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社会科学 > 政治 > 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是_古代政治抒情诗类读指引

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是_古代政治抒情诗类读指引

来源:政治 时间:2017-01-30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政治】

  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政治抒情诗,涉及到政治背景、政治题材,涉及到诗人的政治遭遇,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抒情于理,抒情性和政治性融为一体。

  “我国最早最长的政治抒情诗,当属屈原的《离骚》。全诗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屈原的家世、出生和他自幼的抱负;

  第二部分写他在政治上的遭遇;

  第三部分写他遭受迫害以后的心情,表示他坚持理想,至死不屈;

  第四部分写女媭劝他不必“博謇好修”,他就向传说中的古帝重华陈辞,正面说出了他的政治理想;

  第五部分写他在心情抑郁,无可告愬之下,幻想上天入地,寻求了解他的人;

  第六部分写他的矛盾心情:他问灵氛和巫咸,冀求得到指引,灵氛劝他离开楚国,巫咸劝他留下来再作打算,但环顾楚国政治情形,却又使他失望;

  第七部分写他幻想离开楚国远游,但终于依恋不舍;

  第八部分是“乱辞”,表示要以死来殉他的理想。

  作为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表现了屈原眷念祖国和热爱人民的胸怀。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有着宏伟的抱负。他想刷新政治,挽救楚国的危亡,还想让楚国强大起来,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但楚王灵修昏庸糊涂,听信了“党人”谗言,流放了屈原并导致了楚国的衰危。诗人在既不能改变楚国面貌,又不能改变自己的矛盾中,选择了以身殉自己理想的道路。全诗表现了诗人坚持政治理想、憎恶黑暗、嫉恶如仇的精神,闪耀着震撼人心的理想主义光彩。

  《离骚》采用了大量“比兴“手法,这种手法与《诗经》中的”比兴“有所不同,它不是单纯的比喻,它所用来比喻的形象中,包含了一种幽远的意境。如“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阝比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诗人在诗里写他对于种种香草幽花的癖爱,用来比喻他的志洁行芳。我们在这些诗句时,不只是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重要的是被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住了。“江离”“辟芷”“秋兰”“芰荷”“芙蓉”,这些生长在水国深岩的幽花香草,本来容易把人们的心情引到奇丽的幻想境界。诗人用它们来象征高洁的品德,披戴着它们。就是象征他的被服德义。

  由《离骚》,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优秀的政治抒情诗的特点以及这类诗的读法。

  优秀的古代政治抒情诗,是“政治”“抒情”“诗美”的完美统一。这类诗并非直接地表现政治,而是借助于比喻、象征、比兴等隐喻的方式来含蓄地表达。

  古代政治抒情诗距离当今时代久远,加之诗人表达含蓄。这就要注意如下方面:

  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所处的政治背景、政治经历、政治理想、政治命运等。

  2、通过反复品读,了解诗人在诗中所传达的政治理想与政治感情。

  3、鉴赏诗人表达政治理想与政治感情的手段、方式与方法。

  4、注意从“政治”“抒情”“诗美”统一的角度欣赏这类诗。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我们选了不少的政治抒情诗,如屈原的《湘夫人》、陆游的《书愤》、阮藉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连四州》等。

  下面以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连四州》为例谈谈古代政治抒情诗的品读。

  先看全诗: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初读,我们不容易发现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只是会感受到诗眼“愁思”。为何“愁思”,这是需要从下面方面来深究。

  一、政治背景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柳宗元写于唐顺宗永贞元年的诗。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五人虽后又被召回,但由于种种原因,再度贬为边州刺史。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全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却有无法自抑的相思之苦。

  二、政治事件

  唐代从玄宗时的高力士开始,出现宦官擅权现象;到肃宗时的李辅国,宦官又掌握了永贞革新军权。到中后期他们的专恣骄横,引起皇帝和某些官僚士大夫的不满。永贞元年,唐顺宗李诵即位,他的东宫旧臣王叔文、王伾居翰林用事,引用韦执谊为宰相。他们与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结成政治上的革新派,共谋打击宦官势力。朝廷宣布罢宫市和五坊小儿,停19名宦官的俸钱,任朝臣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节度使,韩泰为行军司马,以图逐步收夺宦官的兵权。此外,顺宗和革新派还罢免贪官京兆尹李实,蠲免苛杂,停止财政上的“进奉”。这些改革都具有进步性,但引起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及与之相勾结的节度使的强烈反对。最后,王叔文被贬后赐死,王伾外贬后不久病死,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8人均被贬为外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

  三、政治寄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这首政治抒情诗通过登楼所见所感,抒发了这样一些感情:

  1、诗人柳宗元被贬后的一腔孤愤和忧郁难言的苦闷心情

  2、对朋友的深切怀念之情

  3、对政敌的长期无情迫害提出了强烈的抗议和愤怒的谴责。

  四、政治传达

  如上政治寄托,诗人柳完元是如何传达的呢?

  1、感物起兴

  诗人登楼纵目,映入眼帘的是莽莽大荒,海天辽阔,引起心头的茫茫“愁思”。

  2、以物喻人

  诗人写眼前盛夏景物,感伤“芙蓉”“薜荔”正被风雨摧残,这实际上是隐喻柳完元等革新派遭受政敌迫害。由此诗人远望友人们的贬所,重树障目,江流纡曲,加深了“愁思”。

  3、由景及情

  颔联真切细致地写风雨楼前的近景,抒发自己政治上遭受打击被贬南荒的无比忧愤;颈颈借助想象写山重水曲的远景,表达对志同道合的患难之友的深切怀念和相聚无期的惆怅。

  总而言之,全诗传达政治兴寄,采用了隐晦的表达方式,借“愁思”来传达。先是触景生情,引出“愁思”;接着以物喻人,加深愁思;最后借山长水曲,地迥天高,来加浓愁思。因为互访难以如愿,即使写封书信,都无法送到。全诗各联无不围绕“愁思”。这“愁思”表层的是诗人对朋友们深切的怀念,深层的是对自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怨情。全诗含蓄地谴责了黑暗腐朽势力对革新派的迫害。

  古代政治抒情诗往往借隐喻抒难于明言的情愫,这是阅读这类诗所需要注意的。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shkx/9418.html

推荐内容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