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时光文档网 > 社会科学 > 历史 > 分析高考历史全国卷精选10篇

分析高考历史全国卷精选10篇

来源:历史 时间:2023-11-04 点击:

【www.cubkforchild.com--历史】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析高考历史全国卷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 分析高考历史全国卷

20高考全国Ⅰ卷文综试卷历史

一、总体评析

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试卷历史试题(以下简称“历史试卷”)的试卷结构、题型题量、考试难度均相对稳定,具备区分效果,重点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突出历史学科在“五育并举”中的独特价值,有利于高考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二、试卷结构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卷由12道选择题和5道非选择题组成,其中选修材料题三选一即可。

三、试卷分析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新时代使命精神

历史试卷通过选取经典素材,采用新材料、设置新情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共识,凝聚力量,培养学生关注时事、崇拜英雄的品德修养和责任意识。

第47题,通过介绍苏绰的治国之才和高尚人格,考查苏绰成才的原因及意义,培养学生树立报国之志和提升个人品质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32题,以陪审团在雅典和罗马不同的职责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西方古代法制建设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厚植爱国主义精神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百余年的救亡图存中所积累的中国伟大革命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刻的民族信念和精神追求,引导考生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第24题,采用楚君自立为王的历史典故,考查学生对周代政治传统文化的认识;第27题,通过清代纂修宗谱普遍化的场景设置,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二者重在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

3、呼吁世界和平、友好、合作,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各国命运与共、团结协作,以理性消除偏见,才能_各种世纪难题,维护人类共同的家园。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着重培养考生的国际视野和世界意识,启迪学生成为活在中国的世界人和走向世界的中国人。

第28题,采用英国人创办的《格致汇编》统计表,考查考生对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的历史解读,重在培养当代中国青年的全球观念,学习世界上一切民族的优秀文化,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交流性、包容性。

第35题,通过墨西哥的外贸政策,考查考生对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趋利避害,努力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落实新高考改革理念,凸显服务选拔的功能价值

历史试卷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在试卷结构和考试内容选取上,都注重考查适应考生终身发展和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必备能力。

第33题,通过对蒙田“绅士教育理念”的介绍,考查学生对人文主义内涵的理解与运用,引导学生努力成为一名身心健康、知识渊博、品质优秀的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

5、突出唯物史观的运用价值,聚焦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试卷的“鲜明旗帜”,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师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强大思维工具,帮助考生树立崇高的人生信仰。通过科学设计试题内容与形式,着重考查考生对通用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5,通过阎立本的《步辇图》提供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臣的场景,考查学生解读美术作品的历史价值的能力。

第29题,以近代中国度量衡的乱象为话题,突出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考查学生对北洋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与运用;第30题,以资本家问题为素材,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必备知识;第31题,选取国营药厂提供新场景,考查改革开放的必备知识。重在考查知识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第41题,通过二战结束以来的中德关系为主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外交史和国际关系史的必备知识,重在考查历史知识的应用性和综合性。

第42题以宋史研究著作为话题,启发考生自拟书名、选取知识、加以论述,重在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的把握和运用,突出考查综合性和创新性。

总之,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试卷历史试题,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价值,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创了良好的新局面。

2020全国高考Ⅱ卷文综历史试题

一、总体评析

2020全国高考Ⅱ卷文综历史试题(以下简称为“试卷”)凸显“稳”字当头,试卷结构、题型题量、考试难度均相对稳定。本次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服务选拔为导向,重点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全卷具备区分效果,突出历史学科在“五育并举”中的独特功能,既符合新时代中国高考改革的发展要求,又体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二、试卷结构

试卷由12道选择题和5道非选择题组成,其中选修材料题三选一作答即可。

三、试卷分析

聚焦立德树人,凸显五育并举

1.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

试卷重视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考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此外,注重牢筑考生爱国主义信念,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引导学生坚持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报效国家,立志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第29题,选取中共告全体党员书中的重要片段,揭发__时期国民政府的反动行径,认清中国共产党肩负起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第30题,通过对陕甘宁边区民主普选的统计数据,显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结构,表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己任,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激发学生自发地实现将爱党和爱国相统一的情感升华。

