻离子散亲人父母家破人亡,但幸我们从没有起过一丝一丝放弃的念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好好改造,我等你。]大概是世界上最真挚最温暖的情话,平如被下放,面对5个孩子的抚养,家计这一重担基本上便落在了美棠的身上,为了维持艰难的生活,弥补家计,美棠在工地扛水泥,身子弱小的她要扛起50斤的水泥,也因此落下了腰伤,伤了肾脏。

  1979年,平如被摘掉右派帽子获得平反,得以返回上海工作。晚年时,美棠身体不好,肾脏衰竭,要每天进行腹膜透析,平如向护士学习方法,购置设备,每天在家里给她做透析,细心照料,后来美棠得了老年痴呆症,神志不清,常说胡话,平如细心照料老伴,从不埋怨。

  老伴重病后过了几年去世了,平如写下挽联:“坎坷岁月费操持,渐入平康,奈何天不假年,恸今朝,君竟归去;沧桑世事谁能料?阅尽荣枯,从此红尘看破,盼来世,再续姻缘。”因思念老伴,他把两人的故事画成画册,从小时候的成长,相识,相恋,生活的经历及晚年生活的方方面面编成10几本的画册,起名为《我俩的故事》。

  柴静采访时问他,你都90岁了,在这么漫长的生活中,时间没有把这感情磨平、磨淡吗?他引白居易的诗说“相思始知海非深”,海并不深,思念一个人比海还要深。“时间可以让一个人面目全非,也让另外一些人愈加清晰”,对于老人来说,是后者。

  在《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一书中,饶平如老人从他的小时候写起,写他从军的记忆,写他们相识的点点滴滴,写他们生活的种种趣事,写他下放夫妻两人彼此相守的故事,写他们的晚年,配以栩栩如生的插图,文字朴实平淡,却比轰轰烈烈的海誓山盟更动人,这是一对平凡夫妻长达60年彼此相守的故事,在漫长的岁月中,他告诉我们“相思始知海非深”。没有宝马香车,没有金楼玉宇,有的是平凡岁月,一对夫妻彼此扶持,共患难,白头偕老,不离不弃的故事。这或许会给现代人在爱情婚姻生活方面某些启示吧。

  《平如美棠》读后感(六):平淡见真情

  书的装帧第一眼看来,就让人有股很久远的年代感。红色的封面,线装装帧,打开书,平如和美棠的爱情故事缓缓展开。

  平如老爷爷的记忆像百宝箱,里面珍藏着许许多多过去的记忆。从当兵,见美棠,颠沛流离期间,到老年儿女满堂。文字平淡隽永,丝毫不见他对过去遭遇苦痛的抱怨与不平,所留下的都是对平淡生活点点记忆。书中写到自己结婚时,竟嚎啕大哭起来,想起母亲在之时,该有多好。动乱年代里,一时的离别竟会成了永别。又写到离家去上海之时,回头看了父亲一眼,却没能想到竟是最后一眼,世间所有的离别大都比不上天人永别的痛苦。

  写到与美棠的游记,以及各种小事,平平淡淡,却让人心生感动。当他们爱情开始的时候,他说,在遇到她以前我不怕死,不惧远行,也不曾忧虑悠长岁月,现在却从未如此真切地思虑起将来。在记忆起和美棠常去的一家店的时候写道,对于我们平凡人而言,生命中许多微细小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缘故地就在心深处留下印记。天长日久便成为弥足珍贵的记忆。平平淡淡里都是真挚的深情。当美棠去世时,老爷爷心里心生遗憾。他们年少之时曾想像《浮生六记》里那样“买饶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做远游计也”无奈两地分隔,到年老之际却早已伤病缠身,终于安定了,可那些对美好生活的念想却终没有实现。

  从书里也可以看出,平如老爷爷是一个极具生活趣味的人。他画了两人爱吃的小吃,旧袜子改造的方法,新年都会亲手写福字,猫老爱出门乱跑,就在门上贴上英文don"t be out,处处透露出生活的意趣。平淡是生活的主色调,拥有一颗像老爷爷一样有趣的心多么重要。

