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经济文库 > 经济著作 > 给我的快乐|给我的孩子们经典读后感10篇

给我的快乐|给我的孩子们经典读后感10篇

来源:经济著作 时间:2020-03-24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经济著作】

给我的孩子们经典读后感10篇

  《给我的孩子们》是一本由丰子恺 文/图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我的孩子们》读后感(一):对境心常定,逢人语自新

  书中有许多丰先生的求学经历及师友杂忆,尤其和弘一法师的因缘情真意切,十分动人。此外,对子女的情感也十分真挚。八指头陀诗云: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唯解笑,打亦不生嗔。对境心常定,逢人语自新。可慨年既长,物欲蔽天真。

  《给我的孩子们》读后感(二):最打动我的是质朴

  第一次读丰子恺的书就被深深地打动了,因为那质朴的语言仿佛就像是一个身边的长辈在与你唠家常话,然后却一不小心发现了其中的至理。正如介绍那样: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弦外有余音。丰子恺的书,他的话都不玄奥,但是其中的道理却是玄奥的,他能让你很轻松的去听他说的话,听后又能很深入地去思考。我想这样的人才能真正算得上大师吧,至少我喜欢这样的大师。感觉他就在我的身边一样。

  《给我的孩子们》读后感(三):《给我的孩子们》——丰子恺

  1.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

  2.成人的世界,因为受实际的生活和实践的习惯的限制,所以非常狭小苦闷。孩子们的世界不受这种限制,因此非常广大自由。

  3.人们不是为了悲哀而哭泣,乃为了哭泣而悲哀的。

  4.图画原不过是“看看”的。但因为眼睛是精神的嘴巴,美术是精神的粮食,图画是美术的本位,故“看看”这件事在人生竟有了这般重大的意义。

  《给我的孩子们》读后感(四):我们都需要一颗赤子之心

  此版本的缺点,不得不说是校对的不严谨,里面从中文到英文,到标点符号,到引用都有多处错误,而这些都是校对时可以规避的问题,所以不得不说是种遗憾,多少破坏了这书的整体水平。

  此版本的优点一是很喜欢书页数字的字体,比较大,而且一眼看去一种纯真孩童的书写,与本书主题符合。二是用作者自己的图画做插图,很能切合文字,相得益彰。

  再说书本身的内容。作者文字很朴实,思想也很透彻,虽题为“给孩子们”,但内容里的希冀对所有人都是有所感怀和顿悟的。对于赤子之心的诉求,不论在王国维,朱光潜的作品里,都有着重强调。怀有赤子之心,更善于发现美,更全心去生活。这种感怀和深沉情感,值得所有人静思。

  在短篇《音乐之用》中提到打桩一段话,穿插出了《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忍不住想重读此书。这个大概就是阅读的魅力,给人以发现,去探索的兴趣和动力。

  在最后的论音乐,论画中也不难看书作者适合做的是文学,作画,习乐,论不上哲学家,思想家的程度。在此书后几篇文章里的论述过于主观,,论点也有些偏颇,更不论论据的不严谨。

  以上仅个人读后感。

  《给我的孩子们》读后感(五):莫如朋友

  有朋友推荐给我《丰子恺画集》,我在书城未找到。闲散翻书时,却意外看到丰子恺的这本书。

  书和人讲缘分,不急求。

  丰子恺先生已去世。1898年出生,读他的书有读古文的感觉。

  先生有一群儿女:阿宝,软软,瞻瞻和阿韦。他稀罕孩子,说"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春节。"这让我想起我的小外甥女小艺宣,她是家中唯一比我小的孩子。和先生说的那般,我妈妈也曾在与她的对话中悄然感动,默然落泪。

  正如先生所说,我以为世间人与人的关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莫如朋友。日后,我希望同艺宣或者我的孩子做朋友。真的,在没看书之前,我就已有这个渴望:和他们做手牵手的朋友,引路人。

  另一方面,大朋友也要有向小朋友学习的觉悟。成为大人是好事也是坏事,但终归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过程。渐渐我们长长长粗,学步、上学、工作……家中有一新生儿坠地时,是该感激的。他或她来到世上,带着我们成长。有一次,心中不如意回了一趟家,蒙头就睡。谁料艺宣骑在我身上,脸贴向我,转来转去地蹭我……哪时候高兴了,还嘉赏似的亲上几口。一开始想推开她的我,在她磨人的亲昵下,像是她的孩子。心融化了,感动好久。丰子恺先生是有这样领悟的:孩子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他是创造者,能赋予生命于一切的事物。唉,我要向他学习!

  现在的我们有这样的勇气吗?

  《给我的孩子们》读后感(六):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谈丰子恺散文《给我的孩子们》

  反复品读了丰子恺先生的《给我的孩子们》,内心久久不能平息,不断涌动着的是两个字——感动!

  作为一名父亲,对于自己的孩子儿童时代所展现的童真稚气,完全以一种欣赏性的眼光看待。选取了日常的小事件,寥寥几笔,却刻画得生活活泼,将孩子们的直率、自然与热情的特质印在了读者的脑海里。作者佩服他们身心是全部公开的,说他们对待什么事情都像拼命似的用出全副精力,丝毫没有虚伪和做作。他们是不受大自然支配,不受社会的束缚的创造者。

  他们天真的举动,虽出自幼稚的幻想。可是幻想往往是创造力的源泉与动力,他们没有任何顾虑,没有任何束缚,因此,其创造力比大人要强盛得多。在文章一开始,便也发出了“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的感慨。

  与纯洁直率的孩子相比,成人世界中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在文中也大声疾呼:“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样出肺胆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在人逐渐的成长过程中,所谓的懂事成熟其实是一个学会控制自己情绪,隐藏自己真实性情的过程。不再随意地将喜怒挂在脸上,不再毫无顾忌地大肆追求。

  所以当作者想到“当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当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如绵羊的地步时,内心是何等的悲哀啊!

  虽然知道黄金的儿童时代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的长大成人而消逝。但仍然极力挽留,诉说着内心的真情,在孩子成长中,尽可能使他们的天性得以完全的释放与创造,自谴自责压抑孩子们的创造力的过错。原生家庭对于个人性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个人的生活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决定个人的一生幸福。这不免让我想到了鲁迅先生所写的《我们怎样做父亲》。

  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除了理解,指导,便是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因为即我,所以更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但是孩子并不依附于父母,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正如《纪伯伦·先知·论孩子》说: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理解他们,解放他们的天性,试着用一种欣赏的眼光陪伴引导孩子的成长,实属不易。因为成人总是希冀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或弥补自己曾经的遗憾。然而,却忘记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作为父母,为什么要抢占孩子头上的那片澄澈蓝天呢?

  “孩子们!你们真果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谢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孩子是上帝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但父母不能因此而霸占它,作为自己的附属品。每个人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质,一个健全的人需要解放自己的天性,父母对于孩子的爱,也不应是捆绑式的,更多时候,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所以,当我读及丰子恺通过素淡隽永的文字表达深婉的情致。其中有对孩子天性的欣赏,对自己曾经压抑孩子创造力的真情自责,无一不让我深深感动。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jjwk/67614.html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