2.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

试卷精选历史伟人或时代楷模的经典事例,启迪考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品德修养是终身修炼的心灵成长与价值养成过程,从而努力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同时,通过历史上众多艰苦奋斗、团结协作、乐观向上的集体或个人事迹的再现,激励考生争做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时代先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的新时代奋斗者。

第28题,通过1894—19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统计图的变化,考查学生对中国百年经济近代化的掌握情况,从而认识到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与爱国实业家的不懈努力,以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和坚强意志。

3.丰富知识阅历,增强综合素质

试卷注重引导学生丰富学识、增长见识、求真悟道、探究历史真谛。重视考查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有学科内部不同模块之间的综合,还有不同学科、不同能力和不同素养之间的综合。如,许多试题将历史素材与政治、地理、经济、文学、艺术、科学、道德修养、历史研究等融为一体,从多元角度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25题,引用敦煌莫高窟的唐代“五台山图”与梁思成夫妇发现佛光寺的事例,考查学生对历史研究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4.树立健康观念,崇尚劳动光荣

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坚持以美育人,弘扬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试卷通过设置考查知识点,积极引导学生增强体魄、健全人格、磨练意志,提升审美品味和道德情操,使之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如,试卷中的第24题,选取秦汉时期角抵活动为切口,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发展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强健体魄的体育精神。

落实高考新政,关注终身发展

1.凸显服务选拔功能,彰显引导教学价值

历史学科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在试卷结构和考试内容选取上着重考查适应考生终身发展和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必备知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人才,为高校选才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也向基础教育界和普通高中一线教学释放出强烈的导向信号。

第42题,以欧盟结构的三大支柱为切口,引导学生关注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内在逻辑关系,重在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突出唯物史观运用,强化关键能力考查

历史学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试卷的“鲜明旗帜”,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师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强大思维工具,帮助考生树立崇高的人生信仰。通过科学设计试题内容与形式,着重考查考生对通用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3题,通过西尔维乌斯的《论自由教育》的主张,考查学生对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理解,突出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重视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3.明确“四翼”考查标准,科学设计考试难度

根据国家需要的人才特征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考评价体系确定了“四翼”的考查标准,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基础性主要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综合性是指学生对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融会贯通。应用性是指运用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去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学科的应用价值。创新性是指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思维方法,发现新问题、得出新认识。试卷总体难度适中,符合考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情、考情。

第45题,以王安石变法为素材,考查学生对选修教材内容的理解,突出基础性。

第26题,通过宋太祖采用殿试方法的典故,考查科举制度相关的必备知识,突出应用性。

第41题,以清代和新中国的河流治理为切入口,考查中国史的古今联系,突出综合性。

第47题,以中国现代科学家竺可桢为素材,考查时代楷模的科学精神,突出创新性。

第2篇: 分析高考历史全国卷

一.高考文科历史答题技巧

1、优先关注“阿拉伯”(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

历史选择题的阅读,快速准确提取信息是最重要的能力。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是很容易看到的信息。在一大堆汉字里面找到找到阿拉伯数字还是是很容易的。

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就是解题的钥匙。因为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不是年代,就是与答案有关的数据。

2、“穿衣戴帽”是重点(关注标点符号括号引号书名号的作用)

大家知道在汉语言的表达中,标点符号占重要地位。这里的“穿衣”就是指括号和书名号。括号在历史选择题中的出现往往是用来解释说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书名号的出现意味着材料的出处已经告诉。材料的出处了解了,材料的作者、作者的立场等许多问题就得到解决。“戴帽”这里指的是引号,历史选择题中出现的引号,要么就是关键信息,要么就是强调的学科术语。在材料中运用标点符号的知识,进行快速解题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3、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错误

4、省略号后有答案,否则也会被省略

5、抓大放小抓主流,有全集时不选子集

6、矛盾的互补选项中必有一个是答案

7、答案一般是主流,陌生选项不靠谱

8、看见什么选什么(题目考察的是历史现象)

9、看见什么不选什么(题目考察历史本质、规律、特点)