  《平如美棠》读后感(七):世间有情人

  不记得第一次知道平如和美棠的故事是什么时候了,只隐约记得一位年纪很大的老爷爷画了十几本画册,记录了他和亡妻一生的故事,当时就想如果能有机会看看这些画就好了。真的是心想事成,最近老爷爷的画作出版了,并且朋友送了我一本。红色的布纹封面、中间烫金的梅花,胖胖拙拙的题名“我俩的故事——平如美棠”,透着平实和质朴。上班路上断断续续看了几天,简简单单一本书,既没有你侬我侬的爱情絮语也没有波澜壮阔的天下事件,合上书却让人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天真、平和、深情”是我对平如的第一感受。多么天真的一个人啊!画这些画、写这些字的时候,他已经接近90岁了。从上世纪初中国最动荡的年代一路走来,历经抗战、内战,在各种政治运动和“文革”中,作为黄埔军校出身国民党军官的他,遭遇可想而知。但是他心里记着的、笔端记录下的只是幼时承欢膝下、兄弟姐妹过年打牌、吃点心、跟美棠逛街、买东西等等生活的琐碎、生活的美好。那些画谈不上有多么高的技巧,更像一个小孩子用质朴的笔触画出自己爱吃的东西、记忆中家乡的样子。没有饱经沧桑之后的冷漠,有的只是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我一直在想平如怎么能那么天真呢?连婚礼上的汽灯、自己家的房子都仔仔细细的画出来、细心地标上每一部分的名称,岳母家养的鸡在哪个位置都记得清清楚楚。画他自己提着暖水瓶追火车既怕丢了口袋里的角子又怕摔了暖水瓶,字里行间都是乐呵呵丝毫不觉得心酸。耄耋之年几乎已经到了人生尽头,回头看来时的路,留在记忆中的都是各种各样的美好。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这样呢?

  回想起以前看过的老照片,不管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大凡有点成就的人,他们的眼神大都纯净如同孩子一般,而且都透着一种笃定。大概只有心灵纯净、善良质朴的人才可以始终保有一颗干净的心,看到别人看不到也无心看的东西吧。这种笃定让他们坚持走自己认定的路,成就事业,按照自己的意愿过完一生。

  婚后的平如离开部队带着美棠各处投亲靠友找机会、找工作。战乱时期前途未卜,新婚燕尔的两个人不知道哪里是终点、不知道谁可以依靠,那不可知的未来令人彷徨。建国初期,平如开店做生意失败,又因为旧军人的身份四处碰壁找不到工作,但是他丝毫没有抱怨、愤懑、怨怼,平静地接受甚至很理解那些拒绝他的人。一如既往地积极生活,找会计培训班学习,为了生计离乡背井。这一切的一切,我都没有看到平如哪怕一丝一毫的伤感和怨天尤人。文革期间平如被无故下放到安徽劳动整整22年,为了把尽可能多的钱省下来寄给家里的5个孩子,他经济极度拮据,一天连两分钱的咸菜都要分午晚两顿吃,早晨只能吃盐下饭。一双袜子要改三次才能彻底扔掉。一年之中只能过年回家半个月,挑着100多斤的担子下了火车走两个多小时的路才能到家。无论何时他从不写自己的辛苦,写的只是孩子们的兴高采烈、一家人过节的高兴。

  从一个衣食无忧受过高等教育的少爷变成一个连一分钱都得计算、一件衣服穿十多年的苦工,落差不可谓不大,但是他平静地接受现实并在现实中努力地生活。大概富裕宽松环境培养出来的孩子更接近于人的本性、更加善良。就像上海永安公司的郭家四小姐郭婉莹,她从小在澳大利亚长大锦衣玉食,中学上的是上海最好的贵族学校--中西女塾,跟宋氏姐妹是同学。大学拿到了燕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嫁的丈夫同样出身显赫还被认为高攀了她。就是这样一个百合花一样娇嫩的公主,“文革”时一样在小工厂里做苦工。她告诉采访她的陈丹燕,她小时候同学的妈妈,一位优雅的夫人教给她们怎么样在煤球炉子上用铁丝网烤面包片,“你知道怎么用土司炉烤面包,但是在没有土司炉的时候,也能做出面包片才是真的有办法”。而她自己真的能用铝锅和煤炉子做出彼得堡风味的蛋糕。什么叫见过大世面?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

  平如和美棠的感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棠得病后性格乖僻记性变得很差。有一次晚上她要吃杏花楼的马蹄小蛋糕,当86岁的平如骑了20多分钟的自行车给她买来的时候,她早就忘了不吃了。孩子们责怪他不该夜里骑自行车出去,“我也明知此时美棠说话已经糊涂,可我总不能习惯,她嘱我做的事我竟不能依她”,“人生当中,你可以为她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多么简单、质朴的话语!一个人得是怎样的深情才能把对方自热而然地放在心里第一的位置上呢?我们经常犯的毛病是把自己摆在第一的位置,想的是“你,能为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能为你做什么”。大凡在感情中受伤害的很少是被感情本身所伤,更多的是被付出了但是没有回报的执念所伤。是不是因为我们本身没有心无旁骛地付出才没有得到全身心的爱呢?