二.全国卷历史选择题应该怎么秒杀

一、识记型选择题解题指引

该类题主要有直接设问不完全叙述设问的特点,一般导语明确,题干及信息叙述简明、清晰、准确,选项简短,只是选项具有似是而非的感觉。通常以文字或数字形式来考查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判断应用、推理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和评价等能力,属于简单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首选方法是排除法,即首先对选项宏观浏览,对于与题意无关和肯定错误的选项首先排除,然后从剩下的选项中运用熟悉的原理进行推断、筛选、排除,直到得出答案,如典例方法一。也可以从题干出发直接联系相关概念、原理等对比选项判断,但这一方法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记忆要求较高。

二、组合排序型选择题

该类题目一般是指依据题干和材料提出的限制条件将选项按照时空演化或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列组合,要求选定其对应关系。虽然题干比较鲜明,但备选项组合迷惑性较强。组合选项一般分为有序与无序两类。对于时空组合排序型题目可以根据自己已掌握的地理原理进行排序后对照备选项确定答案。对于逻辑性组合排序型题目应从备选项出发,采用排除法进行,即排除选项中包含有错误组成的选项,只要有一个是错误的其他的就不用看了,一般多项组合排序的确定两三个肯定正确的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了。

第3篇: 分析高考历史全国卷

(一)抓“类型”

解历史选择题,首先要明确它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程度型(又称最佳型)、比较型、因果型、材料型(包括文字和图表)、逆向型(又称否定型)、概念型、组合型、条件型、论证型、结论型等10种类型,然后根据各种类型的解题方法“对号入座”。

而把握题目类型的基本方法,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考查题干中的“答题项”,也就是答案所包含的项目(一般置于题干的末尾)来确定的。

(二)抓“题干”

抓“题干”,就是要明确“答题项”(答案包含的项目)、“主干语”(选项论述的对象)和“限定语”(限定回答的内容)各是什么。

我们可以从“答题项”中把握题目所属的基本类型及命题人考查的目的;从“主干语”中把握题目所考查的内容及要求;从“限定语”中明确题目所限定的时空范围或特点

(三)抓“选项”

通过比较四个选项,准确把握选项中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进而明确选项与题干之间的关系。

第4篇: 分析高考历史全国卷

全国卷考什么?和我省考生熟悉的安徽卷差别在哪里?论坛上专家们也对一些重点学科进行了总结论证,认为数学科目差距最为明显。

首先,考点分布上,全国卷数学文理科对几何概型都未涉及,但在安徽卷中却是常设考点;全国卷理科对正态分布、条件概率等时有涉及,而安徽卷理科则从未涉及;全国卷文理科对相关关系及相关系数时有涉及,而安徽卷文理科对相关系数则从未涉及。全国卷文理科解答题中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是常设考点,安徽卷文科解答题时有涉及,安徽卷理科解答题较少涉及。

其次,在命题思路上也存在差异。在解答题情景材料呈现方面,全国卷文理科经常以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及散点图等图表作为情景材料呈现,而安徽卷文科时而有以频率分布表作为情景材料呈现,安徽卷理科较少涉及。全国卷文理科解答题背景材料经常是相近的,甚至是同题,安徽卷文理科试题背景材料基本不同。古典概型概率都是全国卷与安徽卷考查热点,但考查的题型不一样,全国卷对古典概型概率经常在选择、填空题中考查,安徽卷在选择、填空题中基本不考查,而是在解答题中考查。此外,全国卷注重知识交汇,而安徽卷则较少涉及。全国卷试题不拘泥于知识内容的层次要求,对于看起来“边缘”知识的考查较为频繁,全国卷理科对相关系数、正态分布、条件概率等时有考查,这就要求考生不能忽视阅读材料的教学、不能忽视所谓的“非主干知识”。而对超几何分布的考查,全国卷相对弱化。

第5篇: 分析高考历史全国卷

1、优先关注“阿拉伯”(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

历史选择题的阅读,快速准确提取信息是最重要的能力。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是很容易看到的信息。在一大堆汉字里面找到找到阿拉伯数字还是是很容易的。

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就是解题的钥匙。因为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不是年代,就是与答案有关的数据。

2、“穿衣戴帽”是重点(关注标点符号括号引号书名号的作用)

大家知道在汉语言的表达中,标点符号占重要地位。这里的“穿衣”就是指括号和书名号。括号在历史选择题中的出现往往是用来解释说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书名号的出现意味着材料的出处已经告诉。材料的出处了解了,材料的作者、作者的立场等许多问题就得到解决。“戴帽”这里指的是引号,历史选择题中出现的引号,要么就是关键信息,要么就是强调的学科术语。在材料中运用标点符号的知识,进行快速解题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3、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错误

4、省略号后有答案,否则也会被省略

5、抓大放小抓主流,有全集时不选子集

6、矛盾的互补选项中必有一个是答案

7、答案一般是主流,陌生选项不靠谱

8、看见什么选什么(题目考察的是历史现象)

9、看见什么不选什么(题目考察历史本质、规律、特点)

第6篇: 分析高考历史全国卷

一、识记型选择题解题指引

该类题主要有直接设问不完全叙述设问的特点,一般导语明确,题干及信息叙述简明、清晰、准确,选项简短,只是选项具有似是而非的感觉。通常以文字或数字形式来考查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判断应用、推理分析、综合比较、鉴别和评价等能力,属于简单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首选方法是排除法,即首先对选项宏观浏览,对于与题意无关和肯定错误的选项首先排除,然后从剩下的选项中运用熟悉的原理进行推断、筛选、排除,直到得出答案,如典例方法一。也可以从题干出发直接联系相关概念、原理等对比选项判断,但这一方法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记忆要求较高。

二、组合排序型选择题

该类题目一般是指依据题干和材料提出的限制条件将选项按照时空演化或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列组合,要求选定其对应关系。虽然题干比较鲜明,但备选项组合迷惑性较强。组合选项一般分为有序与无序两类。对于时空组合排序型题目可以根据自己已掌握的地理原理进行排序后对照备选项确定答案。对于逻辑性组合排序型题目应从备选项出发,采用排除法进行,即排除选项中包含有错误组成的选项,只要有一个是错误的其他的就不用看了,一般多项组合排序的确定两三个肯定正确的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了。

第7篇: 分析高考历史全国卷

对于我省考生来说,最关心的就是全国卷难不难,偏题、怪题多不多。而此次参加论坛的各位名校校长和专家也给我省考生吃了一颗定心丸,认为全国卷不任性、没有偏怪题,但是题目难度会有梯度。

以英语为例,全国卷的英语命题要求是“稳中求变、与时俱进、重在内容创新”,试题的难度分为易、中、难,总体难度控制在0.55~0.58 之间。所以考生在复习选题时,不要选择偏题、怪题,以中档题为主,适当做些综合性较强的试卷。全国卷的学科试卷在时间安排上也有讲究,英语学科的阅读、七选五的时间建议给35 分钟,完形填空、语法填空时间为30 分钟,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时间为35 分钟。这样的时间安排从现在就需要开始训练,以便考场上能从容应对。

数学因为容易拉分,加上难度变幻不定,可以说是我省考生最为害怕的一个学科,第一天下午开考的数学考得如何直接决定着考生第二天的考试情绪。不过相对于安徽卷来说,全国卷近5 年来的难度都属于较为稳定的状态。选择、填空题会以基础题呈现,属于中等难度。选择题在前六题的位置,填空题在前二题的位置;解答题属于中等难度,且基本定位在前三题的位置。

理综中的物理也是考生头疼的一个环节,而从近年来全国I 卷的表现来看,全国卷物理部分都比较中规中矩,不任性,几乎没有怪题。但这并不代表物理卷没有难度,全国卷的试卷比较成熟,题目设置上有梯度,实验题和力学题都是难度较大的题型。

第8篇: 分析高考历史全国卷

每年的高考试题,都体现着命题人对学科教育的思索,隐藏着未来教育的改革方向。我们已经与您分享了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的权威试卷评析,今天,我们再一起看看今年高考数学试题有哪些特色,又蕴含着哪些育人思路吧!