  好好修炼吧,像平如一样做个世间有情人。

  《平如美棠》读后感(八):爱,就请相守一辈子

  这是一本让人感慨万千的小书,文字平实朴素,绘画质朴无技巧。平如老人带着对老伴美棠一世的爱和眷恋,用自己和美棠一点一滴的回忆和细节手绘成了这本小书。虽无波澜壮阔,惊涛骇浪的激情,却温情绵绵,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渗透着爱,在当代浮躁的我们读起来竟像童话……爱不是大道理,爱就是你愿意和这个人开开心心,有说有笑,有苦有甜,互相搀扶着体谅着,心疼着过一辈子…… 有句话说:女人懂得相守,男人懂得感恩,这才是一辈子,平如和美棠就是这样相守着,感恩着走过年少无忧,走过炮火纷飞,走过政治迫害,走过生离,走过死别……你我都别羡慕,跟着感动的稀里哗啦就好。往往最打动大多数人的,不一定是三毛和荷西,也不一定是张爱玲对胡兰成的一厢情愿,而是《我们仨》和《我们俩的故事》,一辈子太短,几十年不够,耄耋之年才知“相思始觉海未深”,一起啃玉米都是幸福的回忆……想起电影《飞屋环游记》,ellie和carl一生的故事,那么普通却足以感动的满脸鼻涕眼泪,珍视对方由小到老,不是爱是啥,比海还深的爱由生延至身后,就算经受苦难也是幸福,每个人心里或许都有浪漫主义的瑰丽梦想,却不及和一个相爱的人相守一生来的幸福,追寻不如相守,爱,就请相守一辈子……

  背景阅读:柴静《看见》对饶平如老人的访问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8b0d37b0102eahp.html

  《平如美棠》读后感(九):平如美棠

  从小到大,细数一番,三口之家热热闹闹细细碎碎的日子真的不多,从记事起爸爸就一直在外地求学,上小学之前,是妈妈一个人带,后来又是爸爸一个人带,后来初中又换妈妈,高中三年又换爸爸。只有小学二三年级的一段时间是一家人腻在一起的,可是一桩一桩我都记得那么清,记得爸爸妈妈都还很年轻的时候,他们俩骑自行车去郊外玩,轮流用自行车后座带着我,包里背着桌布和好吃的,包好的干豆腐卷,火腿片和辣酱,记得爸爸答应带我去水库,结果下了大雨,拗不过我,还是打着伞开开心心地去拿路边捡的破罐头瓶子给抓水库边上的小溪里的鱼拿回去给家里的小乌龟吃。 书里说,“对于我们平凡人而言,生命中许多微细小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缘故就在心深处留下了印记,天长地久便成了弥足珍贵的回忆,小镇上的樟树餐厅便是这样,直到晚年美棠和我还会聊起那里。” 这本书写得画的,都那么朴拙和美,但是它带给我的感动要远远多于它本身的内容。 如果我以后有了小孩,无论我能不能给得了他丰盈的物质生活,我都希望他会在一个有爱有趣的环境里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好好长大。

  《平如美棠》读后感(十):当听你说嚎啕大哭的时候

  下午完成治疗的一位八旬老人,据说是某位现代文学大师的儿媳妇,三十几度的天气,每次来复诊必定衣着整齐庄重,对我这个三十岁小医生的治疗方案和医嘱从无质疑执行起来一丝不苟,和所有人说话都尊重谦卑,良好的个人修养让我深深感受到建国前书香门第对一个人精神和气质的浸染熏陶是多么令人折服。

  前两天看到一幅新闻照片,衣着朴素的老太太坐在病床旁的小凳子上,掩面痛哭,而旁边的病床上,是永远不会再醒来的老伴儿。

  工作关系,接触的老人家不是很多,儿童是我的主要患者群,带给我震撼的却往往是那不多的老年患者们。宽容的,隐忍的,理解的,鼓励的,给我工作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却不给我压力。还有那些困苦的,辛酸的,令我不敢回想。

  所以当我看到平如老人说他终于意识到美棠精神不清明,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时候,令我那样的崩溃和难过。。。

  大半个世纪的回忆,浓墨重彩的描写放在了二人成长和初识、新婚,二十二年的分别,老人只说美棠多么不易,却又多么坚强,短短的篇幅,仿佛磨难是那么短暂,忍忍就过去了。美棠出身良好,嫁给平如之前没有吃过苦受过累,却能为了支撑一个家,四十几岁还为了不能做建筑工地的临时工而遗憾。平如老人对自己二十几年的遭遇几乎只字未提,可对美棠的愧疚那样直白地说给世人听。小孩子一样说自己四年操作透析工作没出过差错,把美棠每句话都当真,甚至连美棠独自拉扯大的孩子们都看不下去,只说“我总是不能习惯,她嘱我做的事我竟不能依她。”

  说我为什么对所谓书香门第大家庭出来的人充满敬佩,不如说我对现今许多自诩家庭富足有文化的人家的不敢苟同。待人接物温良有礼,对所有的生命一视同仁温柔以待,对生活乐观认真,“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平如美棠带给我们的不止是一段相濡以沫的爱人人生,更是为人处世的榜样和力量。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jxkj/62026.html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