重视数学本质,考查关键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解析20高考数学试题

7月7日下午3点,2020年高考数学开考。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今年高考数学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体现了高考数学的科学选拔和育人导向作用。

“试题重视数学本质,突出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的引领作用,突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试题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科学防疫的成果,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数学试卷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难度设计科学合理,很好把握了稳定与创新、稳定与改革的关系,对协同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引导中学数学教学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发挥学科特色,“战疫”科学入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2020年高考数学科注重发挥学科特色,将“战疫”科学地融入试题中。

“试题用数学模型揭示病毒传播规律,体现科学防控。”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举例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第6题,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初始阶段累计感染病例数的数学模型的研究成果,考查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和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突出数学和数学模型的应用;全国Ⅲ卷文、理科第4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动态研究为背景,选择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Logistic模型作为试题命制的基础,考查学生对指数函数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使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各地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学,今年的数学试题展现了中国抗疫成果。例如,新高考Ⅱ卷(供海南省使用)第9题以各地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为背景,取材于某地的复工复产指数数据,考查学生解读统计图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体现志愿精神方面,全国Ⅱ卷理科第3题(文科第4题)是以志愿者参加某超市配货工作为背景设计的数学问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出理性思维,考查关键能力

“理性思维在数学素养中起着最本质、最核心的作用。今年数学科高考突出理性思维,将数学关键能力与‘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的学科素养统一在理性思维的主线上,在数学应用、数学探究等方面突出体现了理性思维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说。

试题注重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举例说,比如全国Ⅰ卷理科第12题不仅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算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与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全国Ⅱ卷理科第16题以立体几何基础知识为背景,将立体几何的问题与逻辑命题有机结合,多侧面、多层次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试题注重对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如全国Ⅱ卷理科第12题以周期序列的自相关性为背景,要求判断试题给出的四个周期序列是否满足题设条件,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探究能力。新高考Ⅰ卷第12题以信息论中的重要概念信息熵为背景,结合中学所学的数学知识,编制了信息熵数学性质的四个命题,考查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对新问题的理解探究能力。

“试题的编制及考查的内容都很好地反映了课程改革理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意识起到积极引导作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说。

在对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方面,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举例说,全国Ⅲ卷文、理科第18题以当前社会关心的空气质量状况和在公园进行体育锻炼为背景,给出了某市100天中每天的空气质量等级和当天到某公园锻炼的人次的数据表,重点考查学生对概率统计基本思想、基本统计模型的理解和运用。全国Ⅰ卷文科第17题、全国Ⅱ卷文、理科第18题、新高考Ⅰ卷第19题(Ⅱ卷第19题)等试题也通过数学模型的形式,考查学生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此外,今年的数学试题注重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如全国Ⅰ卷理科第21题考查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导数公式和导数运算法则,综合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分类与整合的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全国Ⅲ卷理科第21题、新高考Ⅰ卷第21题、第22题等试题也都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坚持立德树人,倡导“五育”并举

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看来,2020年数学高考试题关注数学文化育人的价值,重视全面育人的要求,发挥了数学科高考在深化中学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的引导作用。

具体来看,第一是体现了以文化人。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举例说,比如全国Ⅱ卷文、理科第18题以沙漠治理为背景设计,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据处理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模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国Ⅱ卷理科第14题、新高考Ⅱ卷第6题分别以垃圾分类宣传、扶贫工作为背景,设计了计数问题,考查学生对计数原理的理解程度。

“第二,体现了体育教育。”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如全国Ⅰ卷理科第19题以三人的羽毛球比赛为背景,将概率问题融入常见的羽毛球比赛中,以参赛人的获胜概率设问,重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件进行分析、分解和转化的能力,以及对概率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古典概率模型、事件的关系和运算、事件独立性等内容的掌握。还有新高考Ⅰ卷第5题(新高考Ⅱ卷第5题)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与体育锻炼,以此为背景设计了简单的计算问题。

“身心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体育运动为问题情境的试题也体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说。

在美育教育方面,数学科高考同样设计了体现数学美的试题。如全国Ⅰ卷文、理科第3题以世界建筑奇迹古埃及胡夫金字塔为背景,设计了正四棱锥的计算问题,将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与世界文化遗产有机结合;全国Ⅱ卷理科第4题以计算北京天坛的圜丘坛铺设的石板数量为背景,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数学文化素养,题目贴近生活,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文明成就,让学生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代表——圜丘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全国Ⅱ卷文科第3题借助数学语言给出原位大三和弦与原位小三和弦的定义,并设计了一个简单计数问题,考查学生对新定义、新情景的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和数学文化素养。

此外,今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也将社会生产劳动实践情境与数学基本概念有机结合,发挥高考试题在培养劳动观念中的引导作用。比如新高考Ⅰ卷第15题(新高考Ⅱ卷第16题)在考查几何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全国Ⅰ卷文科第17题以工业生产中的总厂分配加工业务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的概率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社会中实际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坚持探索创新,推进高考内容改革

2020年山东、海南实行综合改革后的高考,数学不分文理科。又将有8个省实行高考综合改革,使用新高考卷。

在此背景下,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指出,过渡时期的数学科考试依据《新高考过渡期数学科考试范围说明》,科学设计考试内容,重点关注实验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版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公共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确定为过渡时期的数学科考试的重点内容。同时,过渡时期的数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关注新高考数学卷文理不分科的特点,关注高校对人才的选拔要求和数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今年新高考卷在题型和试卷结构上也进行了调整。

“首先,引入了多选题和结构不良试题等新题型。”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多选题的引入,为数学基础和能力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发挥空间,更好地体现区分选拔功能;结构不良试题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对数学理解能力、数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它的引入既能增强试题条件的开放性,又能引导学生更加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及策略选择。

其次,试卷结构有所调整。新高考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四部分,其中单项选择题8题40分,多项选择题4题20分,填空题4题20分,解答题部分取消了选考题内容,共6题70分,全卷总题量为22题。

今年数学科命题科学调控试卷难度,坚持数学科高考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贯彻了“低起点,多层次,高落差”的调控策略,发挥了高考数学的选拔功能和良好的导向作用。

对此,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进一步解释说,“低起点”体现为试卷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部分进行了系统设计,起始题部分起点低、入口宽,面向全体学生。“多层次”体现为试题的难度设计上重视难度和思维的层次性。如新高考卷的第10题、第11题、第20题,体现了解题方法的多样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高落差”体现为重视数学科高考的综合性、创新性。在试题的难度设计上不仅有层次性,而且在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方法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科学把握试题的区分度,发挥数学科高考的选拔性功能。

第9篇: 分析高考历史全国卷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试卷思想政治学科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试卷思想政治学科试题(以下简称政治试卷)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导向清晰明确。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一核四层四翼”要求,充分发挥了高考公平性人才选拔的作用。从今年高考全国Ⅰ卷的整体命题来看,稳中有变、变中有新,紧跟新高考改革的方向。

一、整体风格

从学科素养来看,对落实科学认知、道德情操、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角度的考查,突显了政治学科时代性、引领性、方向性的学科特征。从试题设计来看,本次试题立足于学科主干知识,以社会热点为载体,侧重考查学生分析、探究、推理等能力。试卷取材丰富、时代特征鲜明,全面贯彻了高考评价体系的理念,深化了高考内容改革。

二、试卷主要特点

1.落实学科素养

今年政治试卷深化了对于学科素养的考查,力求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学科任务、搭建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例如,第22题在考查“价值观”这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面对实际生活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第17题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规的决定》”为背景设置考题,意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法律意识,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2.重视核心能力

今年的政治试卷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考查围绕解决问题展开。在聚焦问题解决的同时,强调了对分析、探究、推理、论证等能力的培养。

例如,第13题以“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为素材,让学生分析其发挥作用的路径,意在培养学生推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选择题第38题的材料二,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设置考题情景,通过分析消费变化对我国生产将产生的重要影响,引导学生揭开现象、分析本质,逐步培养发散思维、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3.紧跟时政热点

立足新时代、贯彻新理念。今年的政治试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涉及了当前国内、国际重要时事内容。

例如,选择题第12题、非选择题第40题都引用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热点素材。在第40题的素材使用中提到了中医药走出国门助力全球抗疫,这既体现了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性,又引导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拓宽国际视野。又如选择题第14题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第16题的大数据管理、第18题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第39题的“四会管村”村民自治,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的来说,今年的政治试卷以高考评价体系为引领,按照全面发展的要求丰富了考查内容,推动了考查形式创新。在服务于高校人才选拔的同时,更好的发挥了引导学生终身发展的育人功能。

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试卷思想政治学科

从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政治试卷来看,政治学科的命题依旧保持“稳中有进”的总基调,与此同时,命题风格、呈现方式也体现出了创新性设计的特点。政治学科承担了重要的“立德树人”任务,要实现育人作用;同时又要服务高校人才选拔的目标;此外,还要引导教学,推动国家素质教育的发展。今年的高考政治试卷明显呈现了相关特点。

试卷整体分析

第一,强调“以德为先”,重视立德树人。高考政治发挥了自身思想教育和价值引导的功能。例如,以青年网红、教师、学生、海归等人投身扶贫为素材,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二,服务高校人才选拔。试卷中体现了对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这部分考查试题更能区分出学生的能力水平,为大学选拔人才提供支持。例如,以疫情之下国家推进“六保”促进经济发展为背景,考查就业对稳定经济发展的影响传导过程,需要学生从因到果进行过程分析阐述,更加凸显学生的经济逻辑分析能力、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三,聚焦重大时代主题。政治高考选材往往“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选取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中的实际问题。”例如,“百万驻村干部”精准扶贫其实是聚焦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历史任务的体现;《联合国关于调解所产生的国际和解协议公约》聚焦于近年我国面临更加复杂、摩擦更加频繁的国际社会环境。

2020年高考全国II卷政治试卷突出呈现了“聚焦时代,立德树人”的学科特点。所选情景有利于启发学生关注国家、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同时,试卷内容兼具对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既服务于高校人才选拔,又可以引导高中教学,有效发挥了“高考指挥棒”的作用。

第10篇: 分析高考历史全国卷

教育部官网昨日正式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文。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都采访时明确表示,新增必考内容的试题会控制好难度,确保第一年平稳落地,高考试卷的整体难度也会保持稳定。

作为高考制度综合改革的试点,上海、浙江两地将于明年率先实施新高考,即“3+3”考试模式。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地的语数外3门统一测试科目命题要跟新大纲统一,而“+3”中的选考科目,可根据自己的改革方案安排,不受新大纲的限定要求。

考试大纲为什么要这样修订

长期以来,高考对教育教学都发挥着指挥棒作用。相关专家指出,20高考大纲的改革,正是试图通过高考这根指挥棒,继续推进高考内容改革,破题应试教育,体现素养导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高考大纲修订的总体原则是优化考试内容,提高考试质量,在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以满足高校人才培养与选拔的要求,这也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

“这次修订其实将考察学校是不是尊重学习规律,是不是应试教育。”有专家指出,本次修订已经释放出明确信号,发挥高考的立德树人作用和人才选拔功能,想靠刷题换取高分会越来越难,“越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学校越会适应大纲的调整”。

选考变必考,高考更难了吗

根据《通知》,与往年只是微调相比,2017年高考大纲修订调整较大,语文、物理均将以往的一些选考内容调整为必考内容。新大纲也引发一些考生和家长的关注:新必考内容的难度如何?

“肯定要考虑到稳中有进。”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增必考内容的试题会控制好难度,确保第一年平稳落地,高考试卷的整体难度也会保持稳定。

南都此前了解到,新物理大纲将高中课标里选修的3-5模块调整为必考,部分师生存在担忧。已经是高三第一学期,有些学生之前没有选修3-5模块,时间紧、任务重,怎样更好地调整复习计划?

对此,北京八中副校长、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唐挈坦言,3-5模块的考察第一年回到必考系列,学校、老师和考生确实会有不适应,但从物理学科的整体性、系统性上看,调整是必要的。他认为,学校对相关知识及教学方法是有传统的,而且试题难度不会太高,广大考生不必过度恐慌。

调整突然,是否符合“三年早知道”原则

此前有一线教师提出,大纲的调整有些突然,不符合高考改革“三年早知道”的原则。对此,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回应南都称,年度高考大纲的修订是教育部相关部门每年都要开展的例行工作,而“三年早知道”是对高考招生改革方案的要求,例如考试科目、加分政策调整等,不是对年度例行工作的要求。

该负责人同时进一步解释了2017年高考大纲修订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2017年要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各项改革。考试大纲作为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进行适当的修订调整。

专家解读

考生如何调整复习计划?教育部及专家逐科详解

如何理解这次高考大纲的修订?考生又该怎样据此调整复习计划?教育部考试中心及有关专家近日给出了一些参考。

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高等教育学科评审组组长谢维和表示,大纲不等于考试命题,还有很多环节和工作等待有关部门部署,让这次大纲修订能够平稳落地。他强调,这次考纲修订是根据国家高考改革的进程来进行的,出自于基础教育发展变化的需要,也契合了高校深化创新改革、培养拔尖人才的要求。学校、师生和家长需要对此有更深入的理解。

语文

取消二选一选考模式 考试阅读量增加

对策:平时一定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语文是2017年高考大纲修订中变化较大的科目之一,修订后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阅读量也有所增加。

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取消此前二选一的选考模式。一篇字的文章,阅读加答题的时间约在15-20分钟左右,如果其他题量不变,语文答题的时间会更紧张。

教育部义务教学语文课标修订专家组召集人、人教版《高中语文》执行主编温儒敏认为,本次大纲修订将改善当前语文教育边缘化的状态。

温儒敏说,语文不像数学和英语等科目,考试分数的提升需要长期的积累,难以依靠短期的突击,因此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学校要求语文“让路”的现象。

相关数据显示,去年高考中,某省份语文卷文学类阅读仅有8%的选择率,也就是说,92%的考生选择了实用类阅读。每年两类文本的选考,绝大多数考生都是选实用类阅读。

“为什么?因为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更需要长期的熏陶和积累,是很难速成的。一些学校要复习提分,肯定就不选。”温儒敏说,现在很多学校基本上不学文学类阅读,放弃了小说、诗歌等文学欣赏。但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学生除了具备阅读实用类文本的信息筛选、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应该有文学审美的能力。

新大纲中对阅读量的要求有所增加,温儒敏认为很有必要。“没有阅读量,就不可能有语文。”他说,语文教育包括了听说读写,只有精读是不够的,一定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既要考得好,又不把脑子搞死。我觉得这次高考大纲的修订意义重大,会马上对一线教学产生正面指挥作用。”

物理

考试范围扩大了一本书

对策:新增必考内容可结合其他模块复习

新的物理大纲同样增加了必考内容,原本属于选修的3-5模块改为必考,主要包括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及波粒二象性的相关内容。由于考试范围扩大了一本书,部分考生和家长难掩焦虑。

对此,北京八中副校长、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唐挈认为,一线教学老师确实会感到不适应,但从物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上看,调整是有必要的。

此前学生没有学过,高三复习的时候怎么把新的内容讲进去?唐挈建议把3-5模块分成三部分,同其他模块的复习结合在一起。比如说动量的知识,可以放在力的运动、机械能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复习当中。这样也丰富了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考虑到动量首次纳入到必考内容,在试卷设计时会适当控制涉及动量内容试题的考查难度,保持物理试卷总体难度的稳定。

再比如波粒二象性的教学,唐挈说,如果学生选学了关于光的反射和折射的3-4模块,在对于光的本性认知这样一个大课题下,再来进行波粒二象性的学习,实际上既是相关知识的比较,也是对光的认识的深入。

数学

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科学与人文兼顾

对策:将特别强调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能力,而不只是集中于知识性内容

新的数学大纲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认为,修订释放的信号非常明确,将来高考对数学学习情况的考察,不像过去集中于知识性内容,而是特别强调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能力。增加对数学文化的要求,则体现出数学科学与人文价值的兼顾,符合未来高考改革及课程标准修订的思路。

新大纲还从此前的三个选考模块中删去了“几何证明选讲”。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刘和平说,该部分的主要内容在高中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都有相当程度的体现,因此没必要再以单独的专题形式来考查。需要注意的是,删去这部分内容,并不意味着弱化对考生相关能力的要求。

本文来源:http://www.cubkforchild.com/shkx/358785.html

推荐内容

时光文档网 www.cubkforchild.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时光文档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15900号

